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子過得很痛苦,大概是因為你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小A最近再一次升起了要離婚的念頭, 尤其是在看了我那篇《如果結婚證有年限, 你會續約嗎?》之後, 她越發覺得這日子沒法過了。

鬧彆扭的原因很常見:因為孩子。

她老公和她一樣都是獨生子, 兩個人戀愛三年結婚三年, 孩子馬上一歲。 小A最氣憤的就是她為孩子精心制定了一系列生活計畫, 比如幾點起床, 幾點小睡, 幾點吃飯, 每天玩什麼, 玩多久, 吃飯吃什麼, 穿衣穿什麼, 細緻入微, 樣樣科學。 而她老公是一個粗線條的人, 經常幹一些大冷天帶孩子在洗手池玩水、水彩筆亂花、吃飯吃的到處都是、不按時哄睡(當小A不在家的時候)的事兒。

小A氣憤的跟我說:“孩子是親生的呀!為什麼他就可以這麼不用心, 我讓他看的那些育兒文章他全都不看, 每次都找一些奇奇怪怪的自創的育兒方法來帶孩子。 只要我不在家, 回家以後孩子肯定不是磕了就是碰了,

也不帶孩子玩我專門買的益智玩具, 不看繪本。 你們研究兒童心理發育的都知道那個敏感期對吧, 要是這些敏感期錯過了, 影響孩子一輩子可怎麼辦呢!”

聽起來小A的丈夫看起來確實是十惡不赦, 居然自己親閨女都不用心養育,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熊爸爸典型?然而, 很不湊巧的是, 小A的老公也在我公眾號後臺吐槽了自己媳婦, 他是這樣說的:

我真的快要受不了我老婆了, 她養孩子跟在實驗室做研究一樣, 出一點點偏差她就會崩潰, 只要孩子哭一下, 她就會來責備我或者責備我媽或者她媽。 感覺全家只有她是孩子親媽, 我們都是惡人。 我自己從小就是被我媽放養長大的, 我覺得挺好的, 鍛煉了自己很多能力, 我也不希望我女兒以後成為一個嬌滴滴的小公主, 磕磕碰碰的每個孩子都會經歷, 而她連扔球這種遊戲都不讓玩, 怕把孩子碰到, 只允許扔一些軟的布娃娃。

現在女兒在學走路了, 她根本就見不得孩子摔跤, 孩子一摔倒她就會立刻沖過去, 並且埋怨我們沒有及時安撫孩子。

她媽對她的養育方式就是從小包辦一切, 到現在她給孩子做個飯她媽還會指指點點說這裡不好那裡不對, 我真的不希望她把這種相處模式再複製到她和我們女兒身上。

小A和她老公還統一抱怨了一點:自從有了孩子, 兩個人相處、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偶爾小A老公想叫她出去看電影吃飯, 小A都會覺得老公極其不負責任, 居然想把孩子扔給老人自己出去玩, 而她想和老公睡前聊聊天的時候老公又總是沒興趣說話。

孩子出生以後, 一下子就成了全家人的重心, 這種心態更容易出現在媽媽身上(也有爸爸對孩子心太重, 為此覺得媽媽不負責和媽媽吵架的)。 似乎誰也沒有仔細考慮過這樣的心態對於家庭其他成員之間有什麼影響, 而是就那麼順其自然的發生了。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兒?

對於夫妻關係:

本身彼此是對方最重要的人,憑空殺出來一個“小第三者”,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會有一種部分被排斥在孩子和對方的關係之外的感受。除此之外更慘的是兩個個體對於育兒這件事一定是會有分歧的,一旦分歧出現,怎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這件事很容易就上升到:你是不是尊重我的想法這個高度上。怎麼才最好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也很難找到一個真的最好的金標準,這個時候兩個人都會為對方是否聽自己的,是否信任自己是否尊重自己而傷腦筋甚至傷心。

對於孩子:

孩子自然是喜歡被重視被關注的,我們每個人都喜歡。不過,如果一個人關注你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關愛關心,而是帶著自己整個生命的重量在關注你時,這個關注就會有點變味兒了,更像是一種控制,或者說,你只是對方生命的延伸,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有一張圖很好的呈現了這種感覺:

不否認媽媽是偉大的,但是,作為媽媽,我時常覺得自己“偉大的母愛”是如此的經不起推敲。

我希望他身體健康,因為如果他生病了我要熬夜照顧他我要跑前跑後,我會心痛難過;我希望他能夠善於交際,因為如果他被欺負被孤立或者欺負別人,我要忍受別的家長的白眼和冷嘲熱諷;我希望他快樂開心,因為如果他不快樂我就會很內疚,我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希望他聰明可愛,因為如果他不可愛不聰明我怕我會對他的耐心更少,從而更加的內疚。

我們每一個看似對孩子美好的期望後面都暗藏著:如果你不是這樣的,那我就會很難過。

所以,如果家長把所有的重心、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生活如履薄冰,因為犯錯或者不好,不僅僅會讓自己失望,更會讓爸媽失望。

對於我們自己:

把任何人放在自己之前都是一件很自虐的事情,無論這個人是伴侶、孩子還是父母或者朋友。這並不是奉獻犧牲,而是自虐。

試想一下,當你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以後,孩子似乎就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但卻是不可控的一部分,當她不如你的意願吃飯、睡覺、交際、學習的時候,你不僅僅會對孩子失望,更會對自己失望。

把別人看的太重要還有更深的一層意思就是:你沒辦法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只敢對別人好,卻不敢對自己好。

試著這樣做:

你想要給孩子買玩具,就想想自己想要什麼禮物,也給自己買一份,或者乾脆別給孩子買了,用這份錢給自己買。

你想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就想想自己想要學什麼,不論是輪滑、跆拳道、美術、舞蹈、鋼琴,都有成人班,給自己投資一下。

你想要給孩子吃健康的食物,就也給自己準備一份,你想要讓孩子規律作息,就自己也早睡早起。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會挺困難的,因為不習慣對自己好,所以一旦做一點對自己好的事情就會激起巨大的內疚和“我不配”的感覺。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去面對和接受的一部份情感。

把自己從一門心思為了孩子的心理陷阱裡解救出來,好好看看自己,看看伴侶,看看父母、朋友。你的生活裡不應該只有孩子,孩子的生活裡也不應該只有你。

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兒?

對於夫妻關係:

本身彼此是對方最重要的人,憑空殺出來一個“小第三者”,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會有一種部分被排斥在孩子和對方的關係之外的感受。除此之外更慘的是兩個個體對於育兒這件事一定是會有分歧的,一旦分歧出現,怎麼對孩子才是最好的這件事很容易就上升到:你是不是尊重我的想法這個高度上。怎麼才最好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也很難找到一個真的最好的金標準,這個時候兩個人都會為對方是否聽自己的,是否信任自己是否尊重自己而傷腦筋甚至傷心。

對於孩子:

孩子自然是喜歡被重視被關注的,我們每個人都喜歡。不過,如果一個人關注你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關愛關心,而是帶著自己整個生命的重量在關注你時,這個關注就會有點變味兒了,更像是一種控制,或者說,你只是對方生命的延伸,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有一張圖很好的呈現了這種感覺:

不否認媽媽是偉大的,但是,作為媽媽,我時常覺得自己“偉大的母愛”是如此的經不起推敲。

我希望他身體健康,因為如果他生病了我要熬夜照顧他我要跑前跑後,我會心痛難過;我希望他能夠善於交際,因為如果他被欺負被孤立或者欺負別人,我要忍受別的家長的白眼和冷嘲熱諷;我希望他快樂開心,因為如果他不快樂我就會很內疚,我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我希望他聰明可愛,因為如果他不可愛不聰明我怕我會對他的耐心更少,從而更加的內疚。

我們每一個看似對孩子美好的期望後面都暗藏著:如果你不是這樣的,那我就會很難過。

所以,如果家長把所有的重心、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對於孩子來說,無疑是一件恐怖的事情,生活如履薄冰,因為犯錯或者不好,不僅僅會讓自己失望,更會讓爸媽失望。

對於我們自己:

把任何人放在自己之前都是一件很自虐的事情,無論這個人是伴侶、孩子還是父母或者朋友。這並不是奉獻犧牲,而是自虐。

試想一下,當你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以後,孩子似乎就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但卻是不可控的一部分,當她不如你的意願吃飯、睡覺、交際、學習的時候,你不僅僅會對孩子失望,更會對自己失望。

把別人看的太重要還有更深的一層意思就是:你沒辦法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只敢對別人好,卻不敢對自己好。

試著這樣做:

你想要給孩子買玩具,就想想自己想要什麼禮物,也給自己買一份,或者乾脆別給孩子買了,用這份錢給自己買。

你想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就想想自己想要學什麼,不論是輪滑、跆拳道、美術、舞蹈、鋼琴,都有成人班,給自己投資一下。

你想要給孩子吃健康的食物,就也給自己準備一份,你想要讓孩子規律作息,就自己也早睡早起。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會挺困難的,因為不習慣對自己好,所以一旦做一點對自己好的事情就會激起巨大的內疚和“我不配”的感覺。而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去面對和接受的一部份情感。

把自己從一門心思為了孩子的心理陷阱裡解救出來,好好看看自己,看看伴侶,看看父母、朋友。你的生活裡不應該只有孩子,孩子的生活裡也不應該只有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