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相關知識|“xxx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看到這,同言君笑了……

漯河統戰 ID:lhtzb0

漯河統戰官方微信平臺帶您看統戰新聞、學統戰知識、品統戰文化、展統戰形象。

今日淩晨, 新華社發佈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 這則消息“刷爆”了同言君的朋友圈, 各大媒體紛紛進行報導, 於是便出現了這樣的標題——“xxx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同言君雖置身體制內, 但體制外的朋友也很多。 對於政協, 除了上述的表述問題之外, 朋友圈裡還有很多段子, 諸如“黨委說了算, 政府算了說, 人大說算了, 政協算說了”的調侃有之;“中共第十二屆全國政協代表大會”把黨代會、人代會、政協會三者混淆者亦有之。

凡此種種, 皆可說明, 較之人民政協這個莊重的概念, 很多朋友對政協的認知還停留在啟蒙階段。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 同言君有必要先和您聊聊政協。

政協啥意思?

人民政協全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三句話概括:

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

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

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結論: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權力機關, 也不是國家行政機關, 而是政治協商機關。

這裡有2個典故:

其一: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 毛澤東同志在開幕詞中鄭重指出,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佈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在當時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下, 作為統一戰線組織形式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人大職權, 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 1954年9月,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 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人民政協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其二: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 有人認為政協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也有人提出政協應成為權力或半權力機構。 毛澤東同志在《關於政協的性質和任務的談話提綱》中, 對人民政協存在的必要性及為什麼不能變政協為權力機關等重大問題, 都作了精闢的闡述:“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力機關, 有了人大並不妨礙我們成立政協進行政治協商。

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的領導人物一起來協商新中國的大事非常重要。 人大的代表性當然很大, 但它不能包括所有方面, 所以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 ”毛澤東同志同時指出:“政協不能搞成國家機關, 因為人大和國務院是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管理機關, 如果把政協也搞成國家機關, 那就成為二元了, 這樣就重複了、分散了, 民主集中制就講不通了。 政協不僅是人民團體, 而且是各黨派的協商機關, 是黨派性的機關。 ”

政協從哪來?

1947年下半年,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進程的加快, 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權、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生活的歷史任務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1948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發佈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

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 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 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 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這一正確主張立即得到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響應和擁護。 隨後, 中共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到解放區, 協商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事宜。 同年10月和11月, 中共代表分別與到達河北平山縣和哈爾濱的民主人士就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問題進行協商。

1949年6月l5日, 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 毛澤東同志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幕會上指出:“必須召集一個包含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國內少數民族和海外華僑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協商會議,

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並選舉代表這個共和國的民主聯合政府, 才能使我們的偉大的祖國脫離半殖民地的和半封建的命運, 走上獨立、自由、和平、統一和強盛的道路。 ”會議協商了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單位和代表名單, 擬定了會議的各種文件草案, 確定了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日期和議程, 決定將政治協商會議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 標誌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式成立。

這次會議太重要了, 作出的決定全是影響深遠的大事——定都北平, 將北平改名為北京;國旗為五星紅旗, 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採用西元作為紀年……特別是確定了國號,這段歷史,必須要看——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分別召開一些小型座談會,就國家名號、國旗圖案等問題座談討論。

關於國家名號,毛澤東同志說,中央意見擬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無黨派民主人士張奚若立即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他說,“共和”這個詞本來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複呢?不如乾脆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同志覺得此話有理,表示同意,並建議大家採納。

周恩來和林伯渠同志聯名宴請二三十位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研究國名問題。周恩來同志在宴會開始時說,今天請諸位辛亥革命時期的長輩來,是想聽取各位長者的意見。《共同綱領》中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有一個簡稱“中華民國”的括弧。對這個簡稱,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必要了。我就此來請教老前輩,看看有什麼高見。

如此尊敬和信任,使辛亥老人們真正體會到了民主協商、當家作主的責任感。在最初的幾位發言者中,持贊同和反對意見的都有。緊接著,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發言。他說,我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我尊重中山先生,但對於“中華民國”四個字,則絕無好感,理由是,中華民國與民無涉。蔣介石與CC派弄得天怒人怨,真是痛心疾首。我們試問,共產黨所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麼,我們國家的國號應當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拋掉那個又臭又壞的中華民國的爛招牌。與會者對司徒美堂的發言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隨後的發言,基本上都贊成國名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協都幹啥?

12個字的主要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可根據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提議,舉行有各黨派、團體的負責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參加的會議,進行協商,亦可建議上列單位將有關重要問題提交協商。

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

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政協咋組成?

由界別組成是人民政協區別於其他政治組織的又一顯著特徵,是人民政協性質的集中體現。政協界別隨著國家形勢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政協成立之初,尚無界別之說,但按界別組成的屬性卻是與生俱來的,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包括46個參加單位,由14個黨派、16個團體和方面、9個地區、6個軍隊以及特別邀請人士等各界代表組成。

根據新華社今天的消息,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共設34個界別,分別為:

1.中國共產黨

2.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3.中國民主同盟

4.中國民主建國會

5.中國民主促進會

6.中國農工民主黨

7.中國致公黨

8.九三學社

9.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10.無黨派人士

11.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2.中華全國總工會

13.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14.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15.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16.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17.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

18.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19.文化藝術界

20.科學技術界

21.社會科學界

22.經濟界

23.農業界

24.教育界

25.體育界

26.新聞出版界

27.醫藥衛生界

28.對外友好界

29.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

30.少數民族界

31.宗教界

32.特邀香港人士

33.特邀澳門人士

34.特別邀請人士

政協委員是“當選”的嗎?

感謝您耐心地看完上面的內容,相信您對人民政協有了新的認識,下面開始回答今天最主要的問題,很顯然,“xxx當選全國政協委員”這句話是不準確的。

直接講一下政協委員產生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提名推薦。推薦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由各民主黨派中央、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各個界別等協商提出。在地方的全國委員會委員,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協商推薦。

第二步,協商確定建議名單。對各方面提出的推薦名單由中共黨委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綜合平衡,反復同各推薦方面協商形成建議名單。

第三步,政協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將委員建議名單提交常務委員會會議進行協商和表決,經全體常務委員過半數同意予以通過。

第四步,公佈。經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的委員,由政協辦公廳(或辦公室)分別通知推薦單位和個人,向委員發委員證書,並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公佈。

增補政協委員的程式,也需要經過提名、協商、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和公佈這幾個步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天新華社在發佈名單的同時,還播發了一篇重要稿件——《充分民主協商,廣納各方英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智慧和力量——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形成》。文中專門提到,受中共中央委託,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就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人選的推薦提名情況和建議名單,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作說明,指出,中共中央對全國政協換屆工作高度重視,明確了總的原則和要求,成立了換屆人事安排小組,充分借鑒十九大代表推薦提名的成功經驗,認真組織開展全國政協委員人選推薦提名工作。

名單是如何形成的呢?同言君專門摘要如下,一起再學習瞭解一下:

一是突出党的領導。堅持“誰推薦、誰負責”,規範推薦主體,所有人選均由組織推薦提名,切實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各單位在集體研究醞釀的基礎上,認真負責地提出推薦意見。

二是充分溝通協商。堅持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召開了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民主協商會等,對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推薦提名的規模、構成、人選條件等政策性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人選建議名單的形成,專門聽取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

三是嚴格人選把關。堅持標準條件,嚴把人選政治關、廉潔關、形象關。注意瞭解人選政治表現、工作情況、形象口碑和擔任政協委員期間的履職情況等,對政治上、廉潔上有問題和社會形象不佳、履職情況不好的人選,堅決不作安排。

好了,看了這麼多,不知您清楚了沒有?同言君給您總結一下——

政協委員不是選舉產生,而是以協商推薦的方式產生。每屆全國政協委員名額和人選經上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會議審議同意後,由常務委員會協商決定。

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展現新風采!

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採用西元作為紀年……特別是確定了國號,這段歷史,必須要看——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分別召開一些小型座談會,就國家名號、國旗圖案等問題座談討論。

關於國家名號,毛澤東同志說,中央意見擬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無黨派民主人士張奚若立即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他說,“共和”這個詞本來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何必重複呢?不如乾脆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同志覺得此話有理,表示同意,並建議大家採納。

周恩來和林伯渠同志聯名宴請二三十位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研究國名問題。周恩來同志在宴會開始時說,今天請諸位辛亥革命時期的長輩來,是想聽取各位長者的意見。《共同綱領》中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有一個簡稱“中華民國”的括弧。對這個簡稱,有兩種不同的意見,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必要了。我就此來請教老前輩,看看有什麼高見。

如此尊敬和信任,使辛亥老人們真正體會到了民主協商、當家作主的責任感。在最初的幾位發言者中,持贊同和反對意見的都有。緊接著,著名僑領司徒美堂發言。他說,我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我尊重中山先生,但對於“中華民國”四個字,則絕無好感,理由是,中華民國與民無涉。蔣介石與CC派弄得天怒人怨,真是痛心疾首。我們試問,共產黨所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麼,我們國家的國號應當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拋掉那個又臭又壞的中華民國的爛招牌。與會者對司徒美堂的發言都報之以熱烈的掌聲。隨後的發言,基本上都贊成國名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協都幹啥?

12個字的主要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可根據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提議,舉行有各黨派、團體的負責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參加的會議,進行協商,亦可建議上列單位將有關重要問題提交協商。

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

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政協咋組成?

由界別組成是人民政協區別於其他政治組織的又一顯著特徵,是人民政協性質的集中體現。政協界別隨著國家形勢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政協成立之初,尚無界別之說,但按界別組成的屬性卻是與生俱來的,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包括46個參加單位,由14個黨派、16個團體和方面、9個地區、6個軍隊以及特別邀請人士等各界代表組成。

根據新華社今天的消息,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共設34個界別,分別為:

1.中國共產黨

2.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3.中國民主同盟

4.中國民主建國會

5.中國民主促進會

6.中國農工民主黨

7.中國致公黨

8.九三學社

9.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10.無黨派人士

11.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2.中華全國總工會

13.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14.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15.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16.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17.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

18.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19.文化藝術界

20.科學技術界

21.社會科學界

22.經濟界

23.農業界

24.教育界

25.體育界

26.新聞出版界

27.醫藥衛生界

28.對外友好界

29.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

30.少數民族界

31.宗教界

32.特邀香港人士

33.特邀澳門人士

34.特別邀請人士

政協委員是“當選”的嗎?

感謝您耐心地看完上面的內容,相信您對人民政協有了新的認識,下面開始回答今天最主要的問題,很顯然,“xxx當選全國政協委員”這句話是不準確的。

直接講一下政協委員產生的具體步驟:

第一步,提名推薦。推薦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由各民主黨派中央、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各個界別等協商提出。在地方的全國委員會委員,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協商推薦。

第二步,協商確定建議名單。對各方面提出的推薦名單由中共黨委組織有關部門進行綜合平衡,反復同各推薦方面協商形成建議名單。

第三步,政協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將委員建議名單提交常務委員會會議進行協商和表決,經全體常務委員過半數同意予以通過。

第四步,公佈。經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的委員,由政協辦公廳(或辦公室)分別通知推薦單位和個人,向委員發委員證書,並通過新聞媒介向社會公佈。

增補政協委員的程式,也需要經過提名、協商、常務委員會會議通過和公佈這幾個步驟。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今天新華社在發佈名單的同時,還播發了一篇重要稿件——《充分民主協商,廣納各方英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智慧和力量——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形成》。文中專門提到,受中共中央委託,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尤權就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人選的推薦提名情況和建議名單,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作說明,指出,中共中央對全國政協換屆工作高度重視,明確了總的原則和要求,成立了換屆人事安排小組,充分借鑒十九大代表推薦提名的成功經驗,認真組織開展全國政協委員人選推薦提名工作。

名單是如何形成的呢?同言君專門摘要如下,一起再學習瞭解一下:

一是突出党的領導。堅持“誰推薦、誰負責”,規範推薦主體,所有人選均由組織推薦提名,切實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各單位在集體研究醞釀的基礎上,認真負責地提出推薦意見。

二是充分溝通協商。堅持發揚民主,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召開了黨外人士情況通報會、民主協商會等,對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推薦提名的規模、構成、人選條件等政策性問題,取得了一致意見。人選建議名單的形成,專門聽取了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

三是嚴格人選把關。堅持標準條件,嚴把人選政治關、廉潔關、形象關。注意瞭解人選政治表現、工作情況、形象口碑和擔任政協委員期間的履職情況等,對政治上、廉潔上有問題和社會形象不佳、履職情況不好的人選,堅決不作安排。

好了,看了這麼多,不知您清楚了沒有?同言君給您總結一下——

政協委員不是選舉產生,而是以協商推薦的方式產生。每屆全國政協委員名額和人選經上屆全國委員會主席會議審議同意後,由常務委員會協商決定。

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作出新貢獻,展現新風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