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以“三聚焦”開啟差異化創新模式——來自貴州科技創新的啟示

本報記者 何星輝

科技創新不玩花架子, 而是著眼于聚焦同步小康、聚焦重大需求、聚焦國民經濟主戰場, 從頂層設計開始, 彰顯出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這是貴州省所走出的一條差異化創新之路。

去年以來, 貴州省科技廳圍繞著省裡“大扶貧、大資料、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 通過啟動“黔靈計畫”、實施“技術榜單”和“兩制雙返”, 立足需求, 破解“痛點”, 力爭以差異化創新模式, 在大資料、軍民融合等行業和領域形成領先優勢。

在貴州省科技和智慧財產權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之際, 科技日報記者深入採訪, 試圖對貴州“差異化創新”模式進行解讀。

聚焦同步小康 新模式啟動“造血”功能

作為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貴州省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 多年的扶貧經驗充分證明, 只有以產業帶動發展, 脫貧才具有可持續性。 從一開始, 貴州的科技扶貧就牽住了這個“牛鼻子”,

直抵“造血”功能建設。

去年以來, 貴州省科技廳根據省裡的戰略部署, 在全國首創了“兩制雙返”制, 為科技扶貧注入了新機制和新活力。 在食用菌和家禽領域, 貴州省科技廳投入近3000萬元, 組建了4家“兩制雙返”合作社和技術公司。

“兩制雙返”制之下, 農民專業合作社聯手農業科技公司實現一體化經營和規模化效應, 農業科技公司為合作社提供研發及技術服務, 農民專業合作社廣泛吸納貧困戶參與其中, 合作社將70%利潤返給農戶, 科技公司將70%利潤和股票期權返給科技人員。

全新的分配機制, 讓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和提供服務的科技人員, 在利益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證, 雙方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

如今, 在劍河縣試點, “兩制雙返”制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而貴州省科技廳也從智力、資金、技術、幹部、項目全方位幫扶, 引導貧困群眾入股參與專業合作社, 發展林下養雞。 去年, 入股貧困戶年終戶均分紅超過3000元, 脫貧“造血”功能初步顯現。

聚焦重大需求 新機制破解發展“痛點”

離開了社會現實需求, 而去奢談什麼科技創新, 無異於癡人說夢。 科技創新, 必須立足於重大社會需求, 破解發展中遇到的“痛點”,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近年來, 貴州省以大數據築巢引鳳, 謀求彎道取直。 但隨著大資料產業的發展, 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日益凸顯。 為此, 貴州省科技廳打破常規,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

繪製了包括“公共大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在內的三個“技術榜單”, 面向全球尋求技術解決方案, 並為每個榜單提供1000萬元的科研資金。

由於不受區域限制, 瞄準社會大局,瞄準重大需求, 改變了過去科技經費投入撒胡椒麵的做法,減少甚至不設論文考核指標, “技術榜單”一出, 立即引發國內外廣泛的關注, “智力收割機”作用立刻凸顯。 資料安全方面的權威專家、有著長江學者和“傑青”頭銜的北京郵電大學楊義先教授參與競榜, 並通過省人才專項全職到貴州工作。

在大資料領域, 貴州省科技廳還通過實施“黔靈計畫”, 加快建設“黔之靈”計算裝置, 形成每秒千萬億次計算能力, 申建國家超算中心;推動大資料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方面儘快取得突破,

加快創建公共大資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大射電、大資料、大旅遊協同發展, 積極爭取SKA亞洲區域中心落戶貴州……去年, 貴州省在大資料領域組織實施科技專案, 累計投入資金12897萬元, 至今累計建立院士工作站5個, 引進院士及其人才團隊10人。

聚焦國民經濟主戰場 新支撐助推融通發展

新常態之下, 貴州也和全國一樣, 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經濟發輾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 在這其中, 融通發展和轉型升級, 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引領和支撐作用。

去年, 貴州省科技廳在軍民融合領域表現搶眼, 先後與遵義市及安順市攜手, 推進研發小型商業運載火箭和大噸位無人運輸機, 依託省機電院啟動“裝甲車輛再製造”專案, 力圖依託航太軍工在貴州省內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儲備優勢,打造軍民融合的龍頭工程。

針對企業這一市場創新主體,貴州省科技廳結合省裡“千企改造、千企引進”工程,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兩輪驅動,大力培育發展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技種子企業。未來5年,貴州省計畫以拳頭產品壯大科技型企業,培育5家以上指數型增長的獨角獸企業、20家以上井噴式增長的瞪羚企業,10年後形成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在科技創新支撐之下,貴陽國家高新區進入全國50強,安順高新區升格“國家級”,貴州科學城建成投用。去年,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近4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在全國排位升至第11位,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力圖依託航太軍工在貴州省內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儲備優勢,打造軍民融合的龍頭工程。

針對企業這一市場創新主體,貴州省科技廳結合省裡“千企改造、千企引進”工程,以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兩輪驅動,大力培育發展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和科技種子企業。未來5年,貴州省計畫以拳頭產品壯大科技型企業,培育5家以上指數型增長的獨角獸企業、20家以上井噴式增長的瞪羚企業,10年後形成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在科技創新支撐之下,貴陽國家高新區進入全國50強,安順高新區升格“國家級”,貴州科學城建成投用。去年,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近4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在全國排位升至第11位,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圖片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