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寒門博士自殺|誰是真正殺死這些貧窮而上進年輕人的“兇手”?

寒門博士自殺 | 誰是真正殺死這些貧窮而上進年輕人的“兇手”?

原創 2018-01-19 為寒門才子唏噓的 遇言不止

沖出你的窗口樸樹 - 沖出你的窗口

讓每一個貧窮但上進的年輕人都可以適得其所, 這是我們的社會機制和教育系統更應該關注和推動的事情。

——遇言姐

上月26日, 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楊寶德的屍體在灞河永寧壩被發現, 年僅28歲。

楊寶德在博士就讀期間身陷痛苦。 科研沒有進展,

學業一籌莫展, 出國深造無望, 還要被周姓導師支配去做各種私人瑣事, 包括:到家中打掃衛生、澆花、洗車、安窗簾、接送上下班、超市購物、飯局擋酒, 陪打麻將……

更為奇葩的是, 周教授還用在遇言姐看來富有挑逗意味的語言與楊同學“討論”自己的衣著品味, 甚至明裡暗裡的挑唆楊博士與其女友的關係。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楊寶德生前和其博導的部分聊天記錄。

楊博士出現抑鬱傾向, 兩次自殺未遂後, 非但沒有得到任何的專業幫助, 反而遭到周教授的訓斥逼迫。 在楊博士失蹤期間, 家屬聯繫了周教授卻被其拉黑, 最終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一個人選擇輕生, 往往有十分複雜的原因。 從目前披露的事實來看, 我們無法將楊寶德之死與其導師人品之間建立直接的因果關係。 但無疑, 這位老師對其學生的科研困境和心理問題負有一定責任。

▲楊寶德自殺後, 其女友多次在網上發文稱:楊寶德的輕生和他的博導周某的壓迫和奴役有很大關係。

昨天, 遇言姐讀到了關於楊博士家境的報導, 據悉, 出身湖北農村的他, 是全村唯一一個大學生。 小楊的父母皆在外地打工, 家中尚有哥哥、姐姐。 從讀大學起,楊寶德就沒跟家裡要過生活費。本科時,他在宿舍開小賣部,給人修電腦,打暑期工。考上研究生後,同學們總是看見他在食堂吃3塊5一碗的麵條。

▲楊寶德生前照片。

在“寒門難出貴子”的今天,楊寶德能考上名校博士生,殊為不易,他選擇輕生,著實令人悲歎、唏噓。

貧窮剝奪了寒門學子的選擇權

上周,韓寒發長博文,稱:

退學是一件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遇言姐同意他的說法,但同時,我也在想,退學是個奢侈品啊!這是只有韓寒這樣中產家庭的孩子才會糾結的問題。

根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在西部貧困農村,63%的學生沒有高中文憑。這些孩子甚至不是自願退學的,而是在資源匱乏和極端貧困的狀況下,自然的流失掉了。在這些地區,不輟學才叫不同尋常。

這也說明了,來自高考大省湖北的楊寶德能夠考上博士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對於一名除了拼自己別無資源的寒門學子,沒有開賽車、寫小說、搞網站這些plan B,連退學的資格都沒有。

有人質疑楊寶德的心理素質不佳,寧可選擇自殺也不肯放棄讀博,何必呢?

遇言姐只能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總是難以理解他人的難處。

在知乎上有一道問題:“底層出身的孩子,假設當年你沒能上 985 或者 211,你會損失和錯過什麼?

一則答案寫道:“讀書,幾乎是底層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如果錯失了這次寶貴機會,以後再想成功就跟中彩票一樣難。如果有機會有能力,請拼命讀上去。”更有許多人發自肺腑的感歎:“幸虧有高考機制,寒門的我才有條出路。”

由於家境貧寒,父母一年到頭在外地打雜工,楊寶德從小寄養在姑姑家。中考成績優秀的他為了省錢,去了一所願意免費招收優質生源的私立學校。這直接導致了他的高考成績不佳,不得不去了一所劣勢學校。為了修正這次失誤,楊寶德用了四年的時間考入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從三本跳到985,其中的辛苦付出可想而知。整整兩年中,楊寶德連和女友約會都是在圖書館度過。

楊寶德曾希望成為一名高校教師。他不像“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北上廣中產之家兒童,從小參加4、5種興趣班,出國夏令營,見識廣闊,思想活絡。尋求一份諸如老師、公務員之類體面而穩定的工作往往是楊寶德們的第一選擇。

碩士兩年,楊寶德發了3篇論文,其中一篇還是SCI。研二時,他申請了碩轉博,成為周姓教授的學生,也是該老師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

楊寶德過世後,女友在悼文中提到,由於是直博,小楊是沒有碩士學位的,如果博士讀不出來就意味著要被打回三本學歷,多年的辛苦攀援前功盡棄,這對於任何學生來說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更別說孤注一擲、肩負枷鎖的楊寶德了。

對於底層的孩子,他們握有的資源太少,可以努力的地方不多,別說沒有5個億的試錯成本,一條路斷了就意味著廣闊世界從此跟你無緣。楊同學是抱著怎樣萬念俱灰的心情,沒有攜帶手機、錢包,沒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沒有留下遺書,在耶誕節的夜晚,毅然投入冰冷的河水。

說到這裡,遇言姐真的十分難過。

社會需要為底層年輕人提供説明

如今,三萬塊的出國夏令營,中西基礎教育對比是媒體樂於傳播的痛點。然而,在中國,更大的問題是底層的年輕人極度缺乏資源,即便他們願意付出努力和艱辛,仍然找不到所謂的上升通道。

去年,應屆畢業生李文星在找工作期間被傳銷組織誘騙,最終溺水死亡。

家境貧窮的李文星以630分的成績考入東北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由於經濟困難,他一度向父親提出放棄入學。2016年畢業季,李文星又自學程式設計,他希望找一份IT相關工作,走技術方向,在三年內做到高級工程師。

好學、吃苦、努力、勤奮,具有諸多優良品質,985高校畢業的李文星遍尋不獲一個體面的工作,這是一個十分不正常的現象。

曾在加拿大許多機構做過義工的遇言姐見到過操著各路口音,背景迥異的新移民,經過免費的就業輔導甚至獲得推薦後,在異國他鄉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定位。更有一些因各種原因(主要是家庭問題)沒能完成高中教育的“學渣”,在成年之後得以進入專為輟學者建立的學校拿著津貼補習高中課程,繼而進入大專院校學習一技之長。而我們的社會,又是否給予了一個貧窮而上進的年輕人基本的生存空間?

去年刷屏的另一則新聞是,清華校長聲明為先天性脊柱裂、身體嚴重殘疾的甘肅考生魏祥,提供所有可能的資助和支援,並且允許他攜母入讀,以便照料其生活。

毫無疑問的,這是一條暖心的新聞。但遇言姐總覺得有些心酸。魏祥之所以能夠獲得關注,是因為他考入了頂尖學府。然而一名出身貧困,身患殘疾的學生進入清華,本就是一件極小概率的事情。如果他考上的只是技校呢?或者根本就無法繼續學業?那麼,魏祥的人生是否能夠得到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我們的社會是否有一個體系可以為寒門學子提供支援,而不是僅僅依靠輿論的偶發性。

2016年,中國留學生,生物博士何江在哈佛大學的畢業演講令我印象深刻。何江出生於湖北農村,一個前工業時代的村莊。讀初中時,他被毒蜘蛛咬傷了右手,母親並沒有帶他去醫院,而是使用了火燒的土法。

高溫可以破壞蛋白質,而蜘蛛的毒液正是蛋白質的一種。這樣看來,土法不失道理。“然而,在已經進入到克隆時代的現代醫學中,早已有更科學的治療方法,為什麼我沒能享受到呢?”何江發問。

我們的社會從不乏高端和創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資源和資訊是否被相對平等的分配到每一個人的身上。

如今,很多網文都在不遺餘力的渲染“窮是種恥辱”,“窮人窮在思維方式”,但是在説明最有可能脫離貧窮基因的寒門學子身上,除了撰寫各種雞湯、雞血消費流量,社會又做出了哪些有效的行動?

上周,據西安交大稱,楊寶德博士事件屬於校外自殺,學校將撥予8萬元幫扶金。遇言姐看到新聞後有些不平。事到如今,學校仍然糾結於“校內自殺”和“校外自殺”這些字眼兒,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說說為何導師的權力不受束縛,為何楊博士兩次自殺未遂都未能得到關注,學校又將制定什麼樣的法規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精神長期出於迷茫抑鬱的楊寶德,如果能夠獲得恰逢其時的諮詢,或許他不會把“什麼事都悶在心裡”,逆來順受,怯於反抗。重度殘疾的魏祥,如果能得到政策的扶持,或許他不用走上學霸的道路也能夠自給自足的度過一生。陷入傳銷的李文星,如果學校能夠人性一些,適時一些,或許他可以早一點如願轉系,而不是待到畢業後一籌莫展。

社會需要為承受風險能力最低的,底層的年輕人提供説明,而不僅僅是將助學金按月打到大家的飯卡裡。資源只要能夠稍微向弱勢群體傾斜一點,這對於他們將是莫大的幫助,足以改變一生命運。

讓每一個貧窮但上進的年輕人都可以適得其所,這是我們的社會機制和教育系統更應該關注和推動的事情。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發起人孫春光 學歷:天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本科、保送通信與資訊系統碩士 。

現擔任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EMBA聯盟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左右逢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愛投(ITOU)高管會創始發起人;IT高管會創始發起人

從讀大學起,楊寶德就沒跟家裡要過生活費。本科時,他在宿舍開小賣部,給人修電腦,打暑期工。考上研究生後,同學們總是看見他在食堂吃3塊5一碗的麵條。

▲楊寶德生前照片。

在“寒門難出貴子”的今天,楊寶德能考上名校博士生,殊為不易,他選擇輕生,著實令人悲歎、唏噓。

貧窮剝奪了寒門學子的選擇權

上周,韓寒發長博文,稱:

退學是一件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遇言姐同意他的說法,但同時,我也在想,退學是個奢侈品啊!這是只有韓寒這樣中產家庭的孩子才會糾結的問題。

根據《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在西部貧困農村,63%的學生沒有高中文憑。這些孩子甚至不是自願退學的,而是在資源匱乏和極端貧困的狀況下,自然的流失掉了。在這些地區,不輟學才叫不同尋常。

這也說明了,來自高考大省湖北的楊寶德能夠考上博士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對於一名除了拼自己別無資源的寒門學子,沒有開賽車、寫小說、搞網站這些plan B,連退學的資格都沒有。

有人質疑楊寶德的心理素質不佳,寧可選擇自殺也不肯放棄讀博,何必呢?

遇言姐只能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總是難以理解他人的難處。

在知乎上有一道問題:“底層出身的孩子,假設當年你沒能上 985 或者 211,你會損失和錯過什麼?

一則答案寫道:“讀書,幾乎是底層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如果錯失了這次寶貴機會,以後再想成功就跟中彩票一樣難。如果有機會有能力,請拼命讀上去。”更有許多人發自肺腑的感歎:“幸虧有高考機制,寒門的我才有條出路。”

由於家境貧寒,父母一年到頭在外地打雜工,楊寶德從小寄養在姑姑家。中考成績優秀的他為了省錢,去了一所願意免費招收優質生源的私立學校。這直接導致了他的高考成績不佳,不得不去了一所劣勢學校。為了修正這次失誤,楊寶德用了四年的時間考入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從三本跳到985,其中的辛苦付出可想而知。整整兩年中,楊寶德連和女友約會都是在圖書館度過。

楊寶德曾希望成為一名高校教師。他不像“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北上廣中產之家兒童,從小參加4、5種興趣班,出國夏令營,見識廣闊,思想活絡。尋求一份諸如老師、公務員之類體面而穩定的工作往往是楊寶德們的第一選擇。

碩士兩年,楊寶德發了3篇論文,其中一篇還是SCI。研二時,他申請了碩轉博,成為周姓教授的學生,也是該老師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生。

楊寶德過世後,女友在悼文中提到,由於是直博,小楊是沒有碩士學位的,如果博士讀不出來就意味著要被打回三本學歷,多年的辛苦攀援前功盡棄,這對於任何學生來說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更別說孤注一擲、肩負枷鎖的楊寶德了。

對於底層的孩子,他們握有的資源太少,可以努力的地方不多,別說沒有5個億的試錯成本,一條路斷了就意味著廣闊世界從此跟你無緣。楊同學是抱著怎樣萬念俱灰的心情,沒有攜帶手機、錢包,沒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沒有留下遺書,在耶誕節的夜晚,毅然投入冰冷的河水。

說到這裡,遇言姐真的十分難過。

社會需要為底層年輕人提供説明

如今,三萬塊的出國夏令營,中西基礎教育對比是媒體樂於傳播的痛點。然而,在中國,更大的問題是底層的年輕人極度缺乏資源,即便他們願意付出努力和艱辛,仍然找不到所謂的上升通道。

去年,應屆畢業生李文星在找工作期間被傳銷組織誘騙,最終溺水死亡。

家境貧窮的李文星以630分的成績考入東北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由於經濟困難,他一度向父親提出放棄入學。2016年畢業季,李文星又自學程式設計,他希望找一份IT相關工作,走技術方向,在三年內做到高級工程師。

好學、吃苦、努力、勤奮,具有諸多優良品質,985高校畢業的李文星遍尋不獲一個體面的工作,這是一個十分不正常的現象。

曾在加拿大許多機構做過義工的遇言姐見到過操著各路口音,背景迥異的新移民,經過免費的就業輔導甚至獲得推薦後,在異國他鄉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定位。更有一些因各種原因(主要是家庭問題)沒能完成高中教育的“學渣”,在成年之後得以進入專為輟學者建立的學校拿著津貼補習高中課程,繼而進入大專院校學習一技之長。而我們的社會,又是否給予了一個貧窮而上進的年輕人基本的生存空間?

去年刷屏的另一則新聞是,清華校長聲明為先天性脊柱裂、身體嚴重殘疾的甘肅考生魏祥,提供所有可能的資助和支援,並且允許他攜母入讀,以便照料其生活。

毫無疑問的,這是一條暖心的新聞。但遇言姐總覺得有些心酸。魏祥之所以能夠獲得關注,是因為他考入了頂尖學府。然而一名出身貧困,身患殘疾的學生進入清華,本就是一件極小概率的事情。如果他考上的只是技校呢?或者根本就無法繼續學業?那麼,魏祥的人生是否能夠得到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我們的社會是否有一個體系可以為寒門學子提供支援,而不是僅僅依靠輿論的偶發性。

2016年,中國留學生,生物博士何江在哈佛大學的畢業演講令我印象深刻。何江出生於湖北農村,一個前工業時代的村莊。讀初中時,他被毒蜘蛛咬傷了右手,母親並沒有帶他去醫院,而是使用了火燒的土法。

高溫可以破壞蛋白質,而蜘蛛的毒液正是蛋白質的一種。這樣看來,土法不失道理。“然而,在已經進入到克隆時代的現代醫學中,早已有更科學的治療方法,為什麼我沒能享受到呢?”何江發問。

我們的社會從不乏高端和創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資源和資訊是否被相對平等的分配到每一個人的身上。

如今,很多網文都在不遺餘力的渲染“窮是種恥辱”,“窮人窮在思維方式”,但是在説明最有可能脫離貧窮基因的寒門學子身上,除了撰寫各種雞湯、雞血消費流量,社會又做出了哪些有效的行動?

上周,據西安交大稱,楊寶德博士事件屬於校外自殺,學校將撥予8萬元幫扶金。遇言姐看到新聞後有些不平。事到如今,學校仍然糾結於“校內自殺”和“校外自殺”這些字眼兒,為什麼沒有人站出來說說為何導師的權力不受束縛,為何楊博士兩次自殺未遂都未能得到關注,學校又將制定什麼樣的法規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精神長期出於迷茫抑鬱的楊寶德,如果能夠獲得恰逢其時的諮詢,或許他不會把“什麼事都悶在心裡”,逆來順受,怯於反抗。重度殘疾的魏祥,如果能得到政策的扶持,或許他不用走上學霸的道路也能夠自給自足的度過一生。陷入傳銷的李文星,如果學校能夠人性一些,適時一些,或許他可以早一點如願轉系,而不是待到畢業後一籌莫展。

社會需要為承受風險能力最低的,底層的年輕人提供説明,而不僅僅是將助學金按月打到大家的飯卡裡。資源只要能夠稍微向弱勢群體傾斜一點,這對於他們將是莫大的幫助,足以改變一生命運。

讓每一個貧窮但上進的年輕人都可以適得其所,這是我們的社會機制和教育系統更應該關注和推動的事情。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發起人孫春光 學歷:天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本科、保送通信與資訊系統碩士 。

現擔任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EMBA聯盟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左右逢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愛投(ITOU)高管會創始發起人;IT高管會創始發起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