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D模具大師的“精度人生”——覃懋華始終走在技術前沿

覃懋華,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他刻苦鑽研3D列印技術, 形成了獨特快速製造新技術, 採用3D列印技術在較短時間內製造出大型複雜的柴油機氣缸體等關鍵零件, 在國內屬領先地位, 每年為公司節約600多萬元的成本。 他開展的創新項目《新品重機機體先進快速製造技術》獲得廣西先進工裝工藝成果一等獎, 《大型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快速製造工藝方法》獲得中國機械製造工藝科技成果獎。 他先後獲評“廣西勞動模範”“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廣西技術能手”“廣西優秀高技能人才”。

一個平凡的崗位, 一手精密的絕活。 他將銼削、鏟刮、研磨出來的精度, 變成了自己的人生刻度。 當柴油機在他和團隊創新技術下縮短生產週期的同時, 一個以精湛技術創造行業歷史新高的匠人, 生命更有了厚度。 他, 是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工種技能大師、高級技師——覃懋華。

苦練成3D快速製造的生產能手

1999年, 從柳州高級技工學校模具鉗工專業畢業的覃懋華, 成為了玉柴的一名工人。 剛分配到崗位上的覃懋華, 看模具圖紙都很吃力, 還好他遇到了“伯樂”師傅陳金源。

“小覃別怕, 你比我強多了, 我唯讀到初中畢業, 現在不也幹得挺好的嗎?”師傅的話給了覃懋華很大信心。 為了攻破圖紙關, 覃懋華成了師傅和車間技術員的“跟屁蟲”。 在師傅和技術人員畫圖的時候, 覃懋華就在一旁看著, 不懂的就問, 慢慢地, 他不僅學會看圖, 還學會了製圖。

鉗工是份精細活, 一不注意, 覃懋華的手就會被銼刀劃傷, 至今他的手上依然有很多舊傷疤。 為了掌握鉗工技能, 覃懋華會在師傅教授的時候全神貫注地觀察每一個步驟、每個細節,

然後記錄在筆記本上, 回去以後自己再慢慢琢磨。 很快, 覃懋華就學會了師傅陳金源“三法一精”的絕活。

在2008年至2012年短短幾年之間, 覃懋華憑著那股刻苦鑽研的韌勁, 從一名青澀少年, 快速成長為公司的技術骨幹。

近年來, 因公司發展需要, 覃懋華進入了3D列印領域工作, 負責公司新產品的快速製造。 “設備送料不正常, 鐳射光路容易偏移, 零件尺寸精度不達標, 加工零件容易變形……” 3D列印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毫無經驗可以借鑒。 然而, 這項從零開始的技術攻關, 覃懋華從一開始就未曾畏懼。

覃懋華帶領其班組員工夜以繼日地修正各種參數設定, 調整材料工序, 不斷總結和改進3D列印技術應用的加工方法。 經過幾年的技術積累, 3D列印技術在生產中得到高效運用, 最終形成了本行業的獨特快速製造新技術。 以製作一個6缸柴油機機體毛坯為例, 運用快速成型技術只需20多天, 而用傳統方式製作模具需要3個月, 時間提速了3倍,

不僅為企業節約了成本, 也為新產品快速進入市場節約了時間。

從單打獨鬥到集體創新

經過10多年的“摸爬滾打”, 覃懋華不但將本工種的銼削、鏟刮、研磨等鉗工工藝運用嫺熟, 還掌握了多種操作設備, 如3D列印、數位化無模精密成型機、焊工、液體噴砂機、氣道實驗台、叉車、地控吊車等。 到目前為止, 玉柴應用3D技術製作的柴油機機體毛坯重達4噸。 運用3D列印快速製造, 可以每年為公司的模具開發和製造節約600多萬元的成本。

插播小廣告

2012年至2015年, 覃懋華帶領團隊運用“無模鑄造精密成形技術”先後開發出發動機缸體、缸蓋、管、殼等多種不同型號和類別的鑄件300多件, 該技術的應用為企業節省模具開發等費用約4000萬元, 帶來了約2000萬元的新增利潤, 企業獲得間接經濟效益約2億元。

覃懋華是工友眼中的“發明大王”,他不僅擁有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精湛的技術,能獨立解決模具製造調試過程中的各種技術難題,還運用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參與創新了很多先進的工藝操作方法。如“精密模具裝配的精確定位技術” “模具窄槽加工技術”“一種特殊鏨子的刃磨應用於清角技術”等先進的工藝操作方法的推廣和應用,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品質。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薄弱的,只有將大家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各種技術問題,實現技術創新。‘眾人拾柴火焰高’嘛,這個道理大家都懂!”覃懋華不再局限於自己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單打獨鬥”,而是帶領著團隊進行集體創新。

2013年,以覃懋華名字命名的“覃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並於2014年晉升為自治區級勞模創新工作室。自2013年以來,工作室開展了100多項技術品質攻關,如《柴油機複雜機體自動化鑄造方法》 獲2013年度中國機械製造工藝科技成果一等獎;《大型柴油機鐵木塑複合模具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工人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等。

願做工藝傳承的“領路人”

技藝需要傳承,更需要後繼有人。如今,覃懋華手下的徒弟已超過10個,每每收下一名徒弟,他都會鼓勵徒弟說:“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像工匠一樣,把活做細、做精、做專。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平時,一旦在技術創新上有了“奇思妙想”,覃懋華總會及時與同行們一起分享交流,或向一些技術骨幹虛心求教。

27歲的何升畏是覃懋華的徒弟,“師傅是個熱心腸!我當時還在鉗工部,幾次遇到了難題無法解決,都向他求助。師傅每次都會很耐心、很詳細地給我講解,要是一直能跟著師傅學習那該多好啊!”當時的何升畏極其渴望能與覃懋華一起工作。有一天,何升畏的機會終於來臨。工藝技術部招人的消息一放出,何升畏立馬就報了名,還很順利地通過了考核,從此他與覃懋華也成了亦師亦友的師徒關係。

“覃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現有8名成員,其中的50%成員在玉柴獲得了大師及以上技術崗位的聘任。覃懋華也一直致力於把工作室打造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平臺,通過開展鉗工技能等級培訓、師帶徒培訓、技術交流研究、技能大賽等形式將技藝以“傳幫帶”的形式更好地傳承下去。

從為人徒再到為人師,覃懋華用每一個零件的精度,銘刻一個平凡崗位上的時代工匠刻度。也許他只是發動機中的一顆小小螺絲釘,但卻有著泰山的責任和主人翁的堅持。

180頁3D列印行業應用白皮書(2017)

企業獲得間接經濟效益約2億元。

覃懋華是工友眼中的“發明大王”,他不僅擁有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精湛的技術,能獨立解決模具製造調試過程中的各種技術難題,還運用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參與創新了很多先進的工藝操作方法。如“精密模具裝配的精確定位技術” “模具窄槽加工技術”“一種特殊鏨子的刃磨應用於清角技術”等先進的工藝操作方法的推廣和應用,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品質。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薄弱的,只有將大家的智慧集中在一起,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各種技術問題,實現技術創新。‘眾人拾柴火焰高’嘛,這個道理大家都懂!”覃懋華不再局限於自己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單打獨鬥”,而是帶領著團隊進行集體創新。

2013年,以覃懋華名字命名的“覃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並於2014年晉升為自治區級勞模創新工作室。自2013年以來,工作室開展了100多項技術品質攻關,如《柴油機複雜機體自動化鑄造方法》 獲2013年度中國機械製造工藝科技成果一等獎;《大型柴油機鐵木塑複合模具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工人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等。

願做工藝傳承的“領路人”

技藝需要傳承,更需要後繼有人。如今,覃懋華手下的徒弟已超過10個,每每收下一名徒弟,他都會鼓勵徒弟說:“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像工匠一樣,把活做細、做精、做專。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平時,一旦在技術創新上有了“奇思妙想”,覃懋華總會及時與同行們一起分享交流,或向一些技術骨幹虛心求教。

27歲的何升畏是覃懋華的徒弟,“師傅是個熱心腸!我當時還在鉗工部,幾次遇到了難題無法解決,都向他求助。師傅每次都會很耐心、很詳細地給我講解,要是一直能跟著師傅學習那該多好啊!”當時的何升畏極其渴望能與覃懋華一起工作。有一天,何升畏的機會終於來臨。工藝技術部招人的消息一放出,何升畏立馬就報了名,還很順利地通過了考核,從此他與覃懋華也成了亦師亦友的師徒關係。

“覃懋華勞模創新工作室”現有8名成員,其中的50%成員在玉柴獲得了大師及以上技術崗位的聘任。覃懋華也一直致力於把工作室打造成為技能人才培養的平臺,通過開展鉗工技能等級培訓、師帶徒培訓、技術交流研究、技能大賽等形式將技藝以“傳幫帶”的形式更好地傳承下去。

從為人徒再到為人師,覃懋華用每一個零件的精度,銘刻一個平凡崗位上的時代工匠刻度。也許他只是發動機中的一顆小小螺絲釘,但卻有著泰山的責任和主人翁的堅持。

180頁3D列印行業應用白皮書(201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