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政協」用“互聯網+”擦亮合肥“老字型大小”金字招牌

用“互聯網+”擦亮合肥“老字型大小”

省政協委員圍繞“大資料”應用出謀劃策

“大資料”能為餐飲監管提高效率;禽流感病毒基因資料庫的建設則有助於加強全省禽流感疫情的聯防聯控;擦亮“老字型大小”金字招牌, “老字型大小”資料資訊庫的建設必不可少……在今年的省“兩會”上, 不少省政協委員圍繞大資料的應用, 紛紛出謀劃策。

用“大數據”為餐飲監管提效

外賣小哥一到飯點就在大街小巷穿梭, 網路餐飲服務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不過, 這些外賣食品衛生嗎?安全嗎?安徽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建議:在日常管理中引入大資料與人工智慧, 為餐飲監管提高效率。

開張一家餐館, 經營者除了需要在工商辦理營業執照, 還需要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在消防隊辦理消防許可證, 每個從業人員還需要在醫院辦理健康證。 這意味著,

監管餐飲行業涉及多部門, 任務重且工作量大。 與此同時, 網路訂餐的興起, 在一定程度上又加重了監管的難度。 民以食為天, 為了市民的入口安全, 安徽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建議在日常管理中引入大資料與人工智慧。 “過去管理方式較為傳統, 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 在龐大的工作量面前, 難免有疏忽。 ”

餐飲企業入駐的平臺必然會留下店鋪資訊、交易資訊、評論資訊等相關資料。 安徽省臺灣同胞聯誼會認為,將餐飲企業資料接入政府大資料平臺, 人工智慧對於新入駐平臺的企業進行核驗甄別;通過評論資料篩選出問題企業, 作為重點檢查對象。 “核驗資料可以解決假證套證、超範圍經營以及涉及偽造企業資訊等問題。

另外, 通過評論等客戶資料還能在前期排查出重點檢查對象。 ”與此同時, 打破資料壁壘, 還能更好地留存餐飲企業資料和監管各餐飲平臺。

建禽流感病毒基因公共資料庫

每年的秋冬季, 氣溫多變, 流感疫情高發, 既威脅著市民的健康, 也阻礙著禽業的發展。

在今年安徽省“兩會”上, 省政協委員闞顯照建議, 應儘快建立“安徽省禽流感病毒基因公共資料庫”, 加強全省禽流感疫情的聯防聯控。

在防控禽流感方面, 安徽省市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 拿合肥市來說, 《合肥市活禽交易管理辦法》將於2月1日正式施行。 考慮到禽流感疫情的季節性發生規律, 規定合肥活禽交易還將實行季節性休市制度。 原則上, 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陽曆四月三十日實行休市。 此外, 《辦法》還規定, 活禽交易市場實行定期防疫制度, 每月10日為定期防疫日, 在防疫日內, 要求對交易場所、集中屠宰間、設施設備進行清洗和消毒。

防控禽流感病毒事關重大, 但仍存在人才儲備不夠、專業實驗室較少等問題。

闞顯照介紹說, 禽流感疫情的檢測與分析, 對流行病學、鳥類學、病毒學、分子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生物資訊學等專業知識和技術要求很高。 目前, 我省懂技術、懂專業的高素質一線監測與分析人員嚴重不足。 同時, 全省有資質的專業檢測實驗室偏少, 特別是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

“加強禽流感檢測的人才隊伍與專業實驗室建設, 儘快建立安徽省禽流感病毒基因公共資料庫。 ”闞顯照建議, 由科技廳牽頭, 聯合衛計委、農委、林業廳、各有關高校, 建立“安徽省禽流感病毒基因公共資料庫”, 實行資源分享、資訊互通。 同時, 依託新成立的安徽省禽流感病毒基因公共資料庫管理中心, 定期將監測禽流感疫情的隊伍召集在一起, 共同探討病毒的傳播途徑,或對新的突變或重配病毒進行會診。

用“互聯網+”擦亮“老字型大小”金字招牌

多年以來,安徽省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字型大小”企業,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字型大小”,承載的是安徽大地厚重的歷史記憶、文化積澱和工商業文明,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省政協委員楊建軍說,當今社會商業模式不斷更新,給“老字型大小”帶來了嚴峻挑戰。

統計資料顯示,我省“老字型大小”企業大多規模較小。在市場大潮中,雖有古井、承慶堂等少數“老字型大小”常青不倒,或涅槃重生,但多數企業業績不佳。全省近200家省“老字型大小”企業,整體上約2成企業發展較好,約4成企業出現虧損和門店減少現象,剩餘的經營慘澹,有的已經淡出市場。包括合肥市民熟知的“張順興號”在內,已有不少百年牌匾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不僅如此,“老字型大小”還存在觀念老、產品結構老、行銷方式老等問題,金字招牌的市場開拓和影響力不夠,對年輕消費者吸引力不足。多數企業傳承仍然靠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方式,加之家族觀念濃厚,技藝傳人難尋、人員流動頻繁等,“老字型大小”人才問題十分緊迫。然而,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放任“老字型大小”自生自滅,將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損失。

楊建軍建議,“老字型大小”價值在老,出路則在“新”,因而要引導“老字型大小”革故鼎新。要摸清全省“老字型大小”家底,開展“老字型大小”普查工作,建立“老字型大小”資訊庫,搶救瀕臨失傳或受到破壞的“老字型大小”工藝手藝。同時,加大對“老字型大小”企業的引導和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推進“老字型大小”市場開拓、技術改造、融資上市、人才引進、品牌保護等。推動有實力的企業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組建和發展企業集團,促進“老字型大小”資源整合和抱團發展。

“鼓勵‘老字型大小’與電商平臺對接,支持電商平臺設立‘老字型大小’專區。” 楊建軍建議,通過實施“老字型大小+互聯網”工程,提高“老字型大小”產品的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並依託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老字型大小”體驗培訓基地,實施“手藝技師”激勵計畫和創新人才引入戰略,為“老字型大小”傳承人成立專門化手藝傳習所。

建立“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收費體系

物業好不好,成為購房者選定樓盤時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作為社區的“大管家”,物業服務好壞直接關係著社區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社區居民對物業服務的要求也逐步增多,業主與物業之間矛盾頻出。針對這一現象,省政協委員戴夫建議:建立起相對統一的物業管理標準化體系,解決物業管理服務中存在的“短板”問題,明確責權利“清單”。

以合肥為例,全市各類住宅社區2400多個,住宅社區物業覆蓋面達95%以上,新建社區100%實行了物業管理,全市物業服務企業共有949家。戴夫在調研中發現,有的社區業主與物業關係“劍拔弩張”——業主對物業的保潔保安、設備的維修維護不滿意,物業服務企業抱怨管理成本逐年上升,物業費難以收全且多年沒有調整,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物業管理標準化程度不夠。

“物業管理仍處於傳統模式,管理不夠嚴格。這不僅給管理者本身帶來管理難度,也給業主造成了許多困惑。”

要想藥到病除,還需對症下藥。繳納物業費享受對等的物業服務,是大多數業主的心聲。物業費交得值不值,成為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核心。這使得物業服務收費體系成為物業管理標準化體系的重要內容。為此,戴夫建議:建立“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收費體系。

“社區物業收費的標準,需根據不同物業的性質和特點,遵循合理、公開、服務品質和價格相符的原則確定。相關職能部門需要為業主和物業企業提供一個功能表式服務標準和價格取捨標準,讓業主交得放心,物業收得明白。”

共同探討病毒的傳播途徑,或對新的突變或重配病毒進行會診。

用“互聯網+”擦亮“老字型大小”金字招牌

多年以來,安徽省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字型大小”企業,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字型大小”,承載的是安徽大地厚重的歷史記憶、文化積澱和工商業文明,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省政協委員楊建軍說,當今社會商業模式不斷更新,給“老字型大小”帶來了嚴峻挑戰。

統計資料顯示,我省“老字型大小”企業大多規模較小。在市場大潮中,雖有古井、承慶堂等少數“老字型大小”常青不倒,或涅槃重生,但多數企業業績不佳。全省近200家省“老字型大小”企業,整體上約2成企業發展較好,約4成企業出現虧損和門店減少現象,剩餘的經營慘澹,有的已經淡出市場。包括合肥市民熟知的“張順興號”在內,已有不少百年牌匾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不僅如此,“老字型大小”還存在觀念老、產品結構老、行銷方式老等問題,金字招牌的市場開拓和影響力不夠,對年輕消費者吸引力不足。多數企業傳承仍然靠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方式,加之家族觀念濃厚,技藝傳人難尋、人員流動頻繁等,“老字型大小”人才問題十分緊迫。然而,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放任“老字型大小”自生自滅,將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大損失。

楊建軍建議,“老字型大小”價值在老,出路則在“新”,因而要引導“老字型大小”革故鼎新。要摸清全省“老字型大小”家底,開展“老字型大小”普查工作,建立“老字型大小”資訊庫,搶救瀕臨失傳或受到破壞的“老字型大小”工藝手藝。同時,加大對“老字型大小”企業的引導和政策扶持力度,重點推進“老字型大小”市場開拓、技術改造、融資上市、人才引進、品牌保護等。推動有實力的企業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組建和發展企業集團,促進“老字型大小”資源整合和抱團發展。

“鼓勵‘老字型大小’與電商平臺對接,支持電商平臺設立‘老字型大小’專區。” 楊建軍建議,通過實施“老字型大小+互聯網”工程,提高“老字型大小”產品的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並依託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老字型大小”體驗培訓基地,實施“手藝技師”激勵計畫和創新人才引入戰略,為“老字型大小”傳承人成立專門化手藝傳習所。

建立“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收費體系

物業好不好,成為購房者選定樓盤時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作為社區的“大管家”,物業服務好壞直接關係著社區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社區居民對物業服務的要求也逐步增多,業主與物業之間矛盾頻出。針對這一現象,省政協委員戴夫建議:建立起相對統一的物業管理標準化體系,解決物業管理服務中存在的“短板”問題,明確責權利“清單”。

以合肥為例,全市各類住宅社區2400多個,住宅社區物業覆蓋面達95%以上,新建社區100%實行了物業管理,全市物業服務企業共有949家。戴夫在調研中發現,有的社區業主與物業關係“劍拔弩張”——業主對物業的保潔保安、設備的維修維護不滿意,物業服務企業抱怨管理成本逐年上升,物業費難以收全且多年沒有調整,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物業管理標準化程度不夠。

“物業管理仍處於傳統模式,管理不夠嚴格。這不僅給管理者本身帶來管理難度,也給業主造成了許多困惑。”

要想藥到病除,還需對症下藥。繳納物業費享受對等的物業服務,是大多數業主的心聲。物業費交得值不值,成為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核心。這使得物業服務收費體系成為物業管理標準化體系的重要內容。為此,戴夫建議:建立“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收費體系。

“社區物業收費的標準,需根據不同物業的性質和特點,遵循合理、公開、服務品質和價格相符的原則確定。相關職能部門需要為業主和物業企業提供一個功能表式服務標準和價格取捨標準,讓業主交得放心,物業收得明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