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CAAI副理事長焦李成:做人工智慧領域先行者、擔當者、推動者

做人工智慧領域先行者、擔當者、推動者——專訪IEEE Fellow、西電人工智慧學院焦李成教授

轉自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新聞中心

記者 付一楓

受訪人簡介:焦李成, 男, 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西電智慧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智慧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智慧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 教育部科技委國際學部委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 IET Fellow、首批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會士、CCF傑出會員。 1991年被批准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 1996年首批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講學一個月, 主要內容是非線性、混沌和神經網路, 蔡少棠教授是蔡氏混沌吸引子與細胞神經網路的創立者, 我聽了他的講學之後很受啟發, 由此進入這個領域開展研究。

20世紀80年代, 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一度非常艱苦, 因為當時的計算能力非常有限, 但資料的非線性處理又很難,

人工智慧應用因此不被重視, 進入了研究的低潮期, 加上剛好趕上了通訊和電腦領域的高速發展, 於是很多人都選擇進入這兩個領域進行研究。 後來第五代電腦的發展遇到瓶頸, 人們轉而向人工智慧領域尋找解決方案, 神經網路才再度熱了起來。 經過多年的積累, 我出版了國內該領域的第一本書《神經網路系統理論》, 與後面的《神經網路的應用與實現》《神經網路計算》合稱“神經網路三部曲”。 這三本書和《非線性傳遞函數理論與應用》得到了學界和業界的認可, 獲得中國圖書獎、國家教委優秀學術專著獎等五個國家獎項。

因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做出的一些工作成果, 1990年時, 我獲邀在第一屆神經網路大會上作報告,

當時50歲以下的委員只有我一個;1992年, 第二屆國際神經網路聯合大會。 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方面, 我們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 已經累計培養了2000余名本科生, 同時, 在人工智慧領域培養了1600余名研究生。 從智慧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走出的校友中, 已有百余名校友成長為我國這一領域的領軍人物。

我們將繼續面向國際學術前沿, 通過國際協同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品質。 西電擁有國內第一個智慧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第一個教育部智慧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我們要在國際化上走到前面,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 讓部屬院校第一個人工智慧學院在智慧新工科建設方面發揮探索引領作用。

科學研究方面, 西電有很好的基礎, 我們要繼續面向國際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做好創新的“國家隊”, 讓西電在人工智慧領域不斷為國家做出貢獻。 具體來說, 我們正在做的包括國內第一個顛覆性的類腦SAR系統, 已經實現了從演算法、系統到硬體的突破, 有望為硬科技落地奠定堅實基礎。

落地轉化方面, 要立足西部、放眼世界,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 要樹立敢為天下先的理念, 緊抓“絲綢之路”的重大機遇, 為陝西省、為中西部、為國家服務。 這一點, 我們責無旁貸。

記者:對於剛剛在科研上起步的青年教師和學子, 您有何建議?

焦李成:做學問就得踏踏實實, 不論這個領域當前的研究是冷是熱,

熱的時候要做得好, 冷的時候要坐得住。 人工智慧現在非常熱, 大家這兩年都非常關注, 但最冷的時候, 人們都在問, “啥叫智慧啊”, “什麼是神經網路啊”, 還跟我們開玩笑說“你們別把自己搞神經了!”做學問是踏踏實實的事, 沒有學術思想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是不行的。

在人工智慧領域, 全世界都在往前趕, 沒有誰甘於落後。 我常和學生說, 要“站在徐家莊、放眼全世界”“出了北門就是出了國門”, 這個領域沒有陝西標準或中國標準, 我們要追求的是國際標準。 我們要有做點事的決心, 相信自己, 並堅持努力去做;要把所有正能量彙聚起來促進西電、西安、陝西、中國的人工智慧事業發展, 不發牢騷, 不當“吃瓜群眾”;要做基礎性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 而不是圍觀秀。這個時代太好了,不能錯過,我們也錯不起!

人工智慧是引領中國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所以除了社會需求驅動外,人工智慧學院還承擔著更大的責任與使命,學院的老師們重任在肩,要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AI人才,要做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付一楓

而不是圍觀秀。這個時代太好了,不能錯過,我們也錯不起!

人工智慧是引領中國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所以除了社會需求驅動外,人工智慧學院還承擔著更大的責任與使命,學院的老師們重任在肩,要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AI人才,要做出更多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付一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