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動力電池到達報廢節點 回收市場擴容勢在必然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始於石化能源枯竭和減少環境污染的初衷, 算是一種遠慮之舉;但如果解決不好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問題, 因此造成環境污染, 就脫離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心。 不得不說, 從當下國內情況看, 近憂已現。

13年前鉛酸電池還是動力電池的主流, 如今電池產業已經大為不同。 不難發現, 隨著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手機、Ipad等產品的廣泛使用, 鋰離子電池逐年增多, 含汞電池已退出民用市場, 廢電池的種類、數量相比十幾年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可忽視, 如廢鉛蓄電池回收過程中隨意傾倒酸液、廢鋰離子電池爆炸起火等。

電池回收空間巨大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使得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迅猛。 根據鳳凰汽車的調查, 目前市場在售的電動車電池的保修期一般在5-8年/10-15萬公里。 按照常規, 理論上電池的正常衰減壽命也會大體設置在這個節點。

根據目前行業內廣為流傳的說法, 大家一般把80%作為電池容量和續航里程衰減的節點。

據鋰電大資料網專家分析, 到2018年, 我國動力鋰電池廢舊回收市場將初具規模, 累計報廢量將超過17萬噸, 從中回收鈷、鎳、錳、鋰、鐵和鋁等金屬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將超過53億元, 到2020年將超過100億元。

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資料, 到2020年前後, 我國僅純電動(含插電式)乘用車和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17萬噸的規模。 而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材料學科教授吳峰提供的數據稱, 2020年全球廢舊鋰電池預計高達250億隻。

廢舊電池回收之“憂”

市場空間之大, 藍海擴容之快, 世所罕見。 然而,

中國的廢舊電池回收沒有明確的責任約束, 回收體系也非常不完善。 大量廢舊電池流入非正規管道, 引發環境威脅。 同時, 非正規回收企業因為不採取環保措施擁有成本優勢, 這也使得正規回收企業面臨廢舊電池材料不足的尷尬局面。

廢舊電池之憂何解?業內分析認為, 除了加大研發投入, 突破廢舊動力電池處置的技術瓶頸, 找到一條既環保又經濟的可行路徑之外, 還要重點做好回收環節的文章:

一方面要先行探索統一電池的技術標準, 為日後大規模的統一回收奠定基礎;一方面還要出臺政策法規, 在明確電池回收利用責任主體及相關責任的同時, 對回收企業給予適當補貼鼓勵, 並對私人電池拆解活動加強監管,

嚴控電池流入非正規管道。

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也提出, 需要“加大對廢舊鋰電池拆解、重組、測試和壽命預測等關鍵技術攻關, 提高技術成熟度和生產過程的安全性, 以及自動化水準和回收效率, 使動力鋰電池回收再利用具經濟可行性和安全性。

“除了政府重視外, 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更需廣大群眾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四川省電力公司調度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建認為, 政府應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 提高群眾對電池兩面性的認知, 增強群眾不隨地亂扔電池的自覺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