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犀照:願早逝的美好生命都去了更美麗的地方

作者:小瀑布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83篇原創首發文章

繼“豹隱”、“鹿蕉”之後, 第三篇, “犀照”來了。

犀牛往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

中國大地上是有很多犀牛的。 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 什麼是奇蹄?即單數的腳趾, 現存的奇蹄目動物包括三個科:馬、犀牛和貘, 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蹄上的腳趾數是奇數的, 這個和偶蹄目動物正好相反。

犀牛曾經廣泛分佈在我國南方各省, 且主要有三種:大獨角犀(又稱為印度犀)、小獨角犀(又稱爪哇犀)和雙角犀(又稱蘇門犀)。 1916年最後一頭雙角犀被捕殺;1920年最後一頭大獨角犀被捕殺;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被捕殺。 它們在殷商時代甚至更早數量眾多, 到了近代滅絕了, 隨著整個古代史埋葬了, 只留下了中國犀牛文化。 年輕人都知道的那部《戀愛的犀牛》, 取名大概是因為這樣的男人也滅絕了, 比熊貓還稀少。

如今,

我們能看到的都是動物園裡頭那些“展品”, 再也見識不到比如犀牛狂奔的情形了。 據說, 黑犀牛在荊棘中也能以45公里/小時的速度飛奔。 一頭雄犀牛的領地大約有十平方公里, 相當於兩個原來的上海靜安區, 堪稱一方霸主。 它的生命力很強, 《英國衛報》還報導過一隻4歲的雌性白犀牛被非法獵人下藥捉住, 犀牛角連帶頭蓋骨被硬生生地拔掉還頑強地生存了一年半, 她叫“Hope”, 多次在鬼門關徘徊, 最後死於細菌感染。

人們總是把動物和植物的全身都當成寶, 利用到極致。 對犀牛更是如此。

物質匱乏時代尤其如此, 人們和動物的“交際”, 大多是從“吃”它們開始的。 據說甲骨文記錄的悠遠年代, 犀牛被捕殺後主要供人食用。 在《殷墟文字乙編》第2507片記載的“焚林而獵”卜辭中說,

殷王一次就捕獲林中的犀牛71頭。 獵犀在殷和西周是一項君王和國家的盛舉。

隨後, 犀牛的皮和骨也被利用起來, 因為它們的皮很厚, 能抵擋刀、箭等兵器的攻擊, 是製作盾牌、鎧甲的上等材料, 可製成“犀甲”——屈原《九歌·國殤》寫道:“操吳戈兮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 (解釋為: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 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專門製作“犀甲”的匠人叫“函人”。 犀牛骨可以製作成“匕”, 國家博物館藏的一件牛骨證事刻辭“宰豐骨匕”, 據傳就是用殷王賜予獵獲的犀牛骨製作的。

當然, 犀牛最令人魂牽夢繞的東西, 是它的角。 《韓詩外傳》中有使者將“駭雞犀”獻給紂王的記載, “駭雞犀”實際上就是犀牛之角。 《山海經》中有記載,

有一種犀牛就長有三隻角, 一角長在頭頂上, 一角長在額頭上, 另一角長在鼻子上。 鼻子上的角短小豐盈, 額頭上的角厥地, 頂上的角貫頂, 其中頂角又叫通天犀, 剖開可以看到裡面有一條白線似的紋理貫通角的首尾, 被看作為靈異之物, 故稱“靈犀”。 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兩隻角, 而亞洲只有蘇門答拉犀牛有兩隻角, 其餘的兩個品種都只有一隻角。 犀牛角從皮膚中長出來, 質地很硬, 據說每年可以長7.6釐米。

後來, 犀牛角被越傳越神。 似乎有了犀牛角, 一切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 《神農本草經》記載, 南方出產的犀角, 價值八千。 在傳統的中醫藥裡, 因為都很名貴, 犀角與鹿茸、麝香、羚羊角並稱為中國四大動物名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 犀角能解一切諸毒。 犀牛角的傳說還很多, 能鎮妖, 它是漢族道教的八大神器之一( “八寶”為火珠、銅錢、方勝、犀角、艾葉、銀錠、珊瑚和書)。 此外據傳, 點燃犀牛角, 可以和死去的親人相會。 迪士尼的製作團隊在墨西哥亡靈節受了啟發, 就拍了《尋夢環遊記》(COCO)。其實,中國古代的故事挖掘潛力更大。

犀照牛渚

先講溫嶠的故事——“犀照牛渚”典故的來源。

溫嶠(288年-329年)是東晉名將,一生戰功非凡,在平定叛亂上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西晉滅亡後作為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在東晉歷任顯職,與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虛歲四十二歲病逝。他幫助皇帝平定了王敦、蘇峻兩場叛亂,過程中他深入虎穴,假意投誠做臥底,又胸懷大計謀劃部署。皇上念他功績,准他告老還鄉,卻在剛到家不久就死了。

據說他離世之後無論是當時的當權者還是百姓都很悲傷,因為他全心全意為了君王和百姓。所以百姓給他編了一個故事。根據《異苑》記載,“晉溫嶠至牛渚磯,聞水底有音樂之聲,水深不可測。傳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幘。其夜,夢人謂曰:‘與君幽明道閣,何意相照耶?’嶠甚惡之,未幾卒。”這本志怪小說記錄了溫嶠的“死因”——點燃犀角,知道了神怪的秘密,打擾了他們。

《世說新語·尤悔》還記錄了溫嶠的另一個故事,溫嶠被派去說服司馬睿登上皇位,一個人出行非常危險,母親崔氏非常擔心,極力阻攔,但溫嶠沒有聽母親的話,毅然決然離開了,他走後不久,母親便去世了,溫嶠都沒有見她最後一面。“溫嶠絕裾”就流傳起來。溫嶠在去世之後他的墓地就被建在了南京北郊郭家山西南麓,到現在都保存良好,後世的人都很感念他,保護好了他的墓。

近日(1月24日)最悲傷的創投圈的消息是,80後創業標杆人物(13年前敢為世人先選擇創業路)茅侃侃過世,年僅35歲。他23歲時就身家6000萬,他曾寫過《像戀愛一樣去工作》《在那西天取經的路上》《茅侃侃侃職場》等書,他最後留下的話是“嗯,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他的好兄弟車和家的李想在朋友圈寫著:他(茅侃侃)是所有好友心中最仗義的那個,沒有之一。生活中,他永遠是第一個出來幫朋友扛事的人,沒有目的,不求回報;創業中,他背負了所有屬於他以及完全不屬於他的全部責任。身邊小有成就的人很多,但份量最重的那個哥們,茅侃侃是唯一。走好,兄弟。

第一個80後創業者因為創業而死。2014年小馬奔騰創始人李明因心肌梗塞突然離去,60後,僅47周歲;2016年猝死的創業者春雨醫生的張銳是70後,僅44周歲。騰訊新聞推送微信的1月26日頭條,“急診大夫一夜接診40人後猝死,留下兩個孩子最小僅5個月”,此醫生年僅43歲。筆者懷著敬畏之心在妄想,如果現代還有古代那些志怪作者,能夠給他們寫些傳奇神話故事傳世那該多好。願我們能點燃犀牛角,告訴他們,不要害怕,一路走好,會去到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對於茅侃侃而言,因為太早嶄露頭角,太有才華(電腦天才,17歲輟學),也許埋下很多危險的因素,就像犀牛一樣。筆者這樣想,就像中國犀牛雖然滅絕,但卻留下了犀牛文化一樣,某些精神或許可以永存。

“犀照牛渚”這個成語,經過時代變遷後來經常形容的是——“眼光獨到,明察事物的真相”。又叫“犀燃燭照”、“犀照通靈”等。這個意思的轉變,可能是已經看透了人間生死。

犀牛、人生與大歷史

接下來要講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最近因為《妖貓傳》又火了一把。他也寫過很多關於“犀牛”的文字。“通天白犀帶,照地紫麟袍”;最著名的一次進貢犀牛,在唐代貞元年間,詩人白居易詳細記錄了當時的場景:“海蠻聞有明天子,軀犀乘傳來萬里。一朝得謁大明宮,歡呼拜舞自論功。……”小時候,背誦《賣炭翁》的時候,就覺得他就是這樣一個懷著內心波折和柔軟去針砭時弊的人。白居易的犀牛此景,比杜牧的“無人知是荔枝來”更恐怖的是,統治階級對犀牛的頂級寵愛,似乎也昭示著封建社會的波動曲線,從此走向下坡。

今年是黃仁宇先生誕辰100周年。他的大歷史觀如今被廣為認知。他發現500年間,強國們都完成了道德核心化,作為奠定社會的基石,再用商業法律來組織運營社會生產的文明進程。而獨獨中國,以道德代替法律而治理國家的方方面面,使得權力之間的傾軋以道德的名義愈演愈烈。大歷史觀,即宏觀歷史(macro-history)。大歷史觀是對中國歷史整體的認識和把握,瞭解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走向,洞悉其背後深刻的自然環境、經濟和文化因素。

有些事件背後有更深的意義。雖然在平常人看來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但歷史已經在轉折。“犀照”,“大歷史觀”,都在不斷啟發人們智慧,促人深思。

願一個人無論還留在這個時代,還是已經離開這個時代,都是因為愛,都不後悔。在大歷史面前,人和小時代,也許都很渺小,但轟轟烈烈燃燒生命的人,都是以自己為犀角照亮這個時代,在這個不爭鋒的年代,我們不需要當太陽,也不需要做月亮,只需要做一顆暗淡卻有光的星星。

小瀑布,原來的水姐。秦朔朋友圈主編。

代表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就拍了《尋夢環遊記》(COCO)。其實,中國古代的故事挖掘潛力更大。

犀照牛渚

先講溫嶠的故事——“犀照牛渚”典故的來源。

溫嶠(288年-329年)是東晉名將,一生戰功非凡,在平定叛亂上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西晉滅亡後作為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在東晉歷任顯職,與晉明帝結為布衣之交,虛歲四十二歲病逝。他幫助皇帝平定了王敦、蘇峻兩場叛亂,過程中他深入虎穴,假意投誠做臥底,又胸懷大計謀劃部署。皇上念他功績,准他告老還鄉,卻在剛到家不久就死了。

據說他離世之後無論是當時的當權者還是百姓都很悲傷,因為他全心全意為了君王和百姓。所以百姓給他編了一個故事。根據《異苑》記載,“晉溫嶠至牛渚磯,聞水底有音樂之聲,水深不可測。傳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幘。其夜,夢人謂曰:‘與君幽明道閣,何意相照耶?’嶠甚惡之,未幾卒。”這本志怪小說記錄了溫嶠的“死因”——點燃犀角,知道了神怪的秘密,打擾了他們。

《世說新語·尤悔》還記錄了溫嶠的另一個故事,溫嶠被派去說服司馬睿登上皇位,一個人出行非常危險,母親崔氏非常擔心,極力阻攔,但溫嶠沒有聽母親的話,毅然決然離開了,他走後不久,母親便去世了,溫嶠都沒有見她最後一面。“溫嶠絕裾”就流傳起來。溫嶠在去世之後他的墓地就被建在了南京北郊郭家山西南麓,到現在都保存良好,後世的人都很感念他,保護好了他的墓。

近日(1月24日)最悲傷的創投圈的消息是,80後創業標杆人物(13年前敢為世人先選擇創業路)茅侃侃過世,年僅35歲。他23歲時就身家6000萬,他曾寫過《像戀愛一樣去工作》《在那西天取經的路上》《茅侃侃侃職場》等書,他最後留下的話是“嗯,我愛你不後悔,也尊重故事的結尾”。他的好兄弟車和家的李想在朋友圈寫著:他(茅侃侃)是所有好友心中最仗義的那個,沒有之一。生活中,他永遠是第一個出來幫朋友扛事的人,沒有目的,不求回報;創業中,他背負了所有屬於他以及完全不屬於他的全部責任。身邊小有成就的人很多,但份量最重的那個哥們,茅侃侃是唯一。走好,兄弟。

第一個80後創業者因為創業而死。2014年小馬奔騰創始人李明因心肌梗塞突然離去,60後,僅47周歲;2016年猝死的創業者春雨醫生的張銳是70後,僅44周歲。騰訊新聞推送微信的1月26日頭條,“急診大夫一夜接診40人後猝死,留下兩個孩子最小僅5個月”,此醫生年僅43歲。筆者懷著敬畏之心在妄想,如果現代還有古代那些志怪作者,能夠給他們寫些傳奇神話故事傳世那該多好。願我們能點燃犀牛角,告訴他們,不要害怕,一路走好,會去到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對於茅侃侃而言,因為太早嶄露頭角,太有才華(電腦天才,17歲輟學),也許埋下很多危險的因素,就像犀牛一樣。筆者這樣想,就像中國犀牛雖然滅絕,但卻留下了犀牛文化一樣,某些精神或許可以永存。

“犀照牛渚”這個成語,經過時代變遷後來經常形容的是——“眼光獨到,明察事物的真相”。又叫“犀燃燭照”、“犀照通靈”等。這個意思的轉變,可能是已經看透了人間生死。

犀牛、人生與大歷史

接下來要講的是白居易。白居易最近因為《妖貓傳》又火了一把。他也寫過很多關於“犀牛”的文字。“通天白犀帶,照地紫麟袍”;最著名的一次進貢犀牛,在唐代貞元年間,詩人白居易詳細記錄了當時的場景:“海蠻聞有明天子,軀犀乘傳來萬里。一朝得謁大明宮,歡呼拜舞自論功。……”小時候,背誦《賣炭翁》的時候,就覺得他就是這樣一個懷著內心波折和柔軟去針砭時弊的人。白居易的犀牛此景,比杜牧的“無人知是荔枝來”更恐怖的是,統治階級對犀牛的頂級寵愛,似乎也昭示著封建社會的波動曲線,從此走向下坡。

今年是黃仁宇先生誕辰100周年。他的大歷史觀如今被廣為認知。他發現500年間,強國們都完成了道德核心化,作為奠定社會的基石,再用商業法律來組織運營社會生產的文明進程。而獨獨中國,以道德代替法律而治理國家的方方面面,使得權力之間的傾軋以道德的名義愈演愈烈。大歷史觀,即宏觀歷史(macro-history)。大歷史觀是對中國歷史整體的認識和把握,瞭解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和走向,洞悉其背後深刻的自然環境、經濟和文化因素。

有些事件背後有更深的意義。雖然在平常人看來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但歷史已經在轉折。“犀照”,“大歷史觀”,都在不斷啟發人們智慧,促人深思。

願一個人無論還留在這個時代,還是已經離開這個時代,都是因為愛,都不後悔。在大歷史面前,人和小時代,也許都很渺小,但轟轟烈烈燃燒生命的人,都是以自己為犀角照亮這個時代,在這個不爭鋒的年代,我們不需要當太陽,也不需要做月亮,只需要做一顆暗淡卻有光的星星。

小瀑布,原來的水姐。秦朔朋友圈主編。

代表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