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種藏品是個永不過時的收藏門類

收藏不應是一蹴而就的投機行為, 它是一項需要用生命去衡量的事業。

收藏界有一句老話:“金不如銀, 銀不如銅, 銅不如紙”, 說的是人民幣紙幣的升值潛力巨大。

我國迄今為止一共發行了5套人民幣, 第一、二、三套已經退出了市場, 四套還有少量流通。 如今, 第一套人民幣市場價已由2007年的100萬元到現在的400萬至600萬, 第二套人民幣全套也已達40萬, 後面三套人民幣緊隨其後。

錢幣以收社會、民俗、風情於一處,

集科學、文學、美學於一身的特色, 在收藏界逐漸興起。 對於收藏界人士來說, 錢幣收藏是個永不過時、資金門檻低、適合大眾參與的收藏門類。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收藏、研究錢幣的國家之一, 早在南朝, 就有《錢譜》一書。 如今, 錢幣研究物件有古錢、古金銀、紙幣、機制幣、人民幣和花錢等六種。 其中, 近代機制銀幣的收藏與研究起步較晚, 卻是收藏熱門, 相關資料也較多。 二十世紀30年代的上海, 更是近代銀幣收藏的“熱土”。

近年來, 各種高端錢幣不斷走俏拍賣市場。 如在2010年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 一枚戰國趙鑄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以352.8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在2016年北京誠軒秋季拍賣會上, 一枚由著名收藏家劉改造舊藏的“浙江省造楷書體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元”樣幣受到眾多買家競投後,

最終以632.5萬元的天價成交, 並一舉創下中國近代機制銀幣拍賣價格最高紀錄。

戰國趙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

如今收藏錢幣的人越來越多, 除了要瞭解和掌握一定的錢幣知識是錢幣投資者的必修課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瞭解一下錢幣市場的發展前景, 也就是對所謂的錢幣收藏方向做出一定的選擇, 這樣才可以合理的規避錢幣市場投資的風險, 不會盲目的跟隨市場的炒作而做出武斷的投資決定, 從而獲得可觀的利潤。

在錢幣收藏中判斷一個品種是否有價值要看:是否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存世量是否很多, 品相是不是好, 最主要的就是這一塊兒有沒有值得收藏的價值。 就像河姆渡人的石碗, 有歷史文化價值還很高, 存世量也並不多。 但是基本上不會有人對它感興趣, 因為這東西換算成經濟價值來說很低。

在錢幣收藏圈內, 品種主要分為古錢幣、近代錢幣和現代紀念鈔和紀念幣, 品種涉及到銅錢、銀圓、紙幣和現代金銀等材料鑄造的紀念金屬幣。 這些品種所隱藏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千差萬別, 即使是資深收藏家, 也未必全部通曉。 因此, 理智的藏家一般都有重點選擇。 例如有人專攻紀念鈔領域, 有人專門著手古錢幣即銅錢的研究和收藏, 不同的領域帶來不同的享受和收益。

不同的領域帶來不同的享受和收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