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幻微小說|蟻群,寫在文明毀滅之時

這是〖科幻微小說〗推送的第70篇文章

我是一個冷酷的觀察者。

很久以前, 我見過這樣一件藝術品, 那是一株紛繁複雜的大樹, 枝幹錯綜複雜, 遠超已知的任何一類植物。 守護這件藝術品的人說, 這是地底蟻巢的精確勾勒。

當時, 滾燙的岩漿順著地面入口注入這個宏大的地底世界, 像火熱的金屬汁液擠入無數巷道, 高溫沉著地碳化了所有的蟻群個體。 灰飛煙滅之後, 只剩一株深深埋藏的岩石巨樹。

這件藝術品以令人驚歎的精妙方式展示著文明群體被毀滅那一瞬的圖景。 每一處蟻群垂死掙扎的痕跡都寫滿了生命的無奈。

蟻群們生生不息地繁衍之時, 恐怕對突然降臨的災難毫無準備, 恐懼、慌亂, 毫無尊嚴, 那些面臨毀滅時的各種眾生相, 正是我觀察的最好內容。

宇宙中還有很多蟻群, 面臨危機的蟻群。

德伊沃

德伊沃族給我的感覺絕對是沉悶。

德伊沃族群生長在一個絕對球形的行星上, 行星表面覆蓋一層深度絕對均勻的液體海洋。 德伊沃的個體們都均勻地分散懸浮在海洋表面, 甚至, 球形個體們的大小也絕對相同。

我猜想, 如果有某種因素讓某個德伊沃的個體比其他的肥胖那麼一點點, 其他個體們也必然會有某種機制抑制住這位特殊分子, 讓他回歸正常水準。

德伊沃的個體們已經億萬年沒有生老病死了。

我觀察過它們的佈局, 它們以一種六邊形的蜂巢形式駐紮在平靜的海面上, 每條邊長都精確地等於一德伊沃尺。 ——這個距離是他們世界裡最重要的常數之一。

德伊沃們就像一張數量極其精確的巨網, 完整地覆蓋了行星海洋的每一處。 它們的金屬身軀一大半浸泡在海洋中, 依靠軀體表面的輕微振動來激起海洋中的波浪, 以波的形式來進行交流。

德伊沃們的交流沒有秘密, 任何一次波動都會被衰減很小的海浪傳播得很遠, 所有附近的其他個體都能感受到。

大部分個體對事不關己的振動都置若罔聞, 像小透明般任憑波浪在身邊拂過。 喜好八卦的個體則像哈哈鏡, 或真或幻地反彈著各種波型。

如果有一片海面忽然上下翻騰,

那一定是德伊沃個體們在進行群體議事, 倘若氣氛激烈並發生思維衝突, 海面上便也會波濤洶湧, 宛如風暴來臨。 理論上來說, 只要完整記錄行星表面的波動影像, 就能破譯出所有德伊沃個體在任意時刻所進行的全部交流內容。

海洋中最常見的波型是投票。 無論大大小小的事務, 只要影響範圍內的個體數大於一, 便會有投票的波型出現, 每一方都會耗盡全力召喚盡可能多的同伴替有利於自己的選項投票。

基於絕對公平的原則, 投票的結果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但允許合理發起異議並再次投票, 這種冗長的流程使得德伊沃個體們處理任何公共事務都要經歷難以忍受的漫長週期, 並且結果一定偏向于不作為,

以避免造成任何一方的損失。

德伊沃人既不瞭解自己身下的海洋與地層, 也不瞭解頭頂的星空與宇宙, 因為凡是高於或低於海面的行為或傾向均會造成不平等, 必然在投票中被否定。

危機來臨之時, 他們行星的內部的淺層地熱資源通過崩裂的火山口從海底釋放了一部分出來。 受熱的那些德伊沃不出所料, 開始投票以決定應對辦法。

從氾濫的波型中, 我瞭解到供投票的選項有忍受、探查、逃離等。 熱區之外的大部分選擇了忍受, 熱區內的全都選擇了逃離, 然而由於神聖的德伊沃常數不可改變, 外部並沒有容納這堆發燒難民的空間。

於是, 熱區外的德伊沃們發起周圍更多的人共同參與投票,

否決了發熱難民們的外遷傾向。 更多的火山口被點燃, 全球範圍內陸續湧現出更多的熱區, 同樣的投票波型再次出現。

只見要求離開的個體越來越多, 但拒絕其他個體擠壓自己生存空間的則湧現得更多, 仍然無法形成統一決議。

緊急時刻, 終於有新的投票出現, 有幾位勇敢而特殊的個體向海洋裡廣播出了逃離行星的建議。 但還沒等到具體方案提出, 便被周邊民眾幾近瘋狂地直接否決。

海洋開始沸騰, 海水劇烈地翻滾, 嚴重影響了德伊沃們的投票交流, 形成決議的時間也變得無比漫長。 一部分年輕的德伊沃按捺不住, 開始集結收攏, 準備採取逃離措施。

這個舉動引發了四周更多的德伊沃們的反對。 激烈的衝突產生, 波濤連天,然而隨著沸騰繼續,水位的降低徹底切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

聽不到反對的聲音後,這批年輕的德伊沃才艱難地凝聚起來,慢慢築成塔狀,開始往天空中攀升。

四周的其他個體本來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疑慮並劃清界限,可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近處的便也嘗試性地打破了德伊沃常數的桎梏,暗搓搓蹭過來,然而也只是觀望,並不幫忙。

塔越堆越高,吸引了更多的個體靠攏,高處的涼爽讓他們找到了救命的方向。德伊沃個體們開始互相接觸,投票的優良傳統在親身接觸中重新弘揚起來。

然而溫度繼續劇烈增長,高溫侵襲了塔體,許多德伊沃在危機中重新投票決議,制定了往塔身裡拼命鑽的臨時目標,塔基在強大雜亂的壓力下開始崩塌。

一些已經爬得很高的德伊沃墜落下來堆積在塔基周圍擋住一部分熱量,讓鑽入塔基的德伊沃們愈發確認了這一舉動的正確性,從而引發了全球所有個體的瘋狂集中。從高處看,德伊沃行星像氣球般從高塔所在處被吹脹,塔身已經沒了之前向上的形狀,整個淹沒在大山包一般的個體中。

一部分德伊沃已經由於高壓而死亡,溫度還在升高,更多的德伊沃繼續死去,剩餘的德伊沃們終於覺察到了無處可逃的現實,瘋狂動盪起來,可是到這個時候已經於事無補了。

行星最終化成了火紅的煉獄,德伊沃們回歸平靜,如山的屍骸熔化、消失,融合成一片新的沸騰海洋。

海洋中再也沒有了振動的生命之歌。也許,冷卻凝固後,這片海洋中可能會再次出現新的生命,希望他們不要再像德伊沃那樣沉悶了。

特暴族

我歷來認為,粗暴地改變數學或物理常數這種毀滅因素太單調,世界幾乎是瞬間崩塌,毫無趣味,所以我對觀察這類文明的毀滅毫無興趣。

但有些毀滅因素卻也很有趣,尤其是遇到像特暴族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面之時。

特暴族的星球在暗黑旋臂末端,上十億的個體們在漫長的好勇爭鬥中早已被抹殺了自由意志,分化合體形成了三片超級區域,或者說,叫超級國家。

這三個國家骨子裡流淌著千萬年來誰也不服誰的氣質,武力強勁,不分伯仲。研製武器是它們最樂於投身的事業。

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單兵裝備到戰略威懾,各種武器的殺傷力越來越大,甚至毀星指數超過一百。——不得不說,這是宇宙間其他文明們也時常保持的一種常見狀態。

這三個國家的名字我無心記憶,只簡單把它們分別稱之為甲國、乙國和丙國。在老舊的時代,三個國家之間互相進行過許多場規模或大或小的戰爭,各有勝負,一直僵持。

一開始,各方把人口力量當做致勝的關鍵因素,因為蒙昧的近身鬥毆的確人多占優。但當遠距離攻擊武器出現後,人數不再是決定性的因素,地形、戰術、技巧等逐漸走上舞臺,軍事成為了暴力藝術。

再後來,威力巨大的粒子湮滅武器幾乎同時被分別研發出來,這種武器擁有在廣闊的區域中毀滅一切的極度殺傷力,不知不覺竟然直接造就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好戰的特暴族的星球歷史上竟然出現了短暫的和平,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和平之下暗流湧動,三個國家都在全力製造粒子湮滅武器,投入巨大,成果也斐然。上面提到的毀星指數專門用來評判文明好戰程度,其值是該文明所儲備的武器能夠毀滅其所在星球的次數。近些年特暴星的這項指數飛速增加,幾乎每年翻番。

其中,甲國步調最快,已儲備了幾千枚遠端湮滅導彈,丙國次之,一千多枚,乙國最弱,但也有兩百多枚。好在因為威懾的緣故,誰都不敢首先使用它。大概大國們都知道,如果不能暫態毀滅對手,那麼迎來的必然是對手的大規模報復,自己也在劫難逃。

在難得的和平年代裡,三個國家繼續發展殺傷性武器之餘也開始考慮其他戰略:如果毀滅不了對手的武器,那就毀滅對手使用武器的權力,基於此思路,資訊戰爭逐漸展開,情報的搜集、破譯成為了除殺傷性武器之外投入最多的項目。

每個國家都企圖摸清對手的決策機構的思路,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同時對己方的戰略等極度保密。於是基於數學的密碼學的突破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然而,數學作為宇宙通用的基礎學科,不是隨便哪個文明都有資格突破的。特暴族正卡在這麼一個環節。

想像一下,基於電磁波的長距離通訊資料每時每刻都被三個大國的各種監聽設備持續收集,資料使用特暴星上已經研究出來的幾種成熟的公開演算法加密如橢圓曲線等,沒有明顯的破譯漏洞,其複雜程度呈指數增長,如果暴力破解則需要幾百年。

研究機構只能盯著來自敵方的看不出任何意義的海量雜亂資訊發呆。另外,國家之間的間諜活動從未停止,雖然也有些間諜成功地盜取了一些金鑰,但也是局部使用,於大局上無關緊要。

這種膠著的局面,相信也是許多文明毀滅前夜的狀態,特暴星就像一堆混合易燃氣體,只缺一道火花。

偏偏這道火花出現了。

不知道來自哪裡的靈感,甲國軍方的一位元密碼學研究員,在一次做夢時夢見了一個公式。他醒來後,根據夢境記憶中的一鱗半爪草草復原了這個公式,他震驚地發現,這個公式居然給出了橢圓曲線金鑰猜測問題的多項式解法。

這個成果如果實施,甲國將具有數小時內解開任意以橢圓曲線密碼學演算法加密的密文的能力。他意識到了這項驚人的成果,極度興奮,毫無心機地向領導層彙報,然後不出意外地被滅口了。

數次類似的滅口後,最高層輾轉拿到了這項劃時代的最高機密,便基於此理論秘密建造瞭解密機,乙國與丙國的大量機密資訊就此被破解,無數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情報輕易地呈現在眼前,包括各種武器佈防圖、高端研究成果、智庫報告、高層決策記錄等,甚至還有乙國和丙國首腦秘密溝通結盟的備忘錄。

甲國高層覺察到了未來的巨大危機,幾位決策者秘密決定先發制人。

一個無聲的黑夜裡,甲國悄悄調動其精銳軍事力量,瞄準乙國為數不多的粒子武器基地,突然實施癱瘓打擊。由於情報準確,乙國的長距離戰略力量在睡夢中暫態被消滅。

與此同時,甲國切入了丙國與乙國高層之間的加密通訊線路,搶在乙國宣戰前知會丙國此次行動,丙國被甲國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給震懾住了,等到反應過來時,乙國在戰略意義上已經傾覆,再也無法對甲國構成實質威脅。

可是,就在甲國和丙國覺得大局已定時,忽然收到報告:乙國最後殘存的兩枚大當量粒子湮滅導彈剛剛發射升空。它們失去了長距離戰略打擊力量的支持,無法攻擊甲國本土,然而,它們的目標,是接壤的丙國!

這道火花,終於引起了特暴族的大爆發。

我無意拜讀軍事專家們事後關於特暴族戰略捆綁的合理性分析,我只知道,自私好鬥的文明終歸有毀滅自己的一天。

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人願意看到對手比自己強大,尤其是在自己遭受打擊而一蹶不振之時。

乙國明白這個道理,丙國也同樣明白。

因此,當丙國發現乙國的導彈目標竟然是自己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攔截的丙國也下達了向甲國投放導彈的命令,沒有絲毫遲疑。

數千枚導彈是無法被全部攔截的,縱然強大如瞭解一切的甲國,也不能。

從太空中看過去,地面上無數白色尾跡像怒放的鮮花一樣盛開,在更多的地方陸續有更多的花朵在綻放,這是特暴星最後展現出的美麗一瞬。

白色尾跡組成了一張死亡之網,牢牢地將整顆特暴星絞殺。

後面的毀滅場景,我已不屑關注了。和許多短命的文明一樣,特暴族在浩瀚宇宙的時空長河中像流星般一閃而逝,幾乎沒留下什麼痕跡。

這種因為低等個體之間思維不透明從而自私好鬥並將大部分力量都花在內訌上的文明,消亡起來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飛之羽

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有一顆堅實的行星立足並安居樂業的。和有固定居所的同類比起來,飛之羽更像一群瘋狂流浪者。

飛之羽誕生於遠離恒星的冰冷塵埃帶,億萬年前一次偶然的引力擾動,令飛之羽的“母星”、一大塊混合固態冰球被幾十光年外的一顆大型恒星的微弱引力捕獲。

於是它像朝聖者一般,沿著一條極其漫長的橢圓軌道以肉眼幾乎不可見的速度飛向遙遠的恒星。

幸運的是,這次旅程沒有被其他引力擾動打斷,持續行進了上萬年。

飛之羽族群們便是在這顆恒星的微弱光照下進化而來的。起初它們只是髒雪球中的有機大分子,在多孔疏鬆的環境裡互相融合,產生基本邏輯。

離恒星二十光年時,它們出現了自我意識,離恒星十光年時,它們發展出了基礎科技與宗教,離恒星八光年時,它們發現了這顆目標恒星,並開始崇拜它。

離恒星五光年時,冰雪球開始在粒子輻射作用下蒸發,露出彗星的面目。飛之羽們覺察到自己的家園在變小,感受到了生存壓力,便發展起了金屬工業,將整顆母星密封起來,並用金屬桁架加固。

恒星越來越近,飛之羽們不免擔憂會掉進恒星的無邊火海,便群策群力,積極研究航太技術。

在短短的幾百年時間內,聰明的飛之羽們跨越了蒸汽時代與資訊時代,它們連續趕工製造出強力的推進器,在墜落恒星的前夕硬生生地扭轉了彗星的運行軌道,把橢圓軌道延展成一條抛物線,並且借助恒星的引力彈弓將自身拋射加速,駛向深邃的太空。

這次成功的逃亡,卻讓飛之羽一族像著了魔似的,突然對無限制的高速刺激有了莫大的興趣,進而以彗星為飛船,開始了宇宙中的加速巡航。

他們瘋狂地收集能源,時刻開啟最大功率推進,不停地超越一切星體,如果不是因為逼近光速上限,險些連我也追不上他們。

飛之羽有幸生在了一個空曠的宇宙,否則縱然賽車手技術再高超,沒有賽道也無法發揮。

不過即便如此,飛之羽的高速航線上仍然隨時可能存在各種潛在威脅,這也使得他們的預警探測與清障技術鍛煉得異常強大,凡是航路上可見的障礙物,哪怕是顆粒微小的塵埃,全部可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清除。

這顆以近光速飛馳的巨大彗星在黑暗的空間裡形成了一道極壯麗的風景,似乎整個宇宙中沒有東西可以阻止他們。

除了空間本身。

我跟隨了他們許久,瞭解到他們對宇宙空間的認知還停留在平滑的三維空間階段,對宇宙中黑暗角落裡潛藏的可能威脅一無所知。他們定速巡航時使用周圍的脈衝星來導航定位,那顆脈衝星斷斷續續的週期性輻射將他們的軌道引向了一個未知的方向。

那個方向通向一條死亡之環。

最先報告危險的是彗尾的飛之羽監測員。他發現彗星身後有不明星體出現,而且正在不斷逼近。

飛之羽一族立刻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不得不說飛之羽比德伊沃那種無趣的慢性子好不少,他們飛快地做出了加速躲避的決定,彗星尾部噴出絢麗的火焰,猶如一顆小型的超新星。

但他們很快發現對方沒多久也加速了,還靠得更近,變軌轉向等都毫無作用,追逐者像附骨之蛆般亦步亦趨。

在觀測屏裡,追逐者整個陷在強烈的紅移光譜中,完全看不清表面細節,只能判斷大體和彗星相仿。

就飛之羽們準備進一步加速逃離時,預警系統又突然報警:前方也發現同樣飛速靠近的障礙物,同樣掩藏在紅移光譜中,大小同樣也和彗星相當。

慌亂中,飛之羽決定動用武器清障,可就當他們使用大口徑動能彈轟擊前方的障礙物後,身後的追逐者也突然對飛之羽發起了攻擊,而且攻擊者的破壞力絲毫不亞於飛之羽的武器。

飛之羽被迫兩面作戰,腹背受敵,仿佛陷入了星際海盜的夾擊,被轟得千瘡百孔。

作為旁觀者,這局面我看得再清楚不過了。沒錯,飛之羽闖入的是一個小小的高維環,在這個環裡,沿任何一個方向前進都只能回到原處,飛之羽看到的障礙物只不過是自己的尾部,而追逐者也只是自己曾經前進的影子。

高維環在時間上的滯後性讓加速的飛之羽誤以為敵人在逼近,從而對自己發起了攻擊。在這樣的高維環裡,避免毀滅的唯一手段是停止運動,但飛之羽在當時的危機局勢下,又怎麼可能想到這一點?

重創的飛之羽彗星已經無法阻止碰撞的發生。當追逐者極度靠近,透過濃密的紅移光譜,飛之羽們終於發現即將降臨到頭頂的死亡陰影居然是自己時,那種驚懼與絕望的感覺,恐怕沒幾個文明體驗過。

撞擊發生,一切都回歸平靜。

飛之羽毀於自大。宇宙中的黑暗沒有誰能窮盡瞭解,剛發展出星際航行技術的普通文明以自身為賭注四處橫衝直撞,其覆滅的可能性鐵定是百分之一百。

鏡靈

鏡靈一族曾經讓我覺得困惑,因為剛接觸他們的時候,他們無數的個體毫無動靜,看上去似乎早已滅亡。

但不久我馬上發現,它們並非死氣沉沉一片。

它們的個體呈不規則的銀色粉末狀,雜亂地懸浮在某一處深空,佔據區域極小,且不依附於任何星體。個體們僅僅保持著最低程度的生物活性,如果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認為他們已經死亡,或者,至少也是長期休眠。

由於毫不起眼,他們躲過了其他文明的無數次探測,如果我再粗心一點,我也很可能和他們擦肩而過。

我近距離端詳著他們。只有相距極近時,我才能感覺到他們的存在,那是一種微弱但又極其高頻的思維波動,互相作用,卻又互不依賴。

他們在交流。

很快,我瞭解了他們的思維,知道了他們的真實狀況,原來,他們活在虛擬的世界中。虛擬的刺激滿足了一切,只要他們還活著。

換句話說,他們在做夢。

我不知道別的文明裡是否也都有“夢”的定義,但使用最小的資源滿足所有的感官需求,的確是不少文明追求的極致目標。

在夢裡,他們不需要佔據真實宇宙的實際空間,不需要真實的付出便能獲得所需的滿足感,儘管從外部看來他們死氣沉沉不可理喻,但文明的發展方向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無論出現什麼形態都不奇怪。

我嘗試去瞭解他們的夢境,慢慢地,我觀察到了這個埋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虛幻世界,那是一個宏大不輸於真實宇宙的奇幻空間,各種不符合常識卻又邏輯自洽的新奇事物充斥,大概部分來源於真實,部分來源於自發性質的演繹。

我甚至在其中感受到一些似曾相識的氣息,包括德伊沃、特暴、飛之羽,還有許許多多已經消亡或正在消亡的文明。看來,鏡靈一族們一直煞費苦心地以真實宇宙中的一切作為創作藍本。

他們就像一群躲在暗處的高產畫家,默默地將觀察到的一切飛速記錄複製,並借此充實他們的虛擬宇宙。

經過不知道多久的時光積累,虛擬宇宙越來越宏大,也越來越精細完美,完美得讓鏡靈們逐漸拋棄現實的一切,不再眷戀軀體的羈絆,而是完全將身心融入這個虛擬世界。

這種演化方向,的確是我聞所未聞。

就在我感慨的時候,忽然,鏡靈的世界出現了一絲無法形容的裂痕,這道裂痕如此清晰地出現在我接入鏡靈們的感覺中,並且在不斷擴散,像焚燒草原的野火。我看到鏡靈的世界開始崩塌,空間出現蛛網般的裂縫,四處伸展,吞噬著周圍的一切。

鏡靈的危機來臨。

我飛速切斷與鏡靈世界的聯繫,可是已經遲了,在我徹底離開鏡靈世界前的那短短一瞬,鏡靈的宇宙已在不斷擴大的裂縫群中變得支離破碎,熟悉的氣息煙消雲散,只剩下團團殘影。

緊接著,裂縫間成堆的虛幻影子閃起雜亂的光芒,然後像漣漪般逐漸消失,最後萬物寂滅,回歸一片虛無。

鏡靈一族毀於觀察。

很明顯,為了滿足虛擬出一個精細宇宙的巨大計算量,鏡靈們使用了量子態模擬,只不過我這個外來者的觀察導致了坍縮,從而直接毀滅了鏡靈們賴以存在的虛擬宇宙,只剩下原本死氣沉沉的個體粉末。

他們的夢消失了,醒了,滅亡了。

負罪感很快從我思維裡消失,畢竟,任何文明都只是蟻群。

我依然在宇宙中四處遊蕩、觀察,各種文明也仍舊像蟻群般生老病死,或輝煌壯麗,或默默無聞,最終均不留一點痕跡。

我自己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觀察者,有時候我會想,宇宙間的這一切只不過是幾條簡單規則的演繹,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太意外。

那些對蟻群們造成滅頂之災的巨大災難,換個角度看也許只是一顆流星、一道輻射,甚至一次無意的微弱波動。那麼,我和我們的宇宙,是不是也隨時可能迎來同樣的災難?

我們也只是蟻群,尚且活著的蟻群。

版權聲明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聯繫授權,盜轉必究。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帶你領略科普的世界

波濤連天,然而隨著沸騰繼續,水位的降低徹底切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

聽不到反對的聲音後,這批年輕的德伊沃才艱難地凝聚起來,慢慢築成塔狀,開始往天空中攀升。

四周的其他個體本來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疑慮並劃清界限,可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近處的便也嘗試性地打破了德伊沃常數的桎梏,暗搓搓蹭過來,然而也只是觀望,並不幫忙。

塔越堆越高,吸引了更多的個體靠攏,高處的涼爽讓他們找到了救命的方向。德伊沃個體們開始互相接觸,投票的優良傳統在親身接觸中重新弘揚起來。

然而溫度繼續劇烈增長,高溫侵襲了塔體,許多德伊沃在危機中重新投票決議,制定了往塔身裡拼命鑽的臨時目標,塔基在強大雜亂的壓力下開始崩塌。

一些已經爬得很高的德伊沃墜落下來堆積在塔基周圍擋住一部分熱量,讓鑽入塔基的德伊沃們愈發確認了這一舉動的正確性,從而引發了全球所有個體的瘋狂集中。從高處看,德伊沃行星像氣球般從高塔所在處被吹脹,塔身已經沒了之前向上的形狀,整個淹沒在大山包一般的個體中。

一部分德伊沃已經由於高壓而死亡,溫度還在升高,更多的德伊沃繼續死去,剩餘的德伊沃們終於覺察到了無處可逃的現實,瘋狂動盪起來,可是到這個時候已經於事無補了。

行星最終化成了火紅的煉獄,德伊沃們回歸平靜,如山的屍骸熔化、消失,融合成一片新的沸騰海洋。

海洋中再也沒有了振動的生命之歌。也許,冷卻凝固後,這片海洋中可能會再次出現新的生命,希望他們不要再像德伊沃那樣沉悶了。

特暴族

我歷來認為,粗暴地改變數學或物理常數這種毀滅因素太單調,世界幾乎是瞬間崩塌,毫無趣味,所以我對觀察這類文明的毀滅毫無興趣。

但有些毀滅因素卻也很有趣,尤其是遇到像特暴族這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局面之時。

特暴族的星球在暗黑旋臂末端,上十億的個體們在漫長的好勇爭鬥中早已被抹殺了自由意志,分化合體形成了三片超級區域,或者說,叫超級國家。

這三個國家骨子裡流淌著千萬年來誰也不服誰的氣質,武力強勁,不分伯仲。研製武器是它們最樂於投身的事業。

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從單兵裝備到戰略威懾,各種武器的殺傷力越來越大,甚至毀星指數超過一百。——不得不說,這是宇宙間其他文明們也時常保持的一種常見狀態。

這三個國家的名字我無心記憶,只簡單把它們分別稱之為甲國、乙國和丙國。在老舊的時代,三個國家之間互相進行過許多場規模或大或小的戰爭,各有勝負,一直僵持。

一開始,各方把人口力量當做致勝的關鍵因素,因為蒙昧的近身鬥毆的確人多占優。但當遠距離攻擊武器出現後,人數不再是決定性的因素,地形、戰術、技巧等逐漸走上舞臺,軍事成為了暴力藝術。

再後來,威力巨大的粒子湮滅武器幾乎同時被分別研發出來,這種武器擁有在廣闊的區域中毀滅一切的極度殺傷力,不知不覺竟然直接造就了一種奇妙的平衡:好戰的特暴族的星球歷史上竟然出現了短暫的和平,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和平之下暗流湧動,三個國家都在全力製造粒子湮滅武器,投入巨大,成果也斐然。上面提到的毀星指數專門用來評判文明好戰程度,其值是該文明所儲備的武器能夠毀滅其所在星球的次數。近些年特暴星的這項指數飛速增加,幾乎每年翻番。

其中,甲國步調最快,已儲備了幾千枚遠端湮滅導彈,丙國次之,一千多枚,乙國最弱,但也有兩百多枚。好在因為威懾的緣故,誰都不敢首先使用它。大概大國們都知道,如果不能暫態毀滅對手,那麼迎來的必然是對手的大規模報復,自己也在劫難逃。

在難得的和平年代裡,三個國家繼續發展殺傷性武器之餘也開始考慮其他戰略:如果毀滅不了對手的武器,那就毀滅對手使用武器的權力,基於此思路,資訊戰爭逐漸展開,情報的搜集、破譯成為了除殺傷性武器之外投入最多的項目。

每個國家都企圖摸清對手的決策機構的思路,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同時對己方的戰略等極度保密。於是基於數學的密碼學的突破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一環。

然而,數學作為宇宙通用的基礎學科,不是隨便哪個文明都有資格突破的。特暴族正卡在這麼一個環節。

想像一下,基於電磁波的長距離通訊資料每時每刻都被三個大國的各種監聽設備持續收集,資料使用特暴星上已經研究出來的幾種成熟的公開演算法加密如橢圓曲線等,沒有明顯的破譯漏洞,其複雜程度呈指數增長,如果暴力破解則需要幾百年。

研究機構只能盯著來自敵方的看不出任何意義的海量雜亂資訊發呆。另外,國家之間的間諜活動從未停止,雖然也有些間諜成功地盜取了一些金鑰,但也是局部使用,於大局上無關緊要。

這種膠著的局面,相信也是許多文明毀滅前夜的狀態,特暴星就像一堆混合易燃氣體,只缺一道火花。

偏偏這道火花出現了。

不知道來自哪裡的靈感,甲國軍方的一位元密碼學研究員,在一次做夢時夢見了一個公式。他醒來後,根據夢境記憶中的一鱗半爪草草復原了這個公式,他震驚地發現,這個公式居然給出了橢圓曲線金鑰猜測問題的多項式解法。

這個成果如果實施,甲國將具有數小時內解開任意以橢圓曲線密碼學演算法加密的密文的能力。他意識到了這項驚人的成果,極度興奮,毫無心機地向領導層彙報,然後不出意外地被滅口了。

數次類似的滅口後,最高層輾轉拿到了這項劃時代的最高機密,便基於此理論秘密建造瞭解密機,乙國與丙國的大量機密資訊就此被破解,無數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情報輕易地呈現在眼前,包括各種武器佈防圖、高端研究成果、智庫報告、高層決策記錄等,甚至還有乙國和丙國首腦秘密溝通結盟的備忘錄。

甲國高層覺察到了未來的巨大危機,幾位決策者秘密決定先發制人。

一個無聲的黑夜裡,甲國悄悄調動其精銳軍事力量,瞄準乙國為數不多的粒子武器基地,突然實施癱瘓打擊。由於情報準確,乙國的長距離戰略力量在睡夢中暫態被消滅。

與此同時,甲國切入了丙國與乙國高層之間的加密通訊線路,搶在乙國宣戰前知會丙國此次行動,丙國被甲國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給震懾住了,等到反應過來時,乙國在戰略意義上已經傾覆,再也無法對甲國構成實質威脅。

可是,就在甲國和丙國覺得大局已定時,忽然收到報告:乙國最後殘存的兩枚大當量粒子湮滅導彈剛剛發射升空。它們失去了長距離戰略打擊力量的支持,無法攻擊甲國本土,然而,它們的目標,是接壤的丙國!

這道火花,終於引起了特暴族的大爆發。

我無意拜讀軍事專家們事後關於特暴族戰略捆綁的合理性分析,我只知道,自私好鬥的文明終歸有毀滅自己的一天。

在這個星球上,沒有人願意看到對手比自己強大,尤其是在自己遭受打擊而一蹶不振之時。

乙國明白這個道理,丙國也同樣明白。

因此,當丙國發現乙國的導彈目標竟然是自己的時候,已經來不及攔截的丙國也下達了向甲國投放導彈的命令,沒有絲毫遲疑。

數千枚導彈是無法被全部攔截的,縱然強大如瞭解一切的甲國,也不能。

從太空中看過去,地面上無數白色尾跡像怒放的鮮花一樣盛開,在更多的地方陸續有更多的花朵在綻放,這是特暴星最後展現出的美麗一瞬。

白色尾跡組成了一張死亡之網,牢牢地將整顆特暴星絞殺。

後面的毀滅場景,我已不屑關注了。和許多短命的文明一樣,特暴族在浩瀚宇宙的時空長河中像流星般一閃而逝,幾乎沒留下什麼痕跡。

這種因為低等個體之間思維不透明從而自私好鬥並將大部分力量都花在內訌上的文明,消亡起來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飛之羽

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有一顆堅實的行星立足並安居樂業的。和有固定居所的同類比起來,飛之羽更像一群瘋狂流浪者。

飛之羽誕生於遠離恒星的冰冷塵埃帶,億萬年前一次偶然的引力擾動,令飛之羽的“母星”、一大塊混合固態冰球被幾十光年外的一顆大型恒星的微弱引力捕獲。

於是它像朝聖者一般,沿著一條極其漫長的橢圓軌道以肉眼幾乎不可見的速度飛向遙遠的恒星。

幸運的是,這次旅程沒有被其他引力擾動打斷,持續行進了上萬年。

飛之羽族群們便是在這顆恒星的微弱光照下進化而來的。起初它們只是髒雪球中的有機大分子,在多孔疏鬆的環境裡互相融合,產生基本邏輯。

離恒星二十光年時,它們出現了自我意識,離恒星十光年時,它們發展出了基礎科技與宗教,離恒星八光年時,它們發現了這顆目標恒星,並開始崇拜它。

離恒星五光年時,冰雪球開始在粒子輻射作用下蒸發,露出彗星的面目。飛之羽們覺察到自己的家園在變小,感受到了生存壓力,便發展起了金屬工業,將整顆母星密封起來,並用金屬桁架加固。

恒星越來越近,飛之羽們不免擔憂會掉進恒星的無邊火海,便群策群力,積極研究航太技術。

在短短的幾百年時間內,聰明的飛之羽們跨越了蒸汽時代與資訊時代,它們連續趕工製造出強力的推進器,在墜落恒星的前夕硬生生地扭轉了彗星的運行軌道,把橢圓軌道延展成一條抛物線,並且借助恒星的引力彈弓將自身拋射加速,駛向深邃的太空。

這次成功的逃亡,卻讓飛之羽一族像著了魔似的,突然對無限制的高速刺激有了莫大的興趣,進而以彗星為飛船,開始了宇宙中的加速巡航。

他們瘋狂地收集能源,時刻開啟最大功率推進,不停地超越一切星體,如果不是因為逼近光速上限,險些連我也追不上他們。

飛之羽有幸生在了一個空曠的宇宙,否則縱然賽車手技術再高超,沒有賽道也無法發揮。

不過即便如此,飛之羽的高速航線上仍然隨時可能存在各種潛在威脅,這也使得他們的預警探測與清障技術鍛煉得異常強大,凡是航路上可見的障礙物,哪怕是顆粒微小的塵埃,全部可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清除。

這顆以近光速飛馳的巨大彗星在黑暗的空間裡形成了一道極壯麗的風景,似乎整個宇宙中沒有東西可以阻止他們。

除了空間本身。

我跟隨了他們許久,瞭解到他們對宇宙空間的認知還停留在平滑的三維空間階段,對宇宙中黑暗角落裡潛藏的可能威脅一無所知。他們定速巡航時使用周圍的脈衝星來導航定位,那顆脈衝星斷斷續續的週期性輻射將他們的軌道引向了一個未知的方向。

那個方向通向一條死亡之環。

最先報告危險的是彗尾的飛之羽監測員。他發現彗星身後有不明星體出現,而且正在不斷逼近。

飛之羽一族立刻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不得不說飛之羽比德伊沃那種無趣的慢性子好不少,他們飛快地做出了加速躲避的決定,彗星尾部噴出絢麗的火焰,猶如一顆小型的超新星。

但他們很快發現對方沒多久也加速了,還靠得更近,變軌轉向等都毫無作用,追逐者像附骨之蛆般亦步亦趨。

在觀測屏裡,追逐者整個陷在強烈的紅移光譜中,完全看不清表面細節,只能判斷大體和彗星相仿。

就飛之羽們準備進一步加速逃離時,預警系統又突然報警:前方也發現同樣飛速靠近的障礙物,同樣掩藏在紅移光譜中,大小同樣也和彗星相當。

慌亂中,飛之羽決定動用武器清障,可就當他們使用大口徑動能彈轟擊前方的障礙物後,身後的追逐者也突然對飛之羽發起了攻擊,而且攻擊者的破壞力絲毫不亞於飛之羽的武器。

飛之羽被迫兩面作戰,腹背受敵,仿佛陷入了星際海盜的夾擊,被轟得千瘡百孔。

作為旁觀者,這局面我看得再清楚不過了。沒錯,飛之羽闖入的是一個小小的高維環,在這個環裡,沿任何一個方向前進都只能回到原處,飛之羽看到的障礙物只不過是自己的尾部,而追逐者也只是自己曾經前進的影子。

高維環在時間上的滯後性讓加速的飛之羽誤以為敵人在逼近,從而對自己發起了攻擊。在這樣的高維環裡,避免毀滅的唯一手段是停止運動,但飛之羽在當時的危機局勢下,又怎麼可能想到這一點?

重創的飛之羽彗星已經無法阻止碰撞的發生。當追逐者極度靠近,透過濃密的紅移光譜,飛之羽們終於發現即將降臨到頭頂的死亡陰影居然是自己時,那種驚懼與絕望的感覺,恐怕沒幾個文明體驗過。

撞擊發生,一切都回歸平靜。

飛之羽毀於自大。宇宙中的黑暗沒有誰能窮盡瞭解,剛發展出星際航行技術的普通文明以自身為賭注四處橫衝直撞,其覆滅的可能性鐵定是百分之一百。

鏡靈

鏡靈一族曾經讓我覺得困惑,因為剛接觸他們的時候,他們無數的個體毫無動靜,看上去似乎早已滅亡。

但不久我馬上發現,它們並非死氣沉沉一片。

它們的個體呈不規則的銀色粉末狀,雜亂地懸浮在某一處深空,佔據區域極小,且不依附於任何星體。個體們僅僅保持著最低程度的生物活性,如果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認為他們已經死亡,或者,至少也是長期休眠。

由於毫不起眼,他們躲過了其他文明的無數次探測,如果我再粗心一點,我也很可能和他們擦肩而過。

我近距離端詳著他們。只有相距極近時,我才能感覺到他們的存在,那是一種微弱但又極其高頻的思維波動,互相作用,卻又互不依賴。

他們在交流。

很快,我瞭解了他們的思維,知道了他們的真實狀況,原來,他們活在虛擬的世界中。虛擬的刺激滿足了一切,只要他們還活著。

換句話說,他們在做夢。

我不知道別的文明裡是否也都有“夢”的定義,但使用最小的資源滿足所有的感官需求,的確是不少文明追求的極致目標。

在夢裡,他們不需要佔據真實宇宙的實際空間,不需要真實的付出便能獲得所需的滿足感,儘管從外部看來他們死氣沉沉不可理喻,但文明的發展方向本來就是多種多樣,無論出現什麼形態都不奇怪。

我嘗試去瞭解他們的夢境,慢慢地,我觀察到了這個埋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虛幻世界,那是一個宏大不輸於真實宇宙的奇幻空間,各種不符合常識卻又邏輯自洽的新奇事物充斥,大概部分來源於真實,部分來源於自發性質的演繹。

我甚至在其中感受到一些似曾相識的氣息,包括德伊沃、特暴、飛之羽,還有許許多多已經消亡或正在消亡的文明。看來,鏡靈一族們一直煞費苦心地以真實宇宙中的一切作為創作藍本。

他們就像一群躲在暗處的高產畫家,默默地將觀察到的一切飛速記錄複製,並借此充實他們的虛擬宇宙。

經過不知道多久的時光積累,虛擬宇宙越來越宏大,也越來越精細完美,完美得讓鏡靈們逐漸拋棄現實的一切,不再眷戀軀體的羈絆,而是完全將身心融入這個虛擬世界。

這種演化方向,的確是我聞所未聞。

就在我感慨的時候,忽然,鏡靈的世界出現了一絲無法形容的裂痕,這道裂痕如此清晰地出現在我接入鏡靈們的感覺中,並且在不斷擴散,像焚燒草原的野火。我看到鏡靈的世界開始崩塌,空間出現蛛網般的裂縫,四處伸展,吞噬著周圍的一切。

鏡靈的危機來臨。

我飛速切斷與鏡靈世界的聯繫,可是已經遲了,在我徹底離開鏡靈世界前的那短短一瞬,鏡靈的宇宙已在不斷擴大的裂縫群中變得支離破碎,熟悉的氣息煙消雲散,只剩下團團殘影。

緊接著,裂縫間成堆的虛幻影子閃起雜亂的光芒,然後像漣漪般逐漸消失,最後萬物寂滅,回歸一片虛無。

鏡靈一族毀於觀察。

很明顯,為了滿足虛擬出一個精細宇宙的巨大計算量,鏡靈們使用了量子態模擬,只不過我這個外來者的觀察導致了坍縮,從而直接毀滅了鏡靈們賴以存在的虛擬宇宙,只剩下原本死氣沉沉的個體粉末。

他們的夢消失了,醒了,滅亡了。

負罪感很快從我思維裡消失,畢竟,任何文明都只是蟻群。

我依然在宇宙中四處遊蕩、觀察,各種文明也仍舊像蟻群般生老病死,或輝煌壯麗,或默默無聞,最終均不留一點痕跡。

我自己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觀察者,有時候我會想,宇宙間的這一切只不過是幾條簡單規則的演繹,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太意外。

那些對蟻群們造成滅頂之災的巨大災難,換個角度看也許只是一顆流星、一道輻射,甚至一次無意的微弱波動。那麼,我和我們的宇宙,是不是也隨時可能迎來同樣的災難?

我們也只是蟻群,尚且活著的蟻群。

版權聲明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如欲轉載請聯繫授權,盜轉必究。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帶你領略科普的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