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麻風病常識知多少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又叫國際麻風節, 是在1954年由法國慈善家佛勒豪在巴黎發起建立, 目的是消除恐懼和歧視, 讓群眾瞭解麻風是可以治癒的,

呼籲人們伸出援助之手。 2018年1月28日是第65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第31屆“中國麻風節”, 主題是“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 麻風病日已成為全球性關注、慰問麻風病的活動, 它的開展為全球防治麻風創造了有利的社會條件。

麻風病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在過去由於醫療水準的局限, 麻風病造成大量患者肢體、面部和眼睛殘疾, 為阻止傳播, 一般採取隔離治療的辦法。 建國後, 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麻風病防治工作, 制訂了一系列麻風病防治措施, 廣泛宣傳麻風病防治知識, 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聯合化療方案, 免費治療麻風病, 麻風病人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和歧視現象明顯減少,

麻風病處於低流行態勢, 麻風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

目前, 麻風病可以做到較早期診斷。 延誤診斷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病人自身延誤, 大約占3/4, 另一個是醫療延誤, 占1/4。 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風病, 或者即使懷疑自己得了麻風病,

由於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醫生, 造成診斷延誤。 後者是少數醫生不懂麻風病知識, 造成治療延誤。

早期發現麻風病人, 給予及時治療, 消除傳染性是最好的預防措施。 住房寬敞, 空氣流通, 光線充足的居住條件可減少麻風病的發病率, 通過避免接觸含菌飛沫、避免與麻風病人密切接觸可預防傳染。

在麻風病高流行區, 避免手足皮膚外傷, 也可預防麻風病。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聯合化療方案治療麻風病, 療效顯著。 只要麻風病人早期確診並治療, 完全可以治癒, 避免各種麻風病殘疾的發生。

麻風病不是遺傳性疾病,

不會通過生育遺傳給下一代。 在麻風患者家庭中病人多發, 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確診和治療前已經與家庭成員長期密切接觸而導致的。

麻風病是我國丙類傳染病。 在麻風病高流行區, 普通人群感染麻風桿菌的現象比較普遍, 但由於對麻風桿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發病,只有大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人可能會患麻風病。因此麻風病的傳染性與其它一些嚴重的傳染病相比還是很小的。只有當機體因生活貧困、營養不良、患有其他疾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原因而造成抵抗力低下時,病菌在體內大量生長、繁殖,才會引起麻風病。

在我國,麻風病目前已經達到了基本消滅的目標。不過,基本消滅,並不是指就沒有了,而是把麻風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準。目前,麻風病的致病微生物仍然存在,麻風的傳播並未終止,麻風病仍有新病例發生。特別是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一些來自麻風病高發地區的人員對健康人群構成了新的威脅,再加上麻風病早期容易誤診和漏診,麻風病“死灰復燃”不是沒有可能。所以,“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仍然任重道遠!

但由於對麻風桿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發病,只有大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人可能會患麻風病。因此麻風病的傳染性與其它一些嚴重的傳染病相比還是很小的。只有當機體因生活貧困、營養不良、患有其他疾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原因而造成抵抗力低下時,病菌在體內大量生長、繁殖,才會引起麻風病。

在我國,麻風病目前已經達到了基本消滅的目標。不過,基本消滅,並不是指就沒有了,而是把麻風病的患病率和發病率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準。目前,麻風病的致病微生物仍然存在,麻風的傳播並未終止,麻風病仍有新病例發生。特別是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一些來自麻風病高發地區的人員對健康人群構成了新的威脅,再加上麻風病早期容易誤診和漏診,麻風病“死灰復燃”不是沒有可能。所以,“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仍然任重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