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泰的佛教起源於新泰一個大家族?

圖文無關

東漢永平七年(64)的一天夜裡, 漢明帝劉莊作了一個夢:一個高大的金人, 頭頂上放射白光, 降臨在宮殿的中央。 明帝正要開口詰問,

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淩空, 一直向西方飛去。

第二天朝會時, 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 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 大臣傅毅進言:我聽說西方有神, 名字叫佛。 從前武帝元狩年間, 驃騎將軍霍去病出擊匈奴, 曾繳獲休屠王供奉的金人12座, 安置在甘泉宮中, 焚香致禮。 但久經戰亂, 那12座金人己不知去向。 今天陛下所夢見的, 也許就是佛的幻影呢。 一席話引起了明帝的獵奇思想, 於是派郎中蔡愔西往天竺, 求取佛經。 蔡愔一路風塵, 嘗盡千辛萬苦, 到了大月氏, 與大月氏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一起, 用白馬馱著佛教經典回到了洛陽。 從此, 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佛教進入中土後的傳播, 走了一條先上層精英、後下層普及的路子, 借助漢儒、名士、世族、官吏,

擴大影響, 進行傳播。 最先進入佛家法眼的, 就有新泰的“泰山羊氏”家族。 《晉書•羊祜傳》記載了“羊祜轉世認金環”的故事:

祜年五歲, 時令乳母取所弄金環。 乳母曰:“汝先無此物”。 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 主人驚曰:“此吾亡兒失物也, 雲何持去!”乳母具言之, 李氏悲惋。 時人異之, 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

這是正史中第一個由朝廷重臣演繹的佛教故事, 選取羊祜作為第一個登場, 相信佛家不會是信手拈來, 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這段帶有佛教輪回轉世的神話傳說, 原型出自佛典中鶴勒那尊的故事, 為了擴大佛教在中國的影響, 遂將外來佛經故事比附於羊祜身上, 說明此時佛教的輪回思想已經開始深入人心。

從羊祜開始, 佛教確實與羊氏結緣。 中國比丘尼誦經第一人——竺道馨, 俗姓羊, 泰山新泰人。 《比丘尼傳》載其“年及二十, 誦《法華》、《維摩》等經。 ……比丘尼講經, 馨其始也。 ”道馨不僅是一位潛心向佛、精通佛理的有道比丘尼, 她還崇尚玄談、深諳玄理, 對玄學也有精深研究。 她在為沙彌時, 常誦經不止, 而且還是中國比丘尼誦經的第一人, 開比丘尼誦經之先河。 這對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特別是對於佛教進入普通百姓家庭, 吸收佛教的女性信眾, 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深遠意義。

博涉多通之名尼——僧念。 僧念, 俗姓羊, 泰山新泰人。 《比丘尼傳》記載:僧念是招提寺曇叡法師的姑姑。 她“珪璋早秀, 才監明達”, 十歲出家, 是法護尼的弟子。 她“貞節苦心”,

對佛事十分虔誠, 一輩子蔬食, 潛心修煉, 日誦《法華經》七遍。 跟隨她學佛的人越來越多, 宋文帝劉義隆、孝武帝劉駿, 也“常加資給”。

羊氏族人篤信佛教對後世影響很大, 新泰也是接受佛教較早的地區。 至南北朝外來僧尼絡繹不絕, 本地傳法者增多, 新泰佛教得以迅速發展, 建寺、造像、刻經漸成規模。 至隋唐時, 新泰境內名刹雲起, 寺觀多達40餘處, 佛事之盛可見一斑。

大生寺佛舍利。 新泰市禹村鎮湯家禹村, 有一古寺大生寺, 建造年代已不可考,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還保留有一座七層磚質佛塔, 後因塔身傾斜而拆除。 1996年3月19日, 村民在塔基處發現宋代地宮, 出土佛教聖物生身舍利及珍貴文物一宗, 有銀器、瓷器、青銅器、石雕等器物:

舍利:在銀棺內, 為白色半透明結晶體, 狀如米粒, 大者如豆, 與白色粉狀塊混在一起。

銀棺:在石函內, 承襲唐代棺槨式樣, 由床、身、蓋三部分組成;棺床三層呈倒須彌座樣, 如意雲頭紋足, 周身鏨刻纏枝牡丹紋;頂部設護欄一周, 界板四面各開一門, 護欄鏤空飾金錢紋, 上有望柱。 棺蓋呈多棱形, 與棺身上下扣合, 通體鏨飾纏枝牡丹紋。 整件器物加工方式分別採用鈑金、焊接、鏨刻、捶揲、鏤雕等工藝, 技藝精湛, 反映了宋代高超的銀器製作水準。

石函:由蓋、身兩部分組成, 函蓋作盝頂, 內作母口, 橫斷面呈倒“凹”字形。 函身上作子口, 與函蓋扣合, 內有打鑿痕跡, 較粗糙;外部通體打磨, 底足雕刻如意雲頭紋。 另有青銅葡萄人物鏡、影青獅形香薰、白釉碗等。

可能因為羊祜傳說的關係,新泰的佛教故事也栩栩如生,舊志中多有記載:如傳說在劉杜正覺寺,有異僧說法生雲,因此山名也更改為“法雲山”。山上林壑茂美,不雨常潤。至絕頂,如在雲煙深處。

新泰縣誌•寺觀》載:“正覺寺,法雲山陽,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建。”明萬曆年間,鄉人曾對正覺寺進行增修,使之成為廟貌巍峨、馳聲東蒙的名刹。時任禮部主事、邑人秦士文撰《重修雲山正覺寺記》,述其盛事。正覺寺雄踞半山,主體建築為兩殿一祠,皆因山勢而起屋。金剛殿位於寺之前庭;中為大雄寶殿,供祀釋迦,寶殿后面為關嶽合位祠,奉祀名將關羽、岳飛。寺內現存明成化七年、正德元年、康熙五十年等碑刻十余方,山門石柱刻有宋宣和年間建寺工匠的留字等重要文物。翠潤之山色,鬼魅之雲煙,崢嶸之寺院,形成“一方巨觀”,每逢夏季,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遝來,爭睹勝景。

轉載《齊風魯韻起華章——新泰故事》

見識決定寬度 品味決定高度

【新泰故事】主旨就是梳理、採擷歷史研究精髓 ,傳播弘揚地方傳統文化。

畸人 歡迎大家踴躍批評並留言,提供線索資料!

倘有轉載敬請注明。

可能因為羊祜傳說的關係,新泰的佛教故事也栩栩如生,舊志中多有記載:如傳說在劉杜正覺寺,有異僧說法生雲,因此山名也更改為“法雲山”。山上林壑茂美,不雨常潤。至絕頂,如在雲煙深處。

新泰縣誌•寺觀》載:“正覺寺,法雲山陽,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建。”明萬曆年間,鄉人曾對正覺寺進行增修,使之成為廟貌巍峨、馳聲東蒙的名刹。時任禮部主事、邑人秦士文撰《重修雲山正覺寺記》,述其盛事。正覺寺雄踞半山,主體建築為兩殿一祠,皆因山勢而起屋。金剛殿位於寺之前庭;中為大雄寶殿,供祀釋迦,寶殿后面為關嶽合位祠,奉祀名將關羽、岳飛。寺內現存明成化七年、正德元年、康熙五十年等碑刻十余方,山門石柱刻有宋宣和年間建寺工匠的留字等重要文物。翠潤之山色,鬼魅之雲煙,崢嶸之寺院,形成“一方巨觀”,每逢夏季,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遝來,爭睹勝景。

轉載《齊風魯韻起華章——新泰故事》

見識決定寬度 品味決定高度

【新泰故事】主旨就是梳理、採擷歷史研究精髓 ,傳播弘揚地方傳統文化。

畸人 歡迎大家踴躍批評並留言,提供線索資料!

倘有轉載敬請注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