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國社科院宋瑞:五大因素塑造旅遊產業新格局

戳上面藍字關注旅遊高參

第二屆中國文旅產業年會上, 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做了《旅遊產業新格局》主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回到西安, 我出生在這個地方, 生長在這個地方, 所以對西安很有感情。 在座的各位都是商業上非常成功的人士, 我作為一個研究者, 離商業隔得很遠, 我的專業是產業經濟學, 所以我今天分享的內容是《中國旅遊產業新格局》, 我試著給大家勾勒一下旅遊產業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到底是什麼影響一個產業結構和格局的因素呢?產業經濟學告訴我們, 決定產業組織的理論有很多, 我當時學習的時候有哈佛學派、芝加哥學派、奧地利學派等等, 高度抽象的理論是否可以解讀我們複雜的現實, 西方經濟理論能否說明中國的具體情況?是什麼決定了市場結構呢?

五大因素影響產業格局

從中國的具體情況來看,

影響中國旅遊產業格局形成的因素, 我想大致有五個方面:

第一是政策, 從大的改革開放、宏觀調控, 西部大開發這樣的區域政策, 到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等, 這些會對每一個行業有深刻影響。

第二是資本, 進入到這個行業的投資主體、投資目的、投資方式, 投資哪些具體細分領域, 經營方式等, 都對行業都有很大影響。

第三, 投資進入到一個行業, 一定是指向需求的, 你的消費主體在哪裡, 他們是什麼樣的消費訴求, 有什麼樣的消費特徵, 消費方式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消費結構是什麼樣的, 未來的升級方式在哪裡, 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四, 競爭要素不同。 在這個行業裡面, 由於資本不同、政策不同,

會導致競爭的要素和方式不同, 我們對資源的理解, 是土地要素、勞動力要素、管理要素、科技要素, 包括今天會議的主題“創新”也是一個競爭要素。

第五, 其它環境影響因素, 比如基礎設施, 這個對中國旅遊產業區域格局會發生重大影響, 比如我們的旅遊管理體系, 以及商業倫理和社會心態等。

詳解五大影響因素

首先, 從政策角度來看, 旅遊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從1978年到現在, 旅遊產業的發展中, 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們不說更遠, 從2008年, 就是這10年來的政策推動, 產業政策、宏觀政策的這種密集的程度是空前的。 大家印象很深的, 2009年中央發佈41號檔的時候, 大家特別振奮, 再到後來每隔一段時間都有重要的旅遊政策出臺,

政策紅利進入到一個釋放期。

例如圍繞旅遊發展的, 環境政策, 發展的治理體系政策, 關鍵要素整合政策, 比如以前長期制約的土地要素、建設規劃, 包括遺產怎麼樣利用、活化的政策;圍繞旅遊公共設施和服務的, 針對旅遊市場主體的, 旅行社、導遊, 這樣的一些產業主體的改革和政策, 這幾年及其密集的在出臺。

從政策結構來看, 已經構成了一個非常密集的產業政策的體系。 旅遊跟各個產業的融合, 也在進一步加強。 從產業政策的覆蓋範圍來看, 覆蓋了幾乎旅遊產業發展需要的所有方面, 從治理體系、要素供給、投融資機制, 進入退出機制、產業融合機制, 包括公共服務構成了非常全面、完善的政策工具箱,

方方面面的政策體系已經非常完善了。

第二個影響我們產業格局的, 是很重要的資本力量, 而且這個力量目前越來越強大。 大家都知道國民經濟三架馬車裡, 我們現在更多依賴於消費, 投資本身的增速這幾年也是降低的。 那麼在投資對GDP的貢獻降低, 投資本身的增速降低的背景下, 旅遊的投資實際上是增長非常明顯的。

根據國家旅遊局的預測, 2017年旅遊投資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值, 1.5萬億元的投資規模。 如果我們從全球角度來看, 全球對旅遊投資的統計口徑是不一樣的, 但不管怎麼說, 我們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因為相比全球其它區域來說, 我們的占比不是很高。

旅遊投資裡面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特徵:一是投資以大項目為主, 現在十億、百億、千億的投資旅遊項目很多;其次,民營企業為主,基本能占到60%左右;三是,跨界企業越來越多。

資本的力量會越來越大,我們有各種資料來支撐這個觀點,比如說京津冀投資的大型項目,實際上傳統意義上不是從事旅遊業的企業佔據了73.3%的投資。我們再以投資旅遊的上市公司看,轉型旅遊業的企業,尤其從房地產轉型的企業比較多,也包括交通版塊、園林版塊、文化板塊、演藝板塊,現在也越來越多接入到旅遊裡面,旅遊跨界現象越來越明顯。

下一個很重要的投資特徵,就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本它會自身形成一個完整的,或者說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例如複星集團、攜程、中國旅遊集團等,這些企業都構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這會對旅遊行業產生非常重要的格局影響。

最後一個資本影響產業格局的特徵,大家都喜歡叫O2O,我認為其實不是,是O&O,線上和線下不是誰“to”誰,很多企業自身都是線上+線下,自然而然形成這樣的體系,所以資本這樣一個佈局,影響著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

另外從投資角度來說,訴求也會越來越多元化,可能有的追求投資回報,有的追求資產增值,有的追求土地增值,有的追求稅收方面的等,比如民宿投資更多出於情懷。從多訴求的角度來看,我們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比如投資衝動和真實的市場需求,投資者思維和利益相關者思維如何平衡等,這都是要重點考慮的。

另外從整個行業角度來看,旅遊產業資產收益率還是比較低的,尤其是跟境外旅遊上市公司進行比較。

第三個影響產業格局的因素是,市場需求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幾年我們關注到中國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對旅遊行業有深刻影響。很多人會關注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是目前支撐中國旅遊消費,尤其是中高端消費、出境消費的很重要的市場群體;另外一個是年輕一代的市場,他們在未來會有更大的增長潛力,絕大多數消費增長都來自這個群體。

我們從企業角度要思考這樣的問題,消費主體發生了什麼變化,消費心態有什麼變化。比如說標籤化和個性化的消費心理,實際上是高度結合在一起的。包括我們的消費形式,大家都說從觀光到度假,我認為中國的度假跟西方是不一樣的,我們可能參與式的、深度創造性體驗的會更多一些;我認為中國旅遊消費是高度分層化的消費,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思考。

第四,很重要的就是面對新市場需求和資本格局,競爭要素和手段也在發生很明顯變化。原來大家比較看重的依賴,所謂老天爺和老祖宗留下的旅遊資源,現在資本參與、土地、勞動力,尤其品牌IP,商業模式、管理、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成為重要的競爭要素。優秀的人才資源是T型結構,有廣泛的知識和能力體系,同時在某一方面非常擅長,我認為企業競爭也會是這樣一個格局。

最後就是其他環境因素,包括基礎設施,例如高鐵的體系會對產業區域的格局、城市關係、目的地競爭產生深刻的影響。還有很重要的,大家最近在關注東北的一些情況,不管是投資還是消費的問題,實際上都是跟行業治理體系、商業倫理和社會消費心態有很密切的關係。

總結一句話,其實是多重的因素影響中國旅遊產業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影響我們的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在未來我們要從高速增長向優質發展進行轉變的話,就需要從上述幾個方面共同的發力。

現在十億、百億、千億的投資旅遊項目很多;其次,民營企業為主,基本能占到60%左右;三是,跨界企業越來越多。

資本的力量會越來越大,我們有各種資料來支撐這個觀點,比如說京津冀投資的大型項目,實際上傳統意義上不是從事旅遊業的企業佔據了73.3%的投資。我們再以投資旅遊的上市公司看,轉型旅遊業的企業,尤其從房地產轉型的企業比較多,也包括交通版塊、園林版塊、文化板塊、演藝板塊,現在也越來越多接入到旅遊裡面,旅遊跨界現象越來越明顯。

下一個很重要的投資特徵,就是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本它會自身形成一個完整的,或者說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例如複星集團、攜程、中國旅遊集團等,這些企業都構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這會對旅遊行業產生非常重要的格局影響。

最後一個資本影響產業格局的特徵,大家都喜歡叫O2O,我認為其實不是,是O&O,線上和線下不是誰“to”誰,很多企業自身都是線上+線下,自然而然形成這樣的體系,所以資本這樣一個佈局,影響著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

另外從投資角度來說,訴求也會越來越多元化,可能有的追求投資回報,有的追求資產增值,有的追求土地增值,有的追求稅收方面的等,比如民宿投資更多出於情懷。從多訴求的角度來看,我們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比如投資衝動和真實的市場需求,投資者思維和利益相關者思維如何平衡等,這都是要重點考慮的。

另外從整個行業角度來看,旅遊產業資產收益率還是比較低的,尤其是跟境外旅遊上市公司進行比較。

第三個影響產業格局的因素是,市場需求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幾年我們關注到中國人口數量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對旅遊行業有深刻影響。很多人會關注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是目前支撐中國旅遊消費,尤其是中高端消費、出境消費的很重要的市場群體;另外一個是年輕一代的市場,他們在未來會有更大的增長潛力,絕大多數消費增長都來自這個群體。

我們從企業角度要思考這樣的問題,消費主體發生了什麼變化,消費心態有什麼變化。比如說標籤化和個性化的消費心理,實際上是高度結合在一起的。包括我們的消費形式,大家都說從觀光到度假,我認為中國的度假跟西方是不一樣的,我們可能參與式的、深度創造性體驗的會更多一些;我認為中國旅遊消費是高度分層化的消費,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思考。

第四,很重要的就是面對新市場需求和資本格局,競爭要素和手段也在發生很明顯變化。原來大家比較看重的依賴,所謂老天爺和老祖宗留下的旅遊資源,現在資本參與、土地、勞動力,尤其品牌IP,商業模式、管理、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成為重要的競爭要素。優秀的人才資源是T型結構,有廣泛的知識和能力體系,同時在某一方面非常擅長,我認為企業競爭也會是這樣一個格局。

最後就是其他環境因素,包括基礎設施,例如高鐵的體系會對產業區域的格局、城市關係、目的地競爭產生深刻的影響。還有很重要的,大家最近在關注東北的一些情況,不管是投資還是消費的問題,實際上都是跟行業治理體系、商業倫理和社會消費心態有很密切的關係。

總結一句話,其實是多重的因素影響中國旅遊產業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影響我們的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在未來我們要從高速增長向優質發展進行轉變的話,就需要從上述幾個方面共同的發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