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很多感受想表達,一動筆就寫不出來」?你需要知道這4點

大家好, 我是最近很勤快想求表揚的 Taka ~

不知道在生活中,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問題:

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 心裡有好多「觀後感」, 可一落到紙上就寫不出來;

想記錄自己的生活, 留住回憶, 結果寫完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

從小就有個「作家夢」, 想自己寫出一本書, 卻苦於「文筆不好」;

……

在週二的《如何利用週末的黃金時間, 拉開和別人的差距?》這篇文章裡, Taka 寫到, 寫作是我們表達自己的方式。

除了表達自己, 寫作還能幫你記錄生活, 緩解壓力。 當你想寫點什麼, 很多時候不用在意寫的好不好, 趕快去寫就可以了。

那有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在意自己寫不好,

我希望能寫的更好」。

其實覺得自己「寫不好」的人並不在少數。 學習語言的「聽、說、讀、寫」四部曲裡, 「寫」原本就放在最後。 想用白紙黑字寫出彩色的場景是需要技巧和練習的。

生活中, 大家最常見的一種寫作應該是「記錄」, 比如日記、隨筆、觀後感……

除此之外, 相信還有很多人會想學習「創作」, 用文字建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世界。

所以今天 Taka 就來給大家上一堂「語文課」, 分享幾個提高記錄型和創作型寫作能力的辦法。

練習「描述」

首先, 做個深呼吸, 保持放鬆。

然後, 回想你今天早上梳頭的過程, 把它描述出來。

你是怎樣走到鏡子前, 照了照, 然後從什麼地方, 拿起了一把什麼樣的梳子……回憶你的每個動作, 和場景裡每個細節,

把它們說出來。

注意不要默默地想, 也不要「比劃」, 只能用語言描述, 如果寫下來就更好了。

不要小看這個練習。 莫泊桑向福樓拜學習寫作時, 得到的第一條建議就是「去寫家門口經過的馬車」。

他站在家門口, 看了三天馬車, 什麼也沒看出來, 然後去問福樓拜:

「老師, 我看了三天, 滿大街上來來去去的不都是馬車嗎?這有什麼好寫的呢?」

福樓拜對他說:

怎麼能說沒有什麼東西好寫呢?

在烈日炎炎下, 馬車是怎樣走的?在狂風暴雨中, 馬車又是怎樣走的?馬車在爬坡時, 馬的姿勢是怎樣的?下坡時, 車夫又是怎樣吆喝的?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這麼多可觀察、可記錄的東西, 怎麼會沒有什麼好寫的呢?

如果你能像畫家一樣, 把車夫和乘客的行為和動作都記錄下來, 並傳神地表達出他們的內心世界, 你的寫作便過關了!

所以, 練習描述的要義就在於, 把「語言」練成「顏料」, 用黑色的文字去記錄下彩色的世界。

按時寫作

要學會一個技能, 最必備的就是練習。 所以你得教會自己「按時」寫作。

這個「時」不用太長, 二十分鐘就夠了, 重要的是「按」。

如果你決定晚上六點開始寫作, 那麼一到六點, 你就必須去寫, 不要找任何藉口。 不管你在忙什麼都得脫身。

對於這一步裡需要的「自控力」, 如果你覺得自己需要增強, 可以從《自控力極差的人如何自救?| 附3周訓練計畫》這篇文章裡尋找幫助。

至於在這個時間段裡你要寫什麼, 切記:什麼都行。

打油詩, 讀書筆記, 早上看的新聞, 同學發的票圈……因為你很可能沒時間提前準備, 所以會寫的很混亂、潦草, 甚至不知所云。

但是無論如何, 你都要寫到這個時間段結束為止。

我也曾經經歷過這個有點「痛苦」的階段。 但是當一個又一個二十分鐘被填滿, 突然有一天, 我發現自己寫了半個小時都停不下來。

所以對於寫作, Taka 最深刻的經驗是:當你必須寫的時候, 你就能寫。

如果你覺得這個練習「特別難」, 那就這麼寫。 寫下你覺得難的原因, 試著去解決它。 某一天你會發現, 這種感覺消失了。

另外,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是完不成這個練習, 那就放棄「寫作」吧。

你對寫作的「抗拒」實際上超過了嚮往,不管你多麼努力,你總會有理由逃避。

寫出一個故事

除了進行「記錄」,你想沒想過學習「創作」?「建造和掌控一個世界」這種事,光想想就覺得很激動~

那怎樣才能創作出一篇故事呢?

▍找一個現實原型

藝術源於生活。很多經典著作裡的角色其實都源自作者自己或周圍的人,你也可以這樣做。

首先,回憶一個你印象深刻的人,寫下你知道的他的各種資訊。

然後脫離掉這個原型,創造屬於你的人物。

比如 Taka 曾經寫過一個「姑娘」:

姑娘很善良,收養了一隻流浪貓,養的膘肥體壯;也很文藝,讀過很多詩詞,去過很多遠方;

她有很多朋友,經常聚在一起聊聊天,喝點小酒;她還是個學霸,一節課不曠,年年都得國獎。

她笑起來眼裡會發光,身邊的人都說她前途無量。

……

這個「姑娘」就是我「創作」出來的。

我確實有個同學很文藝,氣質仿佛林黛玉,但她特別怕貓,看見就跑。

我也確實有個朋友是學霸,但她一點兒不乖,不點名的課全都不來。

脫離原型的意思就是給你的人物加上不一樣的「屬性」,改變他的國籍或職業,習慣或者特長,給他不一樣的過去和將來。

以一個真實的人為依託比憑空想像容易得多。你很快就會擁有許多「人物」,各有特色。

空閒的時候,你就可以在紙上或腦海中讓他們對話,或者做些什麼,用語氣和行為表現出各自的特點。

慢慢的,這些人就不再只是一些「形容詞」的羅列,而是豐滿、真實起來了。

▍ 記錄靈感,創造聯繫

你有沒有在某個瞬間,突然感覺腦海裡有什麼東西閃了一下?別猶豫,快把它記下來。

把你的那些念頭,或者讓你有點感觸的一件事、一個物品都用手機或紙筆記下來。

等你想要創作的時候,就拿出這些碎片,挑挑揀揀,用你自己的「顏料」把它們補充、拼接起來,最後粘成一幅畫。

Taka 的手機裡就有這樣一個便簽,記錄著很多零零碎碎的東西。最近的兩條是「下雪」和「留守兒童」。

所以我就開始思考:留守兒童的一個特點是「沒有家」,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在家。

那如果有個孩子父母都在家,她會不會也覺得自己「沒有家」?

然後我就想像出這樣一個場景:

下雪了,有個孩子走在街上,渾身落滿了雪花。她覺得很冷,但她不敢回家。

因為她爸媽又吵架了,摔了所有的碗,嚇得她心驚膽戰。

「我不想要這樣的家,我要離開這裡」,她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著,「我永遠都不要結婚,也永遠不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

把你的靈感碎片放在一起,問問自己:「他為什麼會遇見她?他們會說什麼?它呢?」

用你的想像去回答這些問題,然後描述出來。故事,自然而然就上演了。

▍把故事說完整

如果你寫了一個軍人的故事,那你得寫清楚他為什麼參軍?

如果你寫了一對夫妻,那他們為什麼結婚?什麼時候結的婚?

如果你的主角不是人類,比如是一朵花,那它什麼時候開的?為什麼開在這兒?

即使你的故事沒有起伏的情節,或歐·亨利式的結尾,只要把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說清楚,這就是一篇完整、流暢的作品。

學習其他作者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讀完一本書,覺得「太精彩了」,無比崇拜這個作者;或者遭遇一本「沒勁透了」的書,讀它簡直是浪費生命。

如果你想把寫作從「興趣」變成「特長」,達到更加「專業」的水準,那麼你就得學習那些書的作者,借鑒他們的優點,避免他們犯過的錯誤。

只有不斷補充「活水」,你才能保證自己的「池塘」不會枯竭,並且逐漸擴大。

那怎樣「學習」一本書呢?你需要這樣做。

▍總結這本書

讀完一本書後,寫下它的梗概或大綱,做一個總評:

你喜歡,或者不喜歡這本書;

你相信,或不相信這個作者說的話;

你喜歡這一部分,而其他部分不感興趣;

……

然後在旁邊寫下為什麼。

比如:你為什麼相信他?為什麼那個情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這一章你不喜歡?

你很可能會發現你不知道。

別擔心,這很正常,因為接下來你得讀第二遍。

▍再次閱讀

在你讀第二遍的時候,記住你的那些問題,在發現答案時隨時記錄好。

尤其是你發現在某一段,作者用的描寫方法你沒怎麼見過,而這個方式效果很好,那就把這段標出來。之後要記得常回來翻看,直到把它「內化」掉。

另外,對於一些讓你感興趣的情節,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它「寫的這麼好」,可以思考這幾個問題:

作者怎麼引出這個角色的?

他用的是全域視角,還是重點描寫了某個人?

他有沒有用反襯或者對比?比如這個人物是不是跟書裡的時代有強烈的衝突?

……

如果有些地方你覺得他寫得很失敗,那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帶著問題去「批評」它。

「批評」一本書有時候比「欣賞」更有趣。

當你把一本書仔細剖析,明白了它「為什麼寫的好 / 不好」,你就收穫很多新技巧了。

總之,如果你想充分利用一本書,提高自己的寫作水準,那就得把它讀兩遍。第二遍時著重讀那些寫得最好,或者最不好的部分。

以上這些就是 Taka 對「提高寫作能力」的一些分享,希望能讓你覺得有所幫助或啟發。

無論如何,想培養「寫作」能力,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技巧,而是練習。

如果你真的想有所改變,那就放下手機,從最簡單的「描述梳頭的過程」開始,行動起來吧!

當然,在放下手機之前,要是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先在文末給Taka 點個

吧~

你對寫作的「抗拒」實際上超過了嚮往,不管你多麼努力,你總會有理由逃避。

寫出一個故事

除了進行「記錄」,你想沒想過學習「創作」?「建造和掌控一個世界」這種事,光想想就覺得很激動~

那怎樣才能創作出一篇故事呢?

▍找一個現實原型

藝術源於生活。很多經典著作裡的角色其實都源自作者自己或周圍的人,你也可以這樣做。

首先,回憶一個你印象深刻的人,寫下你知道的他的各種資訊。

然後脫離掉這個原型,創造屬於你的人物。

比如 Taka 曾經寫過一個「姑娘」:

姑娘很善良,收養了一隻流浪貓,養的膘肥體壯;也很文藝,讀過很多詩詞,去過很多遠方;

她有很多朋友,經常聚在一起聊聊天,喝點小酒;她還是個學霸,一節課不曠,年年都得國獎。

她笑起來眼裡會發光,身邊的人都說她前途無量。

……

這個「姑娘」就是我「創作」出來的。

我確實有個同學很文藝,氣質仿佛林黛玉,但她特別怕貓,看見就跑。

我也確實有個朋友是學霸,但她一點兒不乖,不點名的課全都不來。

脫離原型的意思就是給你的人物加上不一樣的「屬性」,改變他的國籍或職業,習慣或者特長,給他不一樣的過去和將來。

以一個真實的人為依託比憑空想像容易得多。你很快就會擁有許多「人物」,各有特色。

空閒的時候,你就可以在紙上或腦海中讓他們對話,或者做些什麼,用語氣和行為表現出各自的特點。

慢慢的,這些人就不再只是一些「形容詞」的羅列,而是豐滿、真實起來了。

▍ 記錄靈感,創造聯繫

你有沒有在某個瞬間,突然感覺腦海裡有什麼東西閃了一下?別猶豫,快把它記下來。

把你的那些念頭,或者讓你有點感觸的一件事、一個物品都用手機或紙筆記下來。

等你想要創作的時候,就拿出這些碎片,挑挑揀揀,用你自己的「顏料」把它們補充、拼接起來,最後粘成一幅畫。

Taka 的手機裡就有這樣一個便簽,記錄著很多零零碎碎的東西。最近的兩條是「下雪」和「留守兒童」。

所以我就開始思考:留守兒童的一個特點是「沒有家」,因為他們的父母不在家。

那如果有個孩子父母都在家,她會不會也覺得自己「沒有家」?

然後我就想像出這樣一個場景:

下雪了,有個孩子走在街上,渾身落滿了雪花。她覺得很冷,但她不敢回家。

因為她爸媽又吵架了,摔了所有的碗,嚇得她心驚膽戰。

「我不想要這樣的家,我要離開這裡」,她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著,「我永遠都不要結婚,也永遠不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

把你的靈感碎片放在一起,問問自己:「他為什麼會遇見她?他們會說什麼?它呢?」

用你的想像去回答這些問題,然後描述出來。故事,自然而然就上演了。

▍把故事說完整

如果你寫了一個軍人的故事,那你得寫清楚他為什麼參軍?

如果你寫了一對夫妻,那他們為什麼結婚?什麼時候結的婚?

如果你的主角不是人類,比如是一朵花,那它什麼時候開的?為什麼開在這兒?

即使你的故事沒有起伏的情節,或歐·亨利式的結尾,只要把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說清楚,這就是一篇完整、流暢的作品。

學習其他作者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

讀完一本書,覺得「太精彩了」,無比崇拜這個作者;或者遭遇一本「沒勁透了」的書,讀它簡直是浪費生命。

如果你想把寫作從「興趣」變成「特長」,達到更加「專業」的水準,那麼你就得學習那些書的作者,借鑒他們的優點,避免他們犯過的錯誤。

只有不斷補充「活水」,你才能保證自己的「池塘」不會枯竭,並且逐漸擴大。

那怎樣「學習」一本書呢?你需要這樣做。

▍總結這本書

讀完一本書後,寫下它的梗概或大綱,做一個總評:

你喜歡,或者不喜歡這本書;

你相信,或不相信這個作者說的話;

你喜歡這一部分,而其他部分不感興趣;

……

然後在旁邊寫下為什麼。

比如:你為什麼相信他?為什麼那個情節讓你印象深刻?為什麼這一章你不喜歡?

你很可能會發現你不知道。

別擔心,這很正常,因為接下來你得讀第二遍。

▍再次閱讀

在你讀第二遍的時候,記住你的那些問題,在發現答案時隨時記錄好。

尤其是你發現在某一段,作者用的描寫方法你沒怎麼見過,而這個方式效果很好,那就把這段標出來。之後要記得常回來翻看,直到把它「內化」掉。

另外,對於一些讓你感興趣的情節,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它「寫的這麼好」,可以思考這幾個問題:

作者怎麼引出這個角色的?

他用的是全域視角,還是重點描寫了某個人?

他有沒有用反襯或者對比?比如這個人物是不是跟書裡的時代有強烈的衝突?

……

如果有些地方你覺得他寫得很失敗,那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帶著問題去「批評」它。

「批評」一本書有時候比「欣賞」更有趣。

當你把一本書仔細剖析,明白了它「為什麼寫的好 / 不好」,你就收穫很多新技巧了。

總之,如果你想充分利用一本書,提高自己的寫作水準,那就得把它讀兩遍。第二遍時著重讀那些寫得最好,或者最不好的部分。

以上這些就是 Taka 對「提高寫作能力」的一些分享,希望能讓你覺得有所幫助或啟發。

無論如何,想培養「寫作」能力,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技巧,而是練習。

如果你真的想有所改變,那就放下手機,從最簡單的「描述梳頭的過程」開始,行動起來吧!

當然,在放下手機之前,要是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先在文末給Taka 點個

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