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趣談人體:蓮步輕移雲水間——說走就走

轉自醫林百曉生

我們都是動物, 但是, 你知道動物與植物有什麼根本區別嗎?

如果請教專家, 他會告訴你:動物與植物之間細胞結構不同、形態結構不同、新陳代謝不同、生殖方式不同......。 聽了半天, 估計你還是搞不清動物是啥!

其實這個問題老祖宗早有解釋:英文裡動物這個詞的詞根是anima, 在2000多年前, 這個詞的原意是“呼吸”、“生命”, 也就是說, 老外的祖宗認為會呼吸的活的東西就是動物;而咱們中文的定義就更簡捷:能動之物!

能主動地移動自己, 這是所有動物的特點之一。 這個特點我們現在說起來容易, 而進化出這一本領卻花了億萬年的時間。 尤其是到了哺乳動物階段, 運動能力已經發展到了令人驚歎的地步:獵豹從靜止到加速到時速100公里的過程只需要三步;而人類在大腦的幫助下可以完成一系列更加複雜的動作---雜技、舞蹈、競技體育等等無不是這種能力的體現。

只是我們在盡情享用運動機能帶來的便利時卻常常會忽略了它原本的用途:逃命和覓食。

為了逃命, 我們要跑得更快;為了覓食, 我們需要走得更遠。 在進化的歷程裡, 原始的動物比如渦蟲蚯蚓之類,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之下只能趴在地上,

不僅個頭較小, 活動的方式也僅限於蠕動。 後來, 也許是為了對應日益激烈的生存競爭, 也許是覺得生物界太單調了, 上帝開始給動物配備了新的“硬體”:骨骼。 而在此之前, 所有的動物都不過是或大或小的一坨肉。

剛開始時上帝的設計是讓骨骼長在體表,

現在我們稱之為外骨骼---就像螃蟹那樣。 外骨骼的設計對於保護和支撐身體的效果是很好的, 看上去也很威猛(但就是沒法做表情)。 可是用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這個設計也是有缺陷的:首先外骨骼影響動物的呼吸和生長, 再者它發揮保護功能的同時常常會影響機體的運動, 而且一旦破損了還不好修復。

於是一咬牙, 上帝又改變了設計方案:這一次他讓骨骼長在了體內, 骨與骨之間則設計了關節做為軸承來增加靈活性, 讓肌肉附著在骨骼的表面並牽引骨骼運動, 同時利用肌肉自身的彈性為骨骼提供保護……。

從實際效果看來, 這一系列改變的意義是巨大的, 從此高等動物不僅運動效率大大提高, 並且徹底擺脫了冰冷僵硬的外表:鳥兒們可以穿上美麗的外衣振翅高飛;萌寵們可以裹著密實的皮毛盡情撒歡兒;而我們人類, 則終於既能輕歌曼舞, 也能眉目傳情。

不僅如此,上帝為我們設計的骨骼在結構上也比螃蟹殼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像是封了釉的輕體磚:在堅硬的骨皮質下是蜂巢一樣具有立體結構的骨松質,裡面富含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四肢的長骨還有空心結構,這一切都可以使得骨骼重量更輕,強度更好。

骨骼數目和大小的設計也很有學問,人體有206塊骨頭,大的長達半米,小的狀如豆粒,它們在韌帶和肌肉的協助下,各司其職,極盡精妙。另外,在骨與骨相接的地方,上帝還非常細緻地在骨端覆蓋了一層軟骨,這大大降低了運動時骨質的磨損,同時由於軟骨富有彈性,骨與骨之間的撞擊損傷也大大減小。

驅動骨骼運動的引擎是肌肉,人體的600多塊肌肉像彈簧一樣分佈在骨骼周圍,在神經系統的統一協調下做收縮和舒張的活動,推動著動物們從爬行到學會奔跑,直到邁出劃時代的第一步。

另外,肌肉的作用並不僅僅是拉動骨骼,它們還能自己做造型: 健康飽滿的肌肉除了可以使你擁有令人尖叫的形體之外,豐富的表情也是它們的傑作。說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肌肉越發達越好?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過於發達的肌肉會帶來更高的氧氣消耗,實際上的工作效率並不高,並且很容易疲憊。這也是健美運動員常常不是競技體育達人的根本原因。

說到鍛煉,隨著人類對地球統治地位的日益鞏固,運動系統曾經的用途越來越淡化,人類也成了史上第一個需要鍛煉的物種。因為我們漸漸地把自己像養雞一般地圈在鋼筋水泥之中,一樣吃各種“合成飼料”,而“放風”的機會則幾乎沒有。雖說運動不合理時也會帶來副損傷,但從臨床經驗來看,對人體運動機能損害最大的依然不是運動,而是運動過少。

骨質疏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等這些骨科常見病,莫不與缺乏鍛煉有關。大家能自己對號入座嗎?---“低頭族”易得頸椎病、“常坐族”愛患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意味著肩關節活動過少,至於骨質疏鬆,看它的治療辦法就知道病因:戶外活動和補鈣.....。

簡單地說,合理而規律的運動有兩個好處:第一,運動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骨與關節的血液供應---不要覺得骨頭硬梆梆的很經折騰,其實它也需要溫柔地呵護。豐足的血液供應可以使它們更加堅固,衰退得更慢;第二,運動可以使肌肉和韌帶更加強壯,這種改變可以為骨與關節提供更好的保護,大大降低後者受損傷的幾率。

機體其實就像一部汽車,過度使用肯定報廢得快,但是一味地不上路行駛也會很快銹蝕。長壽的人大致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勤勞,而且他們不染惡習、起居規律。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辛苦很無趣,但正常的生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還有一個有點糟糕的消息:上帝在分配資源的時候歷來都是隨心所欲的,比如他分明給劉翔分配了一輛寶馬,而給我們的多半都是捷達。不過好在生活的路程不會一蹴而終---或許我們生來就跑得不夠快,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辦法跑得更遠。

不僅如此,上帝為我們設計的骨骼在結構上也比螃蟹殼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像是封了釉的輕體磚:在堅硬的骨皮質下是蜂巢一樣具有立體結構的骨松質,裡面富含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四肢的長骨還有空心結構,這一切都可以使得骨骼重量更輕,強度更好。

骨骼數目和大小的設計也很有學問,人體有206塊骨頭,大的長達半米,小的狀如豆粒,它們在韌帶和肌肉的協助下,各司其職,極盡精妙。另外,在骨與骨相接的地方,上帝還非常細緻地在骨端覆蓋了一層軟骨,這大大降低了運動時骨質的磨損,同時由於軟骨富有彈性,骨與骨之間的撞擊損傷也大大減小。

驅動骨骼運動的引擎是肌肉,人體的600多塊肌肉像彈簧一樣分佈在骨骼周圍,在神經系統的統一協調下做收縮和舒張的活動,推動著動物們從爬行到學會奔跑,直到邁出劃時代的第一步。

另外,肌肉的作用並不僅僅是拉動骨骼,它們還能自己做造型: 健康飽滿的肌肉除了可以使你擁有令人尖叫的形體之外,豐富的表情也是它們的傑作。說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肌肉越發達越好?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過於發達的肌肉會帶來更高的氧氣消耗,實際上的工作效率並不高,並且很容易疲憊。這也是健美運動員常常不是競技體育達人的根本原因。

說到鍛煉,隨著人類對地球統治地位的日益鞏固,運動系統曾經的用途越來越淡化,人類也成了史上第一個需要鍛煉的物種。因為我們漸漸地把自己像養雞一般地圈在鋼筋水泥之中,一樣吃各種“合成飼料”,而“放風”的機會則幾乎沒有。雖說運動不合理時也會帶來副損傷,但從臨床經驗來看,對人體運動機能損害最大的依然不是運動,而是運動過少。

骨質疏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等等這些骨科常見病,莫不與缺乏鍛煉有關。大家能自己對號入座嗎?---“低頭族”易得頸椎病、“常坐族”愛患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意味著肩關節活動過少,至於骨質疏鬆,看它的治療辦法就知道病因:戶外活動和補鈣.....。

簡單地說,合理而規律的運動有兩個好處:第一,運動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骨與關節的血液供應---不要覺得骨頭硬梆梆的很經折騰,其實它也需要溫柔地呵護。豐足的血液供應可以使它們更加堅固,衰退得更慢;第二,運動可以使肌肉和韌帶更加強壯,這種改變可以為骨與關節提供更好的保護,大大降低後者受損傷的幾率。

機體其實就像一部汽車,過度使用肯定報廢得快,但是一味地不上路行駛也會很快銹蝕。長壽的人大致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勤勞,而且他們不染惡習、起居規律。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辛苦很無趣,但正常的生活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還有一個有點糟糕的消息:上帝在分配資源的時候歷來都是隨心所欲的,比如他分明給劉翔分配了一輛寶馬,而給我們的多半都是捷達。不過好在生活的路程不會一蹴而終---或許我們生來就跑得不夠快,但我們完全可以想辦法跑得更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