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尿蛋白有加號是怎麼回事?

慢性腎臟病是一個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 只要腎病患者們能夠做到堅持治療, 控制病情的進展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是能夠把腎功能保持到一個持續穩定的水準的。

腎臟病又是一個比較“嬌嫩”的疾病, 一不小心就容易復發, 如果你能夠把握治療時機, 正確的治療, 復發的幾率是很小的。 但就怕有些患者不能把控自己, 讓腎功能越來越差, 病情越來越糟糕, 很快到了尿毒癥不得不透析的地步。

蛋白尿是引起腎功能惡化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 為了能使腎功能持續穩定, 腎內科醫生日常工作的一個重心, 就是幫助腎病患者“緩解蛋白尿”。

1、為什麼尿中會有蛋白?

人體內有各種各樣的蛋白,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代謝廢物, 正常情況下, 腎臟可以過濾一部分蛋白, 一些有用的蛋白被濾過以後又可以在腎臟一個叫做近端腎小管的位置重吸收回體內。 最終成人尿液中僅有少量蛋白, 總的尿蛋白排泄量應該少於150mg/天。 此時尿常規檢查尚不能檢測出如此少量的蛋白, 在尿常規報告中“蛋白”一項應為陰性。 一旦尿中蛋白量升高, 超過一定濃度, 尿常規中“蛋白”就會出現加號。

腎小球性蛋白尿

因腎小球的損傷而引起的蛋白尿。 多因腎小球受到感染、毒素、免疫、代謝等因素的損害後, 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破裂, 濾過膜孔徑加大, 通透性增強或電荷屏障作用受損, 使血液中相對分子品質較小的血漿蛋白(以清蛋白為主)濾出原尿中。 若損害較重時,

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分子品質蛋白濾出也增多, 超過了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 根據腎小球濾過膜損傷的嚴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質的組分不同, 可將其分為兩類。

(1)選擇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對分子品質為4萬~9萬的中相對分子品質的清蛋白。 相對分子品質>9萬的蛋白則極少出現。 尿免疫球蛋白/清蛋白的比值<0.1。 尿蛋白半定量多為+++~++++。 當尿蛋白定量>3.5g/24h時, 稱為腎病性蛋白尿, 最典型的病例是腎病綜合征。

(2)非選擇性蛋白尿:反映腎小球毛細管壁有嚴重破裂損傷。 尿蛋白成分, 以大和中相對分子品質蛋白質同時存在為主, 尿蛋白中,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 半定量為+~++++, 定量在0.5~3.0g/24h之間, 多見於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如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腎炎等)及繼發性腎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紅斑狼瘡性腎炎等)。

出現非選擇性蛋白尿提示預後較差。

腎小管性蛋白尿

腎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損傷後, 腎小管近曲小管段對腎小球濾過液中的小相對分子品質蛋白質重吸收能力減低, 而出現以小相對分子品質蛋白為主的蛋白尿, 稱為腎小管性蛋白尿。 單純性腎小管性蛋白尿, 尿蛋白含量較低, 一般<2g/24h, 定性半定量試驗+~++。  

腎小管性蛋白尿多見於:

①腎小管間質病變:如間質性腎炎、腎盂腎炎、遺傳性腎小管疾病如Fanconi綜合征、慢性失鉀性腎病等。

②中毒性腎間質損傷:由於汞、鎘、鈾、砷和鉍等重金屬類或苯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以及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磺胺、多黏菌素、四環素等抗生素類, 可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變性與壞死,又稱中毒性腎病。

③中草藥:如使用馬兜鈴、木通過量,也可引起高度選擇性腎小管蛋白尿,此時常伴有明顯管型尿。

④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

3.混合性蛋白尿

指腎臟疾病時,腎小球和腎小管同時或相繼受損而產生的蛋白尿,其組分與血漿蛋白相似,但各種組分所占的比例可因病變主要侵害的部位而不同,尿蛋白電泳檢查有助於臨床對蛋白尿組成的分析、判斷及診斷。

所以當病友出現蛋白尿來就診時,醫生會仔細甄別蛋白尿是否與運動、發熱、尿路感染有關,會詢問有沒有引起蛋白尿的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會為您檢查尿蛋白量有多少,有沒有腎結石、腎外疾病,有條件的醫院還會查尿蛋白分子量測定判斷尿蛋白的來源。如果確實是腎臟來源,再根據尿蛋白的嚴重程度決定您進一步的診治方案。

可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變性與壞死,又稱中毒性腎病。

③中草藥:如使用馬兜鈴、木通過量,也可引起高度選擇性腎小管蛋白尿,此時常伴有明顯管型尿。

④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

3.混合性蛋白尿

指腎臟疾病時,腎小球和腎小管同時或相繼受損而產生的蛋白尿,其組分與血漿蛋白相似,但各種組分所占的比例可因病變主要侵害的部位而不同,尿蛋白電泳檢查有助於臨床對蛋白尿組成的分析、判斷及診斷。

所以當病友出現蛋白尿來就診時,醫生會仔細甄別蛋白尿是否與運動、發熱、尿路感染有關,會詢問有沒有引起蛋白尿的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會為您檢查尿蛋白量有多少,有沒有腎結石、腎外疾病,有條件的醫院還會查尿蛋白分子量測定判斷尿蛋白的來源。如果確實是腎臟來源,再根據尿蛋白的嚴重程度決定您進一步的診治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