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海省祁連山區域發現77只黑頸鶴,全球僅存不足一萬隻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lnerable)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是世界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

28日, 青海省雪聯青藏高原自然保護中心(簡稱“雪聯”)發佈報告稱, 在2017年9月對祁連山青海境內的黑頸鶴繁殖季種群考察中, 共發現77只黑頸鶴, 幼鶴占比19.5%。 此次發現意味著“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的青海省生態環境日趨向好。 這是繼“世界一半黑頸鶴出生在青海”研究發現後對黑頸鶴動態調查的另一發現。

目前, 全球黑頸鶴種群數僅有6000至10000只, 而經科研人員測算, 其中至少有1500對至2000對在青海繁殖。 黑頸鶴是青海省省鳥, 作為候鳥, 它們每年4月從較為溫暖的雲貴高原和西藏等地飛來青海等高海拔地區繁殖。 2017年9月, “雪聯”在青海省林業廳的支持下, 與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郭玉民副教授合作, 進入祁連山青海側濕地, 觀察黑頸鶴的數量和分佈, 涉及的行政區域包括天峻縣、祁連縣和門源縣, 總面積4.82萬平方公里。

“雪聯”執行主任甯佐梅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此前還沒有科研機構或個人對祁連山青海側黑頸鶴的種群和分佈情況展開過調查。 這次調查歷時13天, 幾乎在所有適合黑頸鶴生活的生境中都觀測到了黑頸鶴, 其中幼鶴的比例之高十分令人驚喜, 祁連縣野牛溝鄉和天峻縣木裡鎮是發現黑頸鶴數量比較多的區域。 “如何採取措施減少人為干擾, 從而保證黑頸鶴順利繁殖將是下一步需要考慮的重點。

同時建議相關部門為開展黑頸鶴科學監測和保護行動創造條件。 ”甯佐梅強調。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來興表示, 黑頸鶴對環境敏感, 可視為環境變化的指示種, 此次調查對於補充黑頸鶴的地理分佈、種群數量等方面的資料十分必要,

也將為確定黑頸鶴在全國的動態分佈提供參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