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萬豪再次踐踏中國主權 已從“無意識”轉為“故意”

前段時間, 萬豪等一批“涉獨”企業被社會輿論頂上了風口浪尖, 國內外華人對其“涉獨”行為表示極度憤怒, 中國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有力措施, 表明立場, 闡清利害關係。 上一階段的輿論風口還未過, 近日萬豪又被曝其英文版網站將我國臺灣省所屬的“台中市”、“台南市”和“台東(縣)”被標明所屬日本。

所謂“一而再再而三”, 豈聞“三而四四而五”?萬豪之前反復道歉卻又反復“犯錯”的“多面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卻又“犯錯”, 不知萬豪此時的道歉聲明是“系統錯誤”還是“人員失責”呢?無疑, 萬豪一次次觸碰中國底線,

一次次無視消費者呼號, 並不是什麼諸如“系統錯誤”之類的書面原因, 而是已將之前的所謂“無意識”行為轉為“故意”, 究其根本是企業頂層並未認識到在中國“涉獨”問題的嚴重性, 並未認識到中國政府與中國民眾基於祖國領土不可分割一塊的不可侵犯性。

中國歡迎各方前來交流、溝通、發展, 但並不意味著中國什麼人、什麼企業都歡迎, 更不意味著中國就靠著萬豪等一批企業來發展經濟, 交流文化。 萬豪的位置實際上一直沒有擺正, 不是萬豪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作用, 而是中國給予了萬豪發展的機會與場所。

在如今開放多元的中國發展市場上, 對一些企業的“包容性”也愈發寬泛, 但寬泛並不等於“濫泛”。 中國市場對目前不符合市場生態要求的企業要去整改實際上就是一種寬容,

但這種寬容並不是可以被一些企業用來肆意揮霍, 消費中國市場的信任, 揮霍中國民眾的民族情懷, 無視中國政府的大政方針。

萬豪首先應當認清楚的是, 自己是一家企業, 而企業賴以生存的就是消費者。 倘若有一天, 消費者不消費, 企業不盈利, 那到時又該如何生存?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消費大國, 不缺一家“萬豪”, 更不缺幾家“萬豪”。 在如今開放多元的競爭環境下, 有多少企業想進入中國市場而不得, 如若萬豪一味地“自行其事”, 不說社會大眾對其嗤之以鼻, 就是同行競爭者也會感到暗自慶倖, 而萬豪現在似乎還並未認識到這一點, 讓人可歎。

中國始終堅持“一個中國”, 不論是港澳臺, 還是西藏、新疆, 亦或是釣魚島, 都是中國固有領土, 這一點不容他人駁斥與侵犯。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 寸土必爭不是小題大做, 而是一個國家對固有領土最堅定的守護。

任何商業行為都應在制度與道德的籠子裡發展, 底線不可逾越, 道德不可突破。 面對“萬豪”此類“涉獨”企業, 國家不僅要在現有制度措施下對其嚴厲制裁, 更要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來預防和治理這種“涉獨”亂像。 倘若“萬豪們”如今還尚不自知, 只知道自我期滿和“有意識”的敷衍中國消費者與中國政府, 那麼社會必將會用腳投票, 將其踢出中國市場, 因為中國市場不接受也不歡迎不遵守規則的企業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

(未來網評論員 丁君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