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四川省的一個地級市,確創造了許多第一

達州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 位於四川省東部, 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農業大市、資源富市、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 是著名的革命老區, 素有“中國氣都、巴人故里”之稱, 是國家“川氣東送”工程的起點站。 達州歷史悠久, 自東漢建縣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曆為州、郡、府、縣所在地。 達州地處川、渝、鄂、陝四省市結合部和長江上游成渝經濟帶, 是四川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和四川重點建設的百萬人口區域中心城市。 達州是中國179個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和四川省12個區域性次級樞紐城市之一, 達州火車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車站,

達州境內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完備, 是四川省通江達海的東通道, 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物流樞紐城市。 達州物產豐饒, 資源富集。 享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黃花之鄉、中國油橄欖之都、中國富硒茶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美稱。

達州是中國的苧麻之鄉、黃花之鄉,

中國富硒茶之都。 達州是川、陝、鄂、渝結合部的大城市, 經濟非常活躍, 流動人口大、人氣特別高。 來過達州的人都會被達州的商氣、人氣所感染。 在達州城內人流如織, 成都春熙路的人流也不過如此。 由於國家對達州天然氣的深度開發, 許多的大專案紛紛搶灘達州。 吸引全國各地人來達州就業發展, 促使達州經濟突飛猛進, 讓達州GDP跨入千億俱樂部。

奮進的達州創造了許多第一:有全國第一大海相氣田、有全國第一大天然氣化工園區 、有全球最大的3座天然氣脫硫廠、是亞洲最大的硫磺生產基地、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國家開發銀行不封頂貸款城市、是全省第一個進入人民大會堂招商的城市、是全省第一個以地級市的名義直接向中央拿到100億的城市、全省第一個把省AA風景區直接申請世界自然公園的城市、國內唯一發現的最早記述種植茶樹歷史的萬源市石窩鄉紫雲坪植茗靈園記摩岩石刻。 迄今已有890多年的歷史。 是全省第一個始發動車組的二級城市、是成局在二級城市中第一大鐵路樞紐特等站、是全省人氣、商氣最旺的城市、是四川東北部最大工業基地、國家級天然氣質量檢驗機構和科研機構在達州,

達州的“城壩遺址”、“羅家壩遺址”堪稱與三星堆、金沙遺址媲美。 土溪漢闕、開江牌坊同屬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堪稱藝術中的珍品。 渠縣漢闕有6處7尊, 占全國漢闕總數的四分之一, 占漢闕總數的五分之三, 是名副其實的漢闕之鄉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漢闕群, 而且以其藝術精湛而著稱於世, 引起了中外歷史學家和漢學家的關注。 大竹縣是“中國苧麻之鄉”, 現苧麻種植面積30萬畝, 年產量4.5萬噸, 居全國首位。 達縣真佛山儒、佛、道“三教合一”, 在全國絕無僅有。

地形

達州市地勢東北高 (大巴山區), 西南低 (盆地丘陵區)。 最高處是宣漢縣雞唱鄉大團堡, 海拔2458.3米;最低處是渠縣望溪鄉天關村, 海拔222米。 大巴山橫直在萬源)宣漢北部, 明月山、銅鑼山、華釜山由北而南, 縱臥其間, 將全市分割為山區、丘陵、平壩3塊。 山地占幅員面積70.70%,丘陵占28.10%, 平壩占1.20%。 北部山體切割劇烈,山勢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單元;中南部較為平緩,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單元。

山脈

大巴山

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狹義大巴山僅指川、陝、鄂 3省接壤地帶的米倉山和大

達州鳳凰山

巴山,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廣義大巴山為川、甘、陝、鄂 4省邊境山地的總稱,包括米倉山西延的摩天嶺,大巴山東伸的神農架山在內。大巴山介於北部的秦嶺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間,由於南北兩大構造線的控制,山體呈一系列規則的背斜和向斜組成的平行褶皺帶,但東、西兩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故或稱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地層古老,以石灰岩、白雲岩、變質岩、砂岩為主,局部有花崗岩分佈。

轄區概況

達州市轄2個市轄區(通川區、達川區)、4個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代管1個縣級市(萬源市)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達州市總人口為687.6萬人,常住人口551.28萬人,城鎮化率37.8%。2013年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5.78‰,自然增長率4.42‰。

達州市“十二五”人口發展的主要目標:穩定低生育水準,總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內,人口總量控制在700萬人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有效遏制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勢頭,性別比結構逐步趨向正常,提升社會養老服務能力,逐步建立人口老齡化政策法規體系;提高人口素質,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生殖健康、優生優育服務均等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佈,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新機制,實現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口公共政策不斷完善,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體系。不斷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健全與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相適應的長效機制。

民族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佈。

平壩占1.20%。 北部山體切割劇烈,山勢陡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單元;中南部較為平緩,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單元。

山脈

大巴山

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的地理界線。狹義大巴山僅指川、陝、鄂 3省接壤地帶的米倉山和大

達州鳳凰山

巴山,東西綿延500多公里,故稱千里巴山。簡稱巴山。廣義大巴山為川、甘、陝、鄂 4省邊境山地的總稱,包括米倉山西延的摩天嶺,大巴山東伸的神農架山在內。大巴山介於北部的秦嶺地槽和南部的四川台向斜之間,由於南北兩大構造線的控制,山體呈一系列規則的背斜和向斜組成的平行褶皺帶,但東、西兩部略偏北,中部稍偏南,故或稱大巴山弧形褶皺帶。地層古老,以石灰岩、白雲岩、變質岩、砂岩為主,局部有花崗岩分佈。

轄區概況

達州市轄2個市轄區(通川區、達川區)、4個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渠縣)、代管1個縣級市(萬源市)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達州市總人口為687.6萬人,常住人口551.28萬人,城鎮化率37.8%。2013年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5.78‰,自然增長率4.42‰。

達州市“十二五”人口發展的主要目標:穩定低生育水準,總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內,人口總量控制在700萬人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有效遏制出生嬰兒性別比偏高勢頭,性別比結構逐步趨向正常,提升社會養老服務能力,逐步建立人口老齡化政策法規體系;提高人口素質,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實現生殖健康、優生優育服務均等化,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佈,創新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新機制,實現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口公共政策不斷完善,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體系。不斷深化人口計生綜合改革,健全與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相適應的長效機制。

民族

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