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無人機之後,松山湖無人艇來了!還有這些高科技產品驚豔亮相……

從無人機到無人超市

“無人科技”已悄然成為

科技創新的又一新風口

搶佔了各大媒體的頭條, 刷爆了朋友圈

而今天

對於松山湖來說註定會是不平凡的一天

因為松山湖又一項無人設備誕生了!

由“全自主無人艇關鍵技術研究創新團隊”

歷時兩年研發, 可即時感知環境的

全自主無人艇HUSTER-68

今天在松山湖正式首航

可即時感知環境的全自主無人艇

“全自主無人艇關鍵技術研究創新團隊”由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引進, 是“珠江人才計畫”引進的創新創業團隊之一。 團隊顧問是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朱英富院士, 帶頭人是香港中文大學王鈞教授, 核心成員包括國家傑青、優青、長江、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高層次人才,

10人有9人獲批市特色人才。

截至目前, 團隊已成功研發了HUSTER-12、HUSTER-12s、及HUSTER-68三個型號的無人艇。

在今天的活動中驚豔亮相的就是

多無人系統HUSTER-12s型無人艇及

自主運動控制系統HUSTER-68型無人艇

趕緊跟松湖妹去瞭解一下情況吧

HUSTER12S型無人艇

黃色HUSTER-12S型無人艇具有避障、軌跡規劃等功能,

可完成水質監測、巡邏等任務。 多無人艇系統主要由多艘無人艇和監測基站組成, 監測基站放置在湖岸, 用來即時監視每艘無人艇的自身狀態和感知狀態, 實現遠端即時監測水質狀態和水面環境。

據瞭解, 在國內目前無人艇技術還處於初級階段,

多無人艇技術處於理論探索階段。 創新團隊克服了 “顛簸大”、“通訊弱”、“易掉隊”等問題, 實現了多無人艇的協同編隊。

多艘無人艇之間的協同編隊, 可以有效地完成複雜的任務, 十字型編隊、一字編隊、圓形編隊等多種編隊可隨意切換, 通過編隊的變換無人艇可通過狹小空間環境,甚至是對目標進行圓形圍捕。

而當環境改變時,編隊構型可切換到適應環境的形狀,這對於擴展無人艇的應用範圍,實現多智慧體理論的落地具有重大作用,對於管控我國水域資源、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將具有巨大應用價值。

HUSTER-68無人艇

HUSTER-68型無人艇最高航速30節,航程120海裡,配置豐富的感測器設備,有雷射雷達、雙目攝像頭、鐳射測距儀、光纖組合慣導等,是功能相對完善的一種無人艇,是為近海巡邏等需要高機動性能的工作場合設計的,具有避障、目標識別、航跡規劃等功能。

它可替代人進行一些危險或者高難度工作,而又能更高效、更安全地完成工作。如在核輻射環境中進行環境監測、以及耗費眾多人力的采水樣和水下地圖測繪等,未來,既危險又有不確定性的海洋調查、海洋測繪、勘測和安防等海上作業,將被無人艇所取代。

無人艇無需人員值守,可通過無人艇完成多項獨立或協同工作,以無人艇作為工作平臺,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無人艇作為多領域多學科的交叉點,能夠成功應用所帶來的技術突破是多方面的,這對於提高我國海洋裝備製造水準,發展海洋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是不是覺得無人艇超厲害!

松湖妹告訴你,還有更精彩的在後面呢!

今天不僅是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

(下面簡稱“工研院”)

無人艇的首航儀式

還是工研院建院十周年的大日子

在這特別的日子裡

廣東省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

(下面簡稱“廣智院”)

還給我們帶來了最新的研發產品

是不是很好奇,這次Ta們到底給我們帶來了

怎樣的創新產品呢?

下面跟著松湖妹去探一探吧!

3D曲面貼合設備、玻璃熱彎設備

廣智院新一代3D玻璃熱彎設備採用新技術,開發了新一代長壽命、耐幹燒、抗氧化的加熱管,最高可耐溫1200℃;設計了高效保溫隔熱模組,有效降低零部件的微量形變,提高使用壽命,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採用自動調節氮氣濃度技術,實現自動控制保護氣體的氛圍,有效減小氮氣的使用量;採用獨特的溫控系統,有效保證溫度的精確控制,實現“曲線”加熱,保證溫度的連續性。

據瞭解,手機3D玻璃蓋板熱彎機,技術水準達到國際標準,3D曲面屏貼合設備在國內率先實現自動撕膜,目前熱彎機和貼合機已在國內知名廠家使用。

大功率雷射器

你知道嗎?我國2KW以上高功率工業級光纖雷射器長期依賴進口,嚴重限制鐳射產業發展。但是,以馬修泉博士為首的技術團隊在短短一年時間裡,研發出的大功率雷射器徹底扭轉了此局面。

大功率雷射器是全世界最高水準的3000瓦“單光纖模組”的原型機,單光纖功率輸出高於國際通常水準的兩倍、高於國內通常水準四倍,其他各項指標也都處在世界頂尖水準。

目前已有包括華工鐳射在內的多家鐳射裝備企業有試用訂單,團隊正在加緊組裝量產產品,爭取在本年度成熟產品正式推出,力爭在2018年搶先實現我國第一台3萬瓦工業級光纖雷射器並投入使用。

工業大資料廣智雲

由廣智院打造的“廣智雲”工業大資料平臺可將製造業企業的設備生產線、工廠的運營管理透明化,通過軟體的管理,讓製造“輕裝上陣”——成本更低,配置更靈活,這一平臺將為傳統製造業裝上智慧“大腦”。

廣智雲主要通過構建與物理設備唯一對應的數位化物件,即時瞭解設備的運行狀態,並賦予設備新的感知、學習與自我優化的能力,這一平臺的發佈將助力東莞智慧製造,建立有效的工業大資料資源。

通過“廣智雲”平臺可向不同企業提供公有雲、私有雲服務,廣智雲將作為工業大資料團隊在東莞產業化的成果,致力為東莞製造企業服務。

十年磨劍,十年發展

砥礪前行,春華秋實

經過十年的發展

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

已成為我國製造領域知名的新型研發機構

這十年來,工研院發起了國家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建設了全國電機能效提升示範點、全國智慧製造現場會唯一示範點,打造了華科城科技孵化器品牌,建設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建設的8個產業園區孵化面積超過50萬平米,孵化企業380餘家,其中自主創辦企業50餘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上市後備企業3家。

目前,工研院擁有一支600餘人的技術團隊和1000餘人的產業化團隊,獲批4支廣東省創新團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及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為10000餘家企業提供了高端技術服務。

一直以來

工研院圍繞數位化設計、智慧傳感

智慧控制、工業大資料等方向開展技術研發

在科技體制方面勇於創新

被《人民日報》、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譽為

“全國新型研發機構的典型代表”

未來,工研院將繼續起航

助力松山湖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準發展

讓我們共同期待!

【幸福松山湖熱點索引】

松湖妹就缺你這個贊充電↓↓↓

通過編隊的變換無人艇可通過狹小空間環境,甚至是對目標進行圓形圍捕。

而當環境改變時,編隊構型可切換到適應環境的形狀,這對於擴展無人艇的應用範圍,實現多智慧體理論的落地具有重大作用,對於管控我國水域資源、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將具有巨大應用價值。

HUSTER-68無人艇

HUSTER-68型無人艇最高航速30節,航程120海裡,配置豐富的感測器設備,有雷射雷達、雙目攝像頭、鐳射測距儀、光纖組合慣導等,是功能相對完善的一種無人艇,是為近海巡邏等需要高機動性能的工作場合設計的,具有避障、目標識別、航跡規劃等功能。

它可替代人進行一些危險或者高難度工作,而又能更高效、更安全地完成工作。如在核輻射環境中進行環境監測、以及耗費眾多人力的采水樣和水下地圖測繪等,未來,既危險又有不確定性的海洋調查、海洋測繪、勘測和安防等海上作業,將被無人艇所取代。

無人艇無需人員值守,可通過無人艇完成多項獨立或協同工作,以無人艇作為工作平臺,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無人艇作為多領域多學科的交叉點,能夠成功應用所帶來的技術突破是多方面的,這對於提高我國海洋裝備製造水準,發展海洋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是不是覺得無人艇超厲害!

松湖妹告訴你,還有更精彩的在後面呢!

今天不僅是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

(下面簡稱“工研院”)

無人艇的首航儀式

還是工研院建院十周年的大日子

在這特別的日子裡

廣東省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

(下面簡稱“廣智院”)

還給我們帶來了最新的研發產品

是不是很好奇,這次Ta們到底給我們帶來了

怎樣的創新產品呢?

下面跟著松湖妹去探一探吧!

3D曲面貼合設備、玻璃熱彎設備

廣智院新一代3D玻璃熱彎設備採用新技術,開發了新一代長壽命、耐幹燒、抗氧化的加熱管,最高可耐溫1200℃;設計了高效保溫隔熱模組,有效降低零部件的微量形變,提高使用壽命,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採用自動調節氮氣濃度技術,實現自動控制保護氣體的氛圍,有效減小氮氣的使用量;採用獨特的溫控系統,有效保證溫度的精確控制,實現“曲線”加熱,保證溫度的連續性。

據瞭解,手機3D玻璃蓋板熱彎機,技術水準達到國際標準,3D曲面屏貼合設備在國內率先實現自動撕膜,目前熱彎機和貼合機已在國內知名廠家使用。

大功率雷射器

你知道嗎?我國2KW以上高功率工業級光纖雷射器長期依賴進口,嚴重限制鐳射產業發展。但是,以馬修泉博士為首的技術團隊在短短一年時間裡,研發出的大功率雷射器徹底扭轉了此局面。

大功率雷射器是全世界最高水準的3000瓦“單光纖模組”的原型機,單光纖功率輸出高於國際通常水準的兩倍、高於國內通常水準四倍,其他各項指標也都處在世界頂尖水準。

目前已有包括華工鐳射在內的多家鐳射裝備企業有試用訂單,團隊正在加緊組裝量產產品,爭取在本年度成熟產品正式推出,力爭在2018年搶先實現我國第一台3萬瓦工業級光纖雷射器並投入使用。

工業大資料廣智雲

由廣智院打造的“廣智雲”工業大資料平臺可將製造業企業的設備生產線、工廠的運營管理透明化,通過軟體的管理,讓製造“輕裝上陣”——成本更低,配置更靈活,這一平臺將為傳統製造業裝上智慧“大腦”。

廣智雲主要通過構建與物理設備唯一對應的數位化物件,即時瞭解設備的運行狀態,並賦予設備新的感知、學習與自我優化的能力,這一平臺的發佈將助力東莞智慧製造,建立有效的工業大資料資源。

通過“廣智雲”平臺可向不同企業提供公有雲、私有雲服務,廣智雲將作為工業大資料團隊在東莞產業化的成果,致力為東莞製造企業服務。

十年磨劍,十年發展

砥礪前行,春華秋實

經過十年的發展

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

已成為我國製造領域知名的新型研發機構

這十年來,工研院發起了國家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建設了全國電機能效提升示範點、全國智慧製造現場會唯一示範點,打造了華科城科技孵化器品牌,建設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建設的8個產業園區孵化面積超過50萬平米,孵化企業380餘家,其中自主創辦企業50餘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家,上市後備企業3家。

目前,工研院擁有一支600餘人的技術團隊和1000餘人的產業化團隊,獲批4支廣東省創新團隊,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及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為10000餘家企業提供了高端技術服務。

一直以來

工研院圍繞數位化設計、智慧傳感

智慧控制、工業大資料等方向開展技術研發

在科技體制方面勇於創新

被《人民日報》、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譽為

“全國新型研發機構的典型代表”

未來,工研院將繼續起航

助力松山湖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準發展

讓我們共同期待!

【幸福松山湖熱點索引】

松湖妹就缺你這個贊充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