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生視角:校園貸將如何毀掉我們的生活

1

小劉是一名大二學生, 最近剛剛交了女票。 一月來, 吃飯、逛街、看電影已經把生活費花的差不多了, 馬上女票要過生日了, 想給她一個驚喜,

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驚喜是什麼呢?小劉知道女票一直惦記著一款聲波潔面儀, 他偷偷查了一下, 巴掌大小的東西就要賣1600多元, 但是女票喜歡, 怎麼也要想辦法送她一個。

小劉不用查自己的銀行卡也知道, 裡面生活費早就沒有了, 不僅如此, 花唄上3000的額度也基本用完了, 他不禁開始犯愁:以前還有各大校園貸平臺可以借錢, 剛剛註冊, 額度就有5000, 月末自己借上3000解解燃眉之急, 分12期的話, 每個月只需要還400元左右, 每個月2000的生活費擠一擠, 也不算很大的負擔。 現在校園貸平臺都被整改了, 根本不給大學生貸款, 自己又不敢跟爸媽要錢。 這可怎麼辦, 要不生日禮物就算了?

百無聊賴的小劉登陸QQ, 突然看見自己過去在校園貸群中加的幾個校園貸業務員,

他鬼使神差地點開了會話頁面, “你好, 請問現在還能借錢麼”, 對方很快就回復了, “大學生還是成人, 芝麻分是多少”, “我是大學生, 芝麻分759”……

對方向小劉要了芝麻分、當前負債狀況, 並核驗了學信網、身份證等相關資訊, 馬上就給他批了5000額度(到手4000)。

看著銀行卡裡多出的4000元, 小劉馬上就可以給女票買生日禮物, 剩下的2000多元, 可以下個月和女票出去玩, 而未來一年每月只要還420元, 生活費節儉一點還是能省出來的。 這叫超前消費, 小劉以前在網上看到過, 美國人都是這麼幹的……

但小劉不知道的是, 接下來的一年, 自己會面臨什麼?

今後的一年, 每個月要從生活費中償還近420元的分期, 螞蟻花唄中的3000元帳單就算分12期每個月差不多300元,

未來12個月, 小劉可以預期的月負債就達到了七八百元, 算下來每個月只剩下1000多元的生活費可以支配。 這意味著生活水準的急劇下滑, 整整一年, 不敢點外賣, 甚至買一杯奶茶都要精打細算, 更別提和女票出去玩了。

不僅如此, 每個月都要提心吊膽, 害怕不小心逾期。 一是因為高額的逾期滯納金和手續費;二是因為自己提供了親友、同學的聯繫方式, 如果逾期, 朋友圈、親友圈不久就會接到催收電話、催收短信, 而這些催收都會使用粗暴甚至下流的言辭。

一旦資金鏈周轉不便, 有可能發生逾期或者再發生一兩次非理性消費, 小劉就不得不借款還貸、以貸養貸, 負債總額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最終壓垮他的精神和身體, 累及家庭, 更不必提什麼大學生的本職任務就是學習這種話了。

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發生過的實實在在的例子, 對於缺乏自控能力和穩定收入的大學生, 一些違規的校園貸確實做了很多“惡”:不透明的高額實際利率, 鼓勵多頭借貸、變相以貸養貸, 暴力催收, 校園代理欺詐……

2

今年國家已經頒佈了一系列政策, 明令禁止校園貸。

2017年9月份, 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 明確提到“取締校園貸款業務, 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2017年12月1日, 互委會下發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 要求網貸平臺不得為在校學生、無還款來源或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貸撮合業務。

但是, 校園貸並沒有因為政府的整治而消失, 而是轉移陣地打起“遊擊戰”, 出現種種逃避監管的現象。 此外, 以欺騙的手段誘騙大學生被動地成為借貸人的騙局也層出不窮。 小劉所聯繫的貸款人其實是“校園貸仲介”, 這些仲介在聊天軟體上, 以社群的形式存在, 隱蔽性很強, 而他借來的金額, 就被這些仲介截留了一部分。

這種波濤洶湧的校園貸仲介中, 有著明確的分工, 包括“代理”和“包裝員”, 一個負責從各種管道拉客戶, 收取仲介手續費, 一個負責包裝材料, 説明客戶通過平臺審核, 收取包裝費, 一般兩種費用各為貸款額度的5%以上。

甚至有些平臺公然違規開展校園貸業務, 2017年11月28日,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關於近期部分網貸平臺涉嫌違規開展校園貸的巡查公告》, 點名了58money、幫貸師、中融寶、易學速貸、投投貸、藍鯨校園貸、好學貸、學信易貸8家平臺涉嫌開展校園貸業務。

同年12月26日,筆者嘗試在愛又米以學生身份註冊帳戶,發現以在校學生身份依然可以申請貸款額度,只是審核會更加嚴格,在填寫連絡人情況(父母、電話)並進行一系列身份驗證通過審核後就可以在“取點花”獲得貸款,實際年化利率為46.85%,也高於36%的利率紅線。

艾瑞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達到了3741.5萬,消費金額規模達到了4524億。年輕人群可支配收入較低但消費需求強烈,將近70%的年輕人表示有過分期消費的經歷,將近90%的年輕人是不排斥分期消費這種超前消費方式的。

雖然前期的放養模式,導致了平臺的粗放式發展,帶來很多問題,如:大學生以貸養貸,過度非理性消費;平颱風控寬鬆、暴力催收等等,但是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消費需求越來越高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

而大學生自身消費觀、金錢觀不成熟,容易發生非理性消費,加之基礎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不足,在平臺有意或無意的引導下,就可以容忍畸高的年化利率,這也是各平臺不願意輕易放棄校園貸市場的主要原因。

3

監管部門也深知以疏導措施來應對大學生消費需求:開正門,堵偏門,鼓勵銀行等持牌機構進入校園市場。

2017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銀行涉足校園貸業務:工商銀行推出了“融e借”產品,中國銀行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建設銀行推出“金蜜蜂校園快貸“,浦發銀行推出”高校學生青春卡“,年化利率基本只有6%左右,遠遠低於信用卡或網貸公司利率,郵儲銀行、華安財險也相繼試點商業助學貸款。

但對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來說,目前最大的制約就是,學生群體作為沒有收入來源的群體,大多沒有被納入銀行征信體系,不符合客戶資質要求,對銀行風控是一個巨大挑戰。同時,如果借貸學生由於貸款、逾期引發意外,銀行會承擔較大的法律風險,處理不當,就會面臨聲譽損失。所以,作為“正門”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激勵去做好校園貸這件事。比如,很多產品會規定貸款用途,不能用於學費以外的消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和現金來源之間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校園貸的出現、火爆和杜而不絕。

大學生這個群體,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自身恩格爾係數非常高,絕大部分生活費都要用於維持日常生活的支出,確實不應該過度借貸進行非理性消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作為成年人,大學生也有著自己趨於成熟的消費觀,有正當的消費需求需要滿足,一旦有了需求,就很難通過強制手段進行壓制。過度地堵口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反而會催生更多的灰色甚至黑色地帶。

4

我們回頭來看小劉,經歷了高中的艱苦學習,迎來了全新的大學生活,每個月有了2000元的“可支配收入”,消費需求漸漸就被激發出來了,每個月多吃點好吃的,多和同學出去玩幾次,開始還可以控制,月末的時候緊一緊也就挺過去了。

但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小劉想要買的東西越來越多:名牌衣服、鞋子、耳機、手機、電腦……難免就要開始負債、分期,而提升上來的生活品質又很難降下去,積少成多,資金缺口就這樣越來越大,惡性循環,難以填補。

想要結束這樣的生活,要麼就在負債較少的時候急刹車,全面降低生活品質;要麼就只能在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中,眼睜睜看著負債規模“滾雪球”,最後迫不得已和家人交待,讓父母幫自己“擦屁股”。

有節制的欲望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無節制的欲望卻只有猛虎。當這只猛虎嘗到甜頭以後,就很難再關住它。

點名了58money、幫貸師、中融寶、易學速貸、投投貸、藍鯨校園貸、好學貸、學信易貸8家平臺涉嫌開展校園貸業務。

同年12月26日,筆者嘗試在愛又米以學生身份註冊帳戶,發現以在校學生身份依然可以申請貸款額度,只是審核會更加嚴格,在填寫連絡人情況(父母、電話)並進行一系列身份驗證通過審核後就可以在“取點花”獲得貸款,實際年化利率為46.85%,也高於36%的利率紅線。

艾瑞的一項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達到了3741.5萬,消費金額規模達到了4524億。年輕人群可支配收入較低但消費需求強烈,將近70%的年輕人表示有過分期消費的經歷,將近90%的年輕人是不排斥分期消費這種超前消費方式的。

雖然前期的放養模式,導致了平臺的粗放式發展,帶來很多問題,如:大學生以貸養貸,過度非理性消費;平颱風控寬鬆、暴力催收等等,但是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群體消費需求越來越高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

而大學生自身消費觀、金錢觀不成熟,容易發生非理性消費,加之基礎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不足,在平臺有意或無意的引導下,就可以容忍畸高的年化利率,這也是各平臺不願意輕易放棄校園貸市場的主要原因。

3

監管部門也深知以疏導措施來應對大學生消費需求:開正門,堵偏門,鼓勵銀行等持牌機構進入校園市場。

2017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銀行涉足校園貸業務:工商銀行推出了“融e借”產品,中國銀行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建設銀行推出“金蜜蜂校園快貸“,浦發銀行推出”高校學生青春卡“,年化利率基本只有6%左右,遠遠低於信用卡或網貸公司利率,郵儲銀行、華安財險也相繼試點商業助學貸款。

但對銀行和大型金融機構來說,目前最大的制約就是,學生群體作為沒有收入來源的群體,大多沒有被納入銀行征信體系,不符合客戶資質要求,對銀行風控是一個巨大挑戰。同時,如果借貸學生由於貸款、逾期引發意外,銀行會承擔較大的法律風險,處理不當,就會面臨聲譽損失。所以,作為“正門”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其實並沒有很大的激勵去做好校園貸這件事。比如,很多產品會規定貸款用途,不能用於學費以外的消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大學生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得不到滿足,和現金來源之間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校園貸的出現、火爆和杜而不絕。

大學生這個群體,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自身恩格爾係數非常高,絕大部分生活費都要用於維持日常生活的支出,確實不應該過度借貸進行非理性消費。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作為成年人,大學生也有著自己趨於成熟的消費觀,有正當的消費需求需要滿足,一旦有了需求,就很難通過強制手段進行壓制。過度地堵口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反而會催生更多的灰色甚至黑色地帶。

4

我們回頭來看小劉,經歷了高中的艱苦學習,迎來了全新的大學生活,每個月有了2000元的“可支配收入”,消費需求漸漸就被激發出來了,每個月多吃點好吃的,多和同學出去玩幾次,開始還可以控制,月末的時候緊一緊也就挺過去了。

但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小劉想要買的東西越來越多:名牌衣服、鞋子、耳機、手機、電腦……難免就要開始負債、分期,而提升上來的生活品質又很難降下去,積少成多,資金缺口就這樣越來越大,惡性循環,難以填補。

想要結束這樣的生活,要麼就在負債較少的時候急刹車,全面降低生活品質;要麼就只能在以貸養貸的惡性循環中,眼睜睜看著負債規模“滾雪球”,最後迫不得已和家人交待,讓父母幫自己“擦屁股”。

有節制的欲望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無節制的欲望卻只有猛虎。當這只猛虎嘗到甜頭以後,就很難再關住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