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展望2018 新時代書寫新華章

25日上午, 陝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陝西大會堂隆重開幕, 代省長劉國中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時代政府工作要做到“五個必須”

☞ 必須認真踐行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 把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 必須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 開啟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強省新征程;

☞ 必須積極適應高品質發展新特徵, 著力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必須順應三秦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

☞ 必須堅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 銳意進取、爭創一流。

2018, 陝西需要答好“八道題”

1

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優化要素市場化配置。 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加快建設全國重要汽車產業基地和出口基地, 推動5G規模組網, 促進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狠抓重點專案建設, 開工建設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等重大專案;推進三星二期、中興二期等項目早日投產達效;建成西安北至空港新城段城際鐵路、西安地鐵4號線, 加快西安至銀川高鐵和西安至韓城等4條城際鐵路建設;啟動西安咸陽機場三期擴建工程。

切實加強財稅金融工作。 推進專項資金管理改革, 加強產業發展基金績效管理, 切實加強稅收征管和稅收政策執行, 支援企業通過公司債、企業債等方式融資, 實現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縣域全覆蓋, 支持長安銀行、秦農銀行、陝國投等地方金融機構加快發展,

嚴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2

努力走在創新驅動發展前列

扎實推進創新型省份、西安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咸新區和楊淩“雙創”示範基地等國家創新試點示範建設。

深化軍民、部省、央地融合, 促進創新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加快推進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航太產業基地、兵器工業基地、電子資訊產業園、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等建設, 推動軍民標準通用化建設, 新培育“民參軍”企業50家以上, 力爭軍民融合產業總產值達到2600億元, 建設一流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 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培育力度, 圍繞優勢重點產業領域組建一批產業技術聯盟、產業創新園區,

集中突破一批制約全省發展的關鍵性技術, 啟動硬科技創新力量, 推動市縣共用西安科技資源。

扎實做好“雙創”工作。 支援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發展, 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創新創業專案。 高品質建設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佈局一批高水準專業化的眾創示範空間、孵化平臺。 實施更加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

3

農業全面升級 農村全面進步 農民全面發展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發展特色現代農業。 加快建設蘋果、獼猴桃等果業優勢產業帶, 推動果業高品質發展。

穩步擴大茶葉生產規模。 建立陝西農業大資料平臺, 積極推廣“互聯網+現代農業”。

加快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基礎設施“三提升”工程, 全面建設“四好農村路”。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畫, 創建美麗宜居示範村640個。

增強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 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實施“三變”改革千村試點行動。 積極推進土地有序流轉, 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鼓勵引導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 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4

更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努力把陝西打造成陸海內外聯動的重要節點、東西雙向互濟的重要門戶。

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價格市場化,進一步縮減政府定價範圍,防止市場壟斷。

進一步提升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在全省實施“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減稅降費。

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促進資本、資訊、人才、技術等要素聚集。

加快發展綜合交通、樞紐交通,儘快形成航空高端帶動,高鐵與公路、地鐵等交通無縫銜接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探索發展旅遊軌道交通、無人機物流等新業態。

5

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

深入落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準大體相當的要求,以更大力度補齊縣域經濟短板,進一步增強區域、城鄉發展的協調性。

堅持強關中、優陝北、興陝南思路,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壯大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和總部經濟。培育陝北現代能源化工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堅定不移走資源轉化、產業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子。支援陝南發揮綠色生態優勢,積極融入漢江生態經濟帶,同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推進“大西安”建設,加快西咸一體化、富閻一體化進程。完善關中城市群協調機制,全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支援銅川等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積極推進沿黃河、沿漢江生態城鎮帶建設。

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推動縣域經濟擴規模、優結構、上水準。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落實保護產權政策,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6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雙一流”和“四個一流”建設。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開展擴大政策性金融支持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小微創業者激勵計畫三項試點。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政策。

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推進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工作,全年開工20.2萬套。完善公租房配套基礎設施,加快公租房竣工分配入住。

推進健康陝西建設。抓好綜合醫改試點工作。實施基層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計畫,加快發展社會辦醫。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打造秦藥品牌。全面推進“廁所革命”。

堅定文化自信,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進重大文化工程建設。繁榮發展陝西文藝創作,推出文化精品力作。

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加快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推進城市安全發展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7

加快建設美麗陝西

以關中治汙降霾為重點,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推進“1+9”專項行動,制定新一輪保衛藍天3年行動方案。抓好“三河三江”、重點湖庫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和飲用水水源。

以秦嶺保護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加強對秦嶺和62個自然保護區的監督檢查和綜合整治。加大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恢復力度,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以柔性治水和創建國家公園為突破,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落實河長制,年內全面建立湖長制。強化黃河西岸生態整治和漢丹江上游水源地保護。建好紅堿淖自然保護區。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區體制改革試點,啟動秦嶺、黃河國家公園和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創建工作。

不斷完善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嚴格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8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依法履職盡責,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完善政府立法體制,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執法重心向市縣下移,加大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認真履行行政覆議職責,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擴大和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韌勁持續轉變作風,努力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省委實施辦法,持續精簡會議和文件。全面加強紀律建設,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深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

切實提高執行力、落實力,努力建設高效政府。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著力提高各級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準,積極推廣“最多跑一次”經驗。認真貫徹省委“三項機制”,嚴厲整肅懶政庸政怠政行為。進一步改革完善考核辦法,加強督查問責。

審核:付海旗

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有序實施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價格市場化,進一步縮減政府定價範圍,防止市場壟斷。

進一步提升自貿試驗區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在全省實施“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減稅降費。

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促進資本、資訊、人才、技術等要素聚集。

加快發展綜合交通、樞紐交通,儘快形成航空高端帶動,高鐵與公路、地鐵等交通無縫銜接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探索發展旅遊軌道交通、無人機物流等新業態。

5

激發區域發展新活力

深入落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準大體相當的要求,以更大力度補齊縣域經濟短板,進一步增強區域、城鄉發展的協調性。

堅持強關中、優陝北、興陝南思路,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壯大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和總部經濟。培育陝北現代能源化工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堅定不移走資源轉化、產業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子。支援陝南發揮綠色生態優勢,積極融入漢江生態經濟帶,同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多軸線、多中心、多組團推進“大西安”建設,加快西咸一體化、富閻一體化進程。完善關中城市群協調機制,全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支援銅川等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積極推進沿黃河、沿漢江生態城鎮帶建設。

發展壯大非公有制經濟,推動縣域經濟擴規模、優結構、上水準。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落實保護產權政策,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

6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雙一流”和“四個一流”建設。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開展擴大政策性金融支持返鄉創業、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小微創業者激勵計畫三項試點。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政策。

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推進新一輪棚戶區改造工作,全年開工20.2萬套。完善公租房配套基礎設施,加快公租房竣工分配入住。

推進健康陝西建設。抓好綜合醫改試點工作。實施基層衛生能力提升三年計畫,加快發展社會辦醫。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打造秦藥品牌。全面推進“廁所革命”。

堅定文化自信,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推進重大文化工程建設。繁榮發展陝西文藝創作,推出文化精品力作。

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加快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推進城市安全發展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7

加快建設美麗陝西

以關中治汙降霾為重點,著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持續推進“1+9”專項行動,制定新一輪保衛藍天3年行動方案。抓好“三河三江”、重點湖庫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保護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和飲用水水源。

以秦嶺保護為重中之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監管工作。加強對秦嶺和62個自然保護區的監督檢查和綜合整治。加大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及生態恢復力度,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

以柔性治水和創建國家公園為突破,系統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落實河長制,年內全面建立湖長制。強化黃河西岸生態整治和漢丹江上游水源地保護。建好紅堿淖自然保護區。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秦嶺區體制改革試點,啟動秦嶺、黃河國家公園和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創建工作。

不斷完善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嚴格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

8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依法履職盡責,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完善政府立法體制,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動執法重心向市縣下移,加大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認真履行行政覆議職責,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監督,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擴大和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以永遠在路上的恒心和韌勁持續轉變作風,努力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和省委實施辦法,持續精簡會議和文件。全面加強紀律建設,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深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

切實提高執行力、落實力,努力建設高效政府。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著力提高各級政府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準,積極推廣“最多跑一次”經驗。認真貫徹省委“三項機制”,嚴厲整肅懶政庸政怠政行為。進一步改革完善考核辦法,加強督查問責。

審核:付海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