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習近平主席在瑞士發表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一周年:指引人類進步與變革的力量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題:指引人類進步與變革的力量——記習近平主席在瑞士發表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一周年

新華社記者 韓墨 韓梁

一年前,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 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 產生了強烈反響。 2017年1月17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 並發表題為《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一樣的莽莽雪山, 一樣的銀裝素裹。 更加紛繁的世界, 更加嚴峻的挑戰。

一年前,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 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 產生了強烈反響。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說, 這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刻”。

一年前,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 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 產生了強烈反響。 2017年1月18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

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一年後,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定為主題, 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理念同頻共振。

一年來,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全球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激蕩?又給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新時代的中國又以怎樣的胸襟和智慧, 與各國攜手, 打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邁向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年前,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 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 產生了強烈反響。 2018年1月23日, 在瑞士達沃斯,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第48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 世界經濟論壇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定為2018年年會主題。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思想的穿透力:為彷徨困擾的世界指明方向

“習近平主席那次講話具有歷史意義。 ”時隔一年,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回憶起習主席的演講,

依然感歎不已。 他強調, 今年論壇確定這一主題, 就是希望可以繼續順承習主席去年演講時所提到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

2017年初的世界, 正處於關鍵當口:開放與封閉、合作與對立、前進與倒退等各種力量交鋒,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 全球化遭遇逆風, 不確定性如濃霧般彌漫全球。 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習近平主席的阿爾卑斯之旅, 備受期待。

達沃斯年會開幕式上, 習主席為世界經濟走出迷途“把脈開方”, 為處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進程指引方向。 容納1700人的全會廳座無虛席。 演講結束時, 觀眾起立致敬, 掌聲經久不息, 飽含對這位中國領導人深邃思考的認同與贊許。

日內瓦萬國宮, 一場名為“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級別會議同樣牽動世界。 面對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時代之問,習主席給出中國答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47分鐘演講,30多次掌聲。講到關鍵處,幾乎句句贏得掌聲。

從達沃斯到日內瓦,兩場歷史性演講,從哲學高度闡釋人類命運前途的時代命題,跨越千年歷史,發出中國強音;它們如同指引航船的燈塔,散發出跨越時空的思想魅力。

領導力、塑造力、影響力,構成國際媒體對兩場演講的核心印象。路透社評價,習主席的演講在特殊歷史時刻展現了中國的“領導力”。英國《每日電訊報》說,習主席娓娓道來,如同一位“哲人”。西班牙《國家報》指出,以達沃斯論壇為平臺,習近平主席成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世界領導者”。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這是2018年1月22日在瑞士達沃斯會議中心拍攝的世界經濟論壇的標誌。世界經濟論壇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定為2018年年會主題。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習主席演講的情景仍令不少與會者記憶猶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國際共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個偉大的計畫,我非常希望能夠實現。與此同時,中國為實現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令人欽佩。”

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著眼“五位一體”,將人類共同價值和中華優秀文化弘揚光大,將中國自身發展與世界共同發展融為一體。這種深具開創性、普遍性的價值理念,不僅是中國思想對當代世界的重要啟示,更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4月29日,在肯亞蒙巴薩,穆甘達村的村民觀看列車從蒙內鐵路馬澤拉斯大橋上駛過。蒙內鐵路是肯亞獨立以來的首條新鐵路,由中國路橋承建,全線採用中國標準。新華社記者 潘思危 攝

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看來,中國所宣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國人民的期待,更是復興中國對變革世界的時代擔當。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1月11日,在肯亞蒙巴薩,當地民眾在中國承制的蒙內鐵路首批內燃機車旁載歌載舞。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行動的塑造力:為共贏共用的願景開闢道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先進的思想啟迪世界,更需要行動的力量改變世界。國際社會熱議著中國為人類繪製的美好藍圖,也關注著中國以怎樣的姿態將理念付諸實踐。

習主席在日內瓦萬國宮的演講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個堅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和生態建設五方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行動指南。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密集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方略。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一年來,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特朗普3次會晤,多次通話通信,穩定並指引著世界上這對複雜而重要的雙邊關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實現互訪,舉行5次會晤,使中俄關係成為維護和平、主持公平正義、宣導合作共贏的重要基石;訪問德國、瑞士、芬蘭,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舉行會晤,豐富和拓展中歐關係戰略內涵。

為讓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習主席一年來兩次會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與到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規劃中韓關係走向。十九大後,習主席首次出訪就選擇了越南和老撾這兩個鄰國,多維度拓展合作,在“親誠惠容”中彙聚起澎湃力量。

美國外交學者網的一篇文章評論說,“命運共同體”描述的是一個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種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國際關係策略。它以雙贏為前提,不是那種受零和思維支配的舊思維。

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岡薩雷斯認為,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將自身發展寓於深度的國際合作和廣泛的國際貢獻之中:在區域合作方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走綠色發展之路,在國際安全領域積極參加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10月26日,在波蘭小鎮斯塔洛瓦沃拉的柳工銳斯塔公司,波蘭工人在廠房內工作。中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廣西柳工收購當地企業建立的柳工銳斯塔公司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並獲波蘭全國最佳雇主獎。新華社記者 陳序 攝

尤為世人關注的,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國際輿論認為,“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和宏偉實踐。去年5月,中國舉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各國合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共識。迄今,中國同8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議,在倡議框架下對有關國家投資已超過500億美元,一系列重大專案落地開花,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共用發展。”習主席在萬國宮演講中這樣宣示這一倡議的初衷。“一帶一路”蘊含的命運與共意識、編織的互利合作網路,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化再平衡開闢了新路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動力。

協同的感召力:為命運與共的未來譜寫新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是中國與世界的交響協奏。在這一飽含東方智慧與天下情懷的理念的感召下,國際社會同聲相應、相向而行,攜手為命運與共的人類未來譜寫壯美樂章。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基於這種國際認同,這一中國理念去年多次載入聯合國相關決議,產生深遠影響。

2017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3月17日,載入安理會決議;3月23日,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11月2日,寫入聯大兩份安全決議……越來越多國家意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聯合國憲章》精神高度契合,在應對重大全球挑戰時必將凸顯其時代價值。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這是2017年11月15日在德國波恩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拍攝的中國展館。中國正成為完善全球治理最為活躍的動力。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一年來,從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峴港會議,從美國政府宣佈退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後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正成為完善全球治理最為活躍的動力。中國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在當今國際治理體系面臨分化挑戰之時,中國提出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國際合作共贏傳遞著強烈信心,廣獲各國認同,激發起同頻共振、同聲相應的合作共鳴。

剛剛落幕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專門通過了《“一帶一路”特別聲明》,以中拉緊密合作的具體行動,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近年來,主要區域性地區組織都與中國建立了常態化的合作機制,提出構建中拉、中非、中阿、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設想,通過互利合作,將一塊塊大陸緊密相連。

以曾經喧囂一時的南海問題為例,中國與東盟過去一年來力排域外勢力干擾,相向而行,接連達成重要階段性成果。如今,中國和東盟國家已啟動“南海行為準則”案文磋商,成為南海邁向和平、友誼、合作之海的新起點。

東盟國家普遍認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相處時照顧彼此舒適度,與“強權模式”截然不同,有助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說,如今已經不再是國家事務與地區共同目標相互衝突的時代,中國是菲律賓“患難見真情的朋友”。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12月1日,來華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部分外國政黨代表在北京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兩個月前,來自世界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來到北京,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彙聚一堂,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對話交流。各方一致通過《北京倡議》,開創了當今世界政黨對話合作,共商全球治理和人類未來發展的新紀元。

中共舉辦的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吸引力為何這麼大?摩洛哥議會第二大党真實性與現代党總書記奧馬裡一語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著眼全人類前途命運的證明。埃及自由埃及人黨主席伊薩姆·哈利勒則篤信,如果所有國家團結一致,協同規劃和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必定可以實現。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為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指明了正確方向。深邃智慧的中國理念,必將穿透迷霧,直抵人心。共贏共用的中國行動,必將凝聚廣泛力量,實現共同夢想;中國與世界攜手並進,必將邁向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

面對人類社會何去何從的時代之問,習主席給出中國答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用。47分鐘演講,30多次掌聲。講到關鍵處,幾乎句句贏得掌聲。

從達沃斯到日內瓦,兩場歷史性演講,從哲學高度闡釋人類命運前途的時代命題,跨越千年歷史,發出中國強音;它們如同指引航船的燈塔,散發出跨越時空的思想魅力。

領導力、塑造力、影響力,構成國際媒體對兩場演講的核心印象。路透社評價,習主席的演講在特殊歷史時刻展現了中國的“領導力”。英國《每日電訊報》說,習主席娓娓道來,如同一位“哲人”。西班牙《國家報》指出,以達沃斯論壇為平臺,習近平主席成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世界領導者”。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這是2018年1月22日在瑞士達沃斯會議中心拍攝的世界經濟論壇的標誌。世界經濟論壇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定為2018年年會主題。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 攝

今年的達沃斯論壇上,習主席演講的情景仍令不少與會者記憶猶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國際共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個偉大的計畫,我非常希望能夠實現。與此同時,中國為實現這個目標所做的努力令人欽佩。”

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著眼“五位一體”,將人類共同價值和中華優秀文化弘揚光大,將中國自身發展與世界共同發展融為一體。這種深具開創性、普遍性的價值理念,不僅是中國思想對當代世界的重要啟示,更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4月29日,在肯亞蒙巴薩,穆甘達村的村民觀看列車從蒙內鐵路馬澤拉斯大橋上駛過。蒙內鐵路是肯亞獨立以來的首條新鐵路,由中國路橋承建,全線採用中國標準。新華社記者 潘思危 攝

在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彼得·湯姆森看來,中國所宣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

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各國人民的期待,更是復興中國對變革世界的時代擔當。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1月11日,在肯亞蒙巴薩,當地民眾在中國承制的蒙內鐵路首批內燃機車旁載歌載舞。新華社記者 孫瑞博 攝

行動的塑造力:為共贏共用的願景開闢道路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先進的思想啟迪世界,更需要行動的力量改變世界。國際社會熱議著中國為人類繪製的美好藍圖,也關注著中國以怎樣的姿態將理念付諸實踐。

習主席在日內瓦萬國宮的演講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個堅持”,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和生態建設五方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行動指南。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密集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方略。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一年來,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特朗普3次會晤,多次通話通信,穩定並指引著世界上這對複雜而重要的雙邊關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實現互訪,舉行5次會晤,使中俄關係成為維護和平、主持公平正義、宣導合作共贏的重要基石;訪問德國、瑞士、芬蘭,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舉行會晤,豐富和拓展中歐關係戰略內涵。

為讓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習主席一年來兩次會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與到訪的韓國總統文在寅規劃中韓關係走向。十九大後,習主席首次出訪就選擇了越南和老撾這兩個鄰國,多維度拓展合作,在“親誠惠容”中彙聚起澎湃力量。

美國外交學者網的一篇文章評論說,“命運共同體”描述的是一個相互合作的世界,一種取代西方模式的新型國際關係策略。它以雙贏為前提,不是那種受零和思維支配的舊思維。

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岡薩雷斯認為,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將自身發展寓於深度的國際合作和廣泛的國際貢獻之中:在區域合作方面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走綠色發展之路,在國際安全領域積極參加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10月26日,在波蘭小鎮斯塔洛瓦沃拉的柳工銳斯塔公司,波蘭工人在廠房內工作。中國機械設備製造商廣西柳工收購當地企業建立的柳工銳斯塔公司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並獲波蘭全國最佳雇主獎。新華社記者 陳序 攝

尤為世人關注的,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國際輿論認為,“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和宏偉實踐。去年5月,中國舉行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各國合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共識。迄今,中國同80多個國家和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協議,在倡議框架下對有關國家投資已超過500億美元,一系列重大專案落地開花,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現共贏共用發展。”習主席在萬國宮演講中這樣宣示這一倡議的初衷。“一帶一路”蘊含的命運與共意識、編織的互利合作網路,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化再平衡開闢了新路徑,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動力。

協同的感召力:為命運與共的未來譜寫新篇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是中國與世界的交響協奏。在這一飽含東方智慧與天下情懷的理念的感召下,國際社會同聲相應、相向而行,攜手為命運與共的人類未來譜寫壯美樂章。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已成為多邊主義的重要支柱,“而我們踐行多邊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基於這種國際認同,這一中國理念去年多次載入聯合國相關決議,產生深遠影響。

2017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3月17日,載入安理會決議;3月23日,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11月2日,寫入聯大兩份安全決議……越來越多國家意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聯合國憲章》精神高度契合,在應對重大全球挑戰時必將凸顯其時代價值。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這是2017年11月15日在德國波恩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拍攝的中國展館。中國正成為完善全球治理最為活躍的動力。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一年來,從二十國集團漢堡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峴港會議,從美國政府宣佈退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後世界將目光投向中國,中國正成為完善全球治理最為活躍的動力。中國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

在當今國際治理體系面臨分化挑戰之時,中國提出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國際合作共贏傳遞著強烈信心,廣獲各國認同,激發起同頻共振、同聲相應的合作共鳴。

剛剛落幕的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專門通過了《“一帶一路”特別聲明》,以中拉緊密合作的具體行動,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近年來,主要區域性地區組織都與中國建立了常態化的合作機制,提出構建中拉、中非、中阿、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設想,通過互利合作,將一塊塊大陸緊密相連。

以曾經喧囂一時的南海問題為例,中國與東盟過去一年來力排域外勢力干擾,相向而行,接連達成重要階段性成果。如今,中國和東盟國家已啟動“南海行為準則”案文磋商,成為南海邁向和平、友誼、合作之海的新起點。

東盟國家普遍認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相處時照顧彼此舒適度,與“強權模式”截然不同,有助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說,如今已經不再是國家事務與地區共同目標相互衝突的時代,中國是菲律賓“患難見真情的朋友”。

一年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2017年12月1日,來華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的部分外國政黨代表在北京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兩個月前,來自世界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來到北京,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彙聚一堂,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對話交流。各方一致通過《北京倡議》,開創了當今世界政黨對話合作,共商全球治理和人類未來發展的新紀元。

中共舉辦的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吸引力為何這麼大?摩洛哥議會第二大党真實性與現代党總書記奧馬裡一語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著眼全人類前途命運的證明。埃及自由埃及人黨主席伊薩姆·哈利勒則篤信,如果所有國家團結一致,協同規劃和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必定可以實現。

歷史是勇敢者創造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直面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問題,為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指明了正確方向。深邃智慧的中國理念,必將穿透迷霧,直抵人心。共贏共用的中國行動,必將凝聚廣泛力量,實現共同夢想;中國與世界攜手並進,必將邁向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