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阿裡文學向左,閱文集團向右,網路文學下半場該怎麼走?

很多人都相信, 騰訊和阿裡的下一戰在大文娛。 誰能搶到最多年輕人的時間, 將成為巨頭之間決一勝負的關鍵。

自閱文集團去年11月上市以來,

所有人都在等待阿裡文學的大招。 而在1月18日首屆阿裡文學行業生態峰會上, 阿裡文學終於給出了自己的新定位“我們不是單一的網文閱讀平臺, 而是以網文閱讀和IP聯動為基礎的、綜合性的基礎設施體系。 ”

兩大網路文學巨頭對於未來的不同思考, 也伴隨著這場新年以來泛文娛領域最為重要的發佈會而逐漸開始清晰起來。

盈利 VS 生態, 兩大巨頭的目標殊途卻不同歸

巨頭之間的競爭, 從來都非表面上那樣簡單, 阿裡文學和閱文集團雖然同處網路文學市場, 但雙方現階段的目標卻並不相同。

眾所周知, 閱文集團已完成IPO, 但這家公司的營收構成卻不容樂觀。 根據閱文招股書顯示, 2017年上半年, 閱文集團淨利潤達到2.13億。

但比較尷尬的是, 非線上閱讀業務占營收的比例卻較2016年同期下降了13個百分點, 而這意味著被寄予厚望的多元化進程不如預想的順利。

對閱文來說, 探索深度開發和運營IP等新盈利方式, 走泛娛樂道路, 則是其下一步增長的看點。 吳文輝曾表示, 現在是對IP價值的重新認定與估值的過程。 近年來, 市場對IP的需求劇增, 而網文在發展了20年之後擁有無數可發掘的潛在IP, 而這也是閱文集團強調IP價值的根本訴求所在, 改變自身營收糟糕的構成。

而作為後發者的阿裡文學, 從一開始就並沒想要在付費閱讀領域與閱文集團分庭抗禮。 畢竟在存量市場與已經牢牢把控作者端半壁江山的閱文進行交鋒並不容易,

但巨大的增量市場卻給了市場新的洗牌契機。

在阿裡文學CEO宇乾看來, “網路文學作為IP產業的上游, 泛文娛產業的橋頭堡, 還有巨大的增量市場可以挖掘, 阿裡文學是希望通過自己在內容、管道、技術、生態上的優勢, 打造網路文學行業的新的市場增量。

我們志在新的增量, 我們志不在舊的存量。 ”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今年是中國網路文學發展的第20年, 根據CNNIC公佈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 當下網路文學使用者已經達到3.53億, 市場規模到達90億。 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新一輪的挑戰, 2017年, 整個網路文學市場發展規模不超過100億, 而泛娛樂產業的市場規模卻高達5800億。

在本次發佈會上, 阿裡文學發佈了最新一期IP星河匯, 共60部作品, 覆蓋男頻、女頻、二次元等三大領域, 同時宣佈簽下了酒徒、何常在、墨熊等知名作家, 題材更是涵蓋了都市愛情、青春喜劇、民國傳奇、奇幻古裝、架空幻想、現實腦洞、古風等多方面。 經過2年多的發展, 阿裡文學在原創內容上的佈局與投入已經初見成效。

比起閱文集團強烈的盈利訴求, 阿裡文學現階段對IP聯動則更看重生態建設, 在宇乾看來, 阿裡文學目前並沒有考慮過盈利問題, 最大的使命就是賦能。

“在賦能作品方面, 阿裡巴巴具有很強的技術優勢, 且擁有真實的消費、興趣等大資料。 通過合理運營這些資料, 可以實現從人找資訊到資訊找人, 實現作品與讀者的精准連接和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 在資訊找到合適的使用者後, 粉絲的沉澱將打通平臺間的壁壘, 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 最終為IP衍生創造更肥沃的土壤。 ”

連接 VS 孵化, IP過度消耗後要如何破局?

對IP價值的開發, 這是網路文學下半場的關鍵所在。

從2015年超級季播網劇《盜墓筆記》到2016年《老九門》, 再到2017熱播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擇天記》等, IP大劇層出不窮,網文IP在影視劇開發產業鏈中開始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藝恩資料則顯示2014-2017年播放量TOP50 電視劇和網路劇分別76%和62%為IP改編影視劇。

可以預見,網路文學增量市場巨大,IP深耕所帶來的機會將會是市場全面洗牌的市場契機,而這也將是閱文集團和阿裡文學雙雄爭霸的關鍵所在。但在如何開發IP的問題上,兩大巨頭卻又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方向。

坐擁中國網路文學原創作品大半壁江山,閱文集團在中國網路文學市場建立起了領先地位。對閱文集團來說,平臺上的很多作品都已有了廣泛的用戶基礎,只需要做好對現有IP的價值進行開發就可以了。

也正是因為此,閱讀集團的定位更多是“既有IP的連接器”。在吳文輝看來,閱文集團希望能對一個大IP進行長線的包裝和宣傳,讓它有持續10年甚至20年的影響力,希望能像漫威一樣,擁有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能夠在未來整個中國文化市場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網路文學在2016年前後發生的新變化,卻打了閱文集團一個措手不及。

目前市場上看到的優秀網文IP大多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成長而成,但近年來隨著IP市場的火爆,各類影視作品的湧現正在快速消耗優質網文IP的存量,“就像田野裡的麥子,好麥子割掉了,新麥子還沒長好”。在頂級IP被快速消耗掉後,新的頂級IP在哪裡?這可能將會是閱文集團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這正是阿裡文學提出要做“孵化器”的關鍵所在。作為後來者,阿裡文學並沒有閱文集團過去的沉重包袱,也正是因為此,阿裡文學認為“IP開發應該稱為IP培育而不是IP變現”。在阿裡文學總編輯周運看來,“不管IP走到產業鏈的哪一個環節,它依然在經歷不同階段的培育,處於不斷成長中。”

對此,阿裡文學建立了一個較為統一的衡量標準:正能量、好的世界觀和喜聞樂見。宇乾在演講中進一步闡述,正能量是成為好作品的根本,好的世界觀可以讓好作品實現多維度的衍生,喜聞樂見則是好作品需要擁有良好的使用者基礎。

“網文發展已經到了變革期,市場不止現在這麼大,如果還以原來網文內容生產的邏輯來看待市場環境的話,網文發展下去好像已經沒有路可以走了,實際上未來網文還會有出來一些新方向,這些新方向是傳統網文沒有顧及到或者深耕的,新方向上會湧現出新作者和新內容,這會給我們這樣的新平臺帶來機會。”

具體落地上,阿裡文學則堅持“從頭開始、立體化培育”和“深度聯動”兩點。用周運的話來說,持續加大對原創IP的投入度,包括資金扶持,資源協同等,建立全鏈路的IP開發能力,做文字端的時候想到漫畫、電影、劇集、遊戲,衍生品等多種形式。作為阿裡大文娛的一員,阿裡文學和優酷、阿裡影業也將越來越密切銜接,甚至在選題階段就開始進行深度的溝通和配合。

如今的阿裡文學已不再是單一的網文閱讀平臺,而是以閱讀平臺和IP聯動平臺為基礎的綜合性基礎設施體系。在這個基礎設施體系中,作者可以在網路文學創作的同時,享受影視、遊戲、動漫、漫畫、舞臺劇等衍生服務,而阿裡文學則借助這個體系源源不斷的產生頂級IP。

先發 VS 協同,阿裡和騰訊誰能走得更遠?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對IP的消費不再是單一方式的,而是會通過文字、影視、遊戲、動畫、衍生品等各種手段去消費IP。而網路文學作為IP的上游,則是兵家必爭之地。

相比阿裡文學,閱文集團毫無疑問具有先發優勢。在閱文集團分拆獨立上市後,這家公司和騰訊雖仍有緊密的聯繫,但雙方卻更多是一種投資與被投資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閱文集團很多優質IP並沒有優先交給騰訊系兄弟公司操作的原因。

也就是說,在騰訊的泛文娛產業鏈佈局中,網路文學與影視、遊戲的協同其實並不明顯。在上市公司為資本市場的前提下,未來的閱文能否協調好騰訊的訴求,這將會決定其未來能走多遠。

而阿裡文學則不同,就拿這次召開的阿裡文學行業生態峰會,阿裡大文娛旗下UC、優酷、阿裡影業、阿裡遊戲、阿裡音樂、大麥網分別從內容、管道、衍生等角度闡述了與阿裡文學的協同策略及案例,而全場被提到最多的詞就是 “生態”和“合作”。

現實情況也是,阿裡文學的分發管道的極為多樣化。去年,阿裡文學聯合UC推出網路文學大神互動娛樂欄目《大神來了》,天蠶土豆新作《元尊》首次通過書旗小說、UC小說、蝦米音樂、優酷、來瘋直播等平臺,實現了網文、歌曲、劇集、直播、H5的全平臺衍生及宣發。

而在衍生生態上,阿裡文學、優酷、阿裡影業則共同投入了10億資源聯合發起的“HAO計畫”, 由阿裡文學提供開放的IP,優酷提供開放的網路院線平臺,阿裡影業從專案融資、廣告植入、衍生授權和整合行銷四個方面提供開放的行銷支援。

與此同時,阿裡文學還宣佈與天貓圖書達成合作,推進實體書電子化,而依託阿裡的電商數據、支付資料、位置資料、興趣資料,阿裡文學也可以根據使用者標籤和演算法,進行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內容推薦,實現了從人找資訊到資訊找人全新轉變。

網路文學的下半場,在於為IP提供全鏈路的開發能力。阿裡文學和閱文集團之間的比拼還將會繼續下去,究竟誰能取得這場勝利尚不得而知。但長遠來看,只有所屬集團的優勢資源,形成全產業鏈覆蓋的玩家才能打贏下半場。

IP大劇層出不窮,網文IP在影視劇開發產業鏈中開始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藝恩資料則顯示2014-2017年播放量TOP50 電視劇和網路劇分別76%和62%為IP改編影視劇。

可以預見,網路文學增量市場巨大,IP深耕所帶來的機會將會是市場全面洗牌的市場契機,而這也將是閱文集團和阿裡文學雙雄爭霸的關鍵所在。但在如何開發IP的問題上,兩大巨頭卻又呈現出迥然不同的方向。

坐擁中國網路文學原創作品大半壁江山,閱文集團在中國網路文學市場建立起了領先地位。對閱文集團來說,平臺上的很多作品都已有了廣泛的用戶基礎,只需要做好對現有IP的價值進行開發就可以了。

也正是因為此,閱讀集團的定位更多是“既有IP的連接器”。在吳文輝看來,閱文集團希望能對一個大IP進行長線的包裝和宣傳,讓它有持續10年甚至20年的影響力,希望能像漫威一樣,擁有很多經典的人物形象或者是故事,能夠在未來整個中國文化市場當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網路文學在2016年前後發生的新變化,卻打了閱文集團一個措手不及。

目前市場上看到的優秀網文IP大多是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成長而成,但近年來隨著IP市場的火爆,各類影視作品的湧現正在快速消耗優質網文IP的存量,“就像田野裡的麥子,好麥子割掉了,新麥子還沒長好”。在頂級IP被快速消耗掉後,新的頂級IP在哪裡?這可能將會是閱文集團未來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這正是阿裡文學提出要做“孵化器”的關鍵所在。作為後來者,阿裡文學並沒有閱文集團過去的沉重包袱,也正是因為此,阿裡文學認為“IP開發應該稱為IP培育而不是IP變現”。在阿裡文學總編輯周運看來,“不管IP走到產業鏈的哪一個環節,它依然在經歷不同階段的培育,處於不斷成長中。”

對此,阿裡文學建立了一個較為統一的衡量標準:正能量、好的世界觀和喜聞樂見。宇乾在演講中進一步闡述,正能量是成為好作品的根本,好的世界觀可以讓好作品實現多維度的衍生,喜聞樂見則是好作品需要擁有良好的使用者基礎。

“網文發展已經到了變革期,市場不止現在這麼大,如果還以原來網文內容生產的邏輯來看待市場環境的話,網文發展下去好像已經沒有路可以走了,實際上未來網文還會有出來一些新方向,這些新方向是傳統網文沒有顧及到或者深耕的,新方向上會湧現出新作者和新內容,這會給我們這樣的新平臺帶來機會。”

具體落地上,阿裡文學則堅持“從頭開始、立體化培育”和“深度聯動”兩點。用周運的話來說,持續加大對原創IP的投入度,包括資金扶持,資源協同等,建立全鏈路的IP開發能力,做文字端的時候想到漫畫、電影、劇集、遊戲,衍生品等多種形式。作為阿裡大文娛的一員,阿裡文學和優酷、阿裡影業也將越來越密切銜接,甚至在選題階段就開始進行深度的溝通和配合。

如今的阿裡文學已不再是單一的網文閱讀平臺,而是以閱讀平臺和IP聯動平臺為基礎的綜合性基礎設施體系。在這個基礎設施體系中,作者可以在網路文學創作的同時,享受影視、遊戲、動漫、漫畫、舞臺劇等衍生服務,而阿裡文學則借助這個體系源源不斷的產生頂級IP。

先發 VS 協同,阿裡和騰訊誰能走得更遠?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對IP的消費不再是單一方式的,而是會通過文字、影視、遊戲、動畫、衍生品等各種手段去消費IP。而網路文學作為IP的上游,則是兵家必爭之地。

相比阿裡文學,閱文集團毫無疑問具有先發優勢。在閱文集團分拆獨立上市後,這家公司和騰訊雖仍有緊密的聯繫,但雙方卻更多是一種投資與被投資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閱文集團很多優質IP並沒有優先交給騰訊系兄弟公司操作的原因。

也就是說,在騰訊的泛文娛產業鏈佈局中,網路文學與影視、遊戲的協同其實並不明顯。在上市公司為資本市場的前提下,未來的閱文能否協調好騰訊的訴求,這將會決定其未來能走多遠。

而阿裡文學則不同,就拿這次召開的阿裡文學行業生態峰會,阿裡大文娛旗下UC、優酷、阿裡影業、阿裡遊戲、阿裡音樂、大麥網分別從內容、管道、衍生等角度闡述了與阿裡文學的協同策略及案例,而全場被提到最多的詞就是 “生態”和“合作”。

現實情況也是,阿裡文學的分發管道的極為多樣化。去年,阿裡文學聯合UC推出網路文學大神互動娛樂欄目《大神來了》,天蠶土豆新作《元尊》首次通過書旗小說、UC小說、蝦米音樂、優酷、來瘋直播等平臺,實現了網文、歌曲、劇集、直播、H5的全平臺衍生及宣發。

而在衍生生態上,阿裡文學、優酷、阿裡影業則共同投入了10億資源聯合發起的“HAO計畫”, 由阿裡文學提供開放的IP,優酷提供開放的網路院線平臺,阿裡影業從專案融資、廣告植入、衍生授權和整合行銷四個方面提供開放的行銷支援。

與此同時,阿裡文學還宣佈與天貓圖書達成合作,推進實體書電子化,而依託阿裡的電商數據、支付資料、位置資料、興趣資料,阿裡文學也可以根據使用者標籤和演算法,進行千人千面的個性化內容推薦,實現了從人找資訊到資訊找人全新轉變。

網路文學的下半場,在於為IP提供全鏈路的開發能力。阿裡文學和閱文集團之間的比拼還將會繼續下去,究竟誰能取得這場勝利尚不得而知。但長遠來看,只有所屬集團的優勢資源,形成全產業鏈覆蓋的玩家才能打贏下半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