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我們不是富二代:靠自己,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

你若倒下, 身後空無一人

“我十四歲就操持家裡蓋房子了, 你這麼大人了還一點都不懂事!”許多年中, 我媽常常這樣教訓我。

我媽生於1965年。

彼時, 中國人最困難的十年剛剛拉開帷幕。 小時候家窮, 媽媽只念了初一學期就輟學了。 因為交不起每學期一塊五毛錢的學費。 你沒看錯, 就是一塊五!

外公外婆是老來得子, 先後生了三個娃兒。 老大沒滿月就餓死了, 不然的話我還有個舅舅。 老二老三就是我姨媽和我媽媽 。

1980年農村包產到戶, 外公72歲、外婆近55歲, 而媽媽才14歲。 那一年, 我唯一的姨媽出嫁了。 整個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落到媽媽一個人身上。

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從那以後, 媽媽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春耕秋收, 均由媽媽一人打理;請人求人, 嘗遍了生活的艱辛。

十七八歲的時候, 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 有的趕著豬, 有的扛著糧, 但一提及外公外婆的贍養事宜,

大多望而卻步, 不了了之。

在這些提親的人當中, 有一位男青年對媽媽情有獨鍾, 看到家裡的屋子年久失修, 當即買來瓦片修葺一新。 但因為後來提親的事進展不順, 亦是此人, 親自主演了一場“上房揭瓦”的狗血劇。

這件事讓年輕的媽媽失去了對婚姻的期待, 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個道理:靠天靠地, 不如靠自己。

憑著自己的踏實肯幹, 幾年後, 媽媽給自己買了一輛那個年代很潮的“鳳凰牌”自行車。

2

你的遠見和努力, 決定你的未來

25歲的時候, 我媽嫁給了我爸。 那時我爸已經三十歲, 還只是鎮上供銷社裡的一名普通售貨員。 據說窮的叮噹響, 全部家當只有三十塊錢。

二人在親朋好友的簇擁中結了婚。 我爸繼續在供銷社工作, 我媽則繼續在村裡務農, 同時也照料外公外婆。

那時候, 中國社會變革風起雲湧。 我爸先是從百貨櫃檯調到化肥經營部, 隨後又被調去負責經營廢舊金屬收購站, 在這個行業一干就是好幾年。

九十年代末, 國企改制風捲殘雲般席捲而來, 全國各地供銷社紛紛宣告解體。

轉瞬之間, 許多人 曾引以為傲的“鐵飯碗”不翼而飛。 我爸由此從國企職工變成了下崗工人。

接下來幾年, 大街上隨處可見找不到工作的人。 我爸也迎來了人生的低谷。

在我媽的竭力爭取下, 我家把廢舊金屬收購站承包了下來。 與此同時, 她把鄉下的田地租了出去 , 回到鎮上一起和爸爸一起打理生意。 一家人成了地地道道“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的個體戶。

又過了幾年, 改制後的供銷社也撐不下去了, 開始拋售鋪面。 我媽竭力主張買下做生意的門面, 另謀出路。 那時我只有6歲。 依稀記得, 我爸對此事是持反對意見的。

畢竟, 當時家裡拿出所有積蓄, 還缺了整整7萬。 而7萬, 在我眼中更是天文數字。 因為, 那時一隻冰棒也只要兩毛錢。

而我媽胸有成竹地拍了板。

可喜的是, 接下來若干年, 隨著經濟的復蘇, 鎮上各類工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開工, 廢舊金屬收購的生意也跟著紅火起來。 差不多隔半個月, 軋鋼廠的大貨車就會來一次。

隨之而來, 大量外來工紛紛湧入小鎮, 一時間, 房屋租賃也成了香餑餑。 最熱鬧的時候, 我們家院子裡同時住著七八家人。 雖然每個家庭房租只有幾一二百, 但合起來也是一筆穩定的收入。

通過以房租還債的方式, 數年後, 我們家終於把剩下的欠款還清了。

媽媽的遠見再一次令我折服。

3

父母最好的禮物, 就是教會孩子獨立

我媽從小就教育我獨立自主。 從上學起, 她就“逼”著我做家務, 做飯、刷碗、掃地……不管情不情願, 一放假回家把我使喚得團團轉。

種地那些年,農忙時候夏天田裡拔稗子,秋天地裡撕包穀(玉米,雲南慣用“包穀”);農閒時候還要掄個大鋤頭挖田地,雖然我未曾想過將來要做“農民”,但其實大多數農活我都能做。

收廢鐵那些年,每次軋鋼廠的車來拉貨的時候,我就自然而然成了“搬運工”。當然,我媽也不讓我白乾。正式請來的搬運工15塊錢一天,我媽開我5塊——為了“賺錢”,我渾身是勁兒。

囤貨運走之後要“打掃戰場”。因為院子是泥地,泥土中常常會遺留下很多碎鐵,如釘子或其他邊角料。每每此時,我就找個破臉盆,拿著磁鐵,用粗鐵絲像尋寶一樣把它們一塊一塊刨出來。

重新收集起來的廢鐵,我媽再按比“市價”稍低的價格稱重“買”回去。多的時候一次能“賺”十幾塊,少的時候也有四五塊。拿到“工錢”的時候,簡直心花怒放!

這些經歷,早早地在心裡種下了很多如今看來大有裨益的觀念:第一、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第二、要靠自己的雙手賺錢;第三、技多不壓身,活好命才好。

我的爸媽雖然學歷不高,但其實,小時候都是讀書的好料。據說我爸是當年他們村僅有的兩位高中生之一,而我媽,上學的時候也常常考雙百。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他們對我和弟弟的教育都十分重視。

拿我來說吧,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就開始給我買書了,比如《小蝌蚪找媽媽》《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等。幼時的我用撕書來表達對書的愛,但當我稍大一些以後,我漸漸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的中小學生時代,從來沒報過任何補習班,卻也能一次又一次地考出考成績。高考雖然成績不理想,但起碼也過了一本線,而我的弟弟更厲害,他考上了清華。

很多人感歎: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了,其實我倒很想告訴大家:千萬不要被“概率論”嚇倒!為什麼不把自己當做分子去塑造呢?為什麼不努力成為拔尖那一撮呢?

雖然不容易,但並不意味著不可以。

對大多數原生家庭一般的人來說,父母能幫到子女的的確實有限,無非就是吃飽穿暖有書讀,更多只能靠自發的勤奮和高度的自律。

4

正業副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從事廢舊金屬收購的生意,就不免要和底層人打交道。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中,我見過太多掙扎在生存線上的人了。比如,靠撿垃圾維持生計的老奶奶、蹬三輪收破爛的老大爺、同時帶六七個小孩的外地女人……

為了生存,他們終日穿梭在鎮上每一個可能存在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的地方——做最髒的差事,吃最差的東西,穿別人丟掉的衣服。與其說是“生活”,不如說是“苟活”。

因為親眼見過,所以倍加警醒。

小時候我常常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也落到這般田地,我該怎麼辦呢?年少的我始終想出個所以然,但卻早早地認識到一點:為了避免將來無路可走,我現在必須比別人努力。

我的同學們常常誇我勤奮,但他們並不知道,我想要一種不同凡響的人生;我的老師們常常誇我懂事,但他們並不知道,我親眼見過不計其數的辛酸悲苦。

我從大學畢業第一天起就立下flag:不從家裡人要一分錢。不是因為家裡不給或給不起,而是因為我想警醒自己:從此一切靠自己。因為,我是一個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人了。

記得剛來深圳的時候,我身上只帶了一千塊錢。第一份工作到手三千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最落魄的時候我也沒有喪失信心,執意死撐。到如今,雖然沒有屌絲逆襲,但起碼閑幾個月餓不死。

一位好基友對我打趣說:“你不上班也有錢拿,我真是羡慕死你了!”我說:“哪跟哪啊?”他的意思是,我的公號可以接廣告。其實,於我而言,做公號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讓我業餘時間不至於混日子。

老實說,我從未指望靠打工掙錢。一直以來,我都在為經營一份靠譜的副業而努力。只不過,這一階段我的副業是公號罷了。我心裡一個有個夢想——有朝一日自己創業的。

所以,無論正業還是副業,歸根結底都是我為創業所做的前期準備。正業養活了我,鍛煉了我的能力;副業豐富了我,拓展了我的邊界。厚此薄彼,都是不明智的。

還記得那個段子嗎?“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如果你也有不上班的理想,那現在更要好好上班了。但是切記,上班之外,可千萬別閑著。

5

優秀的人,永遠有機會

不是富二代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呢?環顧四周,90後在討論階級固化,80後在感歎中年危機,90%的人看著別人混得越來越好心裡都不是滋味。

80後說,最悲催的是我們——

讀小學時大學不要錢,讀大學時小學不要錢,還沒有工作時,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時得自謀職業,沒掙錢時房子是分配的,能掙錢時發現根本就買不起房,娶不起老婆。沒進入股市的時候,傻子都能賺錢,興沖沖闖進去的時候,發現自己成了傻子。

90後說,最悲催的其實是我們——

1990年開始計劃生育,90後成獨苗;2007年,大學開始收費,90後步入大學;2014年房大漲,90後結婚買房;2015年,中國實行二胎,90後成為生育主力軍;2030年,人口老齡化,90後將迎來上有4老,下有2孩。還有房貸……

確實挺悲催的。

可是,有哪一代人是真正容易的呢?

一放假回家把我使喚得團團轉。

種地那些年,農忙時候夏天田裡拔稗子,秋天地裡撕包穀(玉米,雲南慣用“包穀”);農閒時候還要掄個大鋤頭挖田地,雖然我未曾想過將來要做“農民”,但其實大多數農活我都能做。

收廢鐵那些年,每次軋鋼廠的車來拉貨的時候,我就自然而然成了“搬運工”。當然,我媽也不讓我白乾。正式請來的搬運工15塊錢一天,我媽開我5塊——為了“賺錢”,我渾身是勁兒。

囤貨運走之後要“打掃戰場”。因為院子是泥地,泥土中常常會遺留下很多碎鐵,如釘子或其他邊角料。每每此時,我就找個破臉盆,拿著磁鐵,用粗鐵絲像尋寶一樣把它們一塊一塊刨出來。

重新收集起來的廢鐵,我媽再按比“市價”稍低的價格稱重“買”回去。多的時候一次能“賺”十幾塊,少的時候也有四五塊。拿到“工錢”的時候,簡直心花怒放!

這些經歷,早早地在心裡種下了很多如今看來大有裨益的觀念:第一、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第二、要靠自己的雙手賺錢;第三、技多不壓身,活好命才好。

我的爸媽雖然學歷不高,但其實,小時候都是讀書的好料。據說我爸是當年他們村僅有的兩位高中生之一,而我媽,上學的時候也常常考雙百。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他們對我和弟弟的教育都十分重視。

拿我來說吧,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就開始給我買書了,比如《小蝌蚪找媽媽》《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等。幼時的我用撕書來表達對書的愛,但當我稍大一些以後,我漸漸對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的中小學生時代,從來沒報過任何補習班,卻也能一次又一次地考出考成績。高考雖然成績不理想,但起碼也過了一本線,而我的弟弟更厲害,他考上了清華。

很多人感歎: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了,其實我倒很想告訴大家:千萬不要被“概率論”嚇倒!為什麼不把自己當做分子去塑造呢?為什麼不努力成為拔尖那一撮呢?

雖然不容易,但並不意味著不可以。

對大多數原生家庭一般的人來說,父母能幫到子女的的確實有限,無非就是吃飽穿暖有書讀,更多只能靠自發的勤奮和高度的自律。

4

正業副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從事廢舊金屬收購的生意,就不免要和底層人打交道。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中,我見過太多掙扎在生存線上的人了。比如,靠撿垃圾維持生計的老奶奶、蹬三輪收破爛的老大爺、同時帶六七個小孩的外地女人……

為了生存,他們終日穿梭在鎮上每一個可能存在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的地方——做最髒的差事,吃最差的東西,穿別人丟掉的衣服。與其說是“生活”,不如說是“苟活”。

因為親眼見過,所以倍加警醒。

小時候我常常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也落到這般田地,我該怎麼辦呢?年少的我始終想出個所以然,但卻早早地認識到一點:為了避免將來無路可走,我現在必須比別人努力。

我的同學們常常誇我勤奮,但他們並不知道,我想要一種不同凡響的人生;我的老師們常常誇我懂事,但他們並不知道,我親眼見過不計其數的辛酸悲苦。

我從大學畢業第一天起就立下flag:不從家裡人要一分錢。不是因為家裡不給或給不起,而是因為我想警醒自己:從此一切靠自己。因為,我是一個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人了。

記得剛來深圳的時候,我身上只帶了一千塊錢。第一份工作到手三千多,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最落魄的時候我也沒有喪失信心,執意死撐。到如今,雖然沒有屌絲逆襲,但起碼閑幾個月餓不死。

一位好基友對我打趣說:“你不上班也有錢拿,我真是羡慕死你了!”我說:“哪跟哪啊?”他的意思是,我的公號可以接廣告。其實,於我而言,做公號這件事更大的意義是:讓我業餘時間不至於混日子。

老實說,我從未指望靠打工掙錢。一直以來,我都在為經營一份靠譜的副業而努力。只不過,這一階段我的副業是公號罷了。我心裡一個有個夢想——有朝一日自己創業的。

所以,無論正業還是副業,歸根結底都是我為創業所做的前期準備。正業養活了我,鍛煉了我的能力;副業豐富了我,拓展了我的邊界。厚此薄彼,都是不明智的。

還記得那個段子嗎?“別跟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如果你也有不上班的理想,那現在更要好好上班了。但是切記,上班之外,可千萬別閑著。

5

優秀的人,永遠有機會

不是富二代的我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呢?環顧四周,90後在討論階級固化,80後在感歎中年危機,90%的人看著別人混得越來越好心裡都不是滋味。

80後說,最悲催的是我們——

讀小學時大學不要錢,讀大學時小學不要錢,還沒有工作時,工作是分配的,可以工作時得自謀職業,沒掙錢時房子是分配的,能掙錢時發現根本就買不起房,娶不起老婆。沒進入股市的時候,傻子都能賺錢,興沖沖闖進去的時候,發現自己成了傻子。

90後說,最悲催的其實是我們——

1990年開始計劃生育,90後成獨苗;2007年,大學開始收費,90後步入大學;2014年房大漲,90後結婚買房;2015年,中國實行二胎,90後成為生育主力軍;2030年,人口老齡化,90後將迎來上有4老,下有2孩。還有房貸……

確實挺悲催的。

可是,有哪一代人是真正容易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