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河北的這座縣級博物館,憑什麼傲居縣級“全國第一”?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保存記憶的殿堂, 它展示歷史、弘揚傳統, 啟示未來, 承載、傳承著城市的文化血脈。 如果想仔細的瞭解蔚州古城的歷史,

那麼來蔚州博物館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蔚州博物館是河北省建築面積最大, 展覽面積最大的縣級博物館, 館中展有上至舊石器時代, 下至清代的 6800 多件珍貴文物,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唐代綠釉塔形罐、遼代彩繪木塔等聞名於世。

蔚州博物館位於蔚縣南部新區, 建築面積 1.2 萬平方米, 是一所具有收藏、研究和社會宣傳教育的歷史性綜合博物館, 館中文物有古動物化石、陶器、瓷器、書畫、金屬器等各類藏品。 其陳列包括“文明沃土”“代地春秋”“文物蔚州”“古堡世界”四部分。

“代蔚長歌”上展文物標本數量1041件, 從舊石器、新石器, 商周至魏晉南北朝, 北周到元明清, 包括了陶器、瓷器、金銀器、銅器、木器、石器、玉器、書畫共計942套1025件, 舊石器時代化石16套件。

200萬年前, 人類在這裡建立了生活家園, 開創了東方人類走向文明的先河;5000年前,黃帝、炎帝、蚩尤三祖共存於此,

生息、征戰、融合, 奠定了中華民族延續發展壯大的基座;3000年前, 代國金戈鐵馬、王夢煙雲, 演繹了一個王朝的興盛衰落;400年前, 飛狐古道上, 商賈駢集、貨財輻輳, 沿路遺留下一個時代民族商業、文化交融的歡歌。 千萬年後的今天, 蔚州的文明圖景濃縮在博物館裡, 保留住的古老奇跡仍然流動在我們身邊。

蔚縣博物館陳列在中國文博界佔有獨具特色的“四個唯一”, 被中國考古界稱為“中華文明三岔口”的獨特史前文明;脈絡清晰、類型獨特的中國古代文化“代文化”;“迄今為止發現的遼代最完整、最系統的佛教儀規文物”;擁有“南土樓、北土堡”和“古堡之州”美譽的明代土堡文化遺存。

蔚州博物館被譽為“河北省古建築博物館”,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傲居縣級“全國第一”。

蔚州古代陶瓷業發達。蔚縣唐墓出土的珍貴文物綠釉貼花塔型蓮座罐、綠釉鳳首壺、綠釉貼花塔形器等,製作精美、圖案繁多、造型雄奇、風格獨特,代表了當時制陶瓷業的高超工藝水準,也反映了中原文化與西域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特徵。這些體型龐大的罐、壺以組合的氣勢在昭示它們的與眾不同。

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之一“青銅彩繪雁魚燈”。該燈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其通過特殊裝置,可以達到節能環保的作用。最奇妙的是,直至漢、魏它還是漢時婚嫁、聘問之禮。雁魚燈在當時造價極其高昂,不是普通百姓能使用的,是一種只在高級貴族中流通的用品。

漢代侍女烤肉串圖彩繪陶灶。可以說烤羊肉串遍佈全國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在夏季的時候,約上幾個朋友,喝著啤酒聊著天,是街頭常見的風景。蔚縣博物館的“侍女烤肉圖陶灶”,則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早在東漢時期,烤肉串在中國北方貴族之間已經非常流行。它同時說明當時的蔚縣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區,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文化衝突、交融的地帶。

蔚州古城的模型。

遼代南安寺塔地宮中,出土有金棺、銀棺、木棺等103件珍貴的佛教文物。是繼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後,我國成系列佛教文物出土的又一大發現。蔚州南安寺塔地宮文物精品,唐墓出土釉陶塔形罐、遼墓壁畫、蔚州石刻造像等作相關文化背景的景觀式造型陳列,更好地傳遞和解讀了文物的屬性及文化關係。

遼代壁畫墓。

無論先人曾創造過多麼輝煌的文明,終會被時光所湮沒。但是,人類仍然可以通過某個途徑去尋找昔日文明的蹤跡,這個途徑就是博物館。

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遼代須彌蓮座重簷金舍利塔。

明代石造像。

蔚州在中國歷史上之所以出名,主要還是明史上的“土木之變”。說蔚州,不能不說土木之變;說土木之變,不能不說王振。

西元1449年春,我國北方遊牧民族韃靼人瓦剌部,糾集蒙古各部,向大同、宣府等地進攻。明軍敗潰,告急文書到京城。深受明英宗寵倖的大太監王振,害怕大同失守後危及他的家鄉蔚州,便竭力慫恿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不顧兵部侍郎于謙等的反對,率大軍50萬前往大同。抵達大同後,王振得知前軍覆滅的消息後十分恐懼,又勸英宗“班師”宣府。回師途中,王振為炫耀自己,巧言令色邀請英宗到家鄉蔚州巡遊。

大軍向蔚州行進40裡後,王振擔心士兵踐踏他家的田地,又下令大軍原路返回繞路行走,士兵長途奔襲叫苦不迭。英宗遊走蔚州後向宣府撤退,後軍已被瓦剌追上,只得在土木堡(今雞鳴驛附近)紮營。次日,瓦剌大軍趕到將土木堡團團圍住。為探虛實派人下書乍和伺機進攻。英宗聽從王振建議允和,瓦剌軍借機進攻衝殺。明軍四散奔逃死傷過半,明英宗被俘,隨從大臣數百人被殺,王振也被亂軍殺死。西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8月13日,明英宗朱祁鎮在宣府土木堡兵敗被瓦剌軍擄去,歷史上把這次事件稱為“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是大明王朝衰敗的起點。造成“土木之變”的罪魁禍首就是王振。而王振就是蔚縣蔔北堡人。

交通:在蔚縣乘坐3路公車即可達到。

落榜進士: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許有一天會和你擦肩而過。

蔚州博物館被譽為“河北省古建築博物館”,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傲居縣級“全國第一”。

蔚州古代陶瓷業發達。蔚縣唐墓出土的珍貴文物綠釉貼花塔型蓮座罐、綠釉鳳首壺、綠釉貼花塔形器等,製作精美、圖案繁多、造型雄奇、風格獨特,代表了當時制陶瓷業的高超工藝水準,也反映了中原文化與西域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特徵。這些體型龐大的罐、壺以組合的氣勢在昭示它們的與眾不同。

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之一“青銅彩繪雁魚燈”。該燈構思設計精巧合理,達到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其通過特殊裝置,可以達到節能環保的作用。最奇妙的是,直至漢、魏它還是漢時婚嫁、聘問之禮。雁魚燈在當時造價極其高昂,不是普通百姓能使用的,是一種只在高級貴族中流通的用品。

漢代侍女烤肉串圖彩繪陶灶。可以說烤羊肉串遍佈全國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在夏季的時候,約上幾個朋友,喝著啤酒聊著天,是街頭常見的風景。蔚縣博物館的“侍女烤肉圖陶灶”,則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早在東漢時期,烤肉串在中國北方貴族之間已經非常流行。它同時說明當時的蔚縣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區,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文化衝突、交融的地帶。

蔚州古城的模型。

遼代南安寺塔地宮中,出土有金棺、銀棺、木棺等103件珍貴的佛教文物。是繼扶風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後,我國成系列佛教文物出土的又一大發現。蔚州南安寺塔地宮文物精品,唐墓出土釉陶塔形罐、遼墓壁畫、蔚州石刻造像等作相關文化背景的景觀式造型陳列,更好地傳遞和解讀了文物的屬性及文化關係。

遼代壁畫墓。

無論先人曾創造過多麼輝煌的文明,終會被時光所湮沒。但是,人類仍然可以通過某個途徑去尋找昔日文明的蹤跡,這個途徑就是博物館。

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遼代須彌蓮座重簷金舍利塔。

明代石造像。

蔚州在中國歷史上之所以出名,主要還是明史上的“土木之變”。說蔚州,不能不說土木之變;說土木之變,不能不說王振。

西元1449年春,我國北方遊牧民族韃靼人瓦剌部,糾集蒙古各部,向大同、宣府等地進攻。明軍敗潰,告急文書到京城。深受明英宗寵倖的大太監王振,害怕大同失守後危及他的家鄉蔚州,便竭力慫恿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不顧兵部侍郎于謙等的反對,率大軍50萬前往大同。抵達大同後,王振得知前軍覆滅的消息後十分恐懼,又勸英宗“班師”宣府。回師途中,王振為炫耀自己,巧言令色邀請英宗到家鄉蔚州巡遊。

大軍向蔚州行進40裡後,王振擔心士兵踐踏他家的田地,又下令大軍原路返回繞路行走,士兵長途奔襲叫苦不迭。英宗遊走蔚州後向宣府撤退,後軍已被瓦剌追上,只得在土木堡(今雞鳴驛附近)紮營。次日,瓦剌大軍趕到將土木堡團團圍住。為探虛實派人下書乍和伺機進攻。英宗聽從王振建議允和,瓦剌軍借機進攻衝殺。明軍四散奔逃死傷過半,明英宗被俘,隨從大臣數百人被殺,王振也被亂軍殺死。西元1449年(明正統十四年)8月13日,明英宗朱祁鎮在宣府土木堡兵敗被瓦剌軍擄去,歷史上把這次事件稱為“土木之變”。

“土木之變”,是大明王朝衰敗的起點。造成“土木之變”的罪魁禍首就是王振。而王振就是蔚縣蔔北堡人。

交通:在蔚縣乘坐3路公車即可達到。

落榜進士: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許有一天會和你擦肩而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