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吹不黑,“打頭辦”與其打頭條,不如向頭條好好學習

首先申明, 這不是一篇公關文, 本人也沒有任何一方利益相關。

最近幾天, 百度和頭條有點擦槍走火, 百度這一屆公關和頭條黑板報紛紛亮劍。

時間回撥到5個月前, 百度和頭條還傳出一段小曖昧, 當然, 與騰訊收購頭條的八卦類似, 都被張一鳴否認。

談不攏, 所以開打?無論是百度, 騰訊, 還是阿裡, 都曾有在資訊流發力, 都曾一度調兵遣將重視頭條這個潛在勁敵, 坊間也多次傳過BAT通過投資收購等方式向頭條示好, 但均不歡而散。

頭條作為移動端獨立的一極, 平日裡異常低調的張一鳴不畏敵, 也不懼戰,

曾坦言:“先打一仗, 萬一打贏了也就沒必要被收購了;打輸了也是會有人收的, 就是價格打個折。 何況現在也沒證明是輸了。 ”

話說, 這兩天百度和頭條的小型交火, 是頭條野蠻成長路上不可逃避的荊棘和摩擦。

上週末, 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李彥宏坦誠的表達遺憾錯過移動互聯網, 沒有做好準備, 沒有佈局。 當談到百度是否如外界所言“ALL IN AI”時, 李彥宏釋放了一個明確說法“百度大多數的資源還是在百度搜索和資訊流。 ”

這句話是說給投資者聽的, 也是說給媒體聽的:如果你們認為百度是一家只做AI的公司?那就錯了。

百度和頭條掐起來, 可能有一些網友會看不明白, 一個做搜索的和一個做新聞資訊app的咋能打起來?或者說一個做人工智慧的公司和一個做內容的公司咋能打起來?兩家公司看似風牛馬不相及, 其實, 兩家公司真是太相似了。

甚至可以打一個比方, 百度是PC時代的頭條, 頭條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百度, 兩家公司有太多太多影子。 兩家公司的本質都是技術導向公司, 百度和頭條的底層技術都是搜索內核, 兩家公司都是在解決人獲取資訊的問題, 百度的核心是搜尋引擎, 頭條的核心是推薦引擎, 推薦引擎可以看作是反向的搜尋引擎, 也可以看作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搜索新形態。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兩家公司都進化成了AI公司。

兩家技術公司在各自的發展階段, 又都做了同一個非常英明的戰略佈局, 即拓展到內容領域, 建立了強大的護城河, 看看百度的發展, 從最初的一個搜索框, 變成涵蓋圖片, 視頻, 知道, 貼吧, 文庫等全內容領域的公司, 百度能將360搜索和搜狗攔在城外的恰恰是“高築牆”的內容優勢, 而不是搜尋引擎演算法的PK。 如今, 歷史重演了, 手機百度、天天快報、UC都變成和頭條類似的資訊流app, 推薦演算法誰優誰劣暫且不論, 頭條在內容的佈局, 頭條號、圖文、短視頻、問答、直播全領域的內容, 又變成了“高築牆”的護城河, 資訊流競品被攔在城外, 望洋興嘆。

所以技術公司不直接用技術幹掉對手, 而用內容將對手死死的攔在週邊,

這叫做降維攻擊。

所以咱就不去討論“打頭辦”虛虛實實的公關戰, 百度看著今日的今日頭條, 一步步攻城掠地, 是否會想起當年的自己?走過的腳步何曾相似?

對了, 百度和頭條還有一點非常相似, 那就是營收結構, 大頭都是——廣告。 如果廣告主的廣告費看作一個池子, 投入到頭條的多了, 自然投入到百度的就少了。 所以, 兩家公司的關係難免有點微妙。

不管頭條和百度存在多少相似性, 今天的今日頭條和PC時代鼎盛時的那個百度比起來, 做事兒方法和戰略佈局已然更彪悍, 更極致。

回到主題, 不吹不黑, “打頭辦”與其打頭條, 不如好好向頭條學習, 競品才是磨刀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學明白了頭條, 勝過無數刀光劍影。

至少在以下3點,頭條已遠遠超過了那個PC時代的“影子”。

1、對大資料的渴求

人工智慧公司最需要的是什麼?行內人都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大資料。當然,也有另一個答案是——場景。頭條通過資訊分發連接使用者,擁有一個強大的場景,所以,如何獲得大資料就成為了頭條的一個目標,看看頭條在內容領域的佈局,均可指向是大資料。現在的格局,說白一點,就是內容為王,說學術一點,就是資料為王。

現在的人工智慧公司,可以大概分為3類,一類為演算法和技術導向公司,不舉例,太多了。還有一類公司是有技術、有場景,但缺資料,尤其是缺少更多新生資料。還有一類公司就是有技術,有場景,還有大資料,這類公司可以說是人工智慧的王者,例如騰訊、阿裡,還有,就是頭條。

看看最近的直播答題大戰,有的公司的目的是新增和日活,這應該是99%參戰公司的動機。但是本人在《直播答題還會火多久?大膽的預測一下,這家公司可能堅持到最後》裡寫到,頭條的動機可能和所有公司都不同,頭條作為最早參戰的公司之一,在意的是直播答題本身的問題和答案大資料,動機不一樣,動力就不一樣。

不管是第一波參戰的公司,還是後來跟進直播答題的公司,只要看到新增和日活沒有持續增長,就會喊停退出,但是對於頭條來說,獲取大資料,獲取原生內容是它的使命,矢志不渝,不斷加碼直播答題這事兒,就不奇怪了。

所以感歎,搜狗和百度這類需要大資料的人工智慧公司,對於直播答題這場戰,反應、動作、步調比頭條就慢太多了。

2、構建經濟系統

最近區塊鏈很火, 今年的“區塊鏈”很像去年的“AI”,任何一家公司都要蹭一把。如果區塊鏈是一個風口,那麼頭條對區塊鏈表現的還是十分克制。各家公司對於區塊鏈都打著不同的算盤,咱就不戳穿。

撇開那些灰色地帶,區塊鏈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到底有什麼用?去中心?信用機制?虛擬貨幣?

至少有一點可以明確的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加上區塊鏈,可以構建一個經濟系統。但話說回來,騰訊和Q幣,也算一套經濟系統。但是,頭條這個產品呢,雖然沒有去蹭“區塊鏈”這個熱點,但是,頭條運用人民幣現金激勵用戶,也可以理解為一套經濟系統,對於老百姓來說,有什麼比人民幣現金來得實在?人民幣現金在傳統積分激勵和虛擬貨幣激勵之間,找到了一個合法合規的中間地帶,而且效果明顯。

所以,如果把區塊鏈的目的是構建一個經濟系統,那麼區塊鏈技術只是一個手段,經濟系統才是目的。頭條可能在底層已有更多的思考。

3、一條清晰的戰略主線

這第3點,就不展開說了。大家慢慢感受就好了。打敗競品的絕對不是靠一次戰術。

張一鳴曾說過:公司為了不變複雜,保持小且精幹的團隊。但這樣並沒有什麼用,一個平臺型或者一個大型公司,肯定會盡可能的吸收生產要素,變成一個很強大的系統。保持複雜度低、團隊規模小不是想做大事業的公司的解決辦法。

至少在以下3點,頭條已遠遠超過了那個PC時代的“影子”。

1、對大資料的渴求

人工智慧公司最需要的是什麼?行內人都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大資料。當然,也有另一個答案是——場景。頭條通過資訊分發連接使用者,擁有一個強大的場景,所以,如何獲得大資料就成為了頭條的一個目標,看看頭條在內容領域的佈局,均可指向是大資料。現在的格局,說白一點,就是內容為王,說學術一點,就是資料為王。

現在的人工智慧公司,可以大概分為3類,一類為演算法和技術導向公司,不舉例,太多了。還有一類公司是有技術、有場景,但缺資料,尤其是缺少更多新生資料。還有一類公司就是有技術,有場景,還有大資料,這類公司可以說是人工智慧的王者,例如騰訊、阿裡,還有,就是頭條。

看看最近的直播答題大戰,有的公司的目的是新增和日活,這應該是99%參戰公司的動機。但是本人在《直播答題還會火多久?大膽的預測一下,這家公司可能堅持到最後》裡寫到,頭條的動機可能和所有公司都不同,頭條作為最早參戰的公司之一,在意的是直播答題本身的問題和答案大資料,動機不一樣,動力就不一樣。

不管是第一波參戰的公司,還是後來跟進直播答題的公司,只要看到新增和日活沒有持續增長,就會喊停退出,但是對於頭條來說,獲取大資料,獲取原生內容是它的使命,矢志不渝,不斷加碼直播答題這事兒,就不奇怪了。

所以感歎,搜狗和百度這類需要大資料的人工智慧公司,對於直播答題這場戰,反應、動作、步調比頭條就慢太多了。

2、構建經濟系統

最近區塊鏈很火, 今年的“區塊鏈”很像去年的“AI”,任何一家公司都要蹭一把。如果區塊鏈是一個風口,那麼頭條對區塊鏈表現的還是十分克制。各家公司對於區塊鏈都打著不同的算盤,咱就不戳穿。

撇開那些灰色地帶,區塊鏈對於一家企業來說到底有什麼用?去中心?信用機制?虛擬貨幣?

至少有一點可以明確的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業務加上區塊鏈,可以構建一個經濟系統。但話說回來,騰訊和Q幣,也算一套經濟系統。但是,頭條這個產品呢,雖然沒有去蹭“區塊鏈”這個熱點,但是,頭條運用人民幣現金激勵用戶,也可以理解為一套經濟系統,對於老百姓來說,有什麼比人民幣現金來得實在?人民幣現金在傳統積分激勵和虛擬貨幣激勵之間,找到了一個合法合規的中間地帶,而且效果明顯。

所以,如果把區塊鏈的目的是構建一個經濟系統,那麼區塊鏈技術只是一個手段,經濟系統才是目的。頭條可能在底層已有更多的思考。

3、一條清晰的戰略主線

這第3點,就不展開說了。大家慢慢感受就好了。打敗競品的絕對不是靠一次戰術。

張一鳴曾說過:公司為了不變複雜,保持小且精幹的團隊。但這樣並沒有什麼用,一個平臺型或者一個大型公司,肯定會盡可能的吸收生產要素,變成一個很強大的系統。保持複雜度低、團隊規模小不是想做大事業的公司的解決辦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