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熱詞:觸摸“青海發展脈搏”

2017年, 你最關注哪些熱點?

2018年, 你最期待哪些變化?

在2018年全省“兩會”期間, 我們在代表委員的建議提案和建言獻策中, 收集散落在你我心間的記憶碎片, 感受著生活在青海這片熱土的人們熱愛青海、建設青海、奉獻青海的豪情壯志, 並將具有共同熱度的話題凸顯出來。

在這個收集整理的過程中, 你會發現, 一個個兩會熱詞, 關乎你我他, 它們是連接重大事件和普通百姓的橋樑, 它們所釋放的能量也將成為2018年我們砥礪前行的力量來源!

熱詞之一:

“四個扎扎實實”

——旗幟引領路徑明 扎扎實實抓落實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來舉旗定向,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我省以“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為根本遵循, 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保生態、防風險等各項工作, 全面完成去年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 我省把握“穩”與“進”的辯證統一關係, 以穩工業為重點, 以增投資為關鍵, 以促消費為引擎, 全省經濟發展穩中有“進”, 穩中有“調”。

保護並改善生態, 我省綠色發展提檔加速。 生態文明制度加快完善,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30項試點任務完成,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獲批, 可哥西裡申遺成功, 可持續發展的後勁進一步增強。

問題導向補短板, 青海各族群眾的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實施五大公共服務工程264項, 70%以上的縣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社會保障領域多項標準居全國或西部前列。

深化改革抓實效, 青海全面推進党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若干措施精神, 嚴明黨的紀律和政治規矩, 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確保了全省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2017, 認真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 青海步伐見證青海行動力。

熱詞之二:

“四個轉變”

——“轉”出新方法 “轉”出新希望

就在全省“兩會”召開前, 青海五三六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為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森多鎮的347戶貧困群眾分紅75萬元, 戶均兩千多元。

對此, 省政協委員、青海五三六九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錦偉說,

去年, 我省召開了省第十三次黨代會, 以此為契機, 全省上下用“四個轉變”推動“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落地生根。 觀念的轉變讓牧民們看到了生態致富的希望, 也讓他們感受到了青海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轉變的可能性。

“新思路驅動新事業。 ”省政協委員、海西州興宇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宇說, 從推進文化旅遊融合出發, 公司正積極從傳統商貿服務行業向文化創意、生態旅遊新行業發輾轉型, 努力打造青海昆侖文化旅遊的新品牌。

努力實現從經濟小省向生態大省、生態強省的轉變, 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的轉變, 從研究地方發展戰略向融入國家戰略的轉變, 從農牧民單一的種植、養殖、生態看護向生態生產生活良性迴圈的轉變——

找到青海發展的橫軸與縱軸, 明確青海發展的坐標系。 在“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指引下, 今天的青海, 早已從追求數位衡量的目標轉變為追求無法用數位衡量的目標。

熱詞之三:

深化改革

——出“牌”破困局 點“火”新發展

熱詞之四:

脫貧攻堅

——攻克堅中之堅 解決難中之難

“精准扶貧”!省政協委員李珂毫不遲疑地說出了自己的兩會“熱詞”。

2017年, 我省落實各類專項扶貧資金105億元, 著力抓好“1+8+10”扶貧政策, 42.6萬人到戶扶貧產業項目實現全覆蓋, 2.5萬戶9.2萬人易地搬遷專案加快推進, 新增貧困人口公益性生態管理崗位2.5萬個, 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脫貧攻堅, 精准發力啃下“硬骨頭”, 深度發力解深貧。

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的省政協委員、青海喜旋生態移民民族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索才說, 我是做犛牛黑帳篷的, 去年, 我們製作的1508平方米的犛牛黑帳篷獲得了世界吉尼斯紀錄認證, 還設立了中國移動古村落玉樹黑帳篷民俗博物館。 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 進而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奔小康。

省人大代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俄日騰村牧委會團支部書記恩納日樂是一名“90後”。 她說, 去年, 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落地青海, 這讓我們看到了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我們烏圖美仁鄉有9個牧業村和4個農業村, 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 很多農牧民得以脫貧致富。

熱詞之五:

打造樣板

——堅持“兩山”共築 綠色“青海樣板”凸顯

去年的春秋之季,造林植樹是每一個青海人的集體記憶。

西寧南北山造林再創新紀錄,南北山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9%;海東市動員40萬各族群眾掀起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大會戰;玉樹市大力推進南北山連山綠化行動,形成“半城青山半城綠”的秀美景觀;青南地區大規模造林實現新突破,完成造林92000公頃,規模化造林明顯提速。

資料顯示,2017年,青海造林面積為歷年造林綠化平均任務量的2.5倍,成為我省歷史上造林綠化規模最大、進度最快的一年,造林總面積相當於420個西湖。

省人大代表蘇生成感慨:種樹造林,改善環境,青海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過去一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專案開工建設,河長制全面建立……站立青藏高原放眼高遠,我省既築“金山銀山”,更築“綠水青山”。

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在“陣痛”中倒逼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美麗中國的“青海樣板”步伐鏗鏘有力。

熱詞之六:

文明創建

——構築和諧“風景” 提振青海人信心

2017年11月14日公佈的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西寧市榜上有名。

自2015年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創城”不僅是一個熱詞,更是一個個具體的舉措和行動。

成立31支市容環境衛生監督隊伍,180多名義務監督員走上街頭開展文明勸導引導工作;成立專業志願服務組織60多個,登記註冊志願者達16萬人;60條主次幹道每週進行夜間清洗,城市保潔實現由“掃”到“洗”的深層次變革;集中整治240個重點老舊樓院,建立分類施策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老舊樓院有人管、有人治;升級改造20座城市公廁,新建20座旅遊公廁,開放一批“星級公廁”……細緻入微的工作不僅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提振了青海人的發展信心,而且實現了全方位的“創城惠民”。

如果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講,西寧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還極大增強了青海人建設新青海的幹勁和熱情,為青海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實現綠色崛起奠定了基礎。

就在西寧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喜訊傳來之時,我省西寧市和海西、海南兩州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玉樹市、德令哈市、共和縣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西寧市興海路街道辦事處、平安高鐵新區學校等7家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打造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青海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就是青海凝心聚力謀發展的軟實力,是青海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轉變的豐碩成果,更是全省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的又一佐證。

熱詞之七:

動能轉換

——新動能蓄力勃發 經濟“提質”加快

去年,我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省經濟“穩”的基調在延續,“進”的方向更明確,“轉”的趨勢在增強。

以穩增長為首要任務,我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第三產業成為全省經濟占比最大產業。

“重工業太重 輕工業太輕”的工業產業格局得以改善,輕工業一舉成為去年拉動我省工業增長的主力軍。

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晶矽、光纖、鋰電池等新產品大幅增加,高技術產業增長38%,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89家和261家。

12條迴圈經濟產業鏈初步形成,迴圈工業占比達到60%,高耗能、資源類行業占比下降。

新能源裝機接近1000萬千瓦,發電量占比達到20%,格爾木、德令哈入選國家光伏發電領跑基地。

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

海西是拉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作為來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省政協委員、海西州政協副主席雷海蘭拿出一份提案說,隨著我國航空運輸業的高速發展,服役民航飛機退役的數量逐年增加,退役飛機的處置問題逐步顯現。由於我國沒有專業化的飛機檢測及拆解基地,所有退役飛機都由產權所屬公司自行處置,航空材料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這是我國航空產業的短板,也是我們發展的機遇。

雷海蘭說,海西正在引入中國西部(柴達木)飛機回收中心專案,項目投資約30億元,建成後年消耗電量10億千瓦時,我們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支援下,讓這一項目儘快落地海西,進一步促進海西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我省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熱詞之八:

補足短板

——以百姓之心為心 傾力補“幸福短板”

近日,經國家統計局核定,省統計局正式發佈2017年我省主要經濟發展資料。

資料顯示,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642.80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1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農牧民收入高於城鎮居民收入,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我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持之以恆用小財政托起大民生的可喜變化,也是我省對接“十三五”規劃綱要,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到2020年與全國水準的相對差距有所縮小,比2011年翻一番這一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級中學教師王勁華的感受是,在實現了吃飽穿暖,孩子有學上等基本民生保障之後,中小學師生的心理健康亟待關注和改善。

“現在,大家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非常大,教師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初三、高三等年級的學生也非常需要心理疏導和調整,希望學校能建起心理疏導中心。”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從“四個扎扎實實”到“四個轉變”,從“深化改革”到“脫貧攻堅”,從“打造樣板”到“文明創建”,從“動能轉換”到“補足短板”,一個個“熱詞”是對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點贊,其背後承載著青海可感可觸的現實變化,承載著590多萬青海各族群眾對未來的新期待。

從熱詞中觸摸“青海發展脈搏”

熱詞,作為一種詞彙現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和民生問題,也是一個時間節點的集體記憶。

你一定還記得,可哥西裡自然保護區成功申遺,當“可哥西裡是世界上最大、最年輕的高原的一部分,擁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麗超出人類想像,在所有方面都歎為觀止”的評語廣為流傳時,作為青海人的那份激動和自豪。這是青海潛在的生態價值被世界所發現和認可,是青海的綠水青山和冰川雪山即將釋放出巨大的後發優勢,轉變成金山銀山的先兆。

你一定還記得,2017年的夏天,青海在全國首次連續7天、168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的消息火遍朋友圈。這個看似突如其來的偶發事件,其背後是青海發揮比較優勢,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實現動力轉換,推動產業轉型的一次能量大爆發。

你一定還記得,民小、共玉、花久、大循隆等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由省會西寧至黃南、玉樹、果洛、海西、海南、海北6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部通達高速公路,青海邁入“高速時代”,全面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全省實現高速公路市州全覆蓋新成就的暢快和便捷。

在擼起袖子加油幹的2017年,我們為青海的發展進步喝彩;在同心同德、奮發有為的2018年,我們共同描繪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藍圖。

透過這些語言和文本,我們觸摸到青海發展的脈搏,感受到青海經濟社會發生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百姓關切和社會前進的良性互動。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赤那

來源 |青報新媒

熱詞之五:

打造樣板

——堅持“兩山”共築 綠色“青海樣板”凸顯

去年的春秋之季,造林植樹是每一個青海人的集體記憶。

西寧南北山造林再創新紀錄,南北山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7.2%提高到79%;海東市動員40萬各族群眾掀起聲勢浩大的植樹造林大會戰;玉樹市大力推進南北山連山綠化行動,形成“半城青山半城綠”的秀美景觀;青南地區大規模造林實現新突破,完成造林92000公頃,規模化造林明顯提速。

資料顯示,2017年,青海造林面積為歷年造林綠化平均任務量的2.5倍,成為我省歷史上造林綠化規模最大、進度最快的一年,造林總面積相當於420個西湖。

省人大代表蘇生成感慨:種樹造林,改善環境,青海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過去一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進展順利,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專案開工建設,河長制全面建立……站立青藏高原放眼高遠,我省既築“金山銀山”,更築“綠水青山”。

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在“陣痛”中倒逼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美麗中國的“青海樣板”步伐鏗鏘有力。

熱詞之六:

文明創建

——構築和諧“風景” 提振青海人信心

2017年11月14日公佈的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西寧市榜上有名。

自2015年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創城”不僅是一個熱詞,更是一個個具體的舉措和行動。

成立31支市容環境衛生監督隊伍,180多名義務監督員走上街頭開展文明勸導引導工作;成立專業志願服務組織60多個,登記註冊志願者達16萬人;60條主次幹道每週進行夜間清洗,城市保潔實現由“掃”到“洗”的深層次變革;集中整治240個重點老舊樓院,建立分類施策的長效管理機制,確保老舊樓院有人管、有人治;升級改造20座城市公廁,新建20座旅遊公廁,開放一批“星級公廁”……細緻入微的工作不僅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提振了青海人的發展信心,而且實現了全方位的“創城惠民”。

如果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講,西寧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還極大增強了青海人建設新青海的幹勁和熱情,為青海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實現綠色崛起奠定了基礎。

就在西寧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喜訊傳來之時,我省西寧市和海西、海南兩州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玉樹市、德令哈市、共和縣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西寧市興海路街道辦事處、平安高鐵新區學校等7家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打造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精神家園,青海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就是青海凝心聚力謀發展的軟實力,是青海從人口小省向民族團結進步大省轉變的豐碩成果,更是全省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的又一佐證。

熱詞之七:

動能轉換

——新動能蓄力勃發 經濟“提質”加快

去年,我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省經濟“穩”的基調在延續,“進”的方向更明確,“轉”的趨勢在增強。

以穩增長為首要任務,我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第三產業成為全省經濟占比最大產業。

“重工業太重 輕工業太輕”的工業產業格局得以改善,輕工業一舉成為去年拉動我省工業增長的主力軍。

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晶矽、光纖、鋰電池等新產品大幅增加,高技術產業增長38%,高新技術和科技型企業分別達到89家和261家。

12條迴圈經濟產業鏈初步形成,迴圈工業占比達到60%,高耗能、資源類行業占比下降。

新能源裝機接近1000萬千瓦,發電量占比達到20%,格爾木、德令哈入選國家光伏發電領跑基地。

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

海西是拉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作為來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省政協委員、海西州政協副主席雷海蘭拿出一份提案說,隨著我國航空運輸業的高速發展,服役民航飛機退役的數量逐年增加,退役飛機的處置問題逐步顯現。由於我國沒有專業化的飛機檢測及拆解基地,所有退役飛機都由產權所屬公司自行處置,航空材料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這是我國航空產業的短板,也是我們發展的機遇。

雷海蘭說,海西正在引入中國西部(柴達木)飛機回收中心專案,項目投資約30億元,建成後年消耗電量10億千瓦時,我們希望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支援下,讓這一項目儘快落地海西,進一步促進海西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我省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

熱詞之八:

補足短板

——以百姓之心為心 傾力補“幸福短板”

近日,經國家統計局核定,省統計局正式發佈2017年我省主要經濟發展資料。

資料顯示,2017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642.80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全體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1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農牧民收入高於城鎮居民收入,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我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持之以恆用小財政托起大民生的可喜變化,也是我省對接“十三五”規劃綱要,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到2020年與全國水準的相對差距有所縮小,比2011年翻一番這一目標的階段性成果。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省人大代表、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級中學教師王勁華的感受是,在實現了吃飽穿暖,孩子有學上等基本民生保障之後,中小學師生的心理健康亟待關注和改善。

“現在,大家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壓力非常大,教師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初三、高三等年級的學生也非常需要心理疏導和調整,希望學校能建起心理疏導中心。”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從“四個扎扎實實”到“四個轉變”,從“深化改革”到“脫貧攻堅”,從“打造樣板”到“文明創建”,從“動能轉換”到“補足短板”,一個個“熱詞”是對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點贊,其背後承載著青海可感可觸的現實變化,承載著590多萬青海各族群眾對未來的新期待。

從熱詞中觸摸“青海發展脈搏”

熱詞,作為一種詞彙現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和民生問題,也是一個時間節點的集體記憶。

你一定還記得,可哥西裡自然保護區成功申遺,當“可哥西裡是世界上最大、最年輕的高原的一部分,擁有非凡的自然美景,其美麗超出人類想像,在所有方面都歎為觀止”的評語廣為流傳時,作為青海人的那份激動和自豪。這是青海潛在的生態價值被世界所發現和認可,是青海的綠水青山和冰川雪山即將釋放出巨大的後發優勢,轉變成金山銀山的先兆。

你一定還記得,2017年的夏天,青海在全國首次連續7天、168小時全部使用清潔能源供電的消息火遍朋友圈。這個看似突如其來的偶發事件,其背後是青海發揮比較優勢,搶佔新一輪發展制高點,實現動力轉換,推動產業轉型的一次能量大爆發。

你一定還記得,民小、共玉、花久、大循隆等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由省會西寧至黃南、玉樹、果洛、海西、海南、海北6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部通達高速公路,青海邁入“高速時代”,全面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全省實現高速公路市州全覆蓋新成就的暢快和便捷。

在擼起袖子加油幹的2017年,我們為青海的發展進步喝彩;在同心同德、奮發有為的2018年,我們共同描繪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的藍圖。

透過這些語言和文本,我們觸摸到青海發展的脈搏,感受到青海經濟社會發生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體現出百姓關切和社會前進的良性互動。

監製 | 劉昌瑛、鄭嶸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赤那

來源 |青報新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