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文社科同樣需要“院士”

清華大學設立人文資深教授, 預示著中國人文社科迎來發展機遇。

【僑報1月22日“四合院”時評】近日, 清華大學舉行首批文科資深教授證書頒發儀式。 文科資深教授是清華大學面向文科教師的最高榮譽稱號, 等同於中國兩院“院士”, 首批共18人。

在20世紀中葉的“中央研究院”建制中, 人文社科類院士曾占了1/3之多。 比如, 陳寅恪、顧頡剛、郭沫若、馬寅初等都榜上有名。 後來, 由於重理工輕人文等原因, 社科在文、理、工三大科研領域中的地位逐漸下降。 20世紀90年代,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都建立院士制, 作為人文社科基地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到2006年才建立了學部委員制。 後者名譽和地位等同兩院院士, 但獲此榮譽者鳳毛麟角, 至今僅有60餘人, 且都集中在社科院。

大學裡, 同樣是領軍人物或泰山北斗, 理工科教授可憑藉其學術成果入列中科院或工程院, 但人文社科類教授卻沒有這個資格。

這意味著, 即便學術造詣再高的人文教授, 在待遇方面也難與院士比肩。 當然, 這些“大家”在研究領域獲得的資金和政策支援等也弱于理工院士。

其實, 人文社科在文明歷史中的作用, 並不比自然和工程學科弱。 從國際來看, 目前逆全球化暗流湧動, 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悄然生變, 中國如何應對這個不確定的世界, 需要人文社科類貢獻智慧。 從國內來看, 如何平衡發展不均和縮小貧富差距、如何處理經濟結構調整與保就業的關係、如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 同樣是人文社科大有作為之處。 更不用說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 中國極為需要人文社科發揮在精神文明上的作用,

以確保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

2003年中國推出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 鼓勵高校設立相關資深教授崗位, 並給予與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院士相應待遇。 隨後, 武漢大學和吉林大學在中國高校首開先河。 此次清華大學設立人文資深教授, 是該計畫在中國的接力落地。 這也預示著, 中國人文社科迎來了與理工科同等的發展機遇。

不過, 要讓人文社科類更好發揮作用, 中國還須進一步完善遴選標準, 比如應該打破工作年限和年齡界限, 不搞資深教授“終生制”等。 一個不排他人、不壓後輩的機制, 才是中國真正需要的 “人文社科院士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