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河南暖新聞丨雪紛紛和最牽掛的人在一起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孔學姣 王恒昀

1月26日, 商城縣伏山鄉簪子河村滴水成冰。 1月以來, 歷經幾場大雪, 這個與安徽交界的小山村停電停水成了“家常便飯”。

傍晚時分, 省銀監局駐簪子河村第一書記陳鐵邦拎上一桶食用油, 與記者一道到74歲的貧困戶彭仁保家裡探望。 平日裡老彭就是陳鐵邦最牽掛的人, 這一下雪他更是放心不下。 去之前, 陳鐵邦順道去了趟簪子河村小學, 接上老彭的小孫女。 “天氣不好, 省得老彭跑一趟, 也看看停電了學校有啥困難沒有。 ”

在這所擁有120名學生的山村小學裡, 記者看到所有教室都裝上了空調,

嶄新的課桌椅排列得整整齊齊, 圖書室裡幾位特崗教師正在把剛收到的3000多冊圖書分類上架。 “這些都是陳書記協調資金為學校添置的。 學校條件好了, 這一年轉回來就讀的學生就有30多個。 ”譚校長高興地介紹。

接上老彭的孫女, 開始往老彭家走。 學校到老彭家沿路堆放著用於農村電網改造的電纜, 惡劣的天氣讓工程暫時停了下來。 “天氣好了我們還得加快進度, 到時就不會三天兩頭停電了。 ”陳鐵邦說。

轉過一個彎, 遠遠看到山腳下的老彭家。 看到陳鐵邦來了, 老彭連忙往火盆里加了點炭, 兩個人拉起了家常。 記者打量屋裡的擺設, 幾張板凳和一張餐桌是全部的傢俱, 牆角的電冰箱是屋裡唯一的家電,

雖然簡陋但也乾淨整齊。

“這一年多要是沒有陳書記,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過。 ”老彭說著開始抹眼淚。 2016年全家一起湊錢蓋了房子, 新房剛竣工, 兒子卻突然生病去世, 留下了十來萬元的債務。 兒媳婦不堪重負離家出走, 留下兩個正讀書的孫女。 一連串的變故讓老彭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

陳鐵邦知道後, 第一時間上門安慰老人, 幫老人爭取低保, 給兩個上學的孩子爭取補助。 在他的協調下, 村裡建茶葉廠的征地補償款也提前交到了老人的手裡, 老彭還清了債務還有結餘。 “過完年茶葉廠就開始生產了, 到時候給您二老分紅, 日子慢慢就會好起來。 ”看到水缸裡有水, 老彭的愛人開始生火做飯, 陳鐵邦放下心來, 走出了老彭家。

在老彭家門口, 註冊資金1000萬元的茶葉廠已小有規模。 “村裡茶葉種植面積雖大, 但缺乏加工包裝能力和品牌意識, 我們把茶收過來統一加工銷售, 每斤幫老百姓多賣50元至100元不成問題。 這樣村集體經濟強了, 老彭和其他貧困戶還能領到分紅。 ”陳鐵邦邊走邊介紹。

老彭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 而全村尚未脫貧的仍有80餘人, 讓這部分人脫貧是扶貧工作最難啃的“硬骨頭”。 任務很艱巨, 但陳鐵邦的思路很清晰:“只有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 才能實現簪子河村穩定脫貧。 ”在省銀監局的支持下, 他協調聯繫銀行機構, 加大金融扶貧力度, 對村裡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多方協調修通了簪子河村到鄉政府的水泥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提升了簪子河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天光漸暗, 雪花飛舞, 結冰的村路越發難走, 待一步一滑回到村委會, 已是晚上八點。 炭火上的燒餅聞著分外香甜。 “大雪封山, 我們只能頓頓吃這個。 ”陳鐵邦一邊抱歉, 一邊把烤熱的燒餅遞過來。

電還沒來。 秉燭夜話, 說到簪子河村的脫貧前景, 陳鐵邦的眸子頓顯明亮。

夜談散罷, 雪中的小村愈發寂靜。 住在村委會的臨時宿舍, 蓋著兩床被子, 記者仍感到寒氣逼人。 黑暗中, 炭火在盆裡劈啪作響。 回想一天來的所聞所見, 我們感到小山村的希望也像紅紅的炭火一樣, 不斷升騰、升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