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全國降雪形勢圖牽動了不少網友:“冰花男孩”王福滿不為人知的幾個細節在這個冬天點燃了輿論場

“冰花男孩”王福滿, 這個名字, 在這個冬天點燃了輿論場。

一個普通的雲南魯甸留守兒童小福滿, 在上學路上因頭髮結滿冰霜而走紅網路, 被稱為“冰花男孩”。

他有兩個願望——“長大後希望當員警”、“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

我們決定幫助他實現願望。 中國長安網攜手北京時間, 將小福滿和姐姐小福美、爸爸王剛奎一家三口邀請到了北京。

1月19日至21日, 我作為記者, 全程參與了王福滿北京圓夢的行程。

兩個孩子的天真爛漫打動了我, 網路上的一些質疑也困擾著我。

今天終於有空, 作為親歷者, 我想把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分享給你們。

孩子的心態

遠比我們想像得健康單純

北京圓夢之行, 新鮮感始終充斥著兩個孩子, 他們興奮得忘乎所以, 似乎一直不會疲倦。

三天的時間, 有許許多多打動人心的故事。

其中的一個細節讓我尤其難忘——

兩個同齡的小姑娘, 信心滿滿地蹲在桌邊, 擼起袖子, 露出一小截胳膊, 蓄勢待發。

“開始”一聲令下。

兩隻小胳膊握在一起, 咬緊牙關, 使勁想把對方按到桌上。

持續了快一分鐘, 小福美最終還是敗下陣來。

“哈哈哈, 她好厲害, 居然比我力氣都大。 ”小福美“咯咯咯”地笑起來。

這是發生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一幕。 兩個“扳手腕”的女孩, 一個是雲南女孩王福美, 一個是北京女孩王佳禕。 她們是剛剛在路上偶遇的小夥伴。

在小福滿北京圓夢之行的其中一站——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參觀完畢之後, 他們在路上遇上了一個小女孩抱著兩盒餅乾追上來。

“你們好, 我叫王佳禕, 我可不可以給他們送個禮物?”

原來和小福滿同齡的她一直關注福滿, 當在路上意外遇到福滿姐弟後,

趕緊買了兩盒餅乾當禮物送給他們。

王佳禕邀福滿和福美一起玩。 三個人一會兒玩詩詞接龍, 一會兒又拍起了籃球, 後來開始“扳手腕”。

小佳禕和小福美扳完勝利了, 輪到小福滿發起挑戰。

佳禕看了一眼福滿的手, “我不想和他扳”, 她回頭小聲地跟我們說。

我的心“咯噔”一下。

正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小姑娘接著指著福滿的手說:“他的手上有凍瘡, 我怕把他握疼了。 ”滿臉的心疼。

一下子一股暖意湧上心頭。

這是不摻一絲雜念、最真摯最純澈的情感。

我暗暗地慚愧, 作為大人, 我們總以成人世界的複雜心態去看待孩子, 而孩子遠比我們想像得健康單純。

臨別之際, 三個人依依不捨地合影留念, 約定一起長大, 一起努力實現各自的理想。

小福滿的理想是來北京當一名員警, 長大了報答在他小時候幫助過他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

他的姐姐福美則想當一名醫生, 因為“奶奶總是生病”。

小佳禕的心願則是, 希望他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這是三個稚氣未脫, 未滿10歲的孩子。

而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大人們”都說了些什麼?

——“這是在作秀!”

——“這是在消費孩子!”

——“不會解決實質問題!”

但是, 事實真的是這麼不堪嗎?

王福滿因為“冰花男孩”的稱號火了。 記者問他, “你喜歡冰花男孩這個名字嗎?”

小福滿一字一頓地回答:“我喜歡‘冰花男孩’這個名字, 這是大家給我的稱號,不過我的名字是王福滿。”

誰能夠替孩子感受?誰有資格認為自己手握真理,懷疑或批判一切?

三天,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孩子越來越多的笑容。

北京三天,小福滿一家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到北京員警博物館瞭解北京員警背後的歷史故事、到特警大隊體驗特警訓練項目、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感受警校生活……

“我想像中的員警是專門抓小偷的,來了北京才知道他們每天還要訓練,北京的員警很厲害。”

提到回家以後的打算,小福滿和小福美都信心滿滿,“回家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願望——當員警;當醫生。”

“一定要把學習搞上來。”這就是孩子接下來唯一的打算。

三天時間,我看著兩個孩子從興奮到激動、從激動到充滿鬥志。那一刻,覺得所有的誤解和非議與為兩個孩子種下“夢想的種子”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

我們幫助一個人

並不代表我們不幫助更多的人

小福滿來京圓夢,得到了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很多人為小福滿能夠圓夢由衷高興,但質疑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為什麼偏偏是王福滿?其他和他一樣處在同樣環境或者更惡劣環境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的願望就沒人滿足?

我們的初衷很簡單——讓王福滿小朋友圓夢。

首先,這不是針對個體的捐款,這是幫助一個人實現小願望,在他心裡種下希望和信念的種子。此外,我們幫助一個人並不代表我們不幫助更多的人。因為一件事情不能普惠,就不去做,這是什麼邏輯?

力所能及,日行一善。

我想起一個著名的小故事:一個小男孩把被海浪沖上沙灘的魚一條一條扔進大海。魚很多,小男孩的速度能説明的小魚很有限。旁人問他,這樣有什麼意義。他一邊努力揀起小魚扔進大海,一邊說,“對這一條是有意義的……對這一條也是有意義的。”

大家還記得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嗎?

1992年,作為希望工程的標誌,全國人都記住了,這個8歲的安徽女孩蘇明娟,和這雙清澈黑亮、充滿渴望的眼睛。

當她被發現之後,希望工程説明了多少像她一樣渴望讀書的孩子!

這26年來,她上了大學,進了銀行上班,結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2017年12月15日,34歲的她當選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

而有一個數字是,從1989年10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開始,直到1992年4月,兩年半總計收到捐款1200萬元。然而從1992年4月“大眼睛”的照片被確定為“希望工程”的標誌後,短短8個月,基金會收到的捐款就突破了億元!

這是目前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截至2016年,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29.5億元,資助學生5,536,000名,援建希望小學19,388所。

希望工程改變的只是蘇明娟的命運嗎?絕不是。改變的是553.6萬中國孩子的命運!

我們幫助一個個體樹立夢想和信念,哪怕我們的行動很微小,不能輻射到所有的人,但對這個個體來說,就是意義。

而聚沙成塔,積銖累寸,就會給更多的人帶來溫暖光明。

當“雙標”成為一些人的思維慣性

前段時間還有一件事在網上刷屏。

美國一個同樣擁有員警夢的小男孩,面臨著疾病的折磨。因為媒體的報導,警署找到了孩子,讓孩子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藍色制服,戴上警帽,坐進警車,網友集體叫好,讚美美國員警的人性化。

現在,地點換到中國。

小福滿同樣懷有員警夢,但受困於經濟條件、地域限制。於是我們幫助他來北京圓夢,讓他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手摸到、親身體驗到,借此鼓勵他,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之後,就有人開始質疑:你們這是在作秀!

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雙標”?

還有人沒有任何依據就算了一筆賬,說地方政府為作秀,派了多少人陪同來京,一路行程花了多少錢,甚至質疑,“政府有什麼權利挪用揮霍扶貧款?”

此次活動,是由兩家企業提供了支援,未曾花費地方政府一分錢,更遑論扶貧經費。

我們曾幾次問過他們是否要宣傳——即便他們有宣傳的想法我認為也是正常的,是雙贏——而他們提出不具名,“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不願意被認為是做廣告”,讓我們更心生敬意。

還有人說,“冰花男孩”的出現是打了我國扶貧工作一個重重的耳光。

真是如此嗎?

我查了一些資料:

從2013年至今,中國共有5564萬人擺脫貧困,這個數字超過法國人口的80%。

四年來,全國每年有超過1000萬的貧困人口脫貧。

四年多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61億元,年均增長19.22%。

中國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扶貧攻堅,金融部門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833億元,幫助近800萬貧困戶成功脫貧。

共有26500家民營企業精准幫扶了24600個村的近400萬貧困人口。

從2016年底開始,世界銀行開始在廣西、陝西等省份開展單省貸款扶貧專案,支援農民合作社與農業企業開展合作、開發農業價值鏈等。

此外,中國正在也將持續為共同推進國際減貧、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我們一直在努力,中國一直在努力。

這是大家給我的稱號,不過我的名字是王福滿。”

誰能夠替孩子感受?誰有資格認為自己手握真理,懷疑或批判一切?

三天,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孩子越來越多的笑容。

北京三天,小福滿一家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到北京員警博物館瞭解北京員警背後的歷史故事、到特警大隊體驗特警訓練項目、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感受警校生活……

“我想像中的員警是專門抓小偷的,來了北京才知道他們每天還要訓練,北京的員警很厲害。”

提到回家以後的打算,小福滿和小福美都信心滿滿,“回家以後一定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願望——當員警;當醫生。”

“一定要把學習搞上來。”這就是孩子接下來唯一的打算。

三天時間,我看著兩個孩子從興奮到激動、從激動到充滿鬥志。那一刻,覺得所有的誤解和非議與為兩個孩子種下“夢想的種子”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

我們幫助一個人

並不代表我們不幫助更多的人

小福滿來京圓夢,得到了社會公眾高度關注,很多人為小福滿能夠圓夢由衷高興,但質疑的聲音也開始出現:

為什麼偏偏是王福滿?其他和他一樣處在同樣環境或者更惡劣環境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的願望就沒人滿足?

我們的初衷很簡單——讓王福滿小朋友圓夢。

首先,這不是針對個體的捐款,這是幫助一個人實現小願望,在他心裡種下希望和信念的種子。此外,我們幫助一個人並不代表我們不幫助更多的人。因為一件事情不能普惠,就不去做,這是什麼邏輯?

力所能及,日行一善。

我想起一個著名的小故事:一個小男孩把被海浪沖上沙灘的魚一條一條扔進大海。魚很多,小男孩的速度能説明的小魚很有限。旁人問他,這樣有什麼意義。他一邊努力揀起小魚扔進大海,一邊說,“對這一條是有意義的……對這一條也是有意義的。”

大家還記得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女孩嗎?

1992年,作為希望工程的標誌,全國人都記住了,這個8歲的安徽女孩蘇明娟,和這雙清澈黑亮、充滿渴望的眼睛。

當她被發現之後,希望工程説明了多少像她一樣渴望讀書的孩子!

這26年來,她上了大學,進了銀行上班,結婚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2017年12月15日,34歲的她當選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

而有一個數字是,從1989年10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開始,直到1992年4月,兩年半總計收到捐款1200萬元。然而從1992年4月“大眼睛”的照片被確定為“希望工程”的標誌後,短短8個月,基金會收到的捐款就突破了億元!

這是目前我國社會參與最廣泛、最富影響的民間公益事業。截至2016年,全國希望工程累計接受捐款129.5億元,資助學生5,536,000名,援建希望小學19,388所。

希望工程改變的只是蘇明娟的命運嗎?絕不是。改變的是553.6萬中國孩子的命運!

我們幫助一個個體樹立夢想和信念,哪怕我們的行動很微小,不能輻射到所有的人,但對這個個體來說,就是意義。

而聚沙成塔,積銖累寸,就會給更多的人帶來溫暖光明。

當“雙標”成為一些人的思維慣性

前段時間還有一件事在網上刷屏。

美國一個同樣擁有員警夢的小男孩,面臨著疾病的折磨。因為媒體的報導,警署找到了孩子,讓孩子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藍色制服,戴上警帽,坐進警車,網友集體叫好,讚美美國員警的人性化。

現在,地點換到中國。

小福滿同樣懷有員警夢,但受困於經濟條件、地域限制。於是我們幫助他來北京圓夢,讓他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親手摸到、親身體驗到,借此鼓勵他,夢想是可以實現的。之後,就有人開始質疑:你們這是在作秀!

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雙標”?

還有人沒有任何依據就算了一筆賬,說地方政府為作秀,派了多少人陪同來京,一路行程花了多少錢,甚至質疑,“政府有什麼權利挪用揮霍扶貧款?”

此次活動,是由兩家企業提供了支援,未曾花費地方政府一分錢,更遑論扶貧經費。

我們曾幾次問過他們是否要宣傳——即便他們有宣傳的想法我認為也是正常的,是雙贏——而他們提出不具名,“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不願意被認為是做廣告”,讓我們更心生敬意。

還有人說,“冰花男孩”的出現是打了我國扶貧工作一個重重的耳光。

真是如此嗎?

我查了一些資料:

從2013年至今,中國共有5564萬人擺脫貧困,這個數字超過法國人口的80%。

四年來,全國每年有超過1000萬的貧困人口脫貧。

四年多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961億元,年均增長19.22%。

中國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扶貧攻堅,金融部門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833億元,幫助近800萬貧困戶成功脫貧。

共有26500家民營企業精准幫扶了24600個村的近400萬貧困人口。

從2016年底開始,世界銀行開始在廣西、陝西等省份開展單省貸款扶貧專案,支援農民合作社與農業企業開展合作、開發農業價值鏈等。

此外,中國正在也將持續為共同推進國際減貧、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我們一直在努力,中國一直在努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