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夢參長老:忍辱波羅蜜與阿Q精神

©真容寺

當你碰見一個人無理的咒駡你、譭謗你, 也許與你素無瓜葛, 可是他無緣無故的就來殘害你, 你應該怎麼辦呢?

沒有學佛的人,

遇到這種情況當然會不服氣, 就想要報復, 去跟他比力氣、勢力、金錢!學佛的人要學會忍!

忍他、讓他、不理他, 因為這些事物都不是常在的, 我們剛才講“無常”,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在無常當中, 都會變化不定的, 能這樣想會幫助你看開一點, 放下一點, 不要太執著, 什麼事都不要太硬碰硬, 對你沒有好處, 對眾生也沒有好處。

假使你能忍一時之氣, 當時好像是被人欺負了, 可是一個學佛的人知道, 那是消災免難, 當你用佛法來面對一切的人、事、物, 也是如此!

遭受意外、被人陷害、被人誤解、或者遭人縱火等種種災害, 假使你內心不平、氣恨, 想盡種種辦法報復, 已經是不可能挽回的, 你又能怎麼辦呢?

我們佛教就是講懺悔, 懺悔自己的業重,

起碼這樣子能夠讓你安定下來, 安定什麼呢?安定你的心靈, 知道因果不滅、因果迴圈, 自己作的業自己消。

任何事情能照著佛所教導的教理去想、去做, 你會得到很大的受用, 當你都能受用了, 你就知道修行的工夫進步了。

像魯迅寫阿Q正傳, 形容我們中國人就是阿Q那一類的, 人家打他了, 他假使念過金剛經, 唉呀!這我消業障了, 那就正確了。 他不這樣想, 他怎麼想?他說兒子打老子。

其實也是想法, 也不煩惱了, 但是是兒子打老子。 我看阿Q正傳時, 我看到這我就想他怎不會想老子打兒子, 幫我消業障, 不就完了, 那多好!兒子打老子, 那就不行了, 那想法不同了, 他還勝利了, 他心裡勝利了。

“阿Q精神”, 也是我們佛教忍辱波羅蜜的精神,

釋迦牟尼佛就是這種精神。 我們要做的就是忍辱波羅蜜, 所以要把修行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來。 隨便你做那一行, 都可以運用到你的生活當中。

總之, 我們所學的要跟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 我們的行為舉止也必須與我們說過的話相結合, 這樣子你就不會去說傷人的話, 到達了一定程度, 你就不會想罵人。

聽到罵人的話, 你聽到的不知道是什麼語言, 你想罵人也罵不出來。 你知道該罵人的話, 什麼都罵的出來, 這就是你已經達到自然而然、不造作的境界了。

那個業只是口, 如果你念念的那個心, 都不曾離開佛、法、僧三寶的話, 心裡的惡念頭就不容易生起!也沒有機會生起, 不論遇到什麼環境, 你都要導引使它生起善念。

“喜”就是歡喜, 就是你對人內心永遠保持歡喜, 這就很難了。 任何的憂愁事, 任何的煩惱事, 你知道這都是假的, 是現象, 會損害你的慈悲心, 損害你的智慧心, 這就要觀照了。

當你觀照的時候, 自己就能看的破, 看一切事物是無常的, 能夠忍受, 不去爭不去計較, 能看破這個就不容易了。 看破了、明白了, 還得放下, 不要去執著, 這樣才能生起歡喜心。

如果你看破了、放下了, 你才能舍。 佛教我們的方法, “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你要儘量的發揮這個心情, 受用會無窮無盡的。

把所學到的佛法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不外乎有兩種, 一種接觸人, 一種接觸事。 不論在人、在事上, 你都得這樣用心, 這樣處理問題, 你會處理的很恰當。

在病苦的當中,

特別是在困境當中, 你就會感覺到心的威力, 體會到佛法的威力, 因為佛法就是心法。

將佛法與日常生活結合, 來驗證這個心, 無非是訓練心的一個方法, 都是在說明“煉心”, “煉心”應該在什麼地方練習呢?就在生活當中!

就在你面對一切的人、事!處理之後你就會知道, 你的心境是心如止水, 還是波濤洶湧?是有功力, 還是沒有功力?自己最清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