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蔡英文打響“拒統獨裁”的保衛戰

華廣網1月27日訊 題:蔡英文打響“拒統獨裁”的保衛戰

作者 劉匡宇

“千呼萬喚出不來, 親綠電視喚得來”。 日前, 在兩岸摩擦不斷、2018選舉山雨欲來和“獨派”再度要求“讓賢”的內外困境中, 蔡英文首度接受深綠的三立電視iNEWS長篇專訪, 一改“神隱”做派, 說明各項關鍵性“政績”, 試圖挽救其政治頹勢。 在訪談中, 蔡再次宣示了其進一步滑向深綠基本盤, 對內實施威權統治, 對外“以武拒統”, 全面鞏固自身權力的高風險對抗路線。

此次訪談的主要內容:首先是叫囂“抗壓拒統”, 提出要用“‘總統’意志、當局抗壓力和人民團結”抵抗大陸壓力,

重申不接受“有條件或前提的溝通”;其次是自誇改革政績, 包括“轉型正義”、改革成果和經濟成長, 並為執政失當進行辯護;三是用“臺灣價值”和“臺灣大局”為餌, 脅迫和招安“第三勢力”, 要求他們扮演好民進黨附隨側翼的角色。 據此觀察:

第一, 蔡英文借訪談對內喊話“做球固票”, 劍指選舉。 此次專訪本質上是蔡英文試圖再次通過“同溫層”取暖及給自己做球, 挽救民進黨的選舉頹勢。 在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選擇認同大陸發展模式時, 蔡強調“兩岸敵對”來“與紅爭票”, 爭奪民心向背;同時, 此舉也意在凸顯自己比前任的“進步”, 與藍搶票。 此外, 在綠營內部分合不定, 基本盤分散、流失的情況下, 蔡用“臺灣價值”進行整合, 包括給柯文哲和“時代力量”臺階,

希望二者能順杆爬, 幫助其聚攏綠營票。 但令蔡始料不及的是, 其為選舉放話的目的被自己大量爭議性的表述所引發的輿論漣漪沖淡, 反而讓蔡應接不暇, 這次處心積慮的政治操作也因此失焦。

二是蔡英文提升對兩岸關係的挑釁暴露其“台獨路線”失能。 蔡此次談話的涉兩岸內容基本延續了“年終談話”的論調, 合理化其“以武拒統”路線, 並用“區域牌”、“民意牌”作為施壓籌碼。 正如學者陳一新所言, 蔡“什麼都講, 很想挑釁”, 相比之前的“應該不會武統”到這次“不能排除可能性”, 蔡更強調大陸“軍事威脅”的現實性, 除了恐嚇民眾和強化“防務”的考量, 也暴露了其兩岸政策的底牌和無能。 大陸早已用“六個任何”清晰表明,

“武統”是對“台獨”分裂行徑的必要回應, 而蔡惶惶不安地多次搞“反斬首”和“總統逃生”演習, 此次又稱自己是為“台獨功成之日”打基礎。 這說明蔡已明確撕破其“維持現狀”的皇帝新衣, 明示其將奉行以“柔性台獨”為“法理台獨”積累能量的路線。 因此, 蔡內外政策上冒進不斷, 一方面顯示民進黨強化相關的實力儲備;另一方面在內外壓力下, 蔡的這種“對抗意識”已愈發按耐不住, 表現為其兩岸立場愈發強硬和密集挑釁。

三是“臺灣價值”的意圖是將“台獨價值”包裝為“臺灣共識”。 此前, 蔡英文已有解釋不出所以然的“臺灣共識”、“點亮臺灣”等文青式政治口號, 此次語焉不詳的“臺灣價值”更引發各方疑惑, 乃至“獨派”大老林濁水都要求蔡直白講明何為“臺灣價值”。

其一, “臺灣價值”是“法西斯式排除性主張”。 臺灣向來重視“華人民主燈塔”這塊招牌, 柯文哲亦稱他眼中的“臺灣價值”就是“普世價值”。 但是, 在民進黨多數暴力、酬庸分贓的綠色執政下, 所謂的“民主、自由、人權”都不被尊重, 遑論“多元、團結”。 蔡的論述是“狹隘、反民主、貼標籤”, 凸顯其骨子裡的威權思維。 其二, “臺灣價值”意在“台獨”。 根據台當局解釋, 即蔡否認兩岸一家親, 要求柯反轉言行, 說明“‘臺灣價值’就是‘台獨價值’”, 是所謂“臺灣優先、臺灣本位、臺灣主體”意識。 但是, 蔡又不舍對權力的貪婪, 不敢“明獨”, 因此用“臺灣價值”來包裝。 但柯文哲四兩撥千斤地將球踢了回去, 要蔡先解釋清楚“臺灣價值”, 並暗示不會改變兩岸一家親路線。
事實上, 蔡英文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 在兩岸立場、國家認同上反復無常, 又有出賣勞工、青年等支持者不良記錄, 支援度還不到三成僅剩基本盤, 有何資格妄言“臺灣價值”?

四是蔡英文與“獨派”深度交心, 啟動政治保衛戰。 其一, 向“獨派”輸誠以穩固權力。 無論是對大陸狠話、“臺灣價值”還是“政治幹話”, 蔡英文言必稱支持者, 這是在刻意取悅“獨派”。 在辜寬敏、陳水扁等“讓位”、“組黨”的逼宮下, 蔡更暗示已借李登輝96歲生日之機與李“破冰”, 並接受了李在兩岸政策上的“仙人指路”。 蔡還“甜中帶酸”地描繪了蔡賴“相敬如賓”的畫面, 透露要將賴清德“就近看管”, 更試圖在“傾獨”道路上彎道超車, 勝過深綠的“賴神”。 其二, 用“大局”脅迫、招安“第三勢力”。 近期,無論是在兩岸關係、議題攻防還是選戰競爭,“第三勢力”一碗分食的政治操作讓民進黨有腹背受敵、進退失據的切身痛感,更何況柯文哲未來有可能“直攻大位”,威脅蔡的權柄。蔡主動出擊、兩手打人,表示反對“兩岸一家親”,並要求柯轉向作為合作前提,赤裸裸地威脅和暗示柯“放聰明”。同時,對“時代力量”軟硬兼施,暗示只有接受招安,才會有奶水滋養。蔡不斷用“大局”對“第三勢力”喊話,表明其本人和民進黨長期的、全面的“拒統獨裁”執政不受阻礙是雙方繼續合作的基礎。

五是蔡英文“幹話秀”再度暴露其顢頇自我、虛偽利己的政治性格。在採訪中,蔡狠話、“幹話(大話、謊話)”不斷,令人大跌眼鏡。例如,用“不要小看‘總統’的意志”來恐嚇大陸、麻醉人民;蔡在民眾口中是“最會用讀稿機、拒馬蛇籠和綠媒與民溝通”,卻仍堅稱自己是“最會溝通的‘總統’”;“民進黨陳抗有節制”,稱“兩岸仍有溝通”;蔡激化社會撕裂、對立,卻妄想臺灣人民會為“台獨”而“團結”;蔡背棄勞工卻自誇“維持了資勞平衡”,把讓公務員未來淪為“下流老人”、抄家反對黨而自肥等視為“改革政績”。這些話不少都是文青而模糊的典型的“蔡式語言”,有些是公然混淆是非,有如陳水扁自許“清廉”;有些則是蔡長期自欺欺人之的“心聲”。蔡自許改革因“為大局、打地基”而有陣痛,以精英心態將自己視為改造社會的設計師,將民眾訴求貶損為“短視、逐利”,在其自我感覺良好地列舉“政績”時,卻不知島內觀眾有“一個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者根本聽不到別人聲音”的悲哀感。(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期,無論是在兩岸關係、議題攻防還是選戰競爭,“第三勢力”一碗分食的政治操作讓民進黨有腹背受敵、進退失據的切身痛感,更何況柯文哲未來有可能“直攻大位”,威脅蔡的權柄。蔡主動出擊、兩手打人,表示反對“兩岸一家親”,並要求柯轉向作為合作前提,赤裸裸地威脅和暗示柯“放聰明”。同時,對“時代力量”軟硬兼施,暗示只有接受招安,才會有奶水滋養。蔡不斷用“大局”對“第三勢力”喊話,表明其本人和民進黨長期的、全面的“拒統獨裁”執政不受阻礙是雙方繼續合作的基礎。

五是蔡英文“幹話秀”再度暴露其顢頇自我、虛偽利己的政治性格。在採訪中,蔡狠話、“幹話(大話、謊話)”不斷,令人大跌眼鏡。例如,用“不要小看‘總統’的意志”來恐嚇大陸、麻醉人民;蔡在民眾口中是“最會用讀稿機、拒馬蛇籠和綠媒與民溝通”,卻仍堅稱自己是“最會溝通的‘總統’”;“民進黨陳抗有節制”,稱“兩岸仍有溝通”;蔡激化社會撕裂、對立,卻妄想臺灣人民會為“台獨”而“團結”;蔡背棄勞工卻自誇“維持了資勞平衡”,把讓公務員未來淪為“下流老人”、抄家反對黨而自肥等視為“改革政績”。這些話不少都是文青而模糊的典型的“蔡式語言”,有些是公然混淆是非,有如陳水扁自許“清廉”;有些則是蔡長期自欺欺人之的“心聲”。蔡自許改革因“為大局、打地基”而有陣痛,以精英心態將自己視為改造社會的設計師,將民眾訴求貶損為“短視、逐利”,在其自我感覺良好地列舉“政績”時,卻不知島內觀眾有“一個利己主義和個人主義者根本聽不到別人聲音”的悲哀感。(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