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音樂陶冶情操

一、寶寶多聽音樂的好處

很多媽媽會提出這樣的不同疑問:“在嬰幼兒時期, 孩子的精細動作還沒有發展完善, 不管學習哪種樂器, 他們都會感覺吃力。

是的, 在精細動作沒有發展完善之前, 並不能讓孩子學習樂器。 我們所說的在嬰幼兒期讓孩子接觸音樂是指, 讓孩子“聽”音樂。 一般來講, 對孩子進行音樂訓練可以分為“聽”和“動”兩個過程。 所謂“聽”的訓練就是讓孩子感知音樂、認識音樂、理解音樂;所謂“動”的訓練就是讓孩子動手操作樂器, 通過演奏活動來訓練孩子大腦的音樂機能。

腦科學研究表明, 聽音樂和操作樂器的訓練所運用到的是孩子大腦的兩個不同部位。

因此, 對孩子的音樂訓練完全可以分成兩部分:在嬰幼兒期, 主要對孩子進行“聽”的訓綜;當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逐漸完善時, 再對孩子進行操作樂器的訓練, 這就是“動”的訓練。 “聽”在前, “動”在後, 這樣不但不會錯過孩子音樂潛能開發的最佳時期, 而且還能使孩子的大腦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

當孩子的精細動作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 大多數媽媽都會送孩子去一些音樂特長輔導班, 讓孩子接受專業老師的指導。 但在接受專業的老師指導之前, 媽媽的教育方法對孩子音樂潛能的開發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聽音樂有這麼多好處, 那麼, 家長要如何幫孩子選擇適合的音樂呢?

二、適合寶寶聽的音樂

1、經典音樂, 也就是歐洲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能讓孩子安靜, 並具備一定的音樂思維。 所謂的音樂思維, 也就是從音樂中體會到一些人類恒定的東西, 比如音樂中的規則, 均勻的節奏和段落, 精彩的開頭、高潮和結尾。 選擇古典音樂時, 最好選擇有標題的音樂, 比如小狗圓舞曲, 這種音樂更形象、簡單, 而小步舞曲或者G大調舞曲這樣的無標題音樂不那麼適合孩子。

2、中國民族音樂

每個民族的民樂中都蘊含著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語言。 比如以色列搖籃曲是進行曲式的, 非常亢奮、激動, 這能幫助以色列孩子入睡;俄羅斯的音樂比較深沉, 有厚重感和淡淡的憂傷;中國民樂的曲子都是五聲調式的,

旋律感比較強……中國的孩子比較容易對自己的民樂產生親切感。 這是由人的遺傳因素造成的, 基因裡記錄下的父輩和祖輩的記憶, 因此孩子在聽琵琶曲、古箏曲時, 比聽交響樂更容易興奮起來。

3、適合互動的、遊戲類的音樂

傳統兒歌、童謠或者一些原創小歌曲都屬於這類, 比如再見歌、問好歌、五指遊戲音樂、親子對唱歌等等。 簡單、重複又可以配合身體遊戲的樂曲可以讓孩子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