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僅靠技術優勢,中興手機很難在5G時代翻身

作為舊國產四大中華酷聯的一員, 中興手機無疑是有較為深厚的底蘊的, 近幾年這家手機品牌卻逐漸敗落, 當下它正期望在5G時代有所作為並取得復興, 相關分析強調它在技術方面所擁有的優勢, 不過筆者認為僅靠技術優勢很難幫助它取得復興。

中國手機的崛起並非靠技術

當前位居國產前四大手機品牌的華米歐維當中, 僅有華為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 另外三家都是靠行銷創新所取得。 小米以互聯網行銷起家, 借助互聯網所擁有的快速傳播、低成本擴張等特點, 從2011年進入智慧手機市場到2014年一度奪得國內智慧手機市場份額第一和全球第三的位置, 2016年它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大跌36%, 隨後依靠深入線下市場、強攻海外市場等策略在去年取得復蘇。

OPPO和vivo則主要是依靠猛烈的廣告攻勢和強大線下管道, 這兩年這兩家企業冠名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往往都是數億,

每次發佈新款手機都點亮國內數個城市的地標建築, 可見它們在行銷方面的大手筆;線上下管道, 它們的銷售網站更是以十萬計算, 龐大的銷售網路與猛烈的廣告攻勢迅速俘虜了年輕人的心進而推動它們迅速躋身國產四強。

華為是一家較為特殊的企業, 這家企業無疑是擁有強大的技術優勢, 它的海思晶片也是國產晶片企業中技術實力最強, 而且它在行銷宣傳中也往往喜歡強調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 不過筆者認為這家企業持續取得高速增長的同樣依靠他在行銷方面的創新。

眼見著小米的崛起, 華為迅速擁抱互聯網, 2013年底它推出了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 2014年、2015年榮耀品牌的出貨量分別為2000萬、4000萬,

這為重奪國內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立下了汗馬功勞;2015年OPPO和vivo崛起後, 華為又在2016年推出了對標OV的Nova品牌, 2017年Nova品牌的出貨量達到2000萬。 估算2017年Nova和榮耀品牌的出貨量占華為手機國內出貨量的比例超過六成。

中興手機的敗落與它轉型不徹底有關

在小米崛起的時候, 中興手機也推出了它的互聯網品牌--努比亞, 努比亞誕生於2012年, 其成立時間比華為榮耀還要早一年, 不過努比亞線上上市場的聲勢一直以來都遠遠落後于小米、華為榮耀等互聯網品牌, 至今努比亞依然是國內的一個小眾品牌。 如今中興持有努比亞的股權更降低至49.9%, 努比亞不再納入中興合併報表範圍, 未來努比亞又該如何前行呢?

中興曾以Blade品牌在歐洲市場推出多款受到歡迎的手機, 隨後Blade也回歸國內市場, 早期推出的V880曾以高性價比獲得用戶的歡迎, 其實中興能一度成為國產手機品牌領頭羊也與它的手機具有較高性價比有很大的關係, 可惜的是隨著其手機業務前負責人何士友的離開中興也逐漸走下破路, 隨後的連續調整都未能拯救它在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業績。

在華為、OPPO、vivo線上下市場鏖戰的時候, 雖然也不時聽到中興的豪言壯語, 不過事實卻是這家企業線上下市場的實際動作可謂鮮見, 作為對比的是, 以互聯網行銷著稱的小米則在2015年開始摸索線下管道, 2016年更是大舉建設它的線下銷售管道小米之家, 隨後更發展出小米專賣店、小米小店等形式。

中興和華為一樣都是在企業市場成長起來的企業, 可是華為卻成功在消費電子市場取得了成功, 而中興則似乎一直都過於依賴B2B市場, 在智慧手機市場也主要依靠于運營商的合作, 在國內智慧市場的幾次變局中它都鮮有成功的轉型。

回顧這些年國內智慧手機市場的發展可以看出, 技術固然重要, 但是國產手機品牌的興起更主要的是依靠行銷的創新, 即使是技術實力比中興更強的華為也是如此, 故在5G時代如果中興只是談自己的技術優勢而在行銷方面不進行相應的創新、變革它依然很難取得復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