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生貪吃好色,在亂世保有最乾淨的靈魂成為民國女子最想嫁的和尚

民國時期, 有個和尚和弘一法師一樣著名, 這個人就是蘇曼殊。 相比李叔同的博大精深, 蘇曼殊實在是太另類了。

他怪誕, 身著西服卻吃齋念佛, 袈裟披身卻眠花宿柳;他瘋癲, 可以無端狂笑無端哭, 一生嗜吃又為之送命;他多情, 可以偷嘗天女唇中露, 卻又幾度臨風拭淚痕;他決絕, 可以易水蕭蕭人去也, 任它一天明月白如霜……

他集情僧、詩僧、畫僧、革命僧等封號於一身, 卻又不屬於任何一種人。 沈從文說:“在這個世界上, 所有真性情的人, 想法總是與眾不同。 ”

其實, 蘇曼殊就是性情中人,

甚至可以稱之為民國第一性情中人。

他的真實, 自由而任性, 孤傲也決絕。

在動盪不安的時代裡只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活成了不可複製的傳奇。

真性情, 是只顧痛快, 無畏對錯

蘇曼殊一生交友無數, 有超豪華的朋友圈:孫中山、章太炎、宋教仁、陳獨秀、蔣介石、柳亞子……他也經常做出看似幼稚的事,

讓人哭笑不得, 但大家都肯釋懷並幫助他, 因他任性率真, 對人真摯。 陳獨秀說他是不可多得的清白之人。

1903年, 蘇曼殊到上海任《國民日日報》翻譯, 與陳獨秀、章士釗、何梅士同事。 一次, 他約何梅士去看戲。 戲沒開始他就說忘了帶錢, 要回去拿, 結果戲完了還沒回來。

何梅士回去後才發現他已收拾行李跑了, 還給章士釗留言:“借你30大洋, 有錢就還。 ” 章士釗等人看了哭笑不得, 真是個率性又天真的小孩。

▲ 蘇曼殊與養母河合仙。 父親蘇傑在日本經商時納河合仙為妾, 後又與其妹河合若子暗合而生蘇曼殊, 由於中日混血和私生子的身份, 蘇曼殊童年時在家庭中備受歧視和欺淩。

蘇曼殊出了名的奢豪好客。 他在長沙教書時攢了不少錢, 旋至上海後, 常在名館酒樓叫局吃酒。 每次吃飯都會叫來很多人。 客人到齊了即開宴, 宴畢即散, 不通姓名, 亦不言謝。

蘇曼殊雖是僧人, 卻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品嘗當地的美食, 也常常因為暴飲暴食而得病。

在日本他曾一天飲冰五六斤,

肚子痛得動不了。 友人以為他死了, 去探鼻息時發現還有氣, 第二天又飲冰如故。 柳亞子曾給他20個芋頭餅, 他一下午便吃完了, 第二天腹痛得起不來。

▲蘇曼殊與外祖父、外祖母在日本。

一次, 易白沙邀他到家中做客, 席間他吃了一盤炒麵、兩盤蝦、十個春捲、外加許多糖果。

易白沙驚呆了, 以為他挨餓多日, 請他明天再來。 他摸著圓滾滾的肚子說:“不了, 今天吃多了, 明天會生病, 後天肯定難受, 等大後天再來吧。 ”

蘇曼殊因為酷愛吃糖, 被戲稱為“糖”僧。 為了買糖, 他曾敲下金門牙去換錢, 有時還會典當剩餘的衣服, 搞得自己赤條條不能見客。 即便如此, 朋友依然很樂意幫他, 蔣介石未發跡時, 有一次為了給他買糖也當掉了自己的衣服。

▲ 穿西裝的蘇曼殊。

因為毫無節制的吃喝,他年紀輕輕就身患重疾。但還是有錢就買吃的,沒錢了喝水度日。甚至於在病中也不顧醫生勸阻,悄悄溜出醫院去吃八寶飯、年糕、栗子和霜淇淋。結果回去之後病情惡化,於34歲病卒。

在別人眼裡,他是一個貪吃的怪和尚,

但與其說他古怪,不如說這是他的真性情。

真性情的人,不虛偽、不做作,看輕功利。

依照真性情生活的人,

自然懂得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種種快樂。

▲蘇曼殊(1884~1918)

真性情,是不掩飾喜怒哀樂

蘇曼殊是個不會掩飾自己喜怒哀樂的人,有時還在宴會上笑著喝酒,一想到傷心事,就突然泣如雨下,“無端狂笑無端哭”,像極了魏晉名士。

源於對世間不公的憤怒,他參加青年會、拒俄義勇隊、同盟會,大罵袁世凱……有一次他在香港得知康有為假借革命之名斂財後憤恨不已,找朋友陳少白借手槍去刺殺,被陳少白攔下。

蘇曼殊是個天才,不僅精通英、法、日、梵諸多文字,還詩畫雙絕,小說信手拈來;但他也是個怪才。他的畫山明水秀,意境深邃,但每每畫完便撕掉,但黃賓虹卻說:“僅憑那幾十幅,就抵得過我一輩子的畫。”

▲蘇曼殊作《佛說菩提莊嚴心經》(左)與《金剛經 》(右)。

相傳他畫畫時總是身著禪綢,有妙齡女子侍立在旁研墨鋪紙。若畫三月桃花,則蘸取女子唇上胭脂入畫。他有個奇怪規定,但凡美人來求,只須以自身小照酬勞,若是男子即一概謝絕。

《太平洋報》創辦人葉楚傖因向他多次求畫不得,索性將他騙到李叔同的房中鎖在屋內,並備好他喜歡的雪茄、摩登糖、牛肉等,蘇曼殊方才邊吃邊畫,畫了著名的《汾堤吊夢圖》。

在南京陸軍學堂任教時他結識了革命家趙聲,兩人志趣相投、飲酒賦詩。趙聲曾向他求畫,鑒於他正要去日本而未畫。後來蘇曼殊為他畫了《飲馬荒城圖》,但趙聲為革命四處奔走,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悲憤而死。

蘇曼殊獲悉後,極為悲痛,托友人將畫帶到趙聲墓前焚化,以示悼念。他也從此封筆不再作畫,以謝死友。就像俞伯牙與鐘子期,至情至性。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蘇曼殊怪癖滿身,卻是一深情純粹之妙人。

帶著真性情生活,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自然就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真性情,是思無邪,情更真

古往今來,情僧著實不少,然以情為禪的只蘇曼殊一人。很多人拿他與倉央嘉措相比,但我覺得他更像是出家後的賈寶玉。

蘇曼殊一生半僧半俗,在佛門與紅塵之間三進三出,與很多女子成為知己,也在這萬花叢中閃耀著自己的思無邪。

1899年,15歲的蘇曼殊赴日本求學,遇見第一個戀人菊子。然而情竇初開卻遭到蘇家反對,菊子被父母痛打之後絕望至極,投海自殺,蘇曼殊萬念俱灰,回到廣州後即到蒲澗寺出家。

後來他去曼谷研習梵文,卻在斯里蘭卡講經時對華裔女子佩珊一見鍾情。他自感六根不淨而悄然回國。在南京教書時又與秦淮歌妓金鳳情深意篤。但他不願成家,使得金鳳傷心離去。

1908年,他回到日本探望養母,結識了藝伎百助楓子。兩人志趣相投,同床一夜竟相安無事。百助楓子問:“你對我心存芥蒂?”他答:“我怕達到沸點也。”後來,百助楓子主動提出訂婚,他卻說:“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百助楓子黯然遠走他鄉。

後來他與陳獨秀等人從日本返回上海,途中說起百助楓子,眾人皆不信此和尚能獨佔花魁,蘇曼殊拿出數件百助楓子贈予的發飾給眾人看,然後全部拋進海中,轉身痛哭。

在佛門與紅塵間,他因避愛而遁入空門,內心卻又極度渴望得到愛的撫慰。再回上海時,他又愛了更多的女子。與他有交往的歌妓有名有姓的有28人之多,但都發乎情止乎禮,沒有肉體之歡,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他喜歡穿著僧袍去逛秦樓楚館,以至於全上海的青樓女子都認識他。在他眼裡,歌妓跟自己都是被遺棄的人,只要有歌妓傾訴身世之苦,他就會認真傾聽並慷慨相助。他在秦樓楚館的開支多達1877塊銀元,當時一個女僕的月薪才1銀元。

他曾對迷戀他的女子雪鴻說:“愛情是靈魂的空氣,靈魂得愛情而永在,性欲是愛情的極端。我們互相愛戀而不亂性,方能永守此情。”

蘇曼殊坐懷不亂,實際上也痛苦難言。拒絕百助楓子,他成了天涯浪子:“一自美人和淚去,河山終古是天涯”;他流連于秦樓楚館,卻“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他以情悟禪,卻“懺盡情禪空色相,是色是空本無殊”……

在情字上糾結一生的蘇曼殊,死的時候只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余華說:秉持真性情之人不一定什麼都看得開、做得對,但生活跟他們的性情一樣真,他們有所守護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使無奈也可幽默以對,使種種不幸彌漫著人性的暖意。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

他或許活得不易,但活得純粹。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他就是至情至性、率性而為的蘇曼殊。

▲ 穿西裝的蘇曼殊。

因為毫無節制的吃喝,他年紀輕輕就身患重疾。但還是有錢就買吃的,沒錢了喝水度日。甚至於在病中也不顧醫生勸阻,悄悄溜出醫院去吃八寶飯、年糕、栗子和霜淇淋。結果回去之後病情惡化,於34歲病卒。

在別人眼裡,他是一個貪吃的怪和尚,

但與其說他古怪,不如說這是他的真性情。

真性情的人,不虛偽、不做作,看輕功利。

依照真性情生活的人,

自然懂得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種種快樂。

▲蘇曼殊(1884~1918)

真性情,是不掩飾喜怒哀樂

蘇曼殊是個不會掩飾自己喜怒哀樂的人,有時還在宴會上笑著喝酒,一想到傷心事,就突然泣如雨下,“無端狂笑無端哭”,像極了魏晉名士。

源於對世間不公的憤怒,他參加青年會、拒俄義勇隊、同盟會,大罵袁世凱……有一次他在香港得知康有為假借革命之名斂財後憤恨不已,找朋友陳少白借手槍去刺殺,被陳少白攔下。

蘇曼殊是個天才,不僅精通英、法、日、梵諸多文字,還詩畫雙絕,小說信手拈來;但他也是個怪才。他的畫山明水秀,意境深邃,但每每畫完便撕掉,但黃賓虹卻說:“僅憑那幾十幅,就抵得過我一輩子的畫。”

▲蘇曼殊作《佛說菩提莊嚴心經》(左)與《金剛經 》(右)。

相傳他畫畫時總是身著禪綢,有妙齡女子侍立在旁研墨鋪紙。若畫三月桃花,則蘸取女子唇上胭脂入畫。他有個奇怪規定,但凡美人來求,只須以自身小照酬勞,若是男子即一概謝絕。

《太平洋報》創辦人葉楚傖因向他多次求畫不得,索性將他騙到李叔同的房中鎖在屋內,並備好他喜歡的雪茄、摩登糖、牛肉等,蘇曼殊方才邊吃邊畫,畫了著名的《汾堤吊夢圖》。

在南京陸軍學堂任教時他結識了革命家趙聲,兩人志趣相投、飲酒賦詩。趙聲曾向他求畫,鑒於他正要去日本而未畫。後來蘇曼殊為他畫了《飲馬荒城圖》,但趙聲為革命四處奔走,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悲憤而死。

蘇曼殊獲悉後,極為悲痛,托友人將畫帶到趙聲墓前焚化,以示悼念。他也從此封筆不再作畫,以謝死友。就像俞伯牙與鐘子期,至情至性。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蘇曼殊怪癖滿身,卻是一深情純粹之妙人。

帶著真性情生活,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

自然就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真性情,是思無邪,情更真

古往今來,情僧著實不少,然以情為禪的只蘇曼殊一人。很多人拿他與倉央嘉措相比,但我覺得他更像是出家後的賈寶玉。

蘇曼殊一生半僧半俗,在佛門與紅塵之間三進三出,與很多女子成為知己,也在這萬花叢中閃耀著自己的思無邪。

1899年,15歲的蘇曼殊赴日本求學,遇見第一個戀人菊子。然而情竇初開卻遭到蘇家反對,菊子被父母痛打之後絕望至極,投海自殺,蘇曼殊萬念俱灰,回到廣州後即到蒲澗寺出家。

後來他去曼谷研習梵文,卻在斯里蘭卡講經時對華裔女子佩珊一見鍾情。他自感六根不淨而悄然回國。在南京教書時又與秦淮歌妓金鳳情深意篤。但他不願成家,使得金鳳傷心離去。

1908年,他回到日本探望養母,結識了藝伎百助楓子。兩人志趣相投,同床一夜竟相安無事。百助楓子問:“你對我心存芥蒂?”他答:“我怕達到沸點也。”後來,百助楓子主動提出訂婚,他卻說:“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百助楓子黯然遠走他鄉。

後來他與陳獨秀等人從日本返回上海,途中說起百助楓子,眾人皆不信此和尚能獨佔花魁,蘇曼殊拿出數件百助楓子贈予的發飾給眾人看,然後全部拋進海中,轉身痛哭。

在佛門與紅塵間,他因避愛而遁入空門,內心卻又極度渴望得到愛的撫慰。再回上海時,他又愛了更多的女子。與他有交往的歌妓有名有姓的有28人之多,但都發乎情止乎禮,沒有肉體之歡,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他喜歡穿著僧袍去逛秦樓楚館,以至於全上海的青樓女子都認識他。在他眼裡,歌妓跟自己都是被遺棄的人,只要有歌妓傾訴身世之苦,他就會認真傾聽並慷慨相助。他在秦樓楚館的開支多達1877塊銀元,當時一個女僕的月薪才1銀元。

他曾對迷戀他的女子雪鴻說:“愛情是靈魂的空氣,靈魂得愛情而永在,性欲是愛情的極端。我們互相愛戀而不亂性,方能永守此情。”

蘇曼殊坐懷不亂,實際上也痛苦難言。拒絕百助楓子,他成了天涯浪子:“一自美人和淚去,河山終古是天涯”;他流連于秦樓楚館,卻“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他以情悟禪,卻“懺盡情禪空色相,是色是空本無殊”……

在情字上糾結一生的蘇曼殊,死的時候只留下八個字:“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余華說:秉持真性情之人不一定什麼都看得開、做得對,但生活跟他們的性情一樣真,他們有所守護和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使無奈也可幽默以對,使種種不幸彌漫著人性的暖意。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個人,

他或許活得不易,但活得純粹。

契闊死生君莫問,行雲流水一孤僧。

他就是至情至性、率性而為的蘇曼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