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開拓團移民入侵東北:歡歡喜喜的來,卻將屍骨留在了中國

1936年5月, 日本關東軍制定了所謂的"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畫"。 大批日本農業貧民源源不斷地擁入中國東北, 成為"日本開拓團"。 到1945年, 日本組織了共計14批次、總數為7萬戶、20萬人的集團式開拓移民團侵略中國東北。

從1912年到"九一八"之前是日本向中國東北試探性移民時期, 其結果均以失敗告終, 官方組織的農業移民繼續留在中國東北的不超過1000人。

1918年到1928年10年間, 試探性移民時期的殖民者們或年老退休或調任他處, 向中國東北移民的嘈雜喧囂之聲沉寂了下來。

1932年1月, 在瀋陽召開的移民會議結束之後, 關東軍採納了加藤完治集團的建議, 確定了以"農業移民"為主要內容的移民方案, 移民侵略的區域確定為鐵路沿線地區。

後來的結果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原因是關東軍收到了一份新的移民方案。

1932年6月7日, 一個叫東宮鐵男的日軍少佐來到關東軍司令部。 此人於1928年6月4日在瀋陽皇姑屯埋設炸藥炸死張作霖。 他的身份是偽滿吉林省依蘭地區警備顧問, 此次專程來提交一份移民計畫書。  

 1932年4月前後, 東宮鐵男來到了松花江下游的三江平原, 當他看到日本軍隊無法應付這裡風起雲湧的抗日武裝時,

這個講究謀略的中國通產生了在這一帶進行武裝移民的念頭。 他從軍事方面著眼, 寫下了用退伍軍人編成屯墾軍部隊的長篇計畫書。

1932年9月, 492名日本退役軍人被重新召集起來, 他們接受了加藤完治為期10天的短期訓練, 在出發之前來到明治神宮進行參拜,

在儀式上, 加藤完治鼓勵他們前往中國為天皇建立"皇村"。

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之間的三江平原沃野千里、物產富饒, 這裡有12個縣200多萬中國農民祖祖輩輩在此生活。 現在山河淪陷, 家園不再, 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轉眼間要屬於日本移民了!

放手一搏, 在全國進行戰爭動員的同時進行全國移民動員。 1936年廣田內閣發表"二十年百萬戶移民"方案, 此方案被列入日本政府的七大國策之一, 計畫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共計500萬人。

1936年, 日本的人口是6800萬, 它計畫將500萬人遷移到中國, 日本政府的這個賭博足以改變亞洲地區的民族分佈。 1937年11月, 日本近衛內閣的反應速度創造了50年來行政方面的新紀錄, 在短短兩個月之內, 不僅完成了政府撥款, 實際的招募工作也同時開始了。 就這樣, 近10萬日本青少年被命名為義勇隊移民。 它和分村移民構成日本政府最主要的兩種移民方式。

1939年以後, 日本政府把移民更名為"開拓民", 移民村更名為"開拓團"。 從此, 日本用"開發滿洲"的名義掩蓋它的侵略行徑, 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個開拓團侵入中國東北。

據統計,從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國東北總共移民達30萬人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國派遣開拓團的總數達到了860多個,它們密佈東北各地,被用來稀釋中國的人口結構。關東軍給每個開拓團都配備了武器,並要求經常軍訓,這些半軍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為散佈在中國人中的日本根據地。 隨著徵兵力度的加大,日本國內,所有宣傳機器全面開動,學校和青年組織深入每個家庭進行勸誘和脅迫,直到1945年4月,還有1056戶農民被送往中國東北。此時距日本戰敗不到5個月,日本開拓團悲劇的大幕即將拉開。

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從四面八方攻入偽滿洲國境內,其主攻方向正是開拓團密佈的所謂國防第一線地帶,日本的戰略預案恰好可以啟動了。然而在第二天早晨,"義勇隊開拓團"發現關東軍的兵營中空無一人,擁有24個師團、78萬兵員的關東軍已沿鐵路的內側向南撤退了。 

 接下來的幾天內,由青少年"義勇隊"構成的防線頃刻間被蘇軍瓦解,1/3青少年"義勇隊"員的生命徒然消失了。

日本的全面失敗愈來愈近,但消息封鎖得很嚴密,架有電話的各開拓團均沒有得到提前撤離的通知。這些經過費盡心機召喚而來的移民們如今被拋棄在日本政府和關東軍身後,拋棄給了蘇聯紅軍。 

 1945年秋,由於形勢不明、處處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開拓民在山林裡狼奔豕突,無路可走。饑餓、疾病交加,一路上倒斃和自殺的不計其數。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最初一段時間裡,一些人覺得回國無望、前途渺茫,集體自殺現象頻頻發生。

10月過後,中國東北的嚴寒如期而至,在伊漢通開拓團本部吉利村,一萬多名日本開拓團員默默地熬著日子,期待被遣返的那一天早早來到。在這個階段由於寒冷、饑餓等原因出現了大量死亡的現象。在炮臺山上,5000多具日本人的遺骸被埋在這裡,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日本移民公墓。

 中國長春市有一棟中國養父母樓,1945年許多善良的中國婦女收養了年幼的日本遺孤,20世紀70年代之後這些遺孤返回了日本,樓裡只剩下了這些孤單的老人,多年的親情如今化為無奈的思念。

 1946年5月到11月間,大批被遣返的日本人從葫蘆島登船回國。到此時為止,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侵略的陰謀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戰爭中,全部33萬移民中有8萬多人死亡;在戰後,"遺孤"、"殘留夫人"等名詞也被日本人所熟知,但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鮮血、苦難和死亡,在戰後的日本,既沒有人試圖尋找原因,也沒有人宣佈對此事負責。

看歷史變遷,品百家珍藏更多精敬請關注《品汗青》 到1945年日本投降,共有800多個開拓團侵入中國東北。

據統計,從1914年到1945年,日本向中國東北總共移民達30萬人

到1945年初,日本向中國派遣開拓團的總數達到了860多個,它們密佈東北各地,被用來稀釋中國的人口結構。關東軍給每個開拓團都配備了武器,並要求經常軍訓,這些半軍事化的日本人村落成為散佈在中國人中的日本根據地。 隨著徵兵力度的加大,日本國內,所有宣傳機器全面開動,學校和青年組織深入每個家庭進行勸誘和脅迫,直到1945年4月,還有1056戶農民被送往中國東北。此時距日本戰敗不到5個月,日本開拓團悲劇的大幕即將拉開。

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從四面八方攻入偽滿洲國境內,其主攻方向正是開拓團密佈的所謂國防第一線地帶,日本的戰略預案恰好可以啟動了。然而在第二天早晨,"義勇隊開拓團"發現關東軍的兵營中空無一人,擁有24個師團、78萬兵員的關東軍已沿鐵路的內側向南撤退了。 

 接下來的幾天內,由青少年"義勇隊"構成的防線頃刻間被蘇軍瓦解,1/3青少年"義勇隊"員的生命徒然消失了。

日本的全面失敗愈來愈近,但消息封鎖得很嚴密,架有電話的各開拓團均沒有得到提前撤離的通知。這些經過費盡心機召喚而來的移民們如今被拋棄在日本政府和關東軍身後,拋棄給了蘇聯紅軍。 

 1945年秋,由於形勢不明、處處受阻,亡命途中的日本開拓民在山林裡狼奔豕突,無路可走。饑餓、疾病交加,一路上倒斃和自殺的不計其數。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最初一段時間裡,一些人覺得回國無望、前途渺茫,集體自殺現象頻頻發生。

10月過後,中國東北的嚴寒如期而至,在伊漢通開拓團本部吉利村,一萬多名日本開拓團員默默地熬著日子,期待被遣返的那一天早早來到。在這個階段由於寒冷、饑餓等原因出現了大量死亡的現象。在炮臺山上,5000多具日本人的遺骸被埋在這裡,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日本移民公墓。

 中國長春市有一棟中國養父母樓,1945年許多善良的中國婦女收養了年幼的日本遺孤,20世紀70年代之後這些遺孤返回了日本,樓裡只剩下了這些孤單的老人,多年的親情如今化為無奈的思念。

 1946年5月到11月間,大批被遣返的日本人從葫蘆島登船回國。到此時為止,日本向中國東北移民侵略的陰謀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戰爭中,全部33萬移民中有8萬多人死亡;在戰後,"遺孤"、"殘留夫人"等名詞也被日本人所熟知,但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鮮血、苦難和死亡,在戰後的日本,既沒有人試圖尋找原因,也沒有人宣佈對此事負責。

看歷史變遷,品百家珍藏更多精敬請關注《品汗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