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本草綱目》大蒜的功效與作用

《本草綱目》蒜

「釋名」小蒜、茆蒜、葷菜。

「氣味」(根)辛、溫、有小毒。

「主治」

1、時氣溫病(初起頭痛壯熱, 脈大)。 用小蒜一升搗汁三合, 一次服下。 不愈, 可再服一次。

2、乾霍亂(不得吐瀉)。 用小蒜一升, 水三升煮取一升, 一次服下。

3、長年心痛, 用小蒜煮成濃汁, 勿沾鹽, 飽食, 有效。

4、瘧疾。 用小蒜不定量, 研為泥, 加黃丹少許, 做成丸子, 如芡子大。 每服一丸, 新汲水送下。

5、惡核腫結。 用小蒜、吳茱萸等分, 搗爛敷患處。

6、小兒白禿(頭上團團白色)。 有蒜切細每日擦患處。

7、蛇蠍螫人。 有小蒜搗汁內服, 外以蒜渣敷傷處。

《本草衍義》蒜

蒜, 小蒜也。 又謂之 , 苗如蔥針。 根白, 大者如烏芋, 子兼根煮食之。 又謂之宅蒜, 華佗用蒜齏是此物。

《千金翼方》蒜

味辛, 溫, 有小毒。 歸脾腎。 主霍亂, 腹中不安, 消穀, 理胃溫中, 除邪痹毒瓦斯。 五月五日采之。

《證類本草》蒜

小蒜也 味辛, 溫, 有小毒。 歸脾、腎。 主霍亂, 腹中不安, 消穀, 理胃, 溫中, 除邪痹毒瓦斯。 五月五日采之。

陶隱居雲∶小蒜生葉時, 可煮和食。 至五月葉枯, 取根名 (音亂)子, 正爾啖之, 亦甚熏臭。 味辛, 性熱, 主中冷, 霍亂, 煮飲之。 亦主溪毒。 食之損人, 不可長服。 唐本注雲∶此蒜與胡蔥相得, 主惡 毒、山溪中沙虱水毒大效。 山人、俚、獠時用之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圖經雲∶小蒜野生,

小者一名萵, 一名 。 苗、葉、根、子似葫而細數倍也。 爾雅雲∶, 山蒜。 釋曰《說文》雲∶葷菜也。 一雲菜之美者, 雲夢之葷菜。 生山中者名 。 孟詵雲∶良。 不可常食。 日華子雲∶小蒜, 熱, 有毒。 下氣, 止霍亂吐瀉, 消宿食, 治蠱毒, 敷蛇蟲, 沙虱瘡。 三月不可食。

圖經曰∶蒜, 小蒜也, 舊不著所出州土, 今處處有之。 生田野中, 根、苗皆如葫而極細小者是也。 五月五日采。 謹按《爾雅》 (力的切), 山蒜。 釋曰∶《說文》雲∶蒜, 葷菜也。 一中者名 。 今《本經》謂大蒜為葫, 小蒜為蒜。 而《爾雅》、《大蒜也。 乃今小蒜也。 書傳載物之別名不同, 如此用藥不可不審也。 古方∶多用小蒜治霍亂, 煮汁飲之。 南齊褚澄用蒜治李道念雞瘕, 便瘥。 江南又有一種山蒜, 似大蒜臭。 山人以治積塊及婦人血瘕, 以苦醋摩服多效。

又有一種似大蒜而多瓣, 主香港腳。 宜煮與蓐婦飲之, 易產。 江北則無。

食療∶主霍亂, 消穀, 治胃溫中, 除邪氣。 五月五日采者上。 又, 去諸蟲毒、疔腫、毒瘡, 甚良。 不可常食。 肘後方∶治霍亂, 心腹脹滿氣, 未得吐下。 小蒜一升 咀, 以水三升, 煮螫人。 杵小蒜飲汁,

以滓敷瘡上。 葛氏方∶水毒中人, 一名中溪射工而無物。 以小蒜三升咀, 于湯中莫令大熱, 熱即無力, 捩去滓, 適鏡∶主霍亂, 腹中不安, 消穀, 理胃氣, 溫中, 除邪痹, 毒瓦斯, 歸脾、腎, 煎湯服之。 兵部手集治心痛不可忍, 十年、五年者, 隨手效。

以不用著鹽。 絳外家人患心痛十餘年, 諸藥不差, 服此更不發。 又方∶蛐蜒入耳。 小蒜汁理一切蟲入耳, 皆同。 治瘧用蒜不拘多少, 研極爛, 和黃丹少許, 以聚為度, 丸如雞頭大, 候幹。 每服一丸, 新汲水下, 面東服, 至妙。 廣韻∶張騫使大宛, 食之損人心力。 食小蒜, 啖生魚, 令人奪氣。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

衍義曰∶蒜,小蒜也。又謂之 ,苗如蔥針,根白,大者如烏芋,子兼根煮食之。又謂之宅蒜,華佗用蒜齏,是此物。

大蒜的功效與作用

衍義曰∶蒜,小蒜也。又謂之 ,苗如蔥針,根白,大者如烏芋,子兼根煮食之。又謂之宅蒜,華佗用蒜齏,是此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