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幼教:產業還是公益?

張萍正在給3歲的孩子尋找幼稚園, “公立幼稚園都在排隊, 我們沒有本地戶籍, 只能上民辦的, 民辦的收費又參差不齊, 所以就近選了這個。 ”張萍考察了很多家幼稚園, 選中這家民辦幼稚園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因為園內各個場所配置了全天候的監控。

相較于張萍的收入, 一個月將近5000元的托費雖然偏高, 但也在承受範圍內。 “不指望孩子能學到什麼東西, 就想找個安全放心的地方, 能仔細照看著孩子就好。 ”新聞裡經常出現的虐童新聞對張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張萍的想法很簡單:寧可多花點錢, 也要買個安心放心。

但是, 花了錢真的能買到安心嗎?一席難求的公立幼稚園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民辦幼稚園, 究竟應該如何選擇?在教育日趨民辦化、產業化的今天, 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應該如何體現?

△河北三河燕郊某幼稚園的孩子們。 圖/郭鵬

需求

近年來, 中國學前教育發展非常迅速, 受國家開放“單獨二孩”、全面放開二胎等政策刺激, 中國新生兒童逐年增加, 拉動了學前教育機構數量的快速增長。

從有關學前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 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在辦園體制上, 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 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稚園。 在投入體制上, 加強政府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 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 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負擔的學前教育投入體制。 國家對幼稚園涉及的相關業務也給予了較大稅收優惠,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明確指出托兒所、幼稚園等免征營業稅。

在關稅、契稅、增值稅、房產稅、耕地佔用稅等稅種上也給予幼稚園相應減免。

公立幼稚園如火如荼, 民辦幼稚園也不甘落後。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顯示, 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0萬所, 比上年增加8253所, 其中有民辦幼稚園15.42萬所, 比上年增加7827所, 占全國學前教育的比例為53%~54%。

民辦幼稚園, 逐漸上升成為中堅力量, 已經撐起了學前教育的“半壁江山”。 學前教育市場空前火熱, 而“半壁江山”的前進道路卻依然困難重重。

問題

儘管國家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發展民辦幼稚教育,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 不少民辦幼稚園走過了或者正在走著一條艱難的道路。

學前教育的市場潛力, 擴大了對幼稚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 據有關資料顯示, 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數量上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 而民辦幼稚園教師與公立幼稚園教師相比, 除工資獎金、退休養老、醫療保險、戶口遷移等方面存在差別外, 還有職稱評聘、政府榮譽等方面的差別。 這些差別導致民辦幼稚園教師短期行為多, 長期打算少, 從而造成民辦幼稚園師資隊伍極不穩定。

民辦幼稚園與公立幼稚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競爭。 由於自負盈虧, 民辦幼稚園的辦園優勢並不明顯, 導致生源下降。 還有許多民辦園由於過分重視利潤, 為了吸引生源, 一味滿足家長的要求, 不顧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

使保教工作欠規範, 導致保育教育品質不高。

民辦幼稚園由於投入不足, 存在著硬體設施差、衛生條件差、安全隱患多等問題。 有些地區民辦幼稚園的設置門檻又過高, 但市場對民辦園又有需求, 導致大量無證幼稚園的出現。

從市場環節看, 民辦幼稚園是面向市場求生存, 市場原則強調的是公開競爭、適者生存。 外加很多民辦幼稚園的園長本身存在教育盲區, 不能很有效地去管理幼稚園, 造成學校社會化傾向太嚴重。

頻繁曝光的負面新聞, 也使民辦幼稚園處於風口浪尖。 在學前教育機構供不應求的當下, 如何使民辦幼稚園在產業化發展的趨勢下保證教育品質, 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作為社會力量辦學的民辦幼稚園,生源就決定著幼稚園的生存。圖/郭鵬

公益與普惠性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馮曉霞指出,學前教育的公益性首先是由其社會功能所決定的,學前教育是所有兒童都應該公平享有的基本權利。

教育本身,應該具有公益和普惠的屬性。對於學前教育的保底與普惠,是政府的首要職能。政府應大力建立惠及大眾的公共服務體系,同時加強對民辦幼稚園的主導作用。

對於學前教育,各地政府出臺了相應政策,加大力度推進“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建設。廣州市政府投入11.58億元推進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等項目,新增普惠性幼稚園82所,投入7.74億元加快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深圳市政府在2014至2016年間,共安排學前教育專項資金37.95億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1579所幼稚園,其中公辦幼稚園70所,普惠性幼稚園986所。北京市級財政將從2018年起對全市公辦園和普惠性幼稚園給予擴大學位供給補助、生均定額補助和租金補助。其中,擴大學位一次性補助金額為10000元/生,市級幼稚園和一級幼稚園生均補助金額為1000元/月,以促進全市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幼稚園擴大辦園規模,提升育兒品質。北京市財政還將對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通過租賃場地擴大辦園規模給予租金補助。補助標準為不高於一天5元/平方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作為社會力量辦學的民辦幼稚園,生源就決定著幼稚園的生存。圖/郭鵬

公益與普惠性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馮曉霞指出,學前教育的公益性首先是由其社會功能所決定的,學前教育是所有兒童都應該公平享有的基本權利。

教育本身,應該具有公益和普惠的屬性。對於學前教育的保底與普惠,是政府的首要職能。政府應大力建立惠及大眾的公共服務體系,同時加強對民辦幼稚園的主導作用。

對於學前教育,各地政府出臺了相應政策,加大力度推進“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建設。廣州市政府投入11.58億元推進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等項目,新增普惠性幼稚園82所,投入7.74億元加快基礎教育設施建設。深圳市政府在2014至2016年間,共安排學前教育專項資金37.95億元,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1579所幼稚園,其中公辦幼稚園70所,普惠性幼稚園986所。北京市級財政將從2018年起對全市公辦園和普惠性幼稚園給予擴大學位供給補助、生均定額補助和租金補助。其中,擴大學位一次性補助金額為10000元/生,市級幼稚園和一級幼稚園生均補助金額為1000元/月,以促進全市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幼稚園擴大辦園規模,提升育兒品質。北京市財政還將對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通過租賃場地擴大辦園規模給予租金補助。補助標準為不高於一天5元/平方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