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位國寶級科學巨星2017相繼去世,他們才是大學生努力的方向

接上篇《2017年10位科技巨星去世, 他們才是大學生應該追逐的星光, 致敬!》

柯俊

【6】---柯俊, 中國金屬物理“一代宗師”“貝茵體先生”

2017年8月8日, 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去世。 1917年6月23日, 柯俊出生于長春市, 1938年, 畢業于武漢大學化學系, 。 1948年, 獲英國伯明罕大學自然哲學博士, 1954年至今, 在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任教, 先後任北京鋼鐵學院金物教研室主任、物理化學系主任、北京鋼鐵學院副院長。

1980年, 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 曾任學部常委, 現為資深院士。 傑出貢獻:“鋼鐵科學與技術的集大成者”“中國電子顯微鏡事業的先驅者”“中國冶金史研究的開拓者”“我國金屬物理專業的奠基人”“新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他首次發現貝茵體切變機制, 是貝茵體切變理論的創始人, 國際同行稱他為貝茵體先生(Mr.Bain)。 柯俊在博士畢業後, 曾取得伯明罕大學的終身教職, 但他為了國家, 新中國成立後, 他毅然回到祖國, 值得我們敬佩。

沈祖炎

【7】---沈祖炎, 用62年留下一支鋼結構學術梯隊

2017年10月11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原副校長沈祖炎去世。 沈祖炎1935年6月出生於浙江杭州, 195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專業, 1966年從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研究生畢業, 曾任同濟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等職務, 還曾兼任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國家土木工程防災重點實驗室主任、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及評估委員會主任、美國結構穩定研究委員會委員、國際橋樑與結構協會鋼木結構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

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傑出貢獻:他是我國著名鋼結構賣家, 是我國鋼結構領域的開拓者之一,62載初心不改、執著堅守,為我國鋼結構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作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

朱顯謨

【8】---朱顯謨, 為“黃河清”奉獻半個多世紀

2017年10月11日, 跟沈祖炎同日, 著名的土壤學與水土保持專家,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 朱顯謨去世。 他1915年12月4日生於江蘇省崇明三光鎮, 畢業于中央大學農業化學系, 1991年, 朱顯謨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院士 ) 。 傑出貢獻:是我國黃土區土壤及土壤侵蝕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畢生致力於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工作, 提出了“黃土高原國土整治28字方略”, 為了心中“黃河清”的夢想, 為我國黃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盧佩章

【9】---盧佩章,著名化學家,分析化學專家,“中國色譜之父”

2017年8月23日,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中國色譜分析的先驅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傑出校友、名譽教授盧佩章去世。盧佩章1925年10月7日出生於浙江杭州,1948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化學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傑出貢獻:盧佩章開創了中國色譜科學,色譜技術其後在工農業生產、國防、科研、醫學、生物製藥、環境保護等方面廣為應用,為中國色譜學及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乃至走向世界,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嚴東生

【10】---嚴東生,戰略科學家,“雙料”院士,材料學界的一張“國際名片”

2016年9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學家嚴東生去世。他1918年出生於上海,1939年和1941年分別於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49嚴東生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的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毅然回國,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傑出貢獻:一生與無機材料打交道,這位傑出的材料化學家,成果涉及高溫結構陶瓷、無機複合材料、高溫無機塗層、耐火材料以及高溫過程物理化學研究等方面,為我國飛機製造、衛星上天,突破一個個材料瓶頸。他在90歲高齡仍獲國家技術發明獎,這種孜孜以求的精神,讓人敬仰。

這些人才是真正國家強盛的基石,大學生們最應該追逐他們的星光。

盧佩章

【9】---盧佩章,著名化學家,分析化學專家,“中國色譜之父”

2017年8月23日,我國著名分析化學家、中國色譜分析的先驅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傑出校友、名譽教授盧佩章去世。盧佩章1925年10月7日出生於浙江杭州,1948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化學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傑出貢獻:盧佩章開創了中國色譜科學,色譜技術其後在工農業生產、國防、科研、醫學、生物製藥、環境保護等方面廣為應用,為中國色譜學及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乃至走向世界,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嚴東生

【10】---嚴東生,戰略科學家,“雙料”院士,材料學界的一張“國際名片”

2016年9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學家嚴東生去世。他1918年出生於上海,1939年和1941年分別於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49嚴東生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的博士學位,新中國成立毅然回國,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傑出貢獻:一生與無機材料打交道,這位傑出的材料化學家,成果涉及高溫結構陶瓷、無機複合材料、高溫無機塗層、耐火材料以及高溫過程物理化學研究等方面,為我國飛機製造、衛星上天,突破一個個材料瓶頸。他在90歲高齡仍獲國家技術發明獎,這種孜孜以求的精神,讓人敬仰。

這些人才是真正國家強盛的基石,大學生們最應該追逐他們的星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