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網頭條聚焦湖北:鄉村振興走新路,喜圓都市田園夢

1月23日, 人民網首頁頭條以《湖北:鄉村振興走新路, 喜圓都市田園夢》為題關注湖北鄉村振興。

湖北

鄉村振興走新路, 喜圓都市田園夢

武漢黃陂木蘭花鄉, 一度沉寂的鄉村, 煥發生機。

山巒青翠, 花香四溢, 農民在田間耕作, 人在畫中游。 在武漢市黃陂區杜堂村, 參觀者無不為眼前的這片“世外桃源”點贊。 然而, 數年前, 這裡還是典型的貧困村。 杜堂村的嬗變, 是湖北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的“三鄉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範例。

鄉村如何振興?十九大報告勾勒出清晰路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是打通城市資源流向農村的通道, 充分發揮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增添發展新動能。 ”

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表示, “三鄉工程”推動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下鄉啟動農村資源, 變資源為創富資本, 變鄉村為創業樂園, 變農民為合作股東, 有效帶動了農業農村發展。

能人讓農村資源成創富資本

農民變股東

黃陂區姚家集街杜堂村, 位於大悟、紅安、黃陂三縣等多項服務, 捧起了旅遊景區“金飯碗”。

“發展一個產業, 帶動一方經濟, 富裕一方百姓”。 武漢市農委資料顯示,

全市共有4452名能人回鄉創業興業。 截至2017年11月份, 全市新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1090個;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總額達到20.04億元, 其中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2.53億元。

2018年湖北“三鄉工程”將向縱深推進。 “市民下鄉”將探索打造“教授村、律師村、醫生村”等特色村莊;“能人回鄉”“企業興鄉”將搭建平臺, 以生態產業引進其他產業, 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達到“市民下鄉有盼頭、企業興鄉有幹頭、農民增收有奔頭”的效果。

湖北的“三鄉工程”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了樣本。 “三鄉工程”正成為踐行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精神、解決鄉村人才短缺、建立促進農民可持續性增收機制等重點問題的有效途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