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商家宰客不“節制”,遲早同行都抵制

同行也不想背鍋啊。

三亞當地商戶打出的橫幅。 下同。

文 | 社論

近日, 一段三亞“第一市場”周邊數十家海鮮加工店聯合呼籲抵制“拉客”“宰客”的視頻,

在網上熱傳。 據報導, 這些商戶們打出這些橫幅, 是因為當地有幾家店鋪違規經營, 給海鮮市場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亞官方27日深夜回應, 經巡查暗訪, 對該市場兩家海鮮加工店分別做出停止經營活動、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

正迎來旅遊旺季的三亞, 又跟宰客類新聞“沾邊”, 但這次事件背景、曝光路徑已大不一樣。

猶記得, 2012年的“三亞宰客門”發生後, 當地旅遊亂象引發密集關注。 輿情危機之下, 三亞官方開啟了刮骨療毒之路。 去年底, 三亞主動查處了兩家存在欺客宰客行為的海鮮店, 並實行“一次性死亡”。 更早些時候, 還採用“9分倒扣退市整頓機制”等舉措。 從輿論回饋看, 如今三亞旅遊市場的“文明氣候”, 已大為改觀。

但大面上的改觀, 難保不會有細微處的漏網之魚;明面上的嚴厲監管, 也難免存在暗處的“鑽空子”。 但跟以往曝光主要靠挨宰遊客有別, 這次首先站出來抵制拉客、宰客的, 是其同行。

從常情上講, 公開“抵制”同行, 觸犯了某種忌諱。 但“抵制”不良同行的拉客宰客行為, 卻多多益善。 其背後的邏輯很簡單:個別同行的違規經營, 不僅影響到當地的形象, 也傷及整個市場經營者的利益。

當地有商戶就表示, “跟經營好的年份相比, 這兩年來, 因為這些拉客、宰客的, 部分商家的營業額減少一半, 遊客也少了三分之一”。 本質上, 那些商家主動站出來抵制宰客, 也是跟違規經營店鋪進行切割。

這也重申了一種樸素的市場常識, 即市場中“劣幣”的行為, 很容易傷及“良幣”。 特別是對於三亞這樣的旅遊市場來說, 一個商戶的違規經營, 都有可能殃及整個三亞的旅遊招牌。 在這塊招牌之下, 所有的商家都處於一種“一損俱損, 一榮俱榮”的市場利益共同體中。

互聯網時代, 一個偶發的個案, 就有可能演變為對整個市場聲譽的摧毀。

這既是由輿論傳播的規律所決定, 也是口碑的力量。 在今天,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更容易成為一種現實。 雖然說, 客觀上個案代表不了整體, 可構建整體的形象難, 要毀掉一個地方的形象卻很容易, 每一個不拿消費者當回事的經營者, 是在透支旅遊市場整體的信譽與形象。

以往談到旅遊市場規範時, 我們會本能地側重於呼籲協力廠商監管的“零容忍”, 這當然極有必要。 但一個健康的市場生態的形成, 必須是由他律與自律的有機結合。 就目前看, 不少商家出來自覺抵制同行宰客, 便是市場自律力量的覺醒。

這種行業自律力量的蘇醒, 對遏制那些零碎化的宰客個案很有價值。 越到旅遊亂象治理導入精細化節奏的階段, 越需要去啟動這種行業自律。

鑒於此, 對旅遊地而言, 也該有意識地培育一種基於歸屬感和利益共同體的市場自律意識。 對監管部門來說, 去創造條件激發市場主體更多自律意識的生成, 與嚴肅“他律”互為呼應, 也該是今後監管“網格化”的重要著力點。

商家宰客不“節制”,遲早同行都抵制。三亞商戶們的自發抵制,是對無良商家宰客的鞭撻。本質上,一個成熟的市場,也會形成某些自發秩序,這種秩序會對諸如宰客之類的傷害市場精神之舉說不,也會啄出藏在市場肌體裡的“蠹蟲”。

我們發佈了一個“稿事”計畫!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仲鳴

也該是今後監管“網格化”的重要著力點。

商家宰客不“節制”,遲早同行都抵制。三亞商戶們的自發抵制,是對無良商家宰客的鞭撻。本質上,一個成熟的市場,也會形成某些自發秩序,這種秩序會對諸如宰客之類的傷害市場精神之舉說不,也會啄出藏在市場肌體裡的“蠹蟲”。

我們發佈了一個“稿事”計畫!如何投稿?請戳“閱讀原文”。

編輯:仲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