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樂視體育興衰史:再見了,“蒙眼狂奔”的時代和人們

這的確是一個“蒙眼狂奔”的故事。 其中夾雜著時代機遇和個人奮鬥, 也隱藏著更複雜的行為動機。 當潮水退去, 身處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被永遠推離到另一條命運軌跡。

作者 | 黃雲騰

終於走到了謝幕和告別的時刻。

自從樂視危機爆發後, 雷振劍經常呈現出一種緊張的狀態。 過去一年, 這位樂視體育的CEO話術中頻次最高的一個詞是“一定”, 最常被定義的心態是“全力以赴”。

2017年5月26日, 在樂視體育B輪融資後的第14個月, 頭上有明顯白髮、合照時神態變得拘謹的雷振劍, 在北京昆侖飯店的小會議室內宣佈完成了樂視體育的B+輪融資。

相比去年此時雷振劍在朋友圈的意氣風發——“感謝時代可以讓人蒙眼狂奔”——B+輪融資達到的240億估值, 顯然已經讓他失去了在更大範圍的場合公開演說的勇氣。

儘量避免高調、對業務轉型的渴望、和籠罩在創始團隊身上的離職傳聞, 是自2016年樂視危機爆發以來樂視體育的底色和主旋律。

對於這家樂視七大子生態之一、曾經出手闊氣的體育產業之光和它的CEO雷振劍, 苦苦的等待並沒有等來希望的曙光。 在經歷了資金鏈斷裂、孫宏斌入主和尋求自救失敗以後, 樂視體育已經從明星公司跌下神壇, 人們也很難僅靠無盡的、和無法兌現的承諾去相信這家公司仍然存在希望。

樂視體育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了B輪融資, 估值高達215億, 令其成為絕對的明星公司

或許正如雷振劍所說, 這的確是一個“蒙眼狂奔”的故事。 其中夾雜著時代機遇和個人奮鬥, 也隱藏著更複雜的行為動機。 當潮水退去, 身處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被永遠推到了另一條命運軌跡。

就在1月26日,

根據騰訊《一線》報導, 雷振劍因個人健康原因向公司董事會提出辭職申請, 辭去樂視體育CEO、樂視體育董事等公司一切在職職務。 在這封請辭信中, 雷振劍表示自己在尋找解決方案上“已傾盡所能”。 在另一篇介面新聞的報導中, 微信聊天截圖顯示雷振劍已經向朋友借了幾千萬, 自己“連墊帶借”也給了公司1000來萬。

創始人團隊的悉數離職, 對於風雨飄搖中的樂視體育,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強調一種宿命感和一種無法挽回的必然性。 “蒙眼狂奔”的時代雖然已經宣告結束, 但樂視體育、雷振劍、樂視和賈躍亭, 這些名字和符號, 卻仍未知道能否得到新的開始與赦免。

“這個產業很誘人, 很多人都願意進來, 你不跑得更快些, 後浪就會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2015年雷振劍曾經在採訪中說到。 當時雷振劍或許唯獨沒有想到:作為明星公司, 樂視體育的崩盤最終會是以這種方式。

“aggressive就是我們唯一的成功機會”

如果要以一種姿態來告別“蒙眼狂奔”, 那麼複盤整個故事的開端與結局, 幾乎是完全不同和極端的兩種境遇。

雷振劍的離職甚至不是樂視體育近期最糟的消息。 相比15到16年間的風光無限, 過去一年, 試圖比肩ESPN、估值一度高達200億的樂視體育在快速地走下坡路:在樂視危機爆發持續一年的時間裡, 因為失去獨家賽事版權和多名高管離職, 樂視體育幾乎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在2017年12月, 樂視體育被股東告上法庭。 根據騰訊《一線》報導, 該投資人股東指控樂視體育法定代表人兼CEO雷振劍、董事長高飛等人私自為樂視控股提供約40億元巨額借款。

此前有報導指出樂視體育的融資資金被樂視挪用至汽車、手機業務。 但雷振劍很快就此在接受騰訊採訪時對此進行否認, 稱整個過程是“是合理的”, 那個階段也非自己“所控制”。

當時作為樂視子體系中融資金額最高的公司, 樂視體育成為樂視某種意義上的現金牛。 事實上, 以版權賽事作為商業壁壘, 樂視體育在當時因為搭上體育產業政策紅利的便車, 在一開始被樂視包裝了各式各樣的概念與厚望。

雷振劍

樂視體育的前身為樂視網的體育頻道。2013年,因為接到賈躍亭邀約,雷振劍加入樂視。“賈躍亭是騎行愛好者,我則是從小的喬丹迷。兩個體育迷的激情燃燒,(又)同時都下了很大功夫撲在這件事上,當時樂視網體育頻道在整個樂視業務體系裡面已經成了成長最快的一條業務,幾乎月環比的用戶增長都是雙倍往上長。”這位元前新浪音樂頻道和娛樂頻道主編曾如此描述他與賈躍亭的相遇。和幾乎所有樂視高管一樣,雷振劍在當時一是被與賈躍亭相似的境遇所打動,二是和賈躍亭一樣在體育內容中看到了機會。

從2014年開始,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放開了體育產業對民營資本的限制,鼓勵後者進入體育產業。檔要求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在2025年前超過5萬億元。在政策的強勢推動下,除去騰訊體育、新浪體育、PPTV等老牌的平臺型公司保持強勢,也有華人文化這樣的產業基金加入戰局。

也是在2014年,樂視體育分拆成子公司獨立運營,雷振劍擔任公司CEO。儘管賈躍亭在後來稱樂視體育“短短兩年時間改變了體育產業”,但當時面對更老牌的新浪體育、資本上更強勢的騰訊體育,樂視體育並不存在更大的後發優勢。當時成立才9個月的樂視體育,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口徑是“aggressive就是我們唯一的成功機會”。

以大而全的方式獲取賽事版權,此後再引流到樂視生態進行商業變現,是當時樂視體育為超車而選擇的一種激進而冒險的商業策略。這種策略被樂視體育簡稱為“賽事運營+內容播出+智慧硬體+增值服務”。“我們希望通過最頂尖的內容,讓使用者從這個入口進入到我們整個生態體系裡面來,”雷振劍在當時表示,“過去體育賽事只是金字塔尖的一部分,只意味著金牌和冠軍,但現在它是我們獲取用戶的入口。”

在這種策略推動下,2015年,樂視體育以4億美元取得英超2016至2019賽季中國香港地區獨家版權;同年,樂視體育以1.1億美元的價格買下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內地的全媒體版權,包括2018年國際足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決賽(12強賽)、2018年亞足聯女子亞洲杯、2019年亞足聯亞洲杯等亞足聯旗下2017-2020年12類賽事、共計1000多場比賽的全媒體版權和信號製作權;2016年3月,樂視體育從體奧動力獲得中超聯賽2 年的新媒體平臺版權,價格為 27 億元。

當時最能體現樂視體育打法的是對北京國安冠名權的爭奪。為了獲取這家老牌球隊的股份和冠名權,樂視體育與獲得華人文化投資的城市足球集團一直鏖戰到最後時刻。在較晚才介入談判的樂視體育,採取了相當“aggressive”的競爭策略:通過抬價與利用國安對股份改制不確定性引發的焦慮心理,在最後一刻以1億元的價格競得國安冠名權。

在極盛之時,樂視體育旗下的版權接近300多項,強大的版權優勢一度讓競爭格局呈現出馬太效應,也讓樂視體育贏得了不錯的估值。2015年,樂視體育完成A輪8億元融資,估值28億;次年4月宣佈完成B輪融資,估值為215億元,投資方包括海航資本、中澤文化、安星資產、中金前海、新湃資本等20多家機構,以及孫紅雷、劉濤、霍思燕、杜江、陳坤、周迅等11位明星。

即使在當時存在版權回收成本較難的疑問,風口之上的樂視體育也憑藉高估值平息了這些質疑。毫無疑問,當時的樂視體育擁有對行業趨勢的預判和運營思路的創新性優勢,與樂視如出一轍的商業模式也足以招致資本青睞。

“我們討論的話題坦率說有時很沉重,都感覺到有很強的市場競爭要去突破。”雷振劍那時在接受《商業週刊/中文版》採訪時介紹,樂視體育高管有時會在微信群討論“更沉重的問題”。但他當時也認為樂視體育的打法並不僅是紙上談兵,“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本身的商業模式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從樂視大的生態商業模式來說,從平臺到內容、終端、應用的模式已經成熟,複製到樂視體育,依靠版權內容,迅速在賽事運營、智慧硬體和增值服務等方面聯動起來,可以很快的建立生態體系。”

“成也賈躍亭,敗也賈躍亭”

2016年上半年時,樂視體育始終處於高光時刻。當時的樂視體育與樂視生態是絕對的明星標的,不僅吸引了海航資本、中銀粵財這樣的國家隊,也有劉濤、孫儷這樣的明星投資人為其捧場。

極盛之時的樂視體育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體育夢之隊。在當時,這家公司有著高於行業水準的高管陣容,這份名單包括原新浪體育頻道合作總監于航、原盈方中國董事長馬國力、原新浪體育解說員詹俊。前首席內容官劉建巨集則有過在CCTV體育頻道任職和創辦《足球之友》這檔體育節目的黃金履歷,並幫助樂視體育挖來了不少央視和體育圈的專業人才。

而這些人都沒能幫助樂視體育抵禦潮水褪去。從明星公司到幾乎一敗塗地,樂視體育的下坡路肇始於體育行業的集體退燒,也就是從北京國安冠名權交易的失敗開始。

樂視體育與北京國安的合作是體現樂視體育打法的一次經典案例,但由於無法在“核心條款”上達成一致,雙方合作最終宣告破裂

樂視體育與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當時達成的協議是,以1億元競得北京國安冠名權,之後投入約20億元,以獲取北京國安的50%股份。但在2017年10月,雙方的股權談判宣告破裂。除去當時樂視體育在支付5000萬元後並未結清冠名費用,關鍵點還在於雙方就股權不肯讓步。樂視希望成為國安的第一股東,而由於長期依賴國企股東支持形成了“類體制管理”,國安則傾向於尋找“超穩定”的合作對象。

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業本身沒有充分市場化的前提下,過高的成本投入無法匹配相應的商業回報。在2015年11月,樂視體育總計資產52億元,當期營業收入2.91億,虧損幅度超過5億。在2017年3月,融創中國的2016年業績發佈會上,已經成為樂視當家人的孫宏斌談及樂視體育與中超的版權交易,“中超本來就存在問題,樂視體育去年為中超(版權)花費了13.5億,一共才收回來5000多萬,你虧了13億。”

隨著樂視危機爆發,孫宏斌壯士斷腕式的作風一度被視為樂視體育緊縮的重要原因。但事實上,僅憑行業退潮這條理由,樂視體育的閃亮估值就已經無法單靠版權支撐下去。

2017年3月份,由於無力支付後續版權費用,樂視體育獲得的中超版權被PPTV和今日頭條兩家平臺瓜分;此前樂視體育還失去了亞足聯賽事的版權。在賽事運營等方面,2017年6月10日,樂視體育旗下臨時宣佈暫停播出F1加拿大站比賽(6月10-13日),據稱是由於長期拖欠版權費用。

更重要的是,作為樂視七大生態之一的樂視體育,其樂視子公司的身份——在泡沫未被戳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僅讓樂視體育持有了支撐其商業故事的合理邏輯,也為賈躍亭製造新的商業故事提供了現實的資本支援。

即使僅計算B輪時獲得的80億融資,這筆數字也足夠樂視體育支付目前拖欠的一部分版權費用。不過,其中至少已經有40億投入到樂視體系的生態建設。根據開頭提到的民事起訴書,樂視體育向樂視控股提供了40億元借款,而雷振劍就資金劃賬進行了書面上的簽字同意。

同時根據騰訊報導,該筆資金被賈躍亭挪用于樂視手機、樂視汽車等業務。此後,樂視控股陸續還款10多億元,但剩餘仍有25億元資金尚未歸還。

在多個場合,雷振劍都表達過自己對賈躍亭的感謝與崇拜之情。這個1981年出生的男人,曾被易凱資本CEO王冉視為大公司體系內少見的“激情創業者”,在當時因為樂視體育被許諾為“樂視網第一個分拆出來嘗試獨家運營並計畫上市的公司”,而對賈躍亭報以極大信任,並在2014年賈躍亭第一次出走時就與其保持高度一致。

擅長資本運作與推崇生態閉環的賈躍亭成為樂視體育真正意義上的命運轉捩點。“成也賈躍亭,敗也賈躍亭”。2017年上半年再次遠渡重洋的賈躍亭,選擇將樂視汽車作為翻盤的唯一機會。樂視體育等產業則交給他的山西老鄉孫宏斌,由後者進行資產切割和制度改革。

樂視體育真正的尷尬之處在于,作為樂視體育頻道在體育產業佈局上的延續,內容的高溢價説明其支撐住了明星公司的名頭,極盛之時引入了海航、雲鋒基金、萬達這樣的投資機構,也吸引了劉建宏、于航、強煒等一批行業人才加盟。

但除去體育行業本身的波動性,本質上,樂視體育仍然是樂視的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要讓渡於集團利益。賈躍亭在2016年就提到過如何讓樂視體育與其餘板塊實現深度綁定,“樂視體育擁有的310項賽事,特別是中超、世界盃預選賽、英超、F1等高人氣節目受到強烈歡迎,但高速激烈的運動畫面帶來的拖尾和抖動,是電視行業普遍面臨的巨大挑戰。”當時的賈躍亭借樂視體育為樂視的硬體產品月臺,稱樂視體育“倒逼樂視產品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飛躍。”

“樂視體育的未來能有多大?”

2017年是樂視體育的轉折年。伴隨樂視危機爆發,樂視體育開始裁員優化,並削減了部分業務開支。以2015成立的樂視體育香港為例,這家公司在持續兩年的艱難經營後,已經著手轉售一部分賽事版權。

劉建宏

在雷振劍之前,樂視體育聯席總裁劉建宏是上一位元最近離職的樂視體育高管。相比其餘高管,劉建宏的去職可能要影響更深遠。作為相對早期加入樂視體育的央視系高管,劉建巨集的意義在於連結對中國體育產業影響最深的人脈與行業資源。事實上,在劉建宏離開前,“央五教父”馬國力就已經從樂視體育轉投CBA,擔任顧問一職。

風雨飄搖之中,樂視體育並不是完全坐以待斃。

隨著孫宏斌和賈躍亭完成權力交替,樂視體育的命運似乎迎來新的轉機。孫宏斌在當時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改革方法論。其中重要內容是,包括樂視的主要體系分為上市公司與汽車兩部分,類似樂視體育等還在燒錢的板塊則“該賣的賣,該合作的合作”。

具體措施包括減少版權開支和裁撤員工,增強公司現金流。包括砍掉一部分版權支出,並在不計較折損的情況下轉售部分版權。在2017年11月,樂視體育香港以3000多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香港地區的全媒體版權,此前樂視體育香港獲取該版權的價格為7000萬美元。

在劉建宏離開前,樂視體育一度展開過針對內部的架構調整,通過成立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線下商業事業群和體育消費業務事業群,就業務進行精細運營。不過隨著相應負責高管去職和版權資源的大量流失,架構調整最終難以為繼,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另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融資和獨立出售業務板塊,能夠切割其與上市公司、賈躍亭間的聯繫,進而最終解決現階段的財務問題。這種在資本層面上借力打力的做法,因為其解決問題的針對性,被孫宏斌和樂視體育視為最重要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這個問題曾經一度接近過解決狀態。在樂視體育當時陷入危機後的半年時間裡,中意寧波生態園下屬基金成為樂視體育B+輪融資的新股東,也有多家投資機構組成的財團對樂視體育表現出濃厚興趣。

2017年11月,雷振劍與當代明誠副董事長、雙刃劍體育總裁蔣立章合夥成立了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和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中雷振劍持股55%任法人代表和執行董事,蔣立章持股45%。當時盛傳除去新財團,當代明誠有望接盤樂視體育。且不久前當代明誠剛幫助樂視體育香港完成版權的出售工作,從中獲利200萬美元。但就媒體問詢此事時,當代明誠明確表示與樂視體育僅限於“業務往來”。

樂視體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母公司的後續影響並沒有消退。其中最明顯的一點是賈躍亭仍然沒有回國。根據騰訊獲得的樂視體育與新財團間的《股權轉讓協議》,如果賈躍亭始終滯留在美國,樂視體育的交割便無法完成,財團注資也將向後推遲。

此外,體育產業強大的波動性仍然存在。在與體奧動力交付版權兩年後,中超聯賽的版權在近期調整為10年110億。根據最新的調整,體奧動力公司前五年要支付給中超公司版權費用50億人民幣,每年10億,後五年需要支付60億人民幣。短短兩年內發生的價格跳水,是中超為加強市場化做出的必然選擇,也是體育產業仍未成熟的標誌之一。

在不成熟的商業環境中做一個蒙眼狂奔者,其難度和挑戰都要遠遠超出最初想像。樂視體育知道這個道理顯然太晚。相比明星公司與產業之光,樂視體育其實更像是未經驗證的商業邏輯與資本媾和的結合體。

那些或多或少參與其中的人們,就以這樣一種方式作別了“蒙眼狂奔”,但代價卻是付出成千上萬人的真金白銀、信念或投機心態。事實上,即使已經或者即將離開,由於身在其中,他們註定將終身背負這個故事的烙印,並只能不斷遊走以尋找下一個故事。

而原來故事的結局則很可能已不再為人關心。“樂視體育的未來能有多大?我不願意做這個判斷。可以看幾個參照物,Nike公司的市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ESPN沒有上市,估值應該在500億(美元)左右。兩三年前我們就認為樂視體育未來的成長的空間一定可以大於ESPN。”雷振劍在2016年曾承諾。——那時候,樂視體育才剛完成80億的B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200億,雷振劍尚未離職。整個行業欣欣向榮,一如這位CEO臉上常有的那種勝券在握的表情。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雷振劍

樂視體育的前身為樂視網的體育頻道。2013年,因為接到賈躍亭邀約,雷振劍加入樂視。“賈躍亭是騎行愛好者,我則是從小的喬丹迷。兩個體育迷的激情燃燒,(又)同時都下了很大功夫撲在這件事上,當時樂視網體育頻道在整個樂視業務體系裡面已經成了成長最快的一條業務,幾乎月環比的用戶增長都是雙倍往上長。”這位元前新浪音樂頻道和娛樂頻道主編曾如此描述他與賈躍亭的相遇。和幾乎所有樂視高管一樣,雷振劍在當時一是被與賈躍亭相似的境遇所打動,二是和賈躍亭一樣在體育內容中看到了機會。

從2014年開始,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放開了體育產業對民營資本的限制,鼓勵後者進入體育產業。檔要求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在2025年前超過5萬億元。在政策的強勢推動下,除去騰訊體育、新浪體育、PPTV等老牌的平臺型公司保持強勢,也有華人文化這樣的產業基金加入戰局。

也是在2014年,樂視體育分拆成子公司獨立運營,雷振劍擔任公司CEO。儘管賈躍亭在後來稱樂視體育“短短兩年時間改變了體育產業”,但當時面對更老牌的新浪體育、資本上更強勢的騰訊體育,樂視體育並不存在更大的後發優勢。當時成立才9個月的樂視體育,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口徑是“aggressive就是我們唯一的成功機會”。

以大而全的方式獲取賽事版權,此後再引流到樂視生態進行商業變現,是當時樂視體育為超車而選擇的一種激進而冒險的商業策略。這種策略被樂視體育簡稱為“賽事運營+內容播出+智慧硬體+增值服務”。“我們希望通過最頂尖的內容,讓使用者從這個入口進入到我們整個生態體系裡面來,”雷振劍在當時表示,“過去體育賽事只是金字塔尖的一部分,只意味著金牌和冠軍,但現在它是我們獲取用戶的入口。”

在這種策略推動下,2015年,樂視體育以4億美元取得英超2016至2019賽季中國香港地區獨家版權;同年,樂視體育以1.1億美元的價格買下2017-2020年亞足聯旗下所有賽事在中國內地的全媒體版權,包括2018年國際足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決賽(12強賽)、2018年亞足聯女子亞洲杯、2019年亞足聯亞洲杯等亞足聯旗下2017-2020年12類賽事、共計1000多場比賽的全媒體版權和信號製作權;2016年3月,樂視體育從體奧動力獲得中超聯賽2 年的新媒體平臺版權,價格為 27 億元。

當時最能體現樂視體育打法的是對北京國安冠名權的爭奪。為了獲取這家老牌球隊的股份和冠名權,樂視體育與獲得華人文化投資的城市足球集團一直鏖戰到最後時刻。在較晚才介入談判的樂視體育,採取了相當“aggressive”的競爭策略:通過抬價與利用國安對股份改制不確定性引發的焦慮心理,在最後一刻以1億元的價格競得國安冠名權。

在極盛之時,樂視體育旗下的版權接近300多項,強大的版權優勢一度讓競爭格局呈現出馬太效應,也讓樂視體育贏得了不錯的估值。2015年,樂視體育完成A輪8億元融資,估值28億;次年4月宣佈完成B輪融資,估值為215億元,投資方包括海航資本、中澤文化、安星資產、中金前海、新湃資本等20多家機構,以及孫紅雷、劉濤、霍思燕、杜江、陳坤、周迅等11位明星。

即使在當時存在版權回收成本較難的疑問,風口之上的樂視體育也憑藉高估值平息了這些質疑。毫無疑問,當時的樂視體育擁有對行業趨勢的預判和運營思路的創新性優勢,與樂視如出一轍的商業模式也足以招致資本青睞。

“我們討論的話題坦率說有時很沉重,都感覺到有很強的市場競爭要去突破。”雷振劍那時在接受《商業週刊/中文版》採訪時介紹,樂視體育高管有時會在微信群討論“更沉重的問題”。但他當時也認為樂視體育的打法並不僅是紙上談兵,“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本身的商業模式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從樂視大的生態商業模式來說,從平臺到內容、終端、應用的模式已經成熟,複製到樂視體育,依靠版權內容,迅速在賽事運營、智慧硬體和增值服務等方面聯動起來,可以很快的建立生態體系。”

“成也賈躍亭,敗也賈躍亭”

2016年上半年時,樂視體育始終處於高光時刻。當時的樂視體育與樂視生態是絕對的明星標的,不僅吸引了海航資本、中銀粵財這樣的國家隊,也有劉濤、孫儷這樣的明星投資人為其捧場。

極盛之時的樂視體育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體育夢之隊。在當時,這家公司有著高於行業水準的高管陣容,這份名單包括原新浪體育頻道合作總監于航、原盈方中國董事長馬國力、原新浪體育解說員詹俊。前首席內容官劉建巨集則有過在CCTV體育頻道任職和創辦《足球之友》這檔體育節目的黃金履歷,並幫助樂視體育挖來了不少央視和體育圈的專業人才。

而這些人都沒能幫助樂視體育抵禦潮水褪去。從明星公司到幾乎一敗塗地,樂視體育的下坡路肇始於體育行業的集體退燒,也就是從北京國安冠名權交易的失敗開始。

樂視體育與北京國安的合作是體現樂視體育打法的一次經典案例,但由於無法在“核心條款”上達成一致,雙方合作最終宣告破裂

樂視體育與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當時達成的協議是,以1億元競得北京國安冠名權,之後投入約20億元,以獲取北京國安的50%股份。但在2017年10月,雙方的股權談判宣告破裂。除去當時樂視體育在支付5000萬元後並未結清冠名費用,關鍵點還在於雙方就股權不肯讓步。樂視希望成為國安的第一股東,而由於長期依賴國企股東支持形成了“類體制管理”,國安則傾向於尋找“超穩定”的合作對象。

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業本身沒有充分市場化的前提下,過高的成本投入無法匹配相應的商業回報。在2015年11月,樂視體育總計資產52億元,當期營業收入2.91億,虧損幅度超過5億。在2017年3月,融創中國的2016年業績發佈會上,已經成為樂視當家人的孫宏斌談及樂視體育與中超的版權交易,“中超本來就存在問題,樂視體育去年為中超(版權)花費了13.5億,一共才收回來5000多萬,你虧了13億。”

隨著樂視危機爆發,孫宏斌壯士斷腕式的作風一度被視為樂視體育緊縮的重要原因。但事實上,僅憑行業退潮這條理由,樂視體育的閃亮估值就已經無法單靠版權支撐下去。

2017年3月份,由於無力支付後續版權費用,樂視體育獲得的中超版權被PPTV和今日頭條兩家平臺瓜分;此前樂視體育還失去了亞足聯賽事的版權。在賽事運營等方面,2017年6月10日,樂視體育旗下臨時宣佈暫停播出F1加拿大站比賽(6月10-13日),據稱是由於長期拖欠版權費用。

更重要的是,作為樂視七大生態之一的樂視體育,其樂視子公司的身份——在泡沫未被戳破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僅讓樂視體育持有了支撐其商業故事的合理邏輯,也為賈躍亭製造新的商業故事提供了現實的資本支援。

即使僅計算B輪時獲得的80億融資,這筆數字也足夠樂視體育支付目前拖欠的一部分版權費用。不過,其中至少已經有40億投入到樂視體系的生態建設。根據開頭提到的民事起訴書,樂視體育向樂視控股提供了40億元借款,而雷振劍就資金劃賬進行了書面上的簽字同意。

同時根據騰訊報導,該筆資金被賈躍亭挪用于樂視手機、樂視汽車等業務。此後,樂視控股陸續還款10多億元,但剩餘仍有25億元資金尚未歸還。

在多個場合,雷振劍都表達過自己對賈躍亭的感謝與崇拜之情。這個1981年出生的男人,曾被易凱資本CEO王冉視為大公司體系內少見的“激情創業者”,在當時因為樂視體育被許諾為“樂視網第一個分拆出來嘗試獨家運營並計畫上市的公司”,而對賈躍亭報以極大信任,並在2014年賈躍亭第一次出走時就與其保持高度一致。

擅長資本運作與推崇生態閉環的賈躍亭成為樂視體育真正意義上的命運轉捩點。“成也賈躍亭,敗也賈躍亭”。2017年上半年再次遠渡重洋的賈躍亭,選擇將樂視汽車作為翻盤的唯一機會。樂視體育等產業則交給他的山西老鄉孫宏斌,由後者進行資產切割和制度改革。

樂視體育真正的尷尬之處在于,作為樂視體育頻道在體育產業佈局上的延續,內容的高溢價説明其支撐住了明星公司的名頭,極盛之時引入了海航、雲鋒基金、萬達這樣的投資機構,也吸引了劉建宏、于航、強煒等一批行業人才加盟。

但除去體育行業本身的波動性,本質上,樂視體育仍然是樂視的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要讓渡於集團利益。賈躍亭在2016年就提到過如何讓樂視體育與其餘板塊實現深度綁定,“樂視體育擁有的310項賽事,特別是中超、世界盃預選賽、英超、F1等高人氣節目受到強烈歡迎,但高速激烈的運動畫面帶來的拖尾和抖動,是電視行業普遍面臨的巨大挑戰。”當時的賈躍亭借樂視體育為樂視的硬體產品月臺,稱樂視體育“倒逼樂視產品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飛躍。”

“樂視體育的未來能有多大?”

2017年是樂視體育的轉折年。伴隨樂視危機爆發,樂視體育開始裁員優化,並削減了部分業務開支。以2015成立的樂視體育香港為例,這家公司在持續兩年的艱難經營後,已經著手轉售一部分賽事版權。

劉建宏

在雷振劍之前,樂視體育聯席總裁劉建宏是上一位元最近離職的樂視體育高管。相比其餘高管,劉建宏的去職可能要影響更深遠。作為相對早期加入樂視體育的央視系高管,劉建巨集的意義在於連結對中國體育產業影響最深的人脈與行業資源。事實上,在劉建宏離開前,“央五教父”馬國力就已經從樂視體育轉投CBA,擔任顧問一職。

風雨飄搖之中,樂視體育並不是完全坐以待斃。

隨著孫宏斌和賈躍亭完成權力交替,樂視體育的命運似乎迎來新的轉機。孫宏斌在當時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改革方法論。其中重要內容是,包括樂視的主要體系分為上市公司與汽車兩部分,類似樂視體育等還在燒錢的板塊則“該賣的賣,該合作的合作”。

具體措施包括減少版權開支和裁撤員工,增強公司現金流。包括砍掉一部分版權支出,並在不計較折損的情況下轉售部分版權。在2017年11月,樂視體育香港以3000多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香港地區的全媒體版權,此前樂視體育香港獲取該版權的價格為7000萬美元。

在劉建宏離開前,樂視體育一度展開過針對內部的架構調整,通過成立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線下商業事業群和體育消費業務事業群,就業務進行精細運營。不過隨著相應負責高管去職和版權資源的大量流失,架構調整最終難以為繼,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另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融資和獨立出售業務板塊,能夠切割其與上市公司、賈躍亭間的聯繫,進而最終解決現階段的財務問題。這種在資本層面上借力打力的做法,因為其解決問題的針對性,被孫宏斌和樂視體育視為最重要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這個問題曾經一度接近過解決狀態。在樂視體育當時陷入危機後的半年時間裡,中意寧波生態園下屬基金成為樂視體育B+輪融資的新股東,也有多家投資機構組成的財團對樂視體育表現出濃厚興趣。

2017年11月,雷振劍與當代明誠副董事長、雙刃劍體育總裁蔣立章合夥成立了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和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中雷振劍持股55%任法人代表和執行董事,蔣立章持股45%。當時盛傳除去新財團,當代明誠有望接盤樂視體育。且不久前當代明誠剛幫助樂視體育香港完成版權的出售工作,從中獲利200萬美元。但就媒體問詢此事時,當代明誠明確表示與樂視體育僅限於“業務往來”。

樂視體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於,母公司的後續影響並沒有消退。其中最明顯的一點是賈躍亭仍然沒有回國。根據騰訊獲得的樂視體育與新財團間的《股權轉讓協議》,如果賈躍亭始終滯留在美國,樂視體育的交割便無法完成,財團注資也將向後推遲。

此外,體育產業強大的波動性仍然存在。在與體奧動力交付版權兩年後,中超聯賽的版權在近期調整為10年110億。根據最新的調整,體奧動力公司前五年要支付給中超公司版權費用50億人民幣,每年10億,後五年需要支付60億人民幣。短短兩年內發生的價格跳水,是中超為加強市場化做出的必然選擇,也是體育產業仍未成熟的標誌之一。

在不成熟的商業環境中做一個蒙眼狂奔者,其難度和挑戰都要遠遠超出最初想像。樂視體育知道這個道理顯然太晚。相比明星公司與產業之光,樂視體育其實更像是未經驗證的商業邏輯與資本媾和的結合體。

那些或多或少參與其中的人們,就以這樣一種方式作別了“蒙眼狂奔”,但代價卻是付出成千上萬人的真金白銀、信念或投機心態。事實上,即使已經或者即將離開,由於身在其中,他們註定將終身背負這個故事的烙印,並只能不斷遊走以尋找下一個故事。

而原來故事的結局則很可能已不再為人關心。“樂視體育的未來能有多大?我不願意做這個判斷。可以看幾個參照物,Nike公司的市值在1000億美元左右,ESPN沒有上市,估值應該在500億(美元)左右。兩三年前我們就認為樂視體育未來的成長的空間一定可以大於ESPN。”雷振劍在2016年曾承諾。——那時候,樂視體育才剛完成80億的B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200億,雷振劍尚未離職。整個行業欣欣向榮,一如這位CEO臉上常有的那種勝券在握的表情。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