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青春派②|外地求學的“燕兒”,畢業後可願意“歸巢”?

【編者按】

青年的心, 是一個時代最敏感的溫度計。 為青年的權利與前途計, 就能找到民生需求的痛點, 找到改革的取向。

問計青年, 河南日報用戶端傾力打造平臺和紐帶。 “兩會青春派·我的話題我做主”欄目今日推出第二期, 讓青年觀察員對話代表委員, 讓青年話題在省兩會上閃耀發聲。

@全省青年人, 今年兩會, 你不用“圍觀”, 我們帶你親歷。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屈曉妍 尚傑 陳晨

主持人亮話題

到不了的是遠方, 回不去的是家鄉。 有人說, 這句話用在因就業而徘徊糾結的畢業生身上, 再合適不過了。

當你站在學成就業的十字路口, 你願繼續遠走高飛, 還是選擇歸燕回巢?

近日有來自省教育廳的消息, 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廣闊的基層天地發揮才幹, 我省出臺《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實施意見》, 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

完善政策措施, 健全服務體系, 確保高校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流得動。

青年觀察員在對身邊小夥伴們的採訪中發現, 由於種種原因, “遠方”對畢業生來講仍具較強的吸引力。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你們將如何抉擇?什麼樣的“鄉土”更能“黏住”年輕人的就業腳步呢?

青年觀察團來“搶麥”

追光:父母在, 不遠遊。 河南發展潛力也較大, 我願意回家。

西西:剛開始大學的時候一定要離開鄭州, 可之後的每個時間段, 特別是當自己失意的時候就特別想回到家鄉。 現在鄭州發展的也很好, 未來潛力很大, 自己應該會在一線城市取取經, 有了足夠的經驗後, 會考慮回家鄉工作, 畢竟親人都在家鄉嘛。 而且就算是為了我的胡辣湯、燴面也會回去dei!

主持人:哇, 真心沒想到, 還有這麼多小夥伴看似高冷, 實際內心還挺戀家!

ZZ:身為外地上學的河南學子, 我願意回老家就業。 首先生活方面, 北京的生活節奏較快, 成本較高;其次就業方面, 無論是創業或單位就業, 在老家的話人脈資源更廣, 基礎更好;最後在出行方面, 無論自己開車還是地鐵, 都比北京更方便。

一隻可愛正呀:首先, 個人的就業方向和就業意願不一樣, 目前來說鄭州航空港在發展中, 學習物流方面專業的同學們可能更願意留在河南工作, 畢竟為家鄉做貢獻是一件讓人自豪的事。

河南這些年變化很大, 但是經濟實力也確實不如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 學經濟和金融的同學可能不會選擇在家鄉工作,

畢竟機會有限。

因此綜合來說個人情況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想法。 對於我自己來說, 我會選擇在家鄉養老但是在外面打拼, 畢竟我是金融系的, 一線城市對我來說有更好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Pinpin:畢業以後不是很願意回老家就業, 而是更傾向于在上學所在地進行實習或者工作。 首先在上學期間積累的人脈和老師資源大多是在上學所在地, 對以後工作更有利;其次對於生活環境和節奏, 更適應上學時候的城市的節奏, 上學的時候更會注意把學習和以後的工作生活聯繫在一起, 學習時的地方可能就會成為我們以後工作的預想地;最後我上學的地方比較偏南方, 在上海。 所以相對來說, 南方的機遇和經濟發展之類的條件會更有優勢。

主持人:嗯, 我們的討論開始從感性層面漸漸轉向理性分析了……

JMdreamer123:我應該前幾年不會選擇回河南, 想在外面多待幾年, 豐富自己的生活和視野。 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有更多的機會, 可以看到更大的世界, 雖然生存壓力很大, 但是年輕人應該多折騰一下!生命在於折騰!

Cheryli:河南高考壓力太大, 我千辛萬苦考出來了, 就是希望下一代不要經歷我的老路。

代表委員曬觀點

省人大代表王紅豔:拿我所在的駐馬店來說, 駐馬店是勞務輸出大市, 也是青年人才流出大市, 主要原因是目前環境條件還不盡如人意, 青年人才有所顧慮。 當下迫切需要改善自身的軟硬體設施, 下大力氣改善人才環境, 栽下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而不是期待著青年人才改變就業觀念,被動地等待人才回歸。

省人大代表董倩:我曾長期在團委工作,與青年人打交道較多。我看到今年兩會上,吸引人才回歸的話題被多次提起。河南的建設需要人才,尤其是優秀人才。河南招攬人才的步子可以再大一些,政策可以再優惠一些,有針對性為人才解決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吸引更多人才回歸,為河南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省人大代表樊秋紅:我是一個技術員,搞了30多年的蔬菜育苗工作,眼下團隊裡不乏80後和90後年輕人。每年我都要到大學招聘青年學生,年輕人不願回農村不願搞農業,是因為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回到農村處對象都成問題。但同時,當下農村又為青年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像全省對蔬菜種苗的需求有200億株左右,但供應能力僅有10億株,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政府需要讓年輕人瞭解農村、瞭解市場,這樣才能吸引有能力的青年人返鄉創業就業。

省政協委員米立偉:世界再大,也要回家。河南這些年一直在打造根親文化,宣導家國情懷,因此有人說河南學子不願回鄉,但我的感受恰好相反,他們還是很戀家的。比如我所在的中原工學院,每年要引進10—15名博士,我們收到的簡歷一般都在120到160份之間,其中80%以上都是河南人。因此儘管有些地方與我們河南比具有明顯的平臺優勢,但是我們也有家的情懷。相信通過更加科學、細化的人才、制度和政策保障,我們能把更多的外地學子吸引回老家,支持河南建設。

話題想法深一度

這期青年觀察團的成員都是“95後”,年齡最大的只有22歲。

這個年紀的年輕人,說起話來總有種嘰嘰喳喳的蓬勃,還帶著頭頭是道的自信。從他們的討論中我們忽然發現,如今大學生如何擇業,似乎更加不需要“過來人”的說教和指導。他們對職業有自己的規劃,他們也相信聽從內心的召喚,足以成就屬於時代的驕傲。

大學生的擇業觀,向來是觀察社會變化的風向標。現在,他們重視機遇、資源、平臺,會考慮基礎、前景、下一代。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再單純強調“基層大有可為”、“創業機遇無限”,便容易陷入一種誘導性的說教誤區,還可能被聽者反唇相譏一句“為何你不去”。從代表委員們的採訪中我們能看出,大家也漸漸認識到了這一點。

去年年底啟動的“智匯鄭州”人才工程,配以“1+N”的政策體系,作為鄭州史上最高“含金量”的廣納人才新政,或可為政府引鳳招才提供一個範本。因此,雖然不同地域之間的均衡發展尚未完全實現,但是我們相信,總有離岸的船,也總有歸來的人。也許當政策氛圍、產業環境和就業服務齊頭並進、共同發力時,老家的“黏性”、鄉土的“磁力”,終究會成為外地求學的“燕兒”們內心最溫暖的牽絆。

世界很大,等你回家。

而不是期待著青年人才改變就業觀念,被動地等待人才回歸。

省人大代表董倩:我曾長期在團委工作,與青年人打交道較多。我看到今年兩會上,吸引人才回歸的話題被多次提起。河南的建設需要人才,尤其是優秀人才。河南招攬人才的步子可以再大一些,政策可以再優惠一些,有針對性為人才解決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吸引更多人才回歸,為河南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省人大代表樊秋紅:我是一個技術員,搞了30多年的蔬菜育苗工作,眼下團隊裡不乏80後和90後年輕人。每年我都要到大學招聘青年學生,年輕人不願回農村不願搞農業,是因為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回到農村處對象都成問題。但同時,當下農村又為青年人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像全省對蔬菜種苗的需求有200億株左右,但供應能力僅有10億株,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政府需要讓年輕人瞭解農村、瞭解市場,這樣才能吸引有能力的青年人返鄉創業就業。

省政協委員米立偉:世界再大,也要回家。河南這些年一直在打造根親文化,宣導家國情懷,因此有人說河南學子不願回鄉,但我的感受恰好相反,他們還是很戀家的。比如我所在的中原工學院,每年要引進10—15名博士,我們收到的簡歷一般都在120到160份之間,其中80%以上都是河南人。因此儘管有些地方與我們河南比具有明顯的平臺優勢,但是我們也有家的情懷。相信通過更加科學、細化的人才、制度和政策保障,我們能把更多的外地學子吸引回老家,支持河南建設。

話題想法深一度

這期青年觀察團的成員都是“95後”,年齡最大的只有22歲。

這個年紀的年輕人,說起話來總有種嘰嘰喳喳的蓬勃,還帶著頭頭是道的自信。從他們的討論中我們忽然發現,如今大學生如何擇業,似乎更加不需要“過來人”的說教和指導。他們對職業有自己的規劃,他們也相信聽從內心的召喚,足以成就屬於時代的驕傲。

大學生的擇業觀,向來是觀察社會變化的風向標。現在,他們重視機遇、資源、平臺,會考慮基礎、前景、下一代。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再單純強調“基層大有可為”、“創業機遇無限”,便容易陷入一種誘導性的說教誤區,還可能被聽者反唇相譏一句“為何你不去”。從代表委員們的採訪中我們能看出,大家也漸漸認識到了這一點。

去年年底啟動的“智匯鄭州”人才工程,配以“1+N”的政策體系,作為鄭州史上最高“含金量”的廣納人才新政,或可為政府引鳳招才提供一個範本。因此,雖然不同地域之間的均衡發展尚未完全實現,但是我們相信,總有離岸的船,也總有歸來的人。也許當政策氛圍、產業環境和就業服務齊頭並進、共同發力時,老家的“黏性”、鄉土的“磁力”,終究會成為外地求學的“燕兒”們內心最溫暖的牽絆。

世界很大,等你回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