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一站在上海

上海是一座創新之城, 是東方明珠, 很早就有“東方巴黎”的美稱。

我記得在2003年, 去上海考察。 上海就已經有:賓士的士。

上海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浦東、浦西、南京路、城隍廟, 上海外灘, 東方明珠電視塔, 這都是上海的標誌。 2003年上海就已經規劃得很好, 地鐵非常發達, 我們坐地鐵去了上海的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 還有東方明珠、黃浦江、外灘……你想去哪裡都很方便。 上海環境優美, 舉一個例子來:假如你穿皮鞋在上海走一天,

皮鞋一塵不染。

航拍上海:

自古以來, 上海就不缺少與世界的聯繫。 1843年, 上海正式對外開埠, 從此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 自此以後, 西方各色人等, 各種西洋器物開始進入上海, 洋房櫛比, 洋街坦蕩, 洋文, 洋話, 洋報紙, 洋招牌, 洋廣告, 林林總總, 排空而來, 在這種西方文化的影響下, 勤勞的上海人民把上海建設成了當時的遠東第一大都市, 成為和巴黎、紐約齊名的著名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 從而在世界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如今, 依舊高聳在外灘的“萬國建築博覽”、徐家匯公園裡的天主教堂、衡山路上的花園洋房都可以向你講述那段輝煌的歷史。

如今, 上海已成為國內和世界聯繫最為密切的城市,

最時尚的流行訊息, 最新潮的思想觀念, 最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會通過上海傳達到國內。

隨著上海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強, 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來到上海, 在這裡工作生活, 在這裡安家定居。 上海已不僅僅是上海的上海, 也不只是中國的上海, 它是國際化的上海, 是世界的上海。 每個人心中都有他自己的美麗的上海, 每個人都在為上海增添自己的美麗, 正因為這樣, 上海才會變得越來越美麗。 我們的生活因上海而豐富多彩, 上海因我們而更魅力無限!

上海的知名度, 相信大家都很瞭解。 在這裡, 我們還是說說上海的美食:上海菜

滬菜即上海菜, 是中國的主要地方風味菜之一 。 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 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流派。

所謂本幫, 即本地。 以濃油赤醬、咸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 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 後為適應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 菜肴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 本幫菜烹調方法上善於用糖, 別具江南風味。

獨特的“滬菜”代表名菜----蝦子大烏參、青魚下巴甩水、松江鈣魚、雞骨醬、桂花肉、八寶雞、楓涇丁蹄、糟缽頭等。

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 它的口味, 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純甜味, 也有別于四川、重慶的麻辣味, 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麵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條頭糕 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數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裡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蟹殼黃

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麵粉包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裡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現在很多地方都稱:生煎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只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裡,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油豆腐線粉湯

幹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和麵條一起拌著吃。

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它的外層是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糰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糰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糰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製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糰取名擂沙圓。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麵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條頭糕 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數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裡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蟹殼黃

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麵粉包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裡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現在很多地方都稱:生煎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只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裡,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油豆腐線粉湯

幹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裡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和麵條一起拌著吃。

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它的外層是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糰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糰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糰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製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糰取名擂沙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