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葉聖陶的語文情

葉聖陶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編輯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傾注語文教材的編輯和教育教學, 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開拓者。 葉聖陶傾注語文的可貴品質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對於今天的人們仍有啟發。

語文情源於童話與兒歌

葉聖陶, 字秉臣, 1894年出生在蘇州。 他的父親葉鐘濟, 是一個帳房先生, 家裡很注意對他的培養。 他3歲時就開始描紅模子, 6歲時開始上私塾, 11歲時參加了中國的最後一次科舉考試。 1906年, 他上了蘇州的第一所公立小學, 雖然學的是文言文, 但他一直提倡白話文。 1921年, 葉聖陶寫了他的第一篇童話, 叫《小白船》, 用的就是白話文, 那個年代寫出的這篇白話文, 很流暢, 淺顯易懂, 還很有趣, 又有童話意境, 反映了他深厚的語言和文學功底。 就在寫出《小白船》後的第二年, 他出版了中國的第一本童話集《稻草人》, 這部集子裡全是給孩子們寫的童話。

1928年, 葉聖陶的《倪煥之》在《國文教育雜誌》上連載, 開明出版社還出了單行本。 《倪煥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比較成熟、有較大影響的長篇白話文小說。

葉聖陶從17歲開始寫日記, 一直寫到93歲, 一天都沒有間斷, 一共有700萬字。 葉聖陶的第一篇日記裡說, 他記日記的目的就是為了記自己的錯誤, 好讓自己重溫, 不再犯第二次。 他的那首著名的兒歌《小小的船》, 就記在自己的日記裡:“自以為得意, 錄之。 ”得意在哪兒呢, 他是多用疊字, 多用an音, 意義雖然很淺顯, 但情境並不枯燥, 還適合孩子幻想。 這首兒歌完成了他多年的一個願望:“20年前在開明編小學課本, 即設想及此, 直至今日始乃完成。 ”“小小的船, 彎彎的月兒, 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小小的船》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 用了六處疊詞, 彎彎、小小、藍藍、閃閃等等, 這些疊詞的應用, 使得文句有了一種可愛感、韻律美, 就像媽媽在哄孩子睡覺時唱的搖籃曲, 親切生動活潑。 這是葉聖陶的童話和兒歌的顯著特點, 贏得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喜愛。

葉聖陶從事過教育工作, 他認為童話是文字啟蒙、文化啟蒙的最好的一個手段。 童話, 童話, 就是和兒童對話, 就是說出兒童心理的話。 葉聖陶寫童話的目的, 就是為了對孩子進行啟蒙, 他是中國第一部童話集的作者,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非常大的貢獻。 葉聖陶把自己的童話和兒歌融進了教材, 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優美的母語教育。

語文情注開明國語課本

1917年, 葉聖陶的同學在蘇州甪直小學當校長, 請他到那裡去教書。 當時, 這個學校集結了一些熱愛教育並且志同道合的人。 他們對舊的教育制度不滿, 提出很多改革設想, 其中就有編課本。 從那以後, 葉聖陶的一生跟編課本結下了不解之緣。

葉聖陶編教材, 有兩處不同:第一, 身份不同。 他是作家, 寫過書;他是教師, 教過書;他是開明書店的編輯, 編過書。 因此, 他編出來的課本的品質、品味有著獨到之處;第二, 編寫的過程不同。 在編寫過程中, 他自己寫作, 自己編輯, 甚至是自己設計。 所以, 他編著的《開明國語課本》是無人能比擬的。

《開明國語課本》由葉聖陶撰寫課文, 豐子愷先生繪畫插圖, 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發行。 課本上市後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讚譽。

小學的教員的反響尤其強烈, 認為, 原來的教材內容陳腐, 語言枯燥, 插圖呆板, 孩子們見了就厭煩, 沒有學習興趣。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教科書就應該編成《開明國語課本》這樣。 葉聖陶和豐子愷受到了鼓舞, 1934年, 他們又完成了高等小學用的四冊國語課本。

這部課本分為初小八冊、高小四冊, 共400篇課文。 “給孩子們編寫語文課本, 當然要著眼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因而教材必須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式。 但是這還不夠。 小學生是兒童, 他們的語文課本必是兒童文學, 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使他們樂於閱讀, 從而發展他們多方面的智慧。 當時我編這一部國語課本, 就是這樣想的。 ”這套教材具體反映了葉聖陶的編撰思想, 所有課文都充滿童心和童趣。編撰者所創作的,大多是兒童文學作品;改編的課文也富有童趣。像低年級的《幼童國語讀本》有很多言淺意豐的語句,全是用孩子的母親或老師跟孩子談話的口氣寫成。此外還有較多的兒歌與童詩,也有話劇、校園新聞、書信等實用文。

葉聖陶這套《開明國語課本》的特點是編寫指導思想純正,不是為了灌輸知識,應付考試,而是從社會對於教育的要求出發,講求科學性,側重于説明學生掌握系統的學習方法。在“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度”的前題下,讓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教育”;不僅僅要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要提高他們的思想素養,陶冶他們的心靈。因此課文的內容都與“兒童生活”相適應,採用做遊戲、講故事、介紹見聞、思考辨析等方式,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給孩子傳授的思想和知識都浸透在課文裡,循循善誘,娓娓道來。

“語文”一詞是建國以後葉聖陶提出來的,以前都叫國文、國語,沒有叫語文的。葉聖陶對“語文”的概念作了釋義。他說說話就是語,寫字就是文,所以叫他語文。他還說,教語文不是為了培養作家,而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接受和表達。聽說讀寫裡頭的聽和讀就是接受,說和寫就是表達。要教孩子在語文學習裡,學會這些本事。因此,是葉聖陶奠基了新中國的語文教育。

教育經助推兒孫成長

葉聖陶通過出書、編教材,教育孩子們健康成長。在自己的大家庭裡,葉聖陶的教育經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兒孫培養成棟樑之才。

葉聖陶的教育經是什麼樣的呢?他曾反復強調,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葉聖陶在給葉小沫的一封信裡特別強調: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小沫是葉聖陶大兒子葉至善的女兒,她在北大荒當老師的時候,葉聖陶給她寫過幾封信,有一封信專門談道:“我有一個說法,叫做‘教是為了做到不用教’。說的詳細些,大致如下:老師給學生講道理,傳授知識技能,這就是‘教’。學生明白了道理,自己能運用懂得的道理去應付事物,這就不用再教了。打個比喻,好比牽著小孩帶他走路,他開頭不會走,牽著他的手帶他走,目的在於他自己能夠走,待他能夠走了,就把手放了,這就做到不用教了。”葉聖陶一再強調:做一個教師,要為人師表,必須是身教重於言教。葉聖陶在給葉小沫的另一封信裡寫道:“關於思想政治方面,固然要用嘴來講,這就是‘言教’,但是‘不言之教’的‘身教’更重要。葉聖陶還說:“說話要說清楚,讓人能聽明白,寫字要寫得清楚,讓人看得懂,要為別人著想。”

從這些小事上也能看出葉聖陶為人師表和做人處事的境界。據葉小沫回憶:在他們家,開門關門,爺爺要求輕輕開、輕輕關,如果哪個小孩隨便“哐”一下把門關的大響,爺爺就把小孩叫回來,讓你重新關上。為什麼呢?爺爺認為,你不能打擾別人。比如說爺爺要遞給別人一把刀,他絕對會把刀把遞 給人;如果擺餐桌,一定是筷子在碟子的右邊,勺把朝右。爺爺這些事在別人看來都是些非常小的事,但事無巨細,都要有為別人著想的境界。爺爺說寫字,不一定要寫得好看,但一定要寫端正寫清楚,要讓對方能看明白。

葉聖陶有三個孩子,他給這三個孩子起名叫:至善、至美、至誠。真善美是葉聖陶一生的追求,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有這樣的品質。日常生活中,葉聖陶就給孩子們講:你要讀書,什麼書都可以,我不給你們限制,不過你們看完以後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心得。寫文章,我也不給你們出題目,你們覺得對什麼有興趣,就寫什麼。大兒子葉至善寫過一段父親給他們改作文時的情景:吃完飯以後,把桌子收了,就點一個小油燈,父親就讀孩子們的作文,讀的時候他也會討論,說你看這裡頭這句話你寫得很好,為什麼好?那句話你寫得不太好,為什麼不太好?後來,三個孩子寫了一年,有朋友看到了,就對葉聖陶說,你這三個孩子文章寫的這麼好,可以給孩子出書了。第一本書就叫《花萼》,過了一年以後,他們又出了一本書叫《三葉》。從此,三個孩子都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葉聖陶還有一副對聯,概括了他對做人的一種追求:“得失塞翁馬,襟懷孺子牛”。意思就是得失要看淡,做人要勤勤懇懇。這副對聯體現在葉聖陶的身上還有更深刻的意思:他是教育家,要做少年兒童的牛,作為老師,就要做學生的牛。在甘為孺子牛的同時,不計較人生中的得失。

葉家三代人在編輯事業上都有非凡的成就:葉聖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他的長子葉至善,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首任社長兼總編;孫女葉小沫,是中國少年報的主編。這與葉聖陶在語文與教育上的成功是分不開的。

葉聖陶的一生都在從事語言文字的實踐、研究、推廣工作,為祖國的語文教育教學事業,為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作出了突出貢獻,人們會永遠記住他的功績。(來源|老年世界 作者|劉永加)

所有課文都充滿童心和童趣。編撰者所創作的,大多是兒童文學作品;改編的課文也富有童趣。像低年級的《幼童國語讀本》有很多言淺意豐的語句,全是用孩子的母親或老師跟孩子談話的口氣寫成。此外還有較多的兒歌與童詩,也有話劇、校園新聞、書信等實用文。

葉聖陶這套《開明國語課本》的特點是編寫指導思想純正,不是為了灌輸知識,應付考試,而是從社會對於教育的要求出發,講求科學性,側重于説明學生掌握系統的學習方法。在“符合語文訓練的規律和程度”的前題下,讓學生得到實實在在的“教育”;不僅僅要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要提高他們的思想素養,陶冶他們的心靈。因此課文的內容都與“兒童生活”相適應,採用做遊戲、講故事、介紹見聞、思考辨析等方式,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給孩子傳授的思想和知識都浸透在課文裡,循循善誘,娓娓道來。

“語文”一詞是建國以後葉聖陶提出來的,以前都叫國文、國語,沒有叫語文的。葉聖陶對“語文”的概念作了釋義。他說說話就是語,寫字就是文,所以叫他語文。他還說,教語文不是為了培養作家,而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接受和表達。聽說讀寫裡頭的聽和讀就是接受,說和寫就是表達。要教孩子在語文學習裡,學會這些本事。因此,是葉聖陶奠基了新中國的語文教育。

教育經助推兒孫成長

葉聖陶通過出書、編教材,教育孩子們健康成長。在自己的大家庭裡,葉聖陶的教育經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兒孫培養成棟樑之才。

葉聖陶的教育經是什麼樣的呢?他曾反復強調,教是為了不需要教。葉聖陶在給葉小沫的一封信裡特別強調: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葉小沫是葉聖陶大兒子葉至善的女兒,她在北大荒當老師的時候,葉聖陶給她寫過幾封信,有一封信專門談道:“我有一個說法,叫做‘教是為了做到不用教’。說的詳細些,大致如下:老師給學生講道理,傳授知識技能,這就是‘教’。學生明白了道理,自己能運用懂得的道理去應付事物,這就不用再教了。打個比喻,好比牽著小孩帶他走路,他開頭不會走,牽著他的手帶他走,目的在於他自己能夠走,待他能夠走了,就把手放了,這就做到不用教了。”葉聖陶一再強調:做一個教師,要為人師表,必須是身教重於言教。葉聖陶在給葉小沫的另一封信裡寫道:“關於思想政治方面,固然要用嘴來講,這就是‘言教’,但是‘不言之教’的‘身教’更重要。葉聖陶還說:“說話要說清楚,讓人能聽明白,寫字要寫得清楚,讓人看得懂,要為別人著想。”

從這些小事上也能看出葉聖陶為人師表和做人處事的境界。據葉小沫回憶:在他們家,開門關門,爺爺要求輕輕開、輕輕關,如果哪個小孩隨便“哐”一下把門關的大響,爺爺就把小孩叫回來,讓你重新關上。為什麼呢?爺爺認為,你不能打擾別人。比如說爺爺要遞給別人一把刀,他絕對會把刀把遞 給人;如果擺餐桌,一定是筷子在碟子的右邊,勺把朝右。爺爺這些事在別人看來都是些非常小的事,但事無巨細,都要有為別人著想的境界。爺爺說寫字,不一定要寫得好看,但一定要寫端正寫清楚,要讓對方能看明白。

葉聖陶有三個孩子,他給這三個孩子起名叫:至善、至美、至誠。真善美是葉聖陶一生的追求,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有這樣的品質。日常生活中,葉聖陶就給孩子們講:你要讀書,什麼書都可以,我不給你們限制,不過你們看完以後可以和我交流一下心得。寫文章,我也不給你們出題目,你們覺得對什麼有興趣,就寫什麼。大兒子葉至善寫過一段父親給他們改作文時的情景:吃完飯以後,把桌子收了,就點一個小油燈,父親就讀孩子們的作文,讀的時候他也會討論,說你看這裡頭這句話你寫得很好,為什麼好?那句話你寫得不太好,為什麼不太好?後來,三個孩子寫了一年,有朋友看到了,就對葉聖陶說,你這三個孩子文章寫的這麼好,可以給孩子出書了。第一本書就叫《花萼》,過了一年以後,他們又出了一本書叫《三葉》。從此,三個孩子都走上了文學的道路。

葉聖陶還有一副對聯,概括了他對做人的一種追求:“得失塞翁馬,襟懷孺子牛”。意思就是得失要看淡,做人要勤勤懇懇。這副對聯體現在葉聖陶的身上還有更深刻的意思:他是教育家,要做少年兒童的牛,作為老師,就要做學生的牛。在甘為孺子牛的同時,不計較人生中的得失。

葉家三代人在編輯事業上都有非凡的成就:葉聖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他的長子葉至善,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首任社長兼總編;孫女葉小沫,是中國少年報的主編。這與葉聖陶在語文與教育上的成功是分不開的。

葉聖陶的一生都在從事語言文字的實踐、研究、推廣工作,為祖國的語文教育教學事業,為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作出了突出貢獻,人們會永遠記住他的功績。(來源|老年世界 作者|劉永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