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研學旅行走進校園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對於正值求知階段的青少年而言, 課堂之外的教育同樣不可或缺。 經過多年試點之後,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正式走進校園。

2016年11月底,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1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 明確提出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畫。 去年, 隨著《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研學旅行服務規範》等一系列檔的陸續出臺, 研學旅行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式成為全國中小學生必修課。

1月4日, 全國青少年研學旅行與社會實踐教育研討會在浙江海寧召開,

彙聚了研學旅行領域諸多研究者和實踐者。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 隨著國家推動研學旅行和綜合實踐課程成為必修課, 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政策逐步落實到位, 研學旅行市場釋放的剛性需求將日益增大。 研學旅行必須從目前單一、碎片化狀態, 向大研學、系統性、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納入教育教學計畫

在被教育部納入教學計畫前, 與研學旅行含義相近的遊學、修學、營地教育已經在國內盛行多年。 一些家長率先認識到, 傳統書齋式的教育無法滿足青少年素質教育要求, 開始主動尋找各種途徑引導孩子認識自然, 適應社會, 增廣見聞。

2012年前後, 研學旅行開始進入決策視野。 2013年, 教育部先後選取安徽、江蘇、陝西、上海、河北、江西、重慶、新疆等8個省市開展研學旅行試點,

並確定天津濱海新區、湖北省武漢市等12個地區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

經過八省市試點, 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逐步走進校園。 按照11部委意見所做的界定,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 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意見要求, 中小學要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畫, 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 學校根據教育教學計畫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 一般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

儘量錯開旅遊高峰期。

學校要根據學段特點和地域特色, 逐步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

在去年9月發佈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附件中, 《民生週刊》記者看到, 不同教育階段需設置不同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涵蓋考察探究活動、社會服務活動、設計製作活動、職業體驗等方面。

以考察探究活動為例, 小學階段推薦主題有生活垃圾研究、我看家鄉新變化、家鄉特產調查與推介等, 到了初中, 則加入了身邊環境污染問題研究、秸稈和落葉的有效處理、家鄉生物資源調查及多樣性保護、社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