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投2萬門大炮 15天打500萬發炮彈 只為轟平一座城市 9成樓房變廢墟

炮兵密度是衡量陸軍戰鬥力的重要條件。 在決定性的地點投入決定性優勢的炮火, 掩護龐大兵團進行突破最終取得勝利, 這或許是陸戰中的常見心態。 俄國軍隊在1945年的柏林之戰中展現出的毀滅性、優勢性的炮兵作戰就是其中的範本。 因為不是在本國土地上作戰, 其在火炮射擊上極度大膽, 基本沒有顧慮, 一切以毀傷敵人為目標。

重炮進城

從1945年2月抵達奧德河畔後就開始進行攻城準備, 運入大量炮彈和重炮。 4月中旬進攻戰役發起之時, 參戰的三個方面軍一共集結了2萬門大炮——除了常規配屬的各式火炮, 甚至有203-305毫米級的巨炮和上百噸的列車炮。 這一切都是為了突破德軍的堅固防禦工事而準備的。 在彈藥消耗上不做規定, 盡情開打。 一方面是因為德國境內鐵路運輸流暢, 二方面是因為, 這是最後之戰, 炮彈不打出去難道還運回去麼?

火箭炮兵

在半個月的戰役中, 為了拿下——或者說是無情地摧毀這座決心抵抗到底的城市, 俄國人的各類大炮們打出了500萬發炮彈!毫不留情的多管火箭炮甚至覆蓋市區, 一些戰場照片中, 垂頭喪氣的德國俘虜就在街道上從正在咆哮的火箭炮前走過……10多噸的攻城榴彈炮甚至直接拉到了市區中,

在街道上用平射的方式, 支援幾十個步兵組成的突擊群的衝鋒。 “炸平他們, 消滅他們”, 一名炮兵軍官在炮管上用白色油漆這樣寫道。 在炮擊的最強階段——比如突破塞羅夫高地的艱苦戰鬥中, 大量炮群進行了毫無節制的急速射——各炮不採用齊射的方式, 而是各自以最快的射速傾瀉炮彈, 在兩個小時內竟然打光了可以裝滿1500車廂的炮彈!很多山丘在暴風驟雨般的射擊中被徹底抹平了。

SU76自行火炮

戰爭結束後, 柏林城內的百分之九十的建築變成了廢墟, 俄國人真正實現了“徹底抹掉”的目標。 密集的射擊有效減少了進攻方的傷亡。 戰鬥後期俄國人還將坦克、自行火炮、榴彈炮、突擊步兵和工兵編組, 專門在巷戰中拔點, 打得尤其順手。 不過, 德國人在廢墟中的最後之戰也給對方造成了30萬人的傷亡。 等戰火熄滅之時, 繁華的柏林——“小熊城”的模樣已經徹底改變, 猙獰無比。

B4重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