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杭州市民大醫院紮堆問診:寧等二三小時不去社區醫院

網路配圖

這個星期, “流感”成了當仁不讓的主角, 在每個人的朋友圈、辦公室裡, 總能輕易找到幾個“病友”。

“我們做過資料對比, 今年的第二個星期,

平均每天兒科感染、發熱等急診、普通門診、專家門診病例數有350例, 是去年第二個星期的兩倍多一點;成人的病例每天150例, 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少一點。 ”杭州市中醫院門辦主任吳彤說, 從資料上就能明顯看出今年的壓力有多大。

各大醫院的兒科、呼吸科、發熱門診持續著忙、忙、忙的節奏, 可相對應的, 社區醫院顯得清閒很多。

“門診中很大一部分病人其實沒必要到我們這看。 ”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亞清有些無奈。

“我們接診的感冒病人確實不算多,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診治該病的能力。 ”紫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羊市街服務站站長李治兵說。

大醫院擠滿了病人, 醫生每天高負荷工作, 社區醫院具備處置能力,

卻鮮有人問津, 問題出在了哪?

中青年患者還是喜歡去大醫院紮堆問診。

寧等二三小時

也不去社區醫院

“來, 你也戴一個口罩吧。 ”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門診候診區, 志願者黃大姐給記者遞上了一隻口罩, “來這看呼吸科的病人,

我們都會發口罩的, 今天2個小時就發了150多隻了。 ”

1月18日上午10點多, 記者在這裡看到等候的病人們坐滿了空位, 34歲的陳先生在早上8點半就掛上了號, 可已經排在了第145位, 快兩個小時過去了, 在他前面還有30位病人, “看樣子還得再等半小時才輪到我。 ”

陳先生的感冒症狀已經出現兩天了, “上午單位沒什麼事, 就乾脆請半天假出來看病。 ”

為什麼不選擇在社區醫院看病?聽到記者的提問, 陳先生愣了一下, “完全沒想過這回事, 我連自家旁邊哪裡有社區醫院都不知道。 ”

記者觀察了一下, 等候的病人當中, 老年人只占了不到10%的人數, 而在另幾家醫院的呼吸科門口, 病人組成也基本如此——這波流感中, 中招的以中青年為主。

“為什麼不選擇在社區醫院看病?”記者詢問了30位元病人同樣的問題,

只有4位病人表示已經去過社區醫院, 其他人則第一時間趕到大醫院。

這4位病人中, 有3位是超過60歲的老人, 1位是17歲的高三女生, “昨天我帶女兒先到社區醫院看的病, 但是她發燒38.6℃, 醫生說超過38.5℃的要到大醫院看, 社區沒有發熱門診。 ”女生的爸爸郭先生告訴記者, “本來想家門口能看就最好了, 她為了看病請了幾天的假, 我擔心會耽誤一些課程。 ”

另外的26人, 對社區醫院的“意見”相對集中:

“擔心社區醫生經驗不夠啊。 ”病人吳先生說。

“社區醫院我帶孩子去過, 那是注射疫苗的, 但感覺環境不太好, 設備也比較老, 總之就是不放心。 ”病人黃女士說。

社區醫院真的讓人這麼不放心嗎?

小朋友感冒去兒科醫院

成人感冒去社區醫院也不多

家住文新街道的壽先生孩子也在這波流感中病倒了, 他先給家庭簽約醫生打了一個電話, 描述了女兒的病症, 因為熱度不算太高, 醫生建議先多喝水觀察, 如果熱度持續升高再去社區醫院處理。 有了專業人士的指導,壽先生也就放心讓孩子在家休養了。

文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湯紅玫告訴記者:“我們是少有的開設兒科的社區醫院之一,4位醫生6名護士,要管理6歲以下的4000多名簽約兒童。為了滿足家長們隨時就診的需求,兒科門診全年無休。最近流感肆虐,我們的兒科門診也是爆滿,每天接診量在200人次以上。”

然而,湯主任也坦言,站在家長的角度,孩子生病時,普遍比自己生病還焦慮,自然對醫護的要求也會更高,比方說給孩子扎針輸液,總是希望“一針見血”,孩子可以少受罪,但不是專業的兒科護士很難做到,因此,如果能有更多社區醫院開設兒科,估計一大波的家長就不會抱著感冒發燒的孩子往大醫院跑了。

但站在醫務工作的專業角度,她想跟家長們說,社區裡坐診的是全科醫生,完全具備對常見病的判斷與識別能力,兒童感冒自然也能處理,如果真遇上處理不了的,再轉上級醫院。

小朋友感冒發燒了家長想找兒科醫生看而不去社區醫院,那麼成人呢?

社區醫院

1月18日上午,記者蹲點紫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羊市街服務站,站長李治兵與另一位全科醫生坐診,從早上8點開診至中午11點半,陸續接診了69位患者,最年輕的37歲,最年長的101歲,其中僅4位病患不是退休老人,可見全科醫生們已抓住了一波老年粉絲。再回到感冒話題上,69人中有19人是來看感冒的,其餘50人全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複診、配藥。

“我們接診的感冒病人確實不算多,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診治該病的能力(除發燒38.5度以上,因社區醫院不設發熱門診),而在藥品配備上,除了沒有達菲等抗病毒藥外,快克、泰諾等解熱鎮痛藥,魚腥草、清開靈、雙黃連等中成藥都配備齊全,此外有的醫生還會開中藥,以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李治兵醫生說。

38歲的姜女士,感冒已經有四五天的時間,除了鼻塞、頭痛之外,還關節酸痛,人還一陣冷一陣熱,自己吃了泰諾也沒好轉。18日那天來門診,李醫生瞭解完病症後懷疑是病毒感染所致,很快給她開了3天的中藥。

“以前我也是習慣生病往大醫院跑,但自從跟李醫生簽約以後,慢慢就改了,有問題發個微信或是打個電話先諮詢下,必要時就上門診找他也很近,如果得看大醫院的專家,他這邊預約好再去特別方便,今年都第3年簽約了,我覺得在管好我的身體健康這件事上我們倆配合得很好。”姜女士說。

吸引年輕人看病

社區醫院還得下工夫

在其他社區醫院採訪時,記者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不少老年人已形成找社區醫院看病的習慣,但中青年人依然對社區醫院沒什麼印象,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家附近的社區醫院在哪。

對此,紫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峰表示:“我們也已認識到這方面的不足,這幾年來,曾嘗試主動與中青年們去建立聯繫,比如到轄區單位上門簽約,然後每個月給簽約的居民發健康提醒短信,結果是資訊如石沉大海般,僅寥寥數人回復。最近,我們開始讓簽約醫生與居民互加微信,然後根據不同的需求分類建群,即時互動,提升服務,以取得中青年人的信任,而這波人要是願意來社區醫院了,有些無需去大醫院兒科的小毛病家長也願意帶孩子在社區醫院看。”

另外,杭州市衛生計生委基婦處處長周華表示,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分級診療,目的就是要讓老百姓就近方便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像感冒這樣的常見病並不可怕,找到熟悉你情況的醫生來説明你共同戰勝疾病是最佳選擇,經簽約醫生專業判斷,不同嚴重程度的不同處理,實在無法處理的再轉上級醫院。病人既可以少跑醫院又有人排好就醫通道,何樂而不為呢?

有了專業人士的指導,壽先生也就放心讓孩子在家休養了。

文新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湯紅玫告訴記者:“我們是少有的開設兒科的社區醫院之一,4位醫生6名護士,要管理6歲以下的4000多名簽約兒童。為了滿足家長們隨時就診的需求,兒科門診全年無休。最近流感肆虐,我們的兒科門診也是爆滿,每天接診量在200人次以上。”

然而,湯主任也坦言,站在家長的角度,孩子生病時,普遍比自己生病還焦慮,自然對醫護的要求也會更高,比方說給孩子扎針輸液,總是希望“一針見血”,孩子可以少受罪,但不是專業的兒科護士很難做到,因此,如果能有更多社區醫院開設兒科,估計一大波的家長就不會抱著感冒發燒的孩子往大醫院跑了。

但站在醫務工作的專業角度,她想跟家長們說,社區裡坐診的是全科醫生,完全具備對常見病的判斷與識別能力,兒童感冒自然也能處理,如果真遇上處理不了的,再轉上級醫院。

小朋友感冒發燒了家長想找兒科醫生看而不去社區醫院,那麼成人呢?

社區醫院

1月18日上午,記者蹲點紫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羊市街服務站,站長李治兵與另一位全科醫生坐診,從早上8點開診至中午11點半,陸續接診了69位患者,最年輕的37歲,最年長的101歲,其中僅4位病患不是退休老人,可見全科醫生們已抓住了一波老年粉絲。再回到感冒話題上,69人中有19人是來看感冒的,其餘50人全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複診、配藥。

“我們接診的感冒病人確實不算多,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診治該病的能力(除發燒38.5度以上,因社區醫院不設發熱門診),而在藥品配備上,除了沒有達菲等抗病毒藥外,快克、泰諾等解熱鎮痛藥,魚腥草、清開靈、雙黃連等中成藥都配備齊全,此外有的醫生還會開中藥,以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李治兵醫生說。

38歲的姜女士,感冒已經有四五天的時間,除了鼻塞、頭痛之外,還關節酸痛,人還一陣冷一陣熱,自己吃了泰諾也沒好轉。18日那天來門診,李醫生瞭解完病症後懷疑是病毒感染所致,很快給她開了3天的中藥。

“以前我也是習慣生病往大醫院跑,但自從跟李醫生簽約以後,慢慢就改了,有問題發個微信或是打個電話先諮詢下,必要時就上門診找他也很近,如果得看大醫院的專家,他這邊預約好再去特別方便,今年都第3年簽約了,我覺得在管好我的身體健康這件事上我們倆配合得很好。”姜女士說。

吸引年輕人看病

社區醫院還得下工夫

在其他社區醫院採訪時,記者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不少老年人已形成找社區醫院看病的習慣,但中青年人依然對社區醫院沒什麼印象,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家附近的社區醫院在哪。

對此,紫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峰表示:“我們也已認識到這方面的不足,這幾年來,曾嘗試主動與中青年們去建立聯繫,比如到轄區單位上門簽約,然後每個月給簽約的居民發健康提醒短信,結果是資訊如石沉大海般,僅寥寥數人回復。最近,我們開始讓簽約醫生與居民互加微信,然後根據不同的需求分類建群,即時互動,提升服務,以取得中青年人的信任,而這波人要是願意來社區醫院了,有些無需去大醫院兒科的小毛病家長也願意帶孩子在社區醫院看。”

另外,杭州市衛生計生委基婦處處長周華表示,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行分級診療,目的就是要讓老百姓就近方便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像感冒這樣的常見病並不可怕,找到熟悉你情況的醫生來説明你共同戰勝疾病是最佳選擇,經簽約醫生專業判斷,不同嚴重程度的不同處理,實在無法處理的再轉上級醫院。病人既可以少跑醫院又有人排好就醫通道,何樂而不為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